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逆流而动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9-12 23:34
标题: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逆流而动
一些时间以来,美国企业研发撤出中国的新闻不断,近期较大的就是IBM中国研发中心整体撤销、全员下岗的新闻。这些到底算研发人员,还是产品支援人员不重要,美企研发确实是在大批撤出中国。2 ~- j2 D% D1 H4 {3 F* n( I
, x+ {3 e; _( x0 Y6 D8 s4 T6 x
与此相对照的是,德企研发正在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力度。这是德国商会调查的结果。德国商会在今年2-3月的调查表明,324家德企里,在中国开展研究的占63%,比2022年增加了6%。69%在中国进行产品和过程开发。, M8 Z6 ~0 f! e! h1 w4 i7 |1 A
3 a9 J; K- z+ j) j1 Y, \
过半表明,将通过在中国的研发增加竞争力和在中国的市场认可。值得注意的是,29%在中国为全球市场进行研发,而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这比2年前增加了4%。
# j, I5 p  A7 v, D1 I. x' E# J
7 A9 t: D2 f' h$ g- `1 K德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研发不仅是为了中国和全球市场,也是对中国研发生态的认可,最大好处是缩短研发到产品的周期。依然有1/3德企认为他们比中国同行更加懂得用户需求,但过半同意中国同行的研发到产品周期值得仰慕。比如说,德国电车需要36-48个月才能从研发走到产品,中国只需要18个月。这是德国商会的结论。+ o8 H5 q; u7 f; m; G' J! a
7 K, D# t" p+ E# v/ Q. Q- l( g  S$ ~6 t
80%的德企还是为降本和跟上中国同行的节奏在中国增加研发。中国人太卷了,一不留神,德企就掉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经济寒风、外资离场的不利环境下,中国加大研发投资,在电车、电池、AI等前沿领域取得惊人发展,领导潮流。中国出口构成也决定性地转向了。2024年前7个月里,中国出口德国的构成里,9.7%为锂电池,5.2%为计算机,1.4%为电车。如果没有欧盟的政治干扰,中国高技术出口还将继续强劲增长。
: M7 V& Z9 V4 l; |1 o* E" N& q
8 M/ V# a: Y- e( m# [对比德企与美企,中国研发是有意思的问题。
7 ]3 z9 j: k8 o/ D0 B) A$ |& s, `8 `, a- h3 R3 G+ J. m2 `
美国工业的强项主要在芯片、软件、AI这些方面,这些方面中国方兴未艾,但还谈不上稳居世界前列,更是美国技术围堵的主要方面,美企撤出研发既有政治因素,也有避免在技术上“资敌”的因素。
7 E  q2 n$ Z( x! L7 p) K7 h0 H- M: Y' J
德国工业的强项还比较传统,主要在汽车、机电、化工等方面。这些方面中国已经相对稳定地占据前列,既有质又有量。德国还没有甘居下风,但已经在看着中国的项背,而不是反过来,尤其在代表未来的智能化方面。德企在努力拼搏,力图继续在前列保持一席之地,中国是主战场,只有在中国磨好刀,才能到世界上大杀四方。最典型的是大众增加在中国的电车研发,其他德企也在不同方面跟进。
7 M9 K) b+ g( I, I
) C. V8 n$ H8 `; g( g4 i德企在中国的研发和投资会受到欧盟和德国政府的政治干扰吗?不知道,至少现在还没有。以后?可能太晚了,“不杀敌,纯自损”了。
# C2 S5 |% O; n( M  r6 \. l6 p2 h) O8 H' w+ |. g
德企的“逆势而动”可能是美企的风向标。芯片、软件、AI都需要通过更加广泛的工业基础来“变现”,这个基础在中国,不在美国。已经有不少分析在担忧美国的AI投资,光擅长吟诗作画吹牛打屁是不能收回投资的,但美国AI靠什么收回投资呢?这就像重金砸出顶级奥数队,但到了造房子、造汽车的时候,没人干活,没人会干活,奥数冠军队又能干什么用呢?
  y, O; Y: H( q( s, ~
9 x% E2 u$ _& n8 D  e德企反其道而行之,追着造房子、造汽车的冠军,能偷艺就偷一把,能分一杯羹就分一杯,谋生嘛,不丢人。; U: v/ v  \: h* z
6 E2 x7 K! @7 ]6 q9 c
在西方世界里,其实还只有德国能打,英法都不行了,日本也躺平了,韩国很拼,但体量太小,赛道被中国占去太多,还有谁?越南?印度?都在说这些是“中国第二”,但他们与中国根本不在同一个发展层次,也根本看不到阶层跨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0 d4 H- |+ E1 y8 [. p; m% F
* E4 h# |. F: g! ~! H
据说60%的在华日企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继续转冷,他们要么眼光不及德国同行,要么已经被甩下赛道,躺平了。中国企业认为经济不好的可能还不止60%呢,那又如何呢?
  T7 }6 Z! b0 h- s# _
/ a; q, n) O1 t! A4 c$ k& O中国已经在一些关键领域(尤其是德企正在试图加入中国赛道的领域)获得领先,正在芯片、软件、AI等方面努力突破瓶颈。中国说的新质生产力不是说说而已,是认真在做的,而且突破瓶颈只是时间问题,还不是太遥远。现在是加入中国赛道的好时机。大众在正确的时候加入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赚得盆满钵溢,只是现在感到懈怠的代价,正在努力再次加入,以便再次支楞。日本错过了上一波,还要错过这一波吗?那也随他。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4-9-13 00:16
俺的第六感告诉俺:德国人在想方设法躲避美国人钵大的拳头~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4-9-13 22:46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4-9-12 11:165 Q1 ~+ T' [6 e9 \
俺的第六感告诉俺:德国人在想方设法躲避美国人钵大的拳头~

% M* m& n) x9 D- ], r& {没戏。。。德国作为一个不完整的国家,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看看北溪就知道了。这方面美帝的确厉害!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4-9-13 23:42
赫然 发表于 2024-9-13 22:46
$ n1 l8 @  @8 T' d& A3 y没戏。。。德国作为一个不完整的国家,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看看北溪就知道了。这方面美帝的确厉害! ...
5 Z! H8 j! ^. p( B) }+ K* R! d
待俺假设一个场景:
' q( }) w5 h# c3 ]; j" ~: p* j8 u+ X# x% H& [8 @/ _7 o+ b: a
(比如大众),研发移到中国,技术移到中国,工程师移到中国,在中国成了一个微型的大众,能够保留人才也能紧跟最新技术,最重要的是得到兔子的保护。。当美帝钵大的拳头消失之后,可以重返德国,重现工业国的辉煌。
6 Q6 R  A8 J3 [& P
! W6 s# p- \6 A. R  S, q8 |! U有没有可能?
作者: 天狼星    时间: 2024-9-15 17:31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4-9-13 23:42
+ v* O. Y3 Q3 k6 Y' m6 p# z待俺假设一个场景:
% J! [8 |5 @7 b* N( N
; b1 d2 y) W- b; G) M3 g+ S(比如大众),研发移到中国,技术移到中国,工程师移到中国,在中国成了一个微型的 ...

" y& w% ^% v# U$ p4 X: x& I然后想回去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已经在欧洲建厂卖车了,于是就尴尬的面对回去要卷,留下了还是要卷的两难选项。。。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4-9-15 21:32
天狼星 发表于 2024-9-15 17:31! _! V' _  u5 E/ R4 ]
然后想回去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已经在欧洲建厂卖车了,于是就尴尬的面对回去要卷,留下了还是要卷的两难选项 ...

: O& D& |9 M: ^$ d0 p* w$ O; _# w9 E这个计划的重点是留下一些技术苗子,总比美国那样废物化了好~
作者: indy    时间: 2024-9-15 22:38
群里有一篇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转发看一看?

Screenshot_2024-09-15-10-36-43-57_45fb746795678a1ded33faef3c58e9c7.jpg (383.47 KB, 下载次数: 104)

Screenshot_2024-09-15-10-36-43-57_45fb746795678a1ded33faef3c58e9c7.jpg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9-16 07:10
天狼星 发表于 2024-9-15 03:31' _8 [/ w( T, p: r  K( b* ~
然后想回去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已经在欧洲建厂卖车了,于是就尴尬的面对回去要卷,留下了还是要卷的两难选项 ...

% A( r# v2 \: `' ?这可能正是从中国撤资的部分外资的困境:他们在中国赚不到钱了,但撤资后被中资追过来,还是赚不到钱。归根到底是中资厉害起来了,而且全球化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9-16 07:10
indy 发表于 2024-9-15 08:388 E$ `8 s( }5 W7 ?' Q
群里有一篇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转发看一看?
: C' q! l4 v0 h  h1 {0 R; c
看到了。全文好长
作者: 三力思    时间: 2024-9-16 07:28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4-9-13 23:42: H- k0 n, p' _  [
待俺假设一个场景:! m: R1 t8 N0 p
! J0 T3 Z1 b( d2 n* p- \4 ?
(比如大众),研发移到中国,技术移到中国,工程师移到中国,在中国成了一个微型的 ...
; x! G8 i) W9 z5 [) ]2 {# \. Q
把大众牌子卖了,工程师学好中文,当贴牌车销售。去工业化是不可逆的,工业人才里能拿高工资的专业人才是少数人,这部分人是不分种族的。没有什么非德国人不能解决的工程问题。反过来销售和区域经理才需要当地人才。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4-9-16 10:10
三力思 发表于 2024-9-16 07:283 |( o7 S7 B. H! N
把大众牌子卖了,工程师学好中文,当贴牌车销售。去工业化是不可逆的,工业人才里能拿高工资的专业人才是 ...

& H8 A' {% a4 x( h8 X0 Q问题是,如果当地不能持续提供高薪职位,这个市场规模还是会越来越小。
作者: 三力思    时间: 2024-9-17 00:32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4-9-16 10:10
4 U  I' A9 U; U8 I1 V问题是,如果当地不能持续提供高薪职位,这个市场规模还是会越来越小。 ...

: @1 q7 u: d+ O% G大众在欧洲不是豪车,普通车而已。德国牌子是同行衬托出来的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4-9-18 07:01
三力思 发表于 2024-9-17 00:32
3 v+ n  n' u  a9 w" |# W4 ~' K+ I大众在欧洲不是豪车,普通车而已。德国牌子是同行衬托出来的

$ S* X  ?8 f+ H! l& ?5 m5 `总部工作人员的职位,还有开发中心的职位,对比当地平均工资,还是高不少。  H# Z5 }- A; g( B& O( v
这些职位的流失,意味着有些岁月静好的小镇经济可能没法维持。
作者: yanei    时间: 2024-9-18 09:28
脚踩两条船?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9-18 10:05
yanei 发表于 2024-9-17 19:288 Q, Z5 i0 L  w# i: y" l
脚踩两条船?

% m8 O/ E  b. L% t2 Q只要可能,谁不想?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