爱吱声

标题: 为什么英国年代剧受欢迎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4 02:54
标题: 为什么英国年代剧受欢迎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2-3 16:34 编辑

英国年代剧(period show)经久不衰。当然,这是指在英语世界,或者爱看英美影视的圈子里。

老牌的BBC改变Jane Austin电视剧就不说了,Downton Abbey、Bridgerton、Belgravia、White Queens、Pillar of the Earth、World without End,都挺好看的。未必都是大团圆,但总体正面,尤其是语言精美。

对比之下,讲当代英国的,常常比较阴暗,语言也比较粗鲁。

英国的黄金时代说不好是哪一段,但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到一战前夜,大体是没错的。在这段时间里,英国要么处于上升阶段,要么处在顶峰,或者已经下滑了但还没感觉。总之,自我感觉良好,拍出来的故事也就容易正面。现在的英国,要么是死气沉沉的当下,要么吃“过去的好时光”,最缺的是未来。

这也反映在语言上。

简·奥斯汀据说是英国文学史上影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人。这可能夸张了,但她确实是语言大师。她的小说里的故事现在已经很套路了(必须说,她是首创这些套路的,后来的人都在学她的套路),但那些精美文字百听不厌。看《红楼梦》的人也一样啊,都第50遍了,还不知道晴雯、尤三姐是什么故事?

精美文字这一文学传统在英国年代剧里继承下来,这样的精美文字也只有在年代剧里出现才不突兀。在英国街头来这么几句,就太装了,可能在剑桥、牛津的街头都要被侧目的。

这几天在看Bridgerton。对话说得很快,要打起精神听。英国影视常常这样,美国的就没有这个问题。也可能是更加习惯美国口音的关系?

英国口音清脆(crisp)、好听,大改就像中国人听真北京腔觉得好听一样。

当然,这都是上流社会的口音。北京腔也一样,皇城根下的才有那个范儿。
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时间: 2025-2-4 04:46
说到京腔,现在的皇城根儿内一带都什么人呐?
作者: WiFi    时间: 2025-2-4 05:00
本帖最后由 WiFi 于 2025-2-4 06:56 编辑

Pillar of the Earth,不是Pillar of the World
Pillar of the Earth和World without End是Ken Follett的中世纪三部曲前两部。小说本来就写的非常精彩。我看完小说后再看剧就不是太看的下去。少了很多神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4 06:34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5-2-3 14:46
说到京腔,现在的皇城根儿内一带都什么人呐?

哈哈,那就要小五来说说啦,你对皇城根熟悉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4 06:35
WiFi 发表于 2025-2-3 15:00
Pillar of the Earth,不是Pillar of the World
Pillar of the Earth和World without End是Ken Follet的中 ...

第三部是什么?好像没有接着拍电视剧?
作者: WiFi    时间: 2025-2-4 06:43
本帖最后由 WiFi 于 2025-2-4 07:13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5-2-4 06:35
第三部是什么?好像没有接着拍电视剧?


第三部是A Column of Fire讲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ChatGPT说没有拍过电影或者电视剧。
后来又写了前传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讲中世纪的黑暗和曙光的出现,和后传The Armour of Light写到工业革命,机器替代手工和工党的起始。这个系列就有5部书了。

个人觉得比世纪系列Fall of Giants, Winter of the World和Edge of Eternity好。因为Ken还是同情底层人民,同情工党。但是到了二战时代,由于世界观的问题,对共产党,对苏联的描写,他的Edge of Eternity我就完全看不下去。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4 09:29
WiFi 发表于 2025-2-3 16:43
第三部是A Column of Fire讲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ChatGPT说没有拍过电影或者电视剧。
后来又写了前传 ...

我一本都没有看过。

现在发现真是没时间看书。买了一本汽车杂志,竟然一个月了都只看了不到1/4。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25-2-4 13:08
本帖最后由 nanimarcus 于 2025-2-4 13:09 编辑

我不太喜欢英国的剧,太装了,很多时候就是在舞台表演。
而且英国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意识,装腔作势,让人倒胃口,哪怕是底层老百姓也深受此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另外,北京话一点都不脆,北京本地老百姓讲话拖泥带水,而且很喜欢故意说的不清不楚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4 15:36
nanimarcus 发表于 2025-2-3 23:08
我不太喜欢英国的剧,太装了,很多时候就是在舞台表演。
而且英国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意识,装腔作势 ...

舞台剧不挺好吗?

北京话似乎有两种:下里巴人的尔音很重,但“上流人”说的就很干净。可以拉足了调,但不卷。比如李小冉就带那样的调。
作者: nanimarcus    时间: 2025-2-5 00:10
晨枫 发表于 2025-2-4 15:36
舞台剧不挺好吗?

北京话似乎有两种:下里巴人的尔音很重,但“上流人”说的就很干净。可以拉足了调,但 ...

所谓上层北京人大多父辈是外地进京的,或者是干部,或者是学者。跟北京本地人根本两回事。
即便王朔这种中层军官家庭的,他们甚至会学北京人的语言,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认同北京本地人。
作者: 野草魂    时间: 2025-2-5 06:35
北京话好听吗。正经的播音员都不能有北京口音。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5-2-5 07:0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2-4 17:17 编辑
野草魂 发表于 2025-2-4 16:35
北京话好听吗。正经的播音员都不能有北京口音。


好听。我一个朋友的北京话就是真好听,她祖上是满人,现在还有满人相,看着就是斯琴高娃那股劲儿。她的北京话拉长声但极少儿化音。

感觉各地方言还是分“上只角”、“下只角”的。比如《繁花》里,胡歌努力在说“上只角”的上海话,但有时还是会穿帮,唐嫣就是妥妥的“下只角”南市上海话,马伊琍也偏到下只角去了,虹口上海话。

在上海,也就苏州河以南、建国路以北、华山路以东、西藏路以西算“正宗上流上海话”,外面的都有点“洋勿洋、腔勿腔”。当然,这是很老派的势利的说法,但口音确实听得出来。

播音员的话有什么好听?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