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8 07:57
标题: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9 04:51 编辑

[attach]113923[/attach]

十一届三中全会镇楼。不过我们接下来说的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两次会议相隔47年。



七月的TG三中全会是一项划时代的会议。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全会过后公布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鉴于TG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Code System),这份两万多字的文件多很多人来说如同天书(其实如果在王朝时代它确实是圣旨天书,笑)。个人试图写点东西,分享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还请看官多批评。

不可能一次写完。准备在这个帖子里通过回帖的方式一直写下去,因此这个主题的系列帖子都在这里,省得还得各段落的编辑链接。

中共文件的晦涩难懂,首先体现在它们的用词。虽然所有词都是常见字词,但是在TG体系里给每个词赋予了独特的“文件用词”内涵。很多朋友认为TG文件都是大话空话,其实不然。经过最近20年的演变,TG已经形成了严谨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中文件的遣词造句更加严肃、精准、一致。在文件出台后,全党全国政府都将围绕文件开展国家治理。如果要比喻的话,TG的文件非常类似美国国会通过的“议案”。

美国国会的议案是用精准的法律语言撰写,每个字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不是随便写写。其实TG的文件也一样,其结构、遣词、造句也非空洞无序,它们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国会法律。像美国宪法一样精准,像圣经十诫一样简明(这句是个玩笑,笑)

好,让我们先拿《决定》的结构做个例子。《决定》分成15个大章节。它们的标题是:

 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四、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五、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六、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七、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八、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九、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十、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十一、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十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四、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十五、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读者会说:这都啥玩意儿啊?说了啥了?其实,只要你深入了解了TG的话语体系,你就会发现上述文字像美国宪法一样精准,像《十诫》一样简明(这句是个玩笑,笑)

上面15条说的啥呢?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啥也没说清楚。健全啊,完善啊,深化啊,这都是啥?TG文件的秘密在于解读几个关键的词。现在让我们来一场揭秘之旅。

“健全”:

这个词的意思是现在的状态还不错,但是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修补、调整。不过大方向是没问题的,整体结构也不需要大动干戈。

“完善”:

这个词更加温和。它的意思是目前的状态相当好,仅仅是局部的、少数的部分还需要调整一下,因此叫做“完善”。

“推进”:

这个词意思是架构方面什么都不需要动,直接照着当前的手册干活儿就可以了。

“深化”:

这个词的意思是中央认为现状必须改变,不改变不行,但是怎么改变大家还没有共识,或者大家知道前面有一大堆悬崖和地雷阵。不过即使前面是坑,中央也会带领大家去闯。闯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伤亡和代价。你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不幸成为那个代价。

“构建”:

如果某个部门大佬听到自己部门要被“构建”,这是个很可怕的消息。它意味着中央认为现状不可接受,必须推倒重来。当然,重现“构建”也意味着大量的新机会、新位子供大家拼抢。手快有,手慢无。这是一个让人哭,让人笑的词。

“改革”

这个词听着时髦是个好词啊?但是在政策性文件里,尤其是国策性文件里出现,对从业人员和领导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个词意味着最高领导对你们这摊儿很不满意,九成九要推倒重来,人员重组,领导下课,小兵下岗,另配老大过来管你们。

好啦,让我们先解读《决定》的15个章节吧。

“演出开始了。。。”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8 09:02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8 11:22 编辑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2)


[attach]113924[/attach]

第一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解读很简单,提出和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具体情况我留在后面说。

那么怎样“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呢?接下来的14章就将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章、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上一篇的名词解释,“构建”用在这里,不但令人惊讶,简直是惊悚 ---- 难道目前没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需要重新“构建”?

对。这是本次三中全会的第一颗大炸弹。中央,其实是习大团队,认为:

当前要么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么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高水平”的!那咋办?好办,我们中央,其实是习大的团队,从现在起将带领大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句实际上是对当前体制的强烈批评,是对之前工作的强力否定。也就是说,要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重新弄一个高水平的啥啥啥。胆肥,确实胆肥。算了,按下不表,再往下看。


第三章、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啥啥啥,上面打了一个巴掌,这里赶紧给个甜枣。怎样“构建”“高水平”的体制呢?需要“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意思是目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挺不错的。大家也做了很多工作,出了很多成绩,这个“体制”“机制”不用大改。它有些漏洞,有些缺陷,咱们弥补一下,查遗补漏,小改改即可。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其实不用往下看了。因为掌握了TG的话术,整篇《决定》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章一章地捋下去估计略显枯燥,不符合本坛风格。咱们还是先挑几个劲爆惊悚的部分来分析吧。

走你。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8 10:23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8 12:44 编辑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3)

[attach]113925[/attach]

咱们聊聊大家关心的、喜闻乐见的房地产吧。《决定》提到房地产没有?当然提到了。燃鹅,先放第一颗炸弹。我们先回忆一下《决定》的15章。

[attach]113926[/attach]

大家猜一猜房地产会放在哪一章呢?咱们这么重要的行业,号称上下游一共影响中国GDP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几千万的超级行业,应该算“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吧?答案是:No。

那应该算“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或者“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退一万步说,房地产再怎么不景气也得算“城乡融合发展”吧?答案仍然是:No。

好了,房地产在《决定》里面安排的是:

《第十一章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第44小节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下面。一共158个字。带个8,真是好口彩啊。

所以,难道房地产在中央今后的定位是。。。“社会保障体系”?

回答正确。在新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里面,房地产属于社会保障体系。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产业”大而不能倒的巨无霸,不再是能产生“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下金蛋的神奇金母鸡,而是属于

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决定》的原文: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我们看见了熟悉的“建立”,“构建”,“支持”等词语。这验证了以往大家的猜测。房地产将改革为“有中国特色的新加坡模式”,或者叫得更好听一点,“有新加坡特色的中国模式”。

在这个模式里,中国的房子将分成两个大类:

保障性住房 + 商品房

从当前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改革试点来看,保障性住房具体的形式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共享产权房。

公租房:租金非常低,租金可以低至市场价的3%,只提供给城市运行必要但是收入低的人员(别问我为啥必要的人员但是收入却低,虽然听起来违和,但是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违和),例如清洁工,园林工人,必要的建筑维护工人,特困家庭,等等。

 二、公共租赁住房面向哪些对象配租?

  公共租赁住房的配租对象主要包括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籍居民,以及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

  三、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满足什么条件?

  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满足《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户籍、在本市无自有住房、未正在本市享受住房保障优惠政策、收入财产符合限额标准、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且累计缴纳3年等。

  四、收入财产限额如何划定?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本市居民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住房状况以及财政承受能力、住房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实施动态调整。

  五、公共租赁住房的配租面积标准如何确定?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建筑面积标准按照符合条件的家庭人口数确定,具体为:单身居民以不超过35平方米为主;2人家庭以不超过50平方米为主;3人以上(含3人)家庭以不超过60平方米为主。建筑面积超过70平方米的房源,优先面向5人以上(含5人)家庭配租,根据供需情况也可以面向4人家庭配租。

  六、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是多少?

  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的,租金为市场参考租金的30%。属于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的,租金为市场参考租金的3%。


以上为社会主义示范区深圳关于公租房的规定。


廉租房:相当于新加坡的廉租房,面向收入在一定区间的所有城市居民。例如新毕业的大学生,低收入人士,等等。

如果大家要买房,那么有共享产权房供群众选择。具体不介绍了。总之共享产权房的房价将是市场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据传政府对共享产权房价格的初步底线是市场价格的30%。当然,啥叫“市场价格”?在三中全会的《决定》出台之前,没有哪个省事的领导敢拍板。相信以后会越来越清晰。

总之,房住不炒的前两个字“房住”,要靠公租房,廉租房,共享产权房(简称“共产房”?)来实现。将来中国大部分居民将居住在上述的三类房产里面。

对于财主富豪来说呢?给他们准备的是

商品房。

将来商品房的管制全面放开,想咋炒就咋炒,想炒多高就炒多高,总之开心就好。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8 11:13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8 11:36 编辑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4)

从2020年“三条红线”开始的房地产风暴并非行业涨落的常态。

首先,它是人为的。习大团队人为刺破了房地产泡泡。

其次,刺破泡泡不是习大团队的最终目的。习大的最终目的是“国进民灭”,消灭大的民企开发商,用国企开发商来替代。中央将房地产整个行业国有化,变成前面第十一章说的:“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一部分。

房地产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ttach]113927[/attach]

既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案当然是国有化。这句话实际上是有待论证的。不过习大就是这么认为了。咋滴?你不服?不服也只能是这样。

只有房地产行业以国有化为主,才适合作为社会保障的存在。除了国有化部分,留出一个口子供大家炒作。

在2万多字的《决定》中,房地产部分只有区区158个字,还是挂靠在第44小节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下面。作为GDP几万亿的一个大行业,158个字每个字能值200个亿。

让我们把这158个200亿仔细过一遍。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建立”,“构建”。说明现有的制度要抛弃,现有的模式要推翻。要“建立”,要“构建”,并且要“加快”。《决定》圣旨颁布天下之后,从总理各地事物衙门到各省市的督抚大员都必须一一凛遵。作为中央集权登峰造极的人类政治模式,办事不考虑《决定》,思考不参照《决定》的官绝对当不长。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这里面用了一个极其独特的词:

“满足”。

《决定》没有模糊地说尽量满足,全力满足,加大满足,而是只用了“满足”。意味着对于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决定》要求的是全部满足。今后考核各级政府、各地政府领导考核的硬杠杠将会是你有没有“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你说“那我不是工薪群体,我是做买卖的个体户,我有刚性住房需求,你给满足不?”

对不起,请再看一遍朝廷圣旨。那上面写的是“工薪群体”。你不是工薪群体,本官不负责“满足”。

那不是说明你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那是以前的总理各地事物衙门大臣干的好事,本官不会帮他擦pp!你想要《决定》帮你满足住房刚性需求,你最好老老实实当工薪阶层。咱中国不缺老板,缺老实打工的工薪阶层。老板们请商品房售楼处见。

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对于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决定》的决定是,“支持”。好吧,意思是尽量满足。也就是说今后政府的目标是居者有其屋。但是居者想多样化,想改善性咋地咋地,那么政府的态度仅仅就是“支持”了。

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各位领导在完成了上述的KPI之后,我中央充分给你灵活度、自由度,各地政府可以放飞自我,咋整都行。

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


“改革”跟“深化”意思差不多。就是说现在的不行,必须改。商品房不能瞎预售,房屋得完成多少多少才能预售。

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这里用了“完善”,说明啥?说明目前的地产税收制度不会大变,将会改点边边角角。也就是说,传说中的人人都需要交的房产税不会推出。这种直接税非常伤人品,TG根本不敢推行。再说,房产税如果全面推行,其征收成本将成为天价。房产税相当于核弹,推出房产税相当于用核弹自杀。具体分析另文再叙吧。

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就这么多。158个字,没了。声声似血,字字血泪啊。


作者: 史节    时间: 2024-8-8 17:33
非常有才,中间插一下,我觉得可以作为打分系统,方便阅读。

“健全”:中性偏正面-/+
“完善”:正面++
“推进”:正面+++
“深化”:负面 - -
“构建”:  负面 - - -
由此对大纲做以下标注:
一、  不在打分范围
二、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负面 - - -
三、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性偏正面-/+
四、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负面 - - -
五、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性偏正面-/+
六、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正面++
七、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正面++
八、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性偏正面-/+
九、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面++
十、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负面 - -
十一、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中性偏正面-/+
十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负面 - -
十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正面+++
十四、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负面 - -
十五、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正面+++?

最负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体制
最正面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党的领导水平。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8 23:34
史节 发表于 2024-8-8 17:33
非常有才,中间插一下,我觉得可以作为打分系统,方便阅读。

“健全”:中性偏正面-/+


量化一下好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9 00:46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9 09:01 编辑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5)

[attach]113931[/attach]

AI作图:金融,在一间高档写字楼办公室里,很多男人和女人穿着高档西装,拿着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上显示股市柱状图,窗外阳光灿烂。办公室楼层很高,窗外可以看见蓝天白云

让我们来看看职业食物链的顶层金融行业在《决定》规划的未来中国是个什么定位呢?剧透一下,情况不妙。

先找找金融行业在《决定》的哪个部分。

哈!找到了。在第五章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在TG的话语体系,凡是跟“治理”沾边的对从业人员来说都不是啥好兆头。例如37年前的1988年搞的“治理整顿”。当然,对政府机构来说,意味着权力又扩大了,又可以拿捏了(拿捏,全红婵的口头禅)。先看看《决定》提到金融的总定位:

(18)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还记得我们前面解读TG的黑话体系里“深化”和“改革”是咋说的?

“深化”:

这个词的意思是中央认为现状必须改变,不改变不行,但是怎么改变大家还没有共识,或者大家知道前面有一大堆悬崖和地雷阵。不过即使前面是坑,中央也会带领大家去闯。闯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伤亡和代价。你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不幸成为那个代价。

“改革”:

这个词意味着最高领导对你们这摊儿很不满意,九成九要推倒重来,人员重组,领导下课,小兵下岗,另配老大过来管你们。



怎么样?金融专家们,有没有想哭的感觉?没有?没关系,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胃口好,睡眠好,身体好,比啥都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对不对?

《决定》已经决定了,上峰对金融原来那套运作体系很不满,金融体制必须推倒重建。让我喘口气,歇会儿再分析。

大家好,我回来了,继续为广大金融朋友分析三中全会《决定》。

金融体制推倒重建,怎么建呢?《决定》说:

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也就是说,今后,金融只能在这五大领域发展。五大领域以外,请说拜拜。你要是说“你好我为开发商流过血,我为国土局流过汗,我跟大领导扛过枪,我跟包工头嫖过娼,我跟某二代分过赃,我要继续干房地产金融行不?”

对不起,国策文件里没有你,那就代表未来没有你,你没有未来。就酱。

上述五大领域其实已经有了个代号,叫做“五大篇章”。你看,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连中央政策的解读都带有诗意。

中国的特点是当中央建立了绝对权威之后,中央定调的国策,下面各级领导会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打听、理解、体会,接下来在自己的工作中会将中央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这篇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ttach]113932[/attach]

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决定》决定,今后金融的角色就是服务,为上述五大领域内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大领域下面的分领域),薄弱环节服务。你想在金融业大展宏图,请记住“五个领域”和“两重一环”的服务。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完善,总算让大家松口气。上峰对目前金融机构的定位和治理还算满意,当前的金融机构角色变成“五两一”,不过机构不会做大的改动。

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云云,如题所示,无需赘述。

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这一条要结合金融工作管理部门的具体政策看,这里先不聊细节。固收债券市场我不是很懂,就不献丑了。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啥叫“直接融资”?让我们看看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题库咋说的。

第1节  证券发行人

【考点精解】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最典型的直接融资就是公司上市。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具体来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资金盈余——银行——资金短缺者。

在直接融资方式中:资金盈余者——证券公司甲=证券公司乙——资金短缺者。

(2)特点不同。

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风险小、成本低、流动性好、保密性强等优点。


所以,对照上述标准执行。

“直接融资”字面上似乎是不需要“金融机构的媒介”的融资,“间接融资”似乎是要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燃鹅实践中正好相反,“直接融资”其实需要大量金融从业人员做大量工作。“间接融资”反而不太需要多少金融从业人员,只要你认识几个领导就一切搞定。

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优化,嗯,上峰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挺满意嘛。似乎现状很好,“优化”的意思是“同志们你们干得不错继续好好干”。真的这样吗?让我们来看一则小道消息。

[attach]113932[/attach]

除了“直接融资”这部分让人疑惑以外,“中央高层”的讲话是不是就是《决定》中的内容?对。这里先不聊具体细节,先聊三中全会《决定》扔的最大的那颗原子弹。参见上图的第11条:

“金融学基础和教科书要改,不能仅仅西方金融学理论,要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结合”

再看一个截图:

[attach]113933[/attach]

又是一个“中国就业理论体系”。习大亲口提出要“建构”,要“加快”。这时候大家要问一个问题:

就业理论,金融学,不都是经济学的基础的基础之一吗?经济学研究这玩意儿有一百年了。经济学发展到今天,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发了几十个了,学术泰斗满街走,专家学者多如狗,加快整“中国就业理论体系”和“金融学教科书要改”,你啥意思?难道你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另起炉灶,另搞一套经济学?

恭喜您猜对了。这次三中全会代表中国真的准备另搞一套中国经济学。请看下一篇:
作者: ringxiao    时间: 2024-8-9 04:02
我理解的这些关键词汇的意思并排个序:
•        构建:推倒重来,重新设计
•        改革:有重大问题,部分重新设计
•        深化:总体框架尚可,诸多地方需要改进
•        健全:有部分缺漏,查缺补漏
•        完善:细节有问题,需要提高
•        推进:在目前框架下,继续提高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9 04:49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24-8-9 05:08 编辑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6)

[attach]113937[/attach]

陕北经济学,原创属于蚊行,代表中国经济学,土经济学

浦东经济学,原创属于所长,代表西方经济学,洋经济学

如果经济学是科学,那么显然不可能出现某国经济学,某省经济学,大家都只能叫经济学,就像物理学,化学,数学,遗传学(李森科发来警告),全人类都学习、研究、应用同一种科学。

经济学在中国的名称体现了这门学问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有趣里程。在八十年代它叫“西方经济学”,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引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西方经济学逐渐占据理论空间,成为占有主流地位的显学。在显学的故乡美国欧洲,经济学群星灿烂,辉煌无比。芝加哥学派,奥地利学派,斯坦福学派,古典派,自由派,新古典派,新自由派,保守派,新保守派,古典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

无论啥派也好,啥主义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需要中国人仰望的派和主义。它们还有一个共性,无论哪一派,好像只在发达国家好使,在不发达国家无论哪派都不好使。不得不让你心生疑窦。

于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社会治理专家开始思考,万一经济学它不是科学呢?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中央的思考结果了。那就是认为“经济学”暂时还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科学,我们要抛开西方经济学的洗脑,总结、提炼、创建中国经济学。我们群众亲切地称呼为陕北经济学。

[attach]113938[/attach]

AI作图:窑洞旁边的农田,农民头上缠着白色毛巾,农民用平板电脑操作无人机施肥,机器人收割水稻

我们来看陕北经济学的另一个应用,就业。

在《决定》里,就业在第十一章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似乎还合理。在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中,都把促进就业跟社会保障放在一起。不过仅仅是放在一起怎么起到原子弹的作用呢?请继续往下看。就业部门的总目标: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中规中矩。就业优先这个提法很新颖。不过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原子弹来了: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以后将以“充分”就业为目标。就业在地方政府主官的考察KPI里,不再是民心所向啊,民生所依啊这些美丽辞藻,而是实打实的“优先”,而且必须追求“充分”就业,必须是“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attach]113939[/attach]

这篇新闻是2024年2月24日。这时候的就业在KPI的“高质量发展”中占2分。在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就业优先”之后,就业会不会占更多考核分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里我们简单捋一遍中国经济的宏观状态。

中国经济整体数字很高,上半年GDP增长5%,几乎又是全人类数一数二,而且是在巨大的基数之上的5%的增长。外贸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增长,企业利润增长,旅游爆满,餐馆爆满,半导体行业暴涨,光伏行业暴涨,电动汽车行业暴涨,化工、电子、电器、机床、各种装备行业普遍恢复高速增长,大量铁路、公路工程开工,全国六条运河同时开工,水利工程开工,光伏工程开工,大江大河的改造工程开工。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感到今年的经济比往年困难的多呢?

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的经济繁荣是结构性繁荣;中国的经济困难是结构性困难。中国经济困难体现在两头无感,中间困难。

两头无感是指最富有的阶层,他们并不感到困难(房地产高度复杂,另文再叙)。最底层、收入最低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机会仍然很多,他们的工资甚至还涨了点。最困难的是中间层:小业主,工薪阶层,也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困难表现为全社会消费疲软。消费疲软的根源在于

就业不足。

就业不足的根源来自于两个:

1. 房地产国有化进程
2. 产业结构调整

两个因素都是因为结构化的调整。因此说中国的经济困难是结构性困难。

房地产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涉及的GDP大约是12%-18%。在本次土改革命中,国进民灭。民企开发商全面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停产停工。下面我们匡算一下。假设房地产萎缩一半。则中国GDP损失6%-9%。而全国经济GDP增长5%。也就是说,除房地产以外的产业总增长不但弥补了房地产的窟窿,还额外增长了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房地产相关行业以外的行业至少总增长为11%-14%。经济总量确实好看,不但舔掉了窟窿,而且还增长了难道的5%。可是,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在就业上却完全无法填补房地产萎缩留下的窟窿。

上游产业涉及:

土地规划供应平整
土地基建、
金融机构提供融资、
前期工程咨询服务、
建筑施工原材料(钢材,水泥,其他材料)
工程机械供应
施工建设
园林工程
建筑装饰

下游包含了
销售策划代理
装饰设计
家装建材
家装设备(水暖,卫浴,电线,网线)
装修服务
物管服务等

上述行业大部分是制造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平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房地产萎缩一半,上述岗位萎缩不止一半。

而新增的行业除旅游和餐饮以外,几乎全部是高科技、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化工联合体,从GDP角度一年上百亿人民币,需要的工作岗位可能只有几千人。而上述传统行业创造的同样百亿GDP,可能需要几万人。

另一个原因出现在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这几年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越南、印尼、马来、孟加拉国(老天保佑孟加拉国乱了,优衣库停产,估计得把产能转回中国)、斯里兰卡,甚至非洲和墨西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的GDP被新型 高科技产业所替代,并且存在增长。但是二者提供的就业岗位天差地别。出口一部新能源汽车,假设提供的GDP是车价的5倍,一部出口汽车产生50万GDP。生产一部汽车可能只需要平均10个人。可是生产50万GDP的服装,也许能带动300人就业。这种制造业结构调整也留下大窟窿没有填上。

还有其他的因为产业升级带来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不赘述了。

就业之所以重要,其实在于就业提供的工资收入。有了工资收入,才有消费。类似于美国那种疫情期间人人发钱的路子中国无法做到。没有了就业,就没有工资收入。没有工资收入,就没有消费。人类自古以来的经济学就这么简单。

房地产萎缩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地方政府收入萎缩。地方政府收入萎缩导致公务员收入下降。从就业=工资的角度来看,原来一个政府岗位一年收入10万,现在只有5万,相当于就业岗位少了一半。中国各地政府基本没有裁员,但是收入降低了,从消费端来看,效果跟裁员是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陕北经济学跟浦东经济学的矛盾之处:陕经提出要搞“高质量充分就业”。按照浦经的原则,充分就业,企业高效率,高质量岗位(也就是高工资岗位),组成一个不可能三角形。政府不可能同时追求这三个目标。你政府要么放弃就业岗位的工资和企业高效率,达成“充分就业”。远的例子比如北宋的三冗:冗官,冗兵(充分就业),冗费。近的例子如改开前的国企。你追求企业高效率你就得裁员。想要高工资岗位在总资源约束下只能减少岗位数量的期望。你不能既要,还要,再要。

如果解决这个根本矛盾呢?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相信习大团队有本内帐。他们接下来会有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走。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要聊一个《决定》里面埋藏的更大的原子弹。它就是

地方政府收入问题。

土鳖扛铁牛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4-8-9 14:54
大幕徐徐拉开,赵掌柜的鸿篇巨著闪亮登场~~~      

此乃我等看官之眼福啊,搬好小板凳,备好瓜子花生茶水冰棍儿,左手一捧鲜花,右手一筐西红柿, 随时准备左右开弓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4-8-9 15:04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4-8-9 15:08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24-8-8 11:13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4)

从2020年“三条红线”开始的房地产风暴并非行业涨落的常态。


先请教一个小问题: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三句话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产品细分?  工薪阶层刚需房、保障房就让国企接手,而商品房就让非工薪阶层继续感受哈耶克主义在房产界的胜利?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上述成立,怎样能做到不串货? 严格区分三类产品之间的界限,并在二手房市场阻断跨界交易?  这里油水实在太大了,资本会冒着生命危险杀进来的,也是监管滋生腐败的肥沃土壤。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9 22:42
老票 发表于 2024-8-9 15:04
先请教一个小问题: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以前这个通道是开放的。保障房原来名头很多,人才房,保障房,低保房,大多允许在一定年限后转商品房自由出售。政府在你卖房的时候收一大笔增值税。

老实说现在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咋整谁都没谱。几个试点城市(深圳,广州,北京等)目前的政策是保障房跟商品房完全隔离。保障房只能卖回给政府。

腐败肯定无处不在,只要腐败不影响系统运行,就抓呗。房子不能背走,所以抓好过户这个环节,大的漏洞基本不会有。小的漏洞例如违规出租给别人,可以利用各种科技提升监管水平,加大处罚力度。相信可以解决。

解决工薪群体刚需是国政,消费不振啊,根源都在这里。为之付出点腐败代价是值得的。

这就是房地产细分。

今后市场上的新房(请注意是新房),将分为两类,保障房和商品房。存量商品房估计整体划入商品房。保障房目前全部由国企搞。土地一级市场目前强制排除民企。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广州国企给拆迁户开出的拆迁补偿是6500元/平米。你没看错,6500元人民币/平米。拆迁户当然哈哈大笑拒绝。燃鹅,当所有拆迁公司都是国企的时候。估计大家以后不一定能笑出来。

大胆预测一下,今后的房地产税可能会从“新”商品房开始开征。当然也许不叫“房产税”,而是起个人畜无害的名字,例如管理费附加,一平米先整一元/月试试看。咱不搞美式的市场价格百分之多少那一套。要是群众不留神,就扩散到“旧”商品房。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8-9 22:47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7)


这里插播《决定》里面埋藏的另一个原子弹。我们先看决定原文:

[attach]113952[/attach]
[attach]113953[/attach]


作为指导中国今后十年至二十年发展的国策级别的纲要性文件,《决定》一般不会提及具体城市。在2万2千多字里,《决定》一共提到4个具体城市的名字:雄安新区,上海,香港,澳门。

提到上海,原文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到香港,原文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地位”。还有吗?金融中心还有吗?

没有了。

提到深圳了吗?没有。

这就很惊悚了。还记得小道消息里面的中央高层讲话吗?

[attach]113954[/attach]

这意味着深圳很可能被踢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呜呜呜。当然,可以苦中作乐的是北京和广州也在难兄难弟行列。轰轰烈烈的北交所?呵呵。

我猜测深圳在《决定》里面的位置在这里:

第五章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深交所今后可能跟北交所、三板一起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身份混江湖了。

一声叹息。

鹏城特区老,渔村多商贾。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24-8-10 16:42
五月 发表于 2024-8-9 00:46
久有凌云志:全面解读三中全会《决定》(5)

上海金监已经换成綦相了。

五篇大文章的说法耳熟能详,我一个专著于技术领域的群众,都被迫绞尽脑汁,努力让自己的研究领域可以放到这些赛道上来。

不过,人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提法明显减少了很多。但这又何必呢,科技只是工具,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姚q可以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一样可以用。

反正事物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仅仅以名而立本是立不住的。
作者: 阿水的世界    时间: 2024-8-12 10:32
xiejin77 发表于 2024-8-10 16:42
上海金监已经换成綦相了。

五篇大文章的说法耳熟能详,我一个专著于技术领域的群众,都被迫绞尽脑汁,努 ...

五大篇是指?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24-8-12 10:44
阿水的世界 发表于 2024-8-12 10:32
五大篇是指?

看楼主引用的王俊寿讲话。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4-8-17 00:31
歇了几天了,掌柜的该出来干活啦~~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