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雅砻江水光发电互补是个绝顶好主意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07:33
标题: 雅砻江水光发电互补是个绝顶好主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26 19:10 编辑 2 {# Y. }8 n6 ~* `/ i; R# P- _
6 f  Q. f: f. w) q' }0 i, W( c+ t
6月25日,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工程并网发电。这个位于四川甘孜的雅江先柯拉乡的水光互补是世界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规模首次提到百万千瓦级。上一个世界纪录是85万千瓦,在龙羊峡。当然也在中国,这很奇怪吗?
8 N' k# R( |% ~2 t3 \& |0 \; a5 a* ?2 v- G) B
雅砻江是中国第三大水电基地,海拔在4000-4600米,一年里只有半年能施工。在最紧张的时候,工人要在24小时里安装7000个支柱、1200光伏板架、33000个光伏板、30个变压器箱。但基建狂魔做到了。总用用了52700根钢柱,光伏板总长1400公里,钢结构总重5万吨。估计还不是普通钢,需要低温钢。高原上要换钢桩可是麻烦。
/ X$ P2 G* i" U. H- V2 g
  a2 b* z  t0 w* E3 B0 P! [6 C/ [1 d现在的发电能力为光伏100万千瓦(1吉瓦),设计年利用时数1735小时,年发电量20亿千瓦-小时,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介入两河口水电站。水电300万千瓦(3 吉瓦)。可供70万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计划在2030年达到50亿千瓦-小时。中国计划在1500公里雅砻江上最终建成1亿千瓦(100吉瓦)水光互补发电能力,年发电3000亿千瓦-小时,可供1亿家庭用电的水光互补发电能力,差不多相当于整个美国的家庭用电量。: m# x% P9 \, i4 z

+ n% S: P0 _$ k3 _" d; p4 v
; A! n) q- G# N1 B) g* ]: i  w" p0 m2 j( p& a
2 s; p9 c( H# U+ @
可以看到,水库的水位低于通常的水电站
# y+ T! c" d/ z( X; C9 [1 b9 z# x1 w1 {2 Q  C* `2 Y3 f. y
) {+ I( W) X6 x# Q" q* W. W5 k7 L9 y
柯拉光伏电站离两河口水电站约50公里,占地约16平方公里" ?/ [# U8 m/ y% e$ p

, C) y1 y7 ^. ]0 y- S
3 Y) ~( q; H3 N5 S控制室很现代化,不过双套键盘和鼠标有点碍事,为什么不用KVM呢?怕不可靠?
- k* F6 @/ N& w6 n5 Q8 c8 R/ l  f/ u6 c1 O5 v7 E
但最厉害的是水光互补。
; L5 |7 L2 x% g/ R5 ?' D2 |+ `& u3 K  U5 |; x% g/ j/ e7 D* |+ B
高原上冬季多阳少雨,水电是淡季,但光伏就是旺季了;夏季多雨少阳,就是水电旺季、光伏淡季了。
. y# M/ k% o% R4 U+ `! j5 b: u4 [/ \( `1 i% y- }
水光互补之后,水库自然成为储能设施,正常水位在日夜之间波动,白天蓄水,晚上放水,正好补充光伏的昼夜周期。冬季水位下降也不怕,不会因为要维持发电而勉强蓄水,到夏天汛期前又为了防汛而赶紧放水、浪费发电能力。
5 m& C9 v) a4 u7 D5 e7 K6 I2 u* y
& Y% L" C+ n5 ~7 s/ d不过恶魔估计在细节之中。这样水位大幅度循环变化,对大坝的建造肯定是新的挑战,大坝一般都是按照大体定常的水位设计的,不会主动的短周期大幅度升降水位。现在这样的短周期大幅度水位升降对坝体力学有什么特殊考虑,就是中国水电的秘诀了。
$ `7 {! @/ P6 v1 J
; `/ B- w' A1 \# P! y& N1 q大坝下游的径流量也短周期大幅度变化了,这对生态有什么影响,对河道淤积有什么影响,估计也会有大量的研究。+ t8 H6 ~6 H' l8 S9 K

$ L# }+ Z6 w& S1 n8 F5 H- D4 |好在这一带是无人区,也没有多少野生动植物,影响可能较小。
) V! x* _/ y+ ~8 ?4 h
8 w$ Y( @# U9 c4 \' h7 e. O$ X2 @3 d但这样的水光互补正是绝顶的好主意。很多其他水电站只要有条件,也可以考虑,可以有效地平滑光伏的昼夜周期,并共用输变电设施。
作者: pcb    时间: 2023-6-27 08:59
"老尼姑"是啥?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09:11
pcb 发表于 2023-6-26 18:59' ^& v7 W8 ~3 t1 n+ s
"老尼姑"是啥?
* B$ Z& C; ^7 w$ {/ X
啥老尼姑?那不是小尼姑变老了吗?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3-6-27 10:24
我还以为是利用水面设立电池板
作者: 水工    时间: 2023-6-27 11:28
除了拱坝长期低水位运行有结构风险外,其他坝型水位低点高点没啥特别大的影响。对于水库调度影响大些。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11:52
水工 发表于 2023-6-26 21:28
) J& C& o2 {1 |8 {3 j除了拱坝长期低水位运行有结构风险外,其他坝型水位低点高点没啥特别大的影响。对于水库调度影响大些。 ...
- B$ w$ }+ _( D. L# p
这就好。如果不成问题的话,现有水库都能和光伏绑定啊,有输电,都不一定需要在同一个地方。效率损失一点,但解决大问题啊。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3-6-27 16:50
本帖最后由 testjhy 于 2023-6-27 16:52 编辑
: X7 |9 y. W1 F- c$ `# B+ Y& a* z2 w! V3 \( l* _$ k% T  |+ `
因为是梯级电站的上游,所以阶段性放水几乎没有影响,无非是下级电站水位的波动,但下级电站的库容对这点盈亏应该小菜一碟,,前两天我在我们一个群里已经把山上复杂的光伏铺设给大家看了,特别可能还是自动对准太阳的,大家想想如何办。
作者: pcb    时间: 2023-6-27 21:15
testjhy 发表于 2023-6-27 16:50
/ r  H+ `6 }! I' r因为是梯级电站的上游,所以阶段性放水几乎没有影响,无非是下级电站水位的波动,但下级电站的库容对这点盈 ...

) y0 A; N+ K" k6 w) x; q7 h" g0 p5 h" x2 B8 U# t
伺服机构呗
) M* L7 K. U% \' p还是有更简单的办法?0 L) H: o, ~! K3 S
7 k0 t9 z! R4 F/ C  b4 [2 C0 ^2 O
求片片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21:20
testjhy 发表于 2023-6-27 02:502 r1 z/ V4 s$ H: r
因为是梯级电站的上游,所以阶段性放水几乎没有影响,无非是下级电站水位的波动,但下级电站的库容对这点盈 ...
8 O. X/ F& ^% w0 }$ x# x' ^
梯级电站,对哦,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 R" O2 N4 X* J5 R2 p  x7 o  s; B) l7 G. b
自动对准太阳不难,但是无动力的被动对准?这个想不出来。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3-6-27 23:02
补充一下,100吉瓦里的组成:! y. Y, z8 X' l, W& [# t
根据雅砻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总规模超1亿千瓦,其中水电约300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超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超1000万千瓦。同时,光伏、风电出力特性与水电天然互补,辅以雅砻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巨大的储能能力,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集中高效开发。  u' R8 h% I9 I8 x' ]
---
2 I* Q" b1 P5 V什么叫 榨干一滴水的势能?
+ s. ~. D' M8 \) }  A22个梯级电站,30吉瓦。一滴水要用来发22次电。: |: @4 Y. A% E8 n3 q  L
又装了10吉瓦的抽水蓄能发电。这一滴水到下一级了,可能还会被抽到上一级去再来一遍。; w" Y( P' R# w3 F: }
感情这一滴水从雅砻江源头到长江,不一定要走多久、不一定发几次电呗
, E( q- X  s0 n6 M/ k, [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23:24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27 09:31 编辑 $ f6 ^0 D# n+ P1 o" k3 a: G5 Z5 G
老财迷 发表于 2023-6-27 09:02: n# G3 h& q4 Z/ x! V! |! y
补充一下,100吉瓦里的组成:2 ]& q! W, z9 n# @4 W: W; l
根据雅砻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总规模超1 ...
7 |3 ~2 T- _0 r6 Y% Q
" |  `1 ]6 Q" V( n  w3 v1 W8 \% T% i
雅砻江这好不容易流到长江,还在在三峡和葛洲坝再被压榨两次!在中国,做水都那么辛苦!
1 m5 H. g8 O9 A/ z4 N* Q  S+ Z
3 R4 E0 H( _, |3 G这是不是又可以来一篇?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3-6-27 23:26
pcb 发表于 2023-6-27 21:15  m; s$ b" m( z" a" ]
伺服机构呗
/ M9 _! y  z: E还是有更简单的办法?

6 U( ]$ p7 ]# q1 w' _我也是在观网里看到分析的,有一张图所有的光伏面板平行与天空,只有自动调节系统才应该这种状态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3-6-27 23:27
晨枫 发表于 2023-6-27 21:20! G  q  f+ @. ]3 J) O. Q& B
梯级电站,对哦,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3 E% s% H' H3 o: ^

3 L6 {9 f, g+ ]3 M自动对准太阳不难,但是无动力的被动对准?这个想不出来。 ...

: @' V! H" M' l) {" |光伏电站还怕没有电?自动跟踪太阳光伏发电系统不是新技术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6-27 23:32
testjhy 发表于 2023-6-27 09:27
& L1 y% e( a# u光伏电站还怕没有电?自动跟踪太阳光伏发电系统不是新技术

- z6 g' c) ], s4 D. \不是怕“浪费电”嘛
. h: _  }# D5 j1 j4 ~1 p0 a" r8 K, N/ |% i$ x
自动跟踪太阳方向,这个控制系统我这样的退休老人都能做。
作者: 隧道    时间: 2023-6-28 01:43
晨枫 发表于 2023-6-27 23:321 J' U6 Q: r6 M6 Z
不是怕“浪费电”嘛9 v. h& |3 z4 B" [6 n

- J- m5 J( s2 ?% \2 @$ Y/ o自动跟踪太阳方向,这个控制系统我这样的退休老人都能做。 ...
, s9 @" k% j& O0 D' U4 k
能不基于电与芯片,全靠双金属片与机械操作就完美了。 7 l) I6 e( L: E6 \- \7 a

作者: lazyMAN    时间: 2023-6-28 02:29
晨枫 发表于 2023-6-27 21:20
. |/ z: |: ]. ]4 I& T+ O7 }- Z梯级电站,对哦,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6 Q! h+ @) R0 U+ L  Y7 O4 X7 O
) ^4 [& G# J* _, l5 A自动对准太阳不难,但是无动力的被动对准?这个想不出来。 ...
7 l% z% o& I* K% b, w% E, p
学学向日葵?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23-6-28 03:59
大坝一般都是按照大体定常的水位设计的
4 q( @. b0 z1 [" b; f0 d$ b# [: ?
應該是用水庫底部的應力力變化控制水位,水庫那麽大的面積,水位變化一點水庫基礎承壓變化大很多。
作者: 雷声    时间: 2023-6-28 09:34
水工 发表于 2023-6-27 11:28' c6 E$ U: y' S8 ?8 J. a, C# h5 p
除了拱坝长期低水位运行有结构风险外,其他坝型水位低点高点没啥特别大的影响。对于水库调度影响大些。 ...
1 U  H3 Z( f. O: e  c! B! ~1 f! R
* V" X5 _; ?( [
恐怕没那么容易。
  b( g4 U4 c) u$ }4 F# R7 V我不做水利,纯粹从外行角度瞎说一下。 水位高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变化对于坝体是个低周疲劳问题。通常,注意是通常啊,水坝水位的变化是非常慢的。假设每年水位高低对应四季变化4个周期,坝体寿命100年,那就是400个疲劳周期。水电行业对于这个应该是有足够的经验了。' L: H& }8 f) b8 z4 W  q
但是对于本题的这个水坝,水位每天变化一个周期,相当于每年接近400个周期了。基本一年就要面对通常水坝全寿命的疲劳周期。那这个水坝能不能扛住全寿命内的应力周期,恐怕水电业内人士也没有太多经验?
: ]& N( b& J4 e4 U7 L; k( S上交一系的海洋实验室,一直是全国领先的。建设的时候特地做了个假底。所谓假底,就是一个可以升降的底部,这样实验需要用到不同水位深度的时候就不需要灌水放水, 只要升降假底就可以了。做这个假底的理由不是要省水费,而是因为经常改变实际水位的话,水池四壁很快因为应力周期的问题开裂报废。
作者: 水工    时间: 2023-6-28 11:12
雷声 发表于 2023-6-28 09:34
/ K6 ]$ o# v. M2 r3 _% z恐怕没那么容易。$ b8 g9 B8 C* h: V8 D! R: B$ b5 o
我不做水利,纯粹从外行角度瞎说一下。 水位高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变化对于坝体是个低周疲 ...

* _  M  S& H/ C* L& m: A# Y7 E水工建筑物对于疲劳的研究确实不多,因为比较难达到疲劳的条件,并且水工建筑物都是身大力不亏的,结构的应力水平很低,都在弹性状态工作。水库水位变化不可能速率很快,这种大型水库,一天之内发电引起的水位变幅有个1米就很了不起了。现在变幅最大的水库水位就是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基本就是一天一次的循环,好像也没看见有专门针对疲劳的研究。至于你说的活动水池底,活动底一动,周边水池壁也是受力发生变化,也是循环加载呀,没啥本质区别。
作者: 水工    时间: 2023-6-28 15:03
水工 发表于 2023-6-28 11:12
% J, a4 L4 J5 t! F/ v7 Q水工建筑物对于疲劳的研究确实不多,因为比较难达到疲劳的条件,并且水工建筑物都是身大力不亏的,结构的 ...

# h. C& N8 `' f4 R* t6 M6 |# Q我国建造的海洋深水试验池由水池主体和一个深井组成,水池主体的有效工作尺寸为长50米、宽40米、最大工作水深10米,水深可在0~10米范围内任意调节。在水池中央有一个直径5米的圆柱形垂直深井,最大工作深度可达40米。如果用1:100的模型进行试验,最多可模拟4000米的深海环境。深井内壁都是用高强度、高抗渗材料制成,倾斜度被严格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底部也可以上下调节。$ _$ r8 f* t8 p- b  |  E! L
# E" x7 h* B3 O) y8 O
试验池水深的调节是通过一个可升降的池底来实现的,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水的浮力,而不需要任何的起重装置。这个可升降池底其实上是由多个密度比水小的空心浮箱组成的,上浮时只需将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的抱紧装置放开,借助浮力便可自动浮起。下降则是通过电机拉动浮箱底部的6根拉杆,到了所需位置就启动抱紧装置将池底固定住。这样,通过池底的升降便可以调出各种试验所需的不同水深,也便于安装、检修各种实验设备。6 Y" @/ u* x6 A

1 S1 T# C' G/ D由于海水腐蚀性较大,密度又不易控制均匀,因此整个“仿真海洋”中都是经过净化的普通自来水。在试验结果分析中,还需要通过换算消除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
作者: 凡卡    时间: 2023-6-28 17:03
晨枫 发表于 2023-6-27 23:243 n* p% L8 s6 O& Z+ r, M
雅砻江这好不容易流到长江,还在在三峡和葛洲坝再被压榨两次!在中国,做水都那么辛苦!2 A9 t; {- I/ N/ R7 _

2 Q/ v( v. \/ X% [; j; A2 E这是不是又可以 ...

) P# e- e' E# D& }6 P- R应该成立一个‘水元素权益保护组织’,为江河湖海的水元素争取权益!比如规定水的最高工作时数,最低工资等等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