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歼-11BG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5 01:22
标题:
歼-11BG的意义
在长春空军节航展上,出现了“白头歼-11B”,除了实际上是浅灰色的雷达罩,在外观上看不出多少区别。解说牌上还是歼-11,但坊间称之为歼-11BG,G代表“改”;或者歼-11BD,D代表采纳了部分歼-11D的技术。
# L! K: o, g' ?! O
9 i7 B0 v5 _8 N' E6 j1 t% R
歼-11来自苏-27,苏-27已经发展了三代了。第一代就是基本型,为了极限机动性而牺牲了一点结构强度和机体寿命;第二代以苏-30MKK和苏-30MKI为代表,发展成空地双用途和空战为主、推力转向两个分支;第三代以苏-35为代表,采用改进的推力转向和部分苏-57航电技术,空战能力大大提高。
* C/ k. F/ O" l; g# x p ~
. @2 _; y% d) M2 Z, ?+ K/ T
歼-11的发展轨迹与苏-27不同。从歼-11B开始,沈飞大量采用复材、数字飞控和数字化航电结构等先进技术,但为了控制技术风险,复材、数字飞控用得束手束脚,数字化航电的潜力也被传统雷达的平面缝隙天线限制住了。
7 _! ~: C$ }" v# o4 L- @
* O* O; D; G1 c6 \! f& |
歼-16在结构上受到苏-30MKK的启发,大大加强,适合重载出击,有源电扫雷达比苏-35的无源电扫先进了一大截,双座极大地发挥了“两个脑袋比一个强”的优点,真正做到空地兼优。歼-11D可看成歼-16的单座型,优化了空战,但歼-20大量下线了,歼-11D没有获得准生证。
* P3 X! M* T5 b8 o/ a$ N
D7 W, ]8 k: ~3 N( G, P* h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已经有了一大批机龄尚短但雷达受到时代限制的歼-11B,急需升级。歼-16与歼-11B在技术上有相当程度的同源,设备便于移植,有利于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升级成本,尤其是有源电扫雷达。
8 H- ~! f8 y: k) @! z1 \
' ^& M+ _8 Z- ?1 g! Q5 ?) ?
在隐身时代,雷达的重要性没有降低。雷达隐身不是彻底消失,只是降低稳定的可探测性。也就是说,隐身其实有两层意思:1、回波强度降低,2、回波闪烁不定。
, V: ^" Q" F3 L1 D& z; z# v
) L8 w% \0 N% ?' Z) w
人们一般注意到隐身飞机的雷达回波强度降低这一特点,其实光靠这是不够的。隐身设计的另一个方面是用闪烁不定的回波把回波伪装成杂散信号,骗过对方的雷达。
- N% v. Q2 a, d/ ^9 v4 u% r
) Q$ R/ i) [5 O1 Z# M
传统雷达只有单一波束,必须通过机械扫描在整个探测空域里保持态势感知。如果隐身飞机采用曲折飞行,使得每次扫描的回波脉冲都以强度较低而且闪烁不定的方式出现,就容易被误认为是杂散回波而忽略。
" ~: K1 d8 [4 l5 v
4 y! }( v8 O* k/ t; @* I( K4 l8 H
有源电扫雷达可以在强大的单一波束和灵活的多波束之间任意切换,所有波束可以在凝视和扫描之间任意切换。这使得部分波束可以扫描方式对全空域保持监视,其他波束则对可疑方向加强凝视。什么伪装都挡不住全神贯注的凝视,尤其是运动中的目标。
- ^' {6 E6 p0 R4 ?; O5 w3 Z
* f% q. f. ^" k C. O# m/ Q
带有源电扫雷达的非隐身战斗机和隐身战斗机对峙时,可探测性不对称,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在很多战术情况下,隐身战斗机不打开雷达,并无探测距离上的优势。非隐身战斗机的有源电扫雷达具有低可探测性技术,也能把发射信号伪装成杂散信号,也就是说,雷达信号不再是有规律的稳定强度信号,而是在强度和频率、波形特征上貌似随机的信号。这样的低可探测性雷达信号一旦用高度数字化的有源电扫雷达实现,雷达告警就容易被骗过,至少不开雷达就难以确认目标性质。
, ~# j: W$ ^ Q1 i0 `( m) A* {1 u
' Z: d4 }( ~9 j# q3 ~
隐身战斗机开启自己的雷达,当然可以迅速识别、确认非隐身战斗机,但也同时暴露了自己,引诱对方向这里凝视,最终暴露自己。
4 K4 V3 Q3 _- b" l; V
3 \. e: p' {4 [ S9 Q e8 L: ^6 ^
因此,一旦双方都装备带低可探测性技术的有源电扫雷达,隐身与非隐身的态势感知和生存力差距在实战条件下大大缩小了。然而,歼-11B相对于F-35具有足够的速度和机动性优势,后者一旦暴露和被咬住,凶多吉少。
# g1 K; B- z- F4 N' z6 }- z4 O
% y0 f2 u; C; x/ n! J; n
这使得歼-11B换装有源电扫雷达后,成为歼-20的有力补充。面对一切非F-35的周边对手直接碾压,单挑F-35也可以做到不吃亏,而不只是聊胜于无的看家护院。往远了说,这也是台湾认为换装有源电扫雷达的F-16V能与歼-20一战的原因,只是歼-20在速度和机动性方面也有压倒性优势,这是与歼-11B vs F-35完全不同的情况。
6 X4 A9 b, p! m) f' T/ _3 H1 Z- x: D( U
3 q8 C2 L6 @5 r# J: z
美国空军的F-15C早就进行过有源电扫化改装。早期改装只换天线,没动雷达后端。这是为了降低升级成本,尽量利用现有设备。但实践证明效果不好,老式后端的模拟和简单数字化技术严重限制了有源电扫天线的潜力。
4 p$ D1 E1 z: o. M2 j/ ^8 d# u
0 ^" f, i" L" ~3 _
第二批改装就把后端也改装升级了,效果好得多,但投资也大得多,因为要把老的航电架构扒掉重做。老房子装修要重新走暗线、拉网线、重排上下水管麻烦得很,战斗机航电升级要从架构级开始改,工作量可想而知。
/ l1 \ A: M8 {' ~
* b8 Q- B! I! i# ^% x( p
这只是航电方面,还有机体结构剩余寿命、发动机剩余寿命、飞控和特设剩余寿命等,哪一块成为木桶上最短的短板都会使得雷达升级改装失去意义。这些原因使得F-15C的有源电扫化升级事倍功半。
# }/ [% f$ F4 w- v
]& _2 v s# T4 Q5 F
现有F-16升级为有源电扫雷达也是一样。
+ i6 w4 U8 j4 q# O4 |
, H! D0 r4 N) L7 u
但歼-11B不一样。基本飞行性能出色,机龄短,发动机使用时间也短,哪一方面的剩余寿命都还有很长。沈飞在研制歼-11B的时候,一方面大胆采用了数字飞控和数字化航电架构,另一方面因为经验不足、时间压力紧迫而无暇放手发挥出最大潜力,既留下遗憾,也留下机会。
. V3 t* H- Y a! S. i
$ R' I; i) ], V/ X6 m# r7 c! ]: V
比如说,雷达天线换装有源电扫,已经高度数字化的后端的升级就简单直接的多。这正是歼-11BG的意义。当然,雷达只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雷达告警/被动探测、自卫电子战、数据链、信息融合、座舱显示、红外光电等也可能升级。在房屋装修中,暗线、网线、插座、上下水管都弄好了,刷墙、换地板、换厨卫只是力气活,实际上挪个非承重墙都挺简单的。
' m% k4 l( z0 N& C2 {9 Y
% R) d" W2 S* L* l# v( w6 s- \
在机体强度方面,歼-11B本来想用复材恢复一些苏-27在设计时有意牺牲的强度,提高重载出击能力和机体寿命,但因为经验不足,最后没有尽如人意。歼-11BG没有动机体,这太费事了。好在歼-11B的主要任务是空战,而大部分空战任务并不要求重载出击和高g格斗,空空导弹的重量大大低于对地攻击弹药,常规的主权巡逻也是四平八稳的飞行为主,真正需要拉9g的极端机动很少,所以歼-11B的机体寿命是够用的。
, C! M$ d3 c0 L% v! ?* b
3 H7 B: o' {/ |0 Q% ^
有人推断,有源电扫雷达使得歼-11BG具有前所未有的对地攻击能力,有利于配用大量对地攻击弹药,这是很可能的,但也是未必用得上的。一个战斗机中队是空战为主还是对地攻击为主,不光由装备决定,更由任务和飞行员训练决定。
9 `1 Z& U' O5 H' \
" O$ G0 U; V$ v7 w2 N& r
作为单座战斗机,歼-11B的任务本来就是空战。中国空军永远不会嫌空地兼优的战斗机中队太多,但飞行员的训练必须是有重点的。空战和对地攻击都是高度复杂的任务,飞行员精通一样就不容易,另一样只可能有限兼顾,没有飞行员能做到真正的空地兼优。
" V5 L) D' Y* j8 e
0 k( w( E# {' ]1 t0 o. u
美国空军F-15E是双用途战斗机,但没有一个F-15E中队以空战为主要任务,统统用于遮断攻击,空战统统由F-15C去做。韩国、新加坡空军的F-15E则是用于空战的,对地攻击交给F-16去做。
. N) j( c* |6 c n
X2 `7 U, G4 r+ u3 U7 C1 L
在中国,苏-30MKK中队实际上是空战为主的,部分歼-16中队也是空战为主。两个飞行员合作可以补足基本歼-11B航电相对落后的尴尬,也在长航时任务中分担任务负担,降低飞行员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升级到歼-11BG后,部分空战歼-16中队可以专用于对地攻击,这是比歼-11BG兼职对地攻击有效得多的做法。
$ i6 w C0 S6 U: }+ D
$ b, x# R/ ^$ b6 u- w0 e$ ^4 K
其实,歼-10A也可以一样,用歼-10C的有源电扫雷达套件改装。改装后的歼-10AG也可从空战任务转型为对地攻击任务,加强对地攻击力量。
) S8 q1 b" y8 P3 v% ?
p1 A: T% c. _0 _3 Z' G' k4 R2 Y1 U$ R
这样,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力量在结构上就更像美国空军了:歼-20对标F-22,歼-11BG对标F-15C,歼-16对标F-15E,歼-10A/C对标F-16。中国暂且没有对标F-35的战斗机,但歼-20数量将大大超过F-22,歼-16的性能超过F-15E,所以还是形成某种体系级对标。
4 U" c- a, `& _9 K& ?7 T
E# W' f+ B% w( G
顺便提一句:歼-11BG的升级改装经验对早期歼-15的升级改装也很有用。“辽宁”号、“山东”号上的歼-15还需要长期使用,适配“福建”号的歼-15T(弹射型)未必会部署到“辽宁”号、“山东”号上,“辽宁”号和“山东”号也未必能得益于歼-35,升级现有基本歼-15很有必要。
作者:
zjjyl
时间:
2023-10-5 01:45
如果打防区外制导弹药, 训练应该较简单吧?做到空地兼优应该不难?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10-5 01:48
zjjyl 发表于 2023-10-4 11:45
, n* a2 @, C0 U, P
如果打防区外制导弹药, 训练应该较简单吧?做到空地兼优应该不难? ...
& f, S4 R2 G/ [3 _1 t) w
战术动作简单,但技术动作不简单。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