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 k" r+ X* X% r# i1 V5 _# P现有F-16升级为有源电扫雷达也是一样。 0 a! C5 \+ y! A) Q* n& b! P) v6 Z7 O6 K% e. s9 z, G* K/ E @
但歼-11B不一样。基本飞行性能出色,机龄短,发动机使用时间也短,哪一方面的剩余寿命都还有很长。沈飞在研制歼-11B的时候,一方面大胆采用了数字飞控和数字化航电架构,另一方面因为经验不足、时间压力紧迫而无暇放手发挥出最大潜力,既留下遗憾,也留下机会。 / h' f/ ~* z( e0 |/ x5 S( Y% y* q# p }# W" a" W$ x1 x
比如说,雷达天线换装有源电扫,已经高度数字化的后端的升级就简单直接的多。这正是歼-11BG的意义。当然,雷达只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雷达告警/被动探测、自卫电子战、数据链、信息融合、座舱显示、红外光电等也可能升级。在房屋装修中,暗线、网线、插座、上下水管都弄好了,刷墙、换地板、换厨卫只是力气活,实际上挪个非承重墙都挺简单的。 8 r X7 R- ^, P) H6 h: _8 i% U* z2 X, H% B( E1 f3 `
在机体强度方面,歼-11B本来想用复材恢复一些苏-27在设计时有意牺牲的强度,提高重载出击能力和机体寿命,但因为经验不足,最后没有尽如人意。歼-11BG没有动机体,这太费事了。好在歼-11B的主要任务是空战,而大部分空战任务并不要求重载出击和高g格斗,空空导弹的重量大大低于对地攻击弹药,常规的主权巡逻也是四平八稳的飞行为主,真正需要拉9g的极端机动很少,所以歼-11B的机体寿命是够用的。 . [% c% T; O7 P% L2 v5 n 1 _& V( G$ u e' B有人推断,有源电扫雷达使得歼-11BG具有前所未有的对地攻击能力,有利于配用大量对地攻击弹药,这是很可能的,但也是未必用得上的。一个战斗机中队是空战为主还是对地攻击为主,不光由装备决定,更由任务和飞行员训练决定。& ~( |' ?3 D2 y& V$ ~4 w5 @3 [# T
. k' O0 V0 V. o- F4 _3 j作为单座战斗机,歼-11B的任务本来就是空战。中国空军永远不会嫌空地兼优的战斗机中队太多,但飞行员的训练必须是有重点的。空战和对地攻击都是高度复杂的任务,飞行员精通一样就不容易,另一样只可能有限兼顾,没有飞行员能做到真正的空地兼优。5 s; n1 `/ Z4 N7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