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想象无侦-7 Mk2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6-30 07:16
标题: 想象无侦-7 Mk2
无侦-7还是中国空军的新兵,但已经在台海、南海、西藏多有现身。据说在南海的时候,美国海军F-18E战斗机出动驱赶,但达不到无侦-7的巡航高度,只好翻肚皮、秀导弹,也算示威一把。无侦-7废话少说,只是埋头咔咔猛拍照。还真是埋头,因为F-18E和美国航母都在下方。- a8 g" H1 y8 [- e! n5 E7 R5 O  Y% m

: w! z+ M( N" q0 t  {9 x# b据报道,近来无侦-7飞到日本海去了。7 I" `0 \2 c1 r- q, G  ]

( l) F) l* n- z5 J ) [# @1 A; ?" @, }
日本空自F-15在日本海拍到的无侦-7
% @( y4 o/ R9 @$ Q
' p* _  r) a/ [; x) A其实在2023年,无侦-7已经飞到宫古水道。日本空自F-15的升限比美国F-18更高,但还是不够,最后只拍下一张仰视图,连平视无侦-7都做不到。在日本海出现的无侦-7的飞行路线是个迷。由于没有飞越对马海峡的报道,推断有可能是穿越俄罗斯领空飞入日本海的。如果属实,这意味着中俄军事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层次,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L! K9 \% U7 h' `8 J4 i
4 t% j" [2 [/ @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无侦-7以模型形式出现,命名为“翔龙”,还是单垂尾设计。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实体飞机正式展示,定名无侦-7,改为V形双垂尾,发动机也由涡喷13改为涡扇13,可能是非加力型。( j3 n, o1 e) B3 G! k

# V* Z1 k% }* N) s6 @据报道,无侦-7的长度14.33米,翼展24.86米,采用涡喷13的原型的巡航速度为7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8000米,航程7000公里,留空时间10小时。改用涡扇13后,航程和留空时间可能显著提高。5 d' N. V, o7 |# d2 U  s6 d
0 v: \3 [, @, f

6 \" l# k& Y1 L9 t' L. p2 I无侦-7采用独特的搭接翼,但还是因为外观有几分相似,被戏称为“全村鹰”( t% u, I( a) v) {

, P9 q" X9 d# y" U1 r" f. q
8 A. E  ~. t! H“全球鹰”当然是美国的RQ-4
9 W" H6 C' d4 s- G- _: e( h/ i
+ A6 @/ }1 o/ W0 K; C无侦-7被戏称为“全村鹰”,这可看作低配的美国RQ-4“全球鹰”。这是世界上唯二的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机。相比之下,“全球鹰”长度14.5米,翼展39.9米,巡航速度570公里/小时,航程22800公里,留空时间34小时以上,实用升限18000米。: z- `" Q& ]; R2 r

* y% ^9 J0 a. }* Q" _7 a' P无侦-7无疑是够用的,18000米的升限很有用。F-18翻肚皮,赌气比有用性更多。导弹可以上射,但还是有限制。在特别高的高空,导弹为中低空优化的气动控制显得不足。还记得气球事件吗?那时失控飘飞进入美国的中国气象气球在18000-19500米高度,美国F-22要拦截,可是费了不少功夫。
+ F( F3 G3 w: [% Z, L4 |4 P! L. U  b4 U" t8 f2 a+ @
这当然是因为气球很难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打有关,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也必须靠近了才能锁定。无人机的雷达和红外特征比气球大得多,但采用足够的隐身手段的话,依然不容易打,何况无人机还可以配置自卫干扰和反制手段,并在航迹规划上主动躲开高威胁区域,增加生存力。
4 N6 P: s; J2 M
( o1 M- Z  u* S2 _% E超高空有大用。
$ h+ u% h: y/ F, i" h: k/ g8 i, J9 B" E# S
作为侦察机,站得高,看得远。在18000米高空,地平线在480公里以远,监控面积达到73万平方公里;降低一半到9000米,地平线就只有340公里了,监控面积降低到36.6万平方公里。; a6 i( T7 n' M. t, V& v
* k5 X3 g8 F. Y/ ^+ ^4 k
对于日本海来说,无侦-7只需要在日本海中线,就可以监控整个日本列岛。在南海,从西沙周围的巡逻位置,就可以监控从越南沿海到菲律宾沿海的整个南海北部。在中印边界中国一侧浅近后方,则可以监控新德里以北的全部印度北方。7 H& j5 y1 H, |2 F

9 t+ ?& S7 |! C. g1 ]9 A在大国对抗的场景里,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作用还超过侦察。由于巡航高度高、覆盖面积大,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容量不够的时候,可以填补缺口。在卫星被打掉或者因为故障、损坏而暂时失能的时候,临时补缺更是意义重大。2022年河南水灾的时候,一架翼龙-2H无人机在空中担任5-6小时的手机通信临时基站,就是类似功能在战争时期的预演。7 t4 X$ p# i( \( F! A9 b
, M  ~2 }8 u; ^, x
但无侦-7要好用,还需要大大增加留空时间。3 P4 q% e7 H2 R9 ^  d
& b) ?; z6 O' M9 d" V+ E
RQ-4的留空时间长的多,是因为采用超大翼展的细长机翼。机翼是产生升力的主要手段。翼面积越大,产生的升力越大,但这是有条件的。
" U" r. P- \) ?0 r- U, F( N; Q% T2 F: I4 P+ O  Q
机翼产生升力依赖气流的连续性。气流流过粗短(大展弦比)机翼时,气流流经上表面的路径较长,首先摩擦阻力大大增加,其次容易发生气流分离和各种复杂涡流,产生升力的效率大大降低。气流流过细长(小展弦比)机翼时,很快在后缘汇合,连续性得到很好的保留,上下翼面的速度差形成升力,摩擦阻力更是大大降低,产生升力的效率达到最高。
# X0 ^$ d9 f0 D- T7 V8 M! M8 [+ X+ G1 [# ]+ g: b/ i
大翼展,细长机翼,这才是高升力的密码。滑翔机就是采用细长机翼的典型,可以在无动力的情况下滑翔很远的距离。/ y6 |/ c1 z! c# N/ M; }

4 o% g- v4 G7 B! h: f) J: o事实上,高升阻比还需要小后掠甚至平直翼,因为后掠角导致迎面气流沿着后掠的机翼前缘有所“溜肩”,降低产生升力的效率。后掠翼本来就是接近音速时推迟局部气流速度超过音速、导致激波阻力而采用的。对于以长航时为主的无人机,降低速度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因为后掠角而降低升阻比才是问题。
' D' N/ h, j9 S. f, ^2 h, b3 \; w; ^3 D9 `
在极端情况下,采用超大翼展的平直翼无限接近于平直翼的飞翼,气动效率达到最高。但相对纵长也降低到极限,容易发生俯仰控制力矩不足的问题。洛克希德RQ-3“暗星”就是失败的先例。$ ^* j9 x4 b4 q3 l9 ~6 ?

7 t5 n0 B! [. ]0 ? ; x9 o) P% O: C) p
洛克希德RQ-3“暗星”具有夸张的大翼展和高展弦比,具有出色的留空时间,但因为俯仰控制力矩太短而不能解决稳定性问题,最终下马
' v) a9 t: O9 M; B$ ^- e
2 E! \4 H: z1 Q, K但是即使用足够长度的机身和有效的尾翼解决俯仰力矩问题,大展弦比机翼也有制造难度增加的问题,更有机翼刚度较低而带来气动控制反转的问题。刚度较低的机翼不仅在气流作用下会上下挥舞,还可能在副翼偏转时沿展向轴线发生扭转。
$ h% c. l  i! s( O% H  D
9 n% {3 O7 O' {' B6 w! | $ s7 Y* `; c, ?) o( f: r
机翼刚度不足时,副翼压低可能导致机翼“埋头”,降低迎角,反之亦然
) j+ v- ]7 m, F/ w# k) r5 M# \6 X; E8 ]
副翼在机翼外段后缘。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副翼一上一下偏转时,向下的一侧产生向上的压力,向上的一侧产生向下的压力,形成横滚力矩。但刚度不足的机翼会因为副翼形成的压力而发生弹性扭转:向下的副翼偏转造成机翼“向前拱起”,降低机翼迎角,实际上降低升力;向上的副翼偏转造成机翼“向后蹲下”,增加机翼迎角,实际上增加升力。也就是说,发生气动控制反转,横滚力矩反向,非常容易造成失事。  v, @* C) [8 _% F2 O: K8 Y, F

- W0 e; J" i) @  q0 |* k襟翼在机翼内段后缘,机翼结构离翼根较近,气动弹性扭转的问题较小,但还是可能发生。1 v* l. P. l- H4 V, m
1 b/ x& w1 m1 U, U, [  I3 K
增加机翼刚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要大大增加重量。在飞控律中限制副翼动作是另一个办法,在气动扭转快要导致反转的时候“适可而止”,但要大大限制机动性。
  n* B! G, J9 Q: O
2 b6 P9 n# L* |- E* |. |& F但无侦-7那样的搭接翼(也称菱形翼)就极大缓解了机翼刚度问题。半翼展处的搭接使得内翼段几乎不可能发生气动弹性扭转,无侦-7的襟翼就在内翼段;外翼段靠近搭接点的部位也较少受到气动弹性扭转的影响,但依然远离机身中轴线,横滚力矩够大。
6 `; r0 f5 m5 p" ~9 |. d
8 X- G" j, @/ p这意味着无侦-7的飞控难度较小,或者说,不需要对机动性做不必要的限制。3 i8 Z0 h5 I# P. z3 j! B% @

1 x$ Z# t+ m& g作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机动性本来就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这个优点不能说有多突出。
/ K& d2 L; L$ ?$ [( u, X
/ q" ?' [+ H- }6 ]然而,搭接翼决定了后掠角较大,巡航速度太低反而不经济。但就HALE无人机而言,巡航速度较高相对于长航时来说,并不是多大的优点。如果能选择的话,长航时更重要。& t( Z" x' X( K( z. k. y

8 P/ }' b+ w3 Q1 F  W/ Q- [继续增加翼展也有问题,翼尖位置会非常靠后,升力中心位置要相对后移,全机的重心平衡有点困难。
& d  Z& N3 {0 E& y  m' I# h3 w, ]
. s% ~& K8 |* R( s7 O0 a9 j更大的问题是:速度大范围变化时,升力中心的前后移动太大,带来配平困难。早期人们对后掠翼缺乏理解时,有过在降落减速时,外翼段首先失速,升力中心大幅度前移,造成机头不可控上扬。F-100“超级佩刀”上这个问题最严重,人称“佩刀舞”,是很多失事的元凶。
: P; y" b& r& ~2 M( s  ?( S6 M& q, O& Y
  r( F, F: a- I3 d降低后掠可以减小升力中心的移动问题,但需要前后翼都是小后掠,导致前后翼的翼根在机身中段紧挨着,在结构上接近简单机翼,降低搭接翼的优越性。在极端情况下,前后翼的翼根重合,这就回归到普通机翼了。
3 {9 e7 Z9 d" T6 R! x- b/ l5 Y
& b8 A( V9 {" l; o与同翼展平直翼相比,搭接翼本来就因为前后翼有高差而迎风阻力较大,升阻比要打折扣;同平面前后翼则有复杂的翼间干扰问题,同样升阻比要打折扣。
, J0 W) |1 X  s. d# F# r4 M3 q) g1 y4 ?
由于这些问题,搭接翼尽管概念上诱人,在实用上并没有得到广泛拥抱,无侦-7是少见的实际使用搭接翼的例子。
6 ~0 T  G- C- L4 E9 N* ^
0 Z* x: n( b8 G9 j- U: @ ; p9 n7 R- v, {  j5 D% O; }
DARPA的X-65是用于流体飞控研究的,用射流代替气动控制面,但其两段式后掠的搭接布局也很有意思7 t" M& q- Q1 D+ o* {! j& y

! Y# |' z+ r- b$ b# @" j然而,像美国X-65研究机那样,外翼段改用小后掠甚至平直翼,升力中心移动问题就小得多。小后掠翼甚至平直翼对加大翼展的限制也很小,非常有利于提高升阻比和长航时飞行。! L( B3 T: m( @. c
; G1 t$ h2 i& t  |9 d& U( m" A
大翼展不仅有利于长航时,也有利于提高升限。洛克希德U-2就是先例,实用升限达到21000米,地平线更远,达到520公里,监控面积也增加到85.5万平方公里。" ~& R0 {1 G: T7 X9 |! p) \3 b! v/ ~
" H( W. z5 h5 v/ v  K/ l

7 @: [& }" n  @$ w6 m/ |9 G+ j9 p6 tU-2的升限达到21000米
% F( C$ B* c+ q. {3 n: S( q! Q2 B: [3 ~* J- c1 p5 J
两段后掠的搭接翼用于改造无侦-7的话,翼展增加50%甚至更多都没压力,而且不会引起升力中心移动和飞控问题。
! Y, a1 S2 U9 F. P9 z5 O" c0 T* O4 J; D
增加翼展增加一点阻力和重量,但在大大增加升阻比的同时,保持抑制气动弹性扭转的优越性,结构刚度的先天优势也降低机翼设计和制造难度,还是得大于失的。如果像U-2一样把巡航高度提高到21000米以上,覆盖范围和有用性进一步增加。
- s( Y4 G, ?3 \7 Z
/ O* @( T) c6 D. b如果翼展大到影响机场运作,还可以考虑折叠翼,外翼段在起飞前和着陆后向内折起,减少地面运作中的占地。搭接点是天然的折叠点。
9 o% C$ z) J. K6 M) }1 c% @1 Q" _+ _& P8 x! N4 R6 G  U2 ]
涡扇13(尤其是非加力型)比涡喷13省油,但还是有推力过度的问题。涡扇13的军用推力达到56.75kN,接近涡喷13的加力推力(63.7kN)。相比之下,RQ-4的F137涡扇(来自罗尔斯-罗伊斯AE3007)只有34kN。. y$ ]2 p& b+ W4 z  y* q; x
# z: A* }9 K/ m+ A& s% z
无侦-7的空中和起飞重量缺乏数据,但从机长和翼展推断,应该低于RQ-4,RQ-4三倍之多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一部分来自增加的载油量,一部分来自发动机低油耗。/ Z4 v4 y: N3 Y  Y! g: Z# b" V9 y

3 {0 z7 A) T4 ~3 _* z  c- I中国航发正在自由王国的门槛,更先进但小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只是研发重点问题。涡扇13还是基于苏联RD33的基本技术,而RD33在苏联时代都不是技术水平最高的,AL31的技术水平更高。涡扇19的技术水平还要高,据传为歼-35的动力,但中推的推力接近AL31,推力太大了。* B  {* ]: o% d; x+ A) n* E+ V+ y
( H3 O' u) b1 [; a7 t
中国需要小推力涡扇,这是无人机大发展的需要。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速度要求低,气动布局灵活,甚至可以考虑用涡轴发动机的原理,在低压涡轮后增加一级自由涡轮驱动的风扇。2 O# u  H0 x4 I: Z5 q* _& n
/ @9 \4 S& e! J# z% M: j
自由涡轮说穿了就是风车。低压涡轮排气的能量不直接用于产生推力,而是主要用于吹动自由涡轮,自由涡轮带动风扇叶片,产生主要推力,进一步减速降温后的喷气产生其余推力。自由涡轮也可以两级反转,进一步提高推力效率和增加推力。! C" l4 F" [1 H! \% t; C  t

- K$ u$ U0 @! c这其实就是桨扇的一种构型,推进效率接近涡桨,速度接近涡扇。噪声较大的问题则由于推力级较低和飞行高度很高而缓解,但比常规涡扇还要省油很多,机械复杂性方面则因为取消了涡桨所需的减速齿轮箱而大大简化。
3 G% X1 S4 @- r, u) \- A6 j
! ~9 u1 c6 D' w. P# w用于无侦-7改装的话,尾置发动机对后机身的限制较小,也容易避开双垂尾。很高的升阻比意味着起飞、着陆姿态较平,较高的发动机位置也减少起飞、着陆中桨叶触地的问题。6 a3 o; G/ v' L" {6 b
8 Z% Y- m2 _1 }! A, f
但无侦-7的航程和留空时间达到“全球鹰”水平的话,有用性提高不言而喻。实用升限进一步提高到U-2水平的话,就更上一层楼了。1 z& Z5 M: M' v" p

8 K8 G* l$ M, v' ]2 y" ?, K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4-6-30 10:06
没听说过兔子用无侦八的报道;大概是对方看不见跟不上,无法拍照片?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4-6-30 10:49

: v9 y3 f$ i0 e4 ], g按照TG的臭习惯,公开参数一般都藏着掖着。公开说升限18000米,猜测实际升限高得多。当然,这是猜测。7 v& ~  p+ x0 g' J  Z

0 D" O6 ^2 Q2 E, S6 Y3 H看来美帝打无侦只能用U2带M16上去打
0 L# j+ a7 X- I0 O3 }. Y  c# l$ A+ G! t9 ]6 `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