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高中教育有什么用:英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07:42
标题: 高中教育有什么用:英文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3-13 08:08 编辑

在高中教育有什么用的问题上,英文可能是争议最大的。每到两会,差不多总会提出来争论一番。在平日,也会有各种质疑。最常见的质疑无非是:
1、英文那么难,把花在学英文的时间用在什么不好?
2、我又不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我为什么要学英文?
3、现在有手机翻译、AI翻译,为什么还要学英文?

英文难学吗?说不难肯定是难的,但说难也不难。世界上会说不同程度英语的估计有15亿人,其中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到5亿,主要为五眼国家加爱尔兰。也就是说,至少有10亿人是需要学英语才能说英语的。10亿人都学得会,你有什么学不会的?

问题是中国教育里,把学英文弄得没有必要地难了。

英文是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首先需要能交流大意,然后才谈得上精确和优美。但中国的英语教育把这次序弄反了,一味强调词汇和语法,而忽略了交流和理解。

语言就是语言,具有天然的模糊性和动态性。语言也天然是与场景、上下文相关的,不是一个一个孤立、不相干的字词机械堆积的。把语言和词汇从活生生的环境里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个死记硬背的对象,能不难吗?我们的中文是怎么学的?难道是一个一个字词背出来的?谁都有“那东西是怎么说来着,我知道,就是在嘴边一时出不来了。”这就是场景差不多到位了,但与字词的联系还差一点点意思。如果每一个人的中文字词也都是像英文背单词那样背出来的,我们都连中文都不会说了,谁记得住那么多字词?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没有那么讲究语法和词汇,中国人有什么必要是死抠?作为自然语言,一句话有不同的讲法,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法,不够精确,不够简洁,不够优美,但意思到了,有什么关系?在英语国家里,拼写、语法错误的人一大堆,有些表达反而被中国英语教育里“习惯用法”掩盖过去了,比如This makes no sense。按照“严格”的中国式英语或许应该是This doesn't make sense?很多人Long time no see,但照耀hit off,一点不影响他们用“不正确”的英语表达和理解。

语言也首先是用于口头交流的,其次才是书面交流。结果中国英语教育教出来一大堆只会哑巴英语的人。这也不能全怪学生,首先是有一大堆只会哑巴英语的老师。说他们是哑巴或许不公平,但他们的开口只限于照本宣科,比哑巴没有强多少。

同时,中国的英文教育和语文教育有同样的毛病:忽视实用性文字的教育。比如说,英文的实验报告、项目开题报告、总结报告、书信格式、电邮格式、短信体、使用说明书等,甚至PPT都有一定的方法,比如说字体大小(那些堆砌一大堆看不清的小字的PPT是犯忌的)、少用大段文字多用bullet form(这个中文怎么翻译?)、不要用各种动画和技巧冲淡内容等。PPT和文字广告版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光写,读也有讲究,比如那些免责声明、合同书等,不会读就是一头雾水,要误事的。

把活生生的语言教死了,英文能不难吗?中国英语教育应该极大地改革,但这与英文重要还是不重要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这是很狭窄、片面的,好比操浓重方言而认定自己只需要在家乡讨生活的人质疑,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一样。

普通话和英语还真是有可比之处。普通话和很多地方方言的差别很大,慢说外国人,中国人听普通话和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恐怕都不会认为是统一语言。中国好在有秦始皇,书同文了,方言差别再大,写到书面,还是统一的。不过真要把方言白话直接写在书面,和普通话也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只是还能“求同存异”而已。中文和英文之间,连这点“求同存异”都不容易。

但谁都明白,方言值得保留,地方文化值得保护,但普通话是必定要学的,哪怕一辈子留在家乡不出门。这一点都不需要解释了。

不管是否赞同,英文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普通话了。在学术界,在工商界,在旅游业,甚至在文化上,都成为普通话了了。绝大多数国际学术会议上,英文是工作语言;绝大多数国际博览会上,英文是工作语言;不管在什么国家,国际游客的“第一语言”通常是英语,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到了哪个国家。联合国有5个工作语言,实际上只有一个:英语,其他4个是陪跑的。英国脱欧了,但欧盟的工作语言依然是英语。在彻底中国的电视剧里,也常会有英文歌曲,而且并不是英语国家流传过来的,是原创英文歌曲,如《去有风的地方》里,并不违和,因为歌曲表达的是情感,换一个语言只是换一个表达方式,就和越剧和昆曲同样能表达情感一样。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英语也“入侵”也随处可见,各种英文缩写已经在中文表述里“本土化”了,人们也并不抗拒。文字是事物和概念的表述,用什么语言并不重要,只要表述的是同一个事情。

大量科技文献存在于英文,即使中国人发表学术结果,也常以英文发表。查科技文献需要英文,读国际合同需要英文,掌握引进设备需要英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不必多说。

英语也好,中文也好,都是交流工具。工具有应用场合,到什么场合用什么工具。现代人的流动性大,什么场合都可能遇到,工具箱里可不得多点工具?

机器翻译早就有了,现在越来越发达了,但机器翻译肯定不能代替学英语。实际上人工翻译都不能代替学英语。看过翻译小说的人很多,看过翻译影视的人可能更多,必须说,只是把意思看明白了,翻译不可能在意境和情感方面100%传递。只要看看中文就知道了:把《红楼梦》、《三国演义》用白话文翻译一遍,能一样吗?把李白、杜甫用现代诗翻译一遍,能一样吗?即使同样白话文,把上海话翻译成普通话,或者反过来,也要寡淡不少,《爱情神话》普通话版看一遍?

旁人告诉你有篇网文如何好看,兴致冲冲地给你复述故事,你大概一脸不耐烦:得得,别剧透,让我自己看吧。为什么?因为你不像旁人的转述把原文的情趣和意境淡化了。

英文也一样。坦尼森的《轻骑兵的冲锋》是浪漫主义诗的杰作: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onward,
All in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
Charge for the guns!" he said: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这是一个译本:

半里格,半里格,
往前冲杀半里格,
骑兵六百名
冲进死亡的谷地。
“向前冲,轻骑兵!”
他说,“向炮冲击!”
骑兵六百名
冲进死亡的谷地。

且不说league变成里格,那种悲壮和浪漫全没了。

不管是莎士比亚,还是狄更斯,不断会有新的译本出来,正是因为没有一个译本可能做到完美,人们只有不断尝试,从新的角度重新翻译。翻译是解读和再表达的过程。原著是用语言写就的,必然有语言先天的模糊和留白。解读有各种各样,再表达中留白更难做到,这就像从小说改编影视一样,不可能完全忠实。

如果说小说、诗歌是不是完全忠实可以不在乎,教科书、技术文献和手册就不一样了。谁都有过看着翻译过来的东西莫名其妙的体验。这既可能是原文如此,但更多是翻译如此,常常有“还不如直接看原文”的事情。事实上,一旦英文熟练了,再看翻译会觉得很难忍受,会习惯性地去猜原文到底是什么样的。有这个功夫,还真是不如直接看原文了。

英文原文里也确实会有很多表达在中文里很难翻译。前些天在和朋友们讨论,boutique industry怎么翻译。boutique原意是小店铺,从法文过来的,现在主要指卖七零八碎纪念品、轻时尚、廉价珠宝之类的小店,大多集中在旅游区、时尚街这些地方。但现在boutique的意思延伸了。boutique hotel指规模较小的特色酒店,一般不是连锁的。boutique winery一般指小众酒庄。boutique industry则是先进、孤立但小规模、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科技工业。这个说法在描述欧洲高科技工业时有时见到,从上下文能明白意思,但很难准确翻译出来。

这正是语言的模糊性、暗示性的精妙。

还有人喜欢把学英文与崇洋媚外挂钩。

毛泽东一生用过很多时间学英文。早在1920年6月7日,毛泽东给老师黎锦熙去信,表达了自己决心将各种学说研究一番的迫切愿望,信中说:“外国语真是一张门户,不可不将他打通,现在每天读一点英语,要是能够有恒,总是稍有所得。”他还谈到:“我近来功课,英文,哲学,报,只这三科”,“英文最浅近读本每天念一短课”,“我外国文还在孩子时代,不能直接看书”。

在延安,他向史陌特莱学英文;斯诺送他《西行漫记》,他在便条上写上“三块肉喂你马吃”;在会见斯特朗的时候说到美帝是纸老虎,翻译译成scarecrow,他不满意,paper tiger还真是他发明的英语新词,基辛格见到的时候,说“这就是我们”,两人大笑。

在50-60年代,他学英文的条件更好,时间更多,有名的“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其实就是在学英文,拍照时秘书林克亲眼目睹。

那些学英文就是对Pax Americana下跪的说法可以休矣。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窗口。要理解英语的世界,只有通过英语。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为此,我们不仅要学号中文,理解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学好英文,理解世界的事情。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3-3-13 08:59
不愿意学英文的人可以不学,但是不能强迫愿意学英文的人不学。科学文献大多数都是英文的,翻译成中文靠ChatGPT?  Good luck。 民航机驾驶员不能靠翻译软件跟空管对话吧?以后把出口商品的说明书印成中文的?现在的中国产品的英文说明书用翻译软件搞得一塌糊涂,使用者读不懂意思怨声载道,直接给中国产品差评。这是通病,屡见不鲜,不丢人吗?显然,制造商根本不懂英文,也不愿意在英文说明书上花功夫。他们更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给自己的商品打负面广告,降低了产品竞争力。

带着“我大清朝”这样的心理余毒拿到人大上拿英文做文章,实在是误国误民。

你可以不喜欢某国。但是,你要想跟它做生意,就得好好学英文。你要想在科技军事工业金融方面赶上并且超过它,你就得好好学英文。你要想不被它欺负,你就必须学好英文以便了解他们,认识他们。  

举个实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口军工产品,对方拿出来的英文合同,我们好多都是照单全收,不读也不修改的。因为没几个人懂英文。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09:07
大哈瑞 发表于 2023-3-12 18:59
不愿意学英文的人可以不学,但是不能强迫愿意学英文的人不学。科学文献大多数都是英文的,翻译成中文靠Chat ...

教育改革还是要从高考入手。我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取消选考,所有科目统统要考,但是一些科目真正以“达到大纲要求”为限,不搞偏题怪题,不让题海战术。大家都考高分好啊,说明大家都达标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高考需要拉出差距,应该集中在少数几门核心课程,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你有余力,可以拼这些科目的题海。但你要是放弃了英文、生物、政治、历史,人家满分了,你没有,还是你自己吃亏。
作者: 锦候    时间: 2023-3-13 10:28
晨大的这个帖子我看了标题就知道结论,跳过了所有的内容看了结论,和我想得一样。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没有把一门外语作为主课要求全民学习的,外语学习在欧洲的中小学是选修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不同的语言。

晨大和其他人认为要坚持把英语作为主课的原因无外乎
1.英语是一门很有用的工具。工具这个定义的本身就说明英语没有必要进行统一教育,没有那种工具适合所有人,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是不需要英语这个工具的。

我在加拿大生活,20年来除了在工作场合,和政府机关,医院等打交道外,日常生活几乎不用英语。平常的阅读,社交,基本都是中文。

2. 很多人认为学了 英语就能增加一门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等等,如果英语好了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等等。这是个可笑的想法,除了很少数的工作,即便是一般的加拿大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到的英语也很有限。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么几十句。

3.多学了英语能增加见识blabla, 加拿大的法定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只会一种。我第一次见到魁北克的人只会说法语的时候很惊讶,那还是个加拿大的房屋销售协会啥的年会,那几个人是销售代表,他们的日常工作是需要和客户做大量的口头交流的。我所在的BC省,没什么人是英法语流利的,都是只会英语

学习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假命题,什么增加工作机会了,提高修养了,了解世界了,都没有任何帮助,或者帮助少到可以忽略。对少部分,从事特别工作的少部分人是有这个作用,这部分人一般是从事的工作需要频繁的使用外语。

现在吹捧外语学习的人,也无外乎几种人:
1 就是确实通过掌握了外语改变了自己生活的人,譬如像很多在国外上学最后定居工作的人,他们大概是真诚的希望把自己成功经验分享给别人,鼓励他人复制自己成功之路的人。

2. 真正的掌握了外语,发现了外语对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起到了中文没有办法达到的作用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有这种美好的经验,所以大力推广。、

3. 以前在国内很流行一种贵妇,名媛培训班,据说万科的那个王石的女朋友就办了一个,路子都是大同小异,就是外国人怎么穿,怎么说话,怎么吃,怎么喝,怎么个做派...

譬如我知道一个很有名的时装主编,认为中国人穿秋裤是很低级和丑陋的,原因不过是外国人不穿。不过我在加拿大的西北行政特区和乌克兰呆过,那里的人去户外也是穿秋裤的。

大多数鼓吹外语学习的都是这个路子,精神上的仰视。很多人靠国人对国外的仰视混的风生水起,他们需要国人对国外继续保持这种仰视和向往的态度,以便于自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学外语就是投资,如果真的投资回报率那么高大部分人一定会投资,不需要国家强制,也不需要大家鼓吹,自然会有人前赴后继的去学习。  

我其实很想知道这些贵妇名媛班教不教外国人怎么上床,在床上怎么做,怎么叫?用什么语言叫床其实是很能检验一个人的外语水平的。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3-3-13 11:04
晨枫 发表于 2023-3-13 09:07
教育改革还是要从高考入手。我有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取消选考,所有科目统统要考,但是一些科目真正以“达 ...

毕业考就是全部都考的吧?都过了才有高中毕业证。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11:06
锦候 发表于 2023-3-12 20:28
晨大的这个帖子我看了标题就知道结论,跳过了所有的内容看了结论,和我想得一样。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 ...


你可以解释一下毛泽东为什么学英语吗?而且从闹革命之前就开始,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不仰视欧美的人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11:07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3-3-12 21:04
毕业考就是全部都考的吧?都过了才有高中毕业证。

问题是毕业考没用啊,有谁把毕业考当作一回事?
作者: 锦候    时间: 2023-3-13 11:14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23-3-13 11:29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3-13 11:06
你可以解释一下毛泽东为什么学英语吗?而且从闹革命之前就开始,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可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 ...


你能说一下毛泽东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那么他的英语水平是什么程度呢?超过来是come 去是go的水平了吗?
而且我怀疑你说的这个毛泽东花了一生经历去学习英语的说法,我没有看到其他渠道的报道,他在中南海的藏书9万多本也没有原版的英语书。

如果他真的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习英语,我会看不起他,他是个政治和军事领袖,在早年他的精力应该全部的用在军事指挥和政治斗争,如何生存下去才是他应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建国后经济建设,政治斗争,甚至军事斗争等方面都在长时间内存在…在那种情况下他如果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外语是非常的不负责任的,那是小知识分子或者工具人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毛泽东应该做的事情!

他要了解外国情况应该通过翻译好的中文资料,需要和外国人交流要通过翻译,不是自己去学。学习一门外语或者几门外语对普通的人是个生存工具或者吹嘘的资本,对毛泽东来说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

我的英语在成年后来加拿大的华人中算是好的,但是远远没有到可以自由的表达精微的思想,微妙的感受等的地步……真的要像你说那样理解英语的美等,那要花的精力和时间要数倍的增加…在国内生活不以英语为谋生的话,确实无此必要!
我在加拿大生活也没有那个必要,事实上是我接触到的一些加拿大人他们的英语从语法和词汇量上来说还不如我,但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

作者: 小木    时间: 2023-3-13 11:21
啊,反正本老年人现在在国内找工作,唯一拿得出手的优势就剩英语好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11:33
锦候 发表于 2023-3-12 21:14
你能说一下毛泽东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那么他的英语水平是什么程度呢?超过来是come 去是go的水平了 ...

关于毛泽东学英语的事情,不要偷懒,自己放狗搜一下吧,文章很多的。

他的英语水平不高,可以说很臭,但一直坚持。

加拿大的很多人只是“活着”,他们对英语之美没有理解,在中国的很多人对中文之美也一样。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11:33
小木 发表于 2023-3-12 21:21
啊,反正本老年人现在在国内找工作,唯一拿得出手的优势就剩英语好了。。。 ...

我要是回国,恐怕也只有这点本事了。
作者: 锦候    时间: 2023-3-13 11:39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23-3-13 11:53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23-3-13 11:33
关于毛泽东学英语的事情,不要偷懒,自己放狗搜一下吧,文章很多的。

他的英语水平不高,可以说很臭,但 ...


我坚信这是一群小知识分子对伟大领袖的污蔑!

毛不需要也不应该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

这些小知识分子造这样的谣言就像有些人说的皇帝用的扁担都是黄金打造的一样!!!

“此乃乞儿相,未识富贵者也!”

这些无聊之辈以为给毛多加一项技能就能增加毛的光环,呵呵...

毛在中南海的旧居藏书9万册,这个是有实物展出的,而且有书单,比那些网上瞎吹的文章可靠的多。你看看有没有英语的原著?要是毛这么努力的学英语,而且他酷爱读书,但是却没有一本英文版的书,这怎么可能?

如果毛真的努力学习英语,那么没有英文版的藏书最起码也说明要不是他的态度不是那么认真的,要不就是他根本就没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


我日常生活几乎不用英语,但是书架上的书都是中英各半。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3-3-13 12:25
小木 发表于 2023-3-13 11:21
啊,反正本老年人现在在国内找工作,唯一拿得出手的优势就剩英语好了。。。 ...

现在国内青年人的英语还是不错的。对你的信心比较怀疑。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3-3-13 12:28
晨枫 发表于 2023-3-13 11:07
问题是毕业考没用啊,有谁把毕业考当作一回事?

毕业考完美符合您的要求“所有科目统统要考,但是一些科目真正以“达到大纲要求”为限,不搞偏题怪题,不让题海战术。大家都考高分”
作者: 小木    时间: 2023-3-13 13:08
semtex 发表于 2023-3-12 22:25
现在国内青年人的英语还是不错的。对你的信心比较怀疑。

1. 我基本上已经因为英语好而找到新工作了
2. 确实以我过去几年工作中接触的面过的实际给我干过活的大量“英语还是不错的"的“国内青年人”论,如晨大言,英语专业专八们英语非常好,但沟通很多都不行,经过几年的培养也经常不如词汇量五百但是敢说能怼的大专生沟通起来有效。
作者: sleepyr    时间: 2023-3-13 16:15
晨大说的那些学习英语的用处,好处,我完全同意。但是,学英语这个问题其实有几个层次,首先是需不需要全民都学,其次是需不需要强制学,最后是学到什么程度算够用。由于高考的原因,现在的政策基本上就全民强制学习,学习的目标水平达到高中的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实际的情况看,其实这三个层次都需要调整。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3-3-13 20:45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3-3-13 07:48 编辑

一里格是5。5公里,半里格不就是5里5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丁尼生的第一段就比较好翻译了:



五里五,五里五,
铁炮阵前五里五。(交代场景)

壮哉六百好男儿,
长驱直入死亡谷. (叙事主题)

“轻骑旅,向前冲!
目标铁炮“号令出。(传令细节)

六百轻骑好男儿
一时同赴死亡谷。(主题变奏,通过重复来强调)


其实第二三章更有味道,回头一并译出来。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onward,
All in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
Charge for the guns!" he said: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3 22:02
sleepyr 发表于 2023-3-13 02:15
晨大说的那些学习英语的用处,好处,我完全同意。但是,学英语这个问题其实有几个层次,首先是需不需要全民 ...

这就和中学语文是不是要全民强制学习一样的道理。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古文、诗词没有什么用,但在民族性打造中作用很大。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3-3-13 23:37
本帖最后由 可梦之 于 2023-3-13 23:40 编辑

国内缺乏英语交流的机会,VIPKids打开一条缝。我外甥小学考少儿托福就优秀,但和老师说话还是不够放松,很多时候要想好了,再背诵似的说。我家娃刚去幼儿园的时候,说的英语,我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但是叽里呱啦的老师能明白他意思。国外说英语是生存需求,憋急了pee,poo自然冒出来了。国内学英语是额外的技能,心里有退路就不同了,就学go to washroom之类的。

另外我觉得思维方式也不同。我感觉我一直无法彻底用英文思考,用中文思考好了,然后再翻译出来。中文思维和英文思维还是不同的,翻译过去语法再错误,老外可能真不知道你想说啥了。

还有就是文化底蕴的问题。我导师给我讲了一个笑话,我完全get不到,他给我解释了十分钟背后的宗教历史背景,我还是似懂非懂。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0:50
可梦之 发表于 2023-3-13 09:37
国内缺乏英语交流的机会,VIPKids打开一条缝。我外甥小学考少儿托福就优秀,但和老师说话还是不够放松,很 ...

是的,语言是逼一逼就能学出来的。我女儿小学去French immersion,开始一点都不懂,同学都是幼儿园就开始的,但三个月后,她就作为优秀学生到校长面前去唧唧哇哇了。

中文思维再翻译成英文是个大问题,这也是中国英文教育的死穴。这事倒是不到英美国家工作,很难改过来的。

笑话的文化背景是更大的问题,我到现在还是get不到那些冰球的典故。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