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6 M# r8 K& [
这是模型,但“内置垂尾”的细节更容易看清楚. N( T1 u. H5 F; A( Q
; c5 g( }4 Z/ K5 G7 c
进气口前的上表面切出一个缺口,缺口引向进气口。缺口前的边条后掠角不仅有隐身考虑,更是对激波的形成有考虑,需要对进气形成预压缩,帮助进气道的总压恢复。进气口上唇的后掠角也是一样,还需要与激波的角度贴合,既要减少从进气口唇口向外侧的漏气,又要避免激波扫到进气道内壁。应该也有某种DSI的考虑,以便分离进气气流的附面层,但现有图像里细节看不清楚。; }, C+ Q# Z; U, J% x: Z* P& ^
) T5 o* U7 M/ E+ a
上表面进气口有助于隐身,尤其是Thanatos的任务以对地攻击为主。但上表面进气口不利于机动性,一拉起就容易进气口“断气”。这是所有上表面进气的通病,不是Thanatos特有的。! w2 N q3 ]( L- G+ \2 I1 e
3 w8 Y w. M. Y" _7 f但上表面进气不光有利于隐身,还有利于留出完整的机腹,这对机腹弹舱很重要。从3D图容易看到,Thanatos的弹舱延伸到进气口之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布置也很紧凑、自然,这与上表面进气口让出机腹空间不无关系。当年北美F-107的设计也采用背部进气口,正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 n1 y! y# S$ [& N1 @& Y3 V4 ?8 e' 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