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V! S: S; b2 }5 g3 H半导体产业生态分布(图源:SIA) 3 q/ d3 s4 [) V' J6 T1 n. ^ : Y( R4 ~1 m h$ m在半导体产业生态里,第一大板块以科研为基础,其中EDA和核心IP方面占价值链的3%,美国拥有其中74%,欧洲20%,中国大陆只有4%,东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2%;逻辑芯片(CPU、DSP等)占价值链的30%,其中美国67%,中国大陆5%,中国台湾7%,韩国3%,日本5%,欧洲8%,其他国家4%;DAO(数-模转换、模拟芯片及其他)占17%,其中美国37%,中国大陆7%,中国台湾3%,韩国6%,日本24%,欧洲19%,其他国家5%;储存芯片占9%,其中美国29%,中国大陆4%,韩国59%,日本8%;半导体制造占12%,其中美国41%,中国大陆2%,中国台湾4%,韩国32%,欧洲18%,其他国家3%。: P, t$ \( e. w# _3 }" m6 [5 T' W ]
0 G. F9 U0 J+ f0 F8 H第一板块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短板。 % T% S, [; f: {! C/ b; S' a# b' q% E3 ]
有意思的是:以价值链占比计算,美国的份额最高,这是因为美国不仅有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等IDM厂家,直接销售硬件芯片,还有高通、英伟达等纯设计(fabless)厂家,专利和授权是很大的收入来源。加起来依然占世界最大份额。) U7 T) V9 X$ a+ @7 ~& \5 i
3 m a) W' r. p: p K/ [0 A9 |但中国台湾还真就是个代工的,芯片穿肠过,唯有感觉留。台积电的代工模式顾名思义:代工。芯片的知识产权和用途都台积电无关。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半导体世界的芭比工厂,芭比设计和芭比市场都不在这里。不能轻视,但也要摆正位置。2 f+ P5 q! u. a* T, s* P
8 w4 \& Z7 r! ^2 P& c/ ?第二大板块特别吃投资,其中半导体材料占价值链的5%,其中美国11%,中国大陆16%,中国台湾22%,韩国16%,日本19%,欧洲12%,其他国家3%。晶圆制造占19%,其中美国12%,中国大陆16%,中国台湾20%,韩国19%,日本17%,欧洲9%,其他国家6%。. Z) t. F. o; w
6 h2 x2 o0 A+ `0 [" ~4 |
第二板块是中美都在砸钱的地方,中国大陆在总体上还略微领先。 2 D" ^6 b5 F2 O( Z& |3 H ) i) ~0 a! V3 p! W4 {! i( @4 {第三大板块投资与劳动力并重,主要是封装测试,占价值链的6%,其中美国2%,中国大陆38%,中国台湾27%,韩国11%,日本5%,欧洲4%,其他国家13%。5 T0 F0 V2 \0 a- S n
/ N, T0 e p% |6 z4 E5 d0 f, Y这一板块中国大陆领先。 : _' J( d/ h0 u& w* g5 m: f 0 Y" r( F5 u: @没有提到的是人才。人才是干出来的,人才队伍是随产能和实践壮大的。美国自诩有世界上最领先的高教资源,但涉及芯片制造方面,还是需要来自中国台湾的人才才撑得起新建产能的门面。进一步的发展则受到美国基础教育和STEM人才一般紧缺的限制。1 j) ^. W4 J8 G4 e1 L! G
3 s- i5 c: U/ D: f3 ~2 g" N这方面,中国大陆反而占优。中国每年STEM“人才产量”世界最大,在需求拉动和产能扩张中,有望迅速建设起人才队伍来。中国的土建、高铁、钢铁、造船等人才队伍就是这样壮大起来的。6 H2 n5 A! R$ w$ P, P) L
( I: v" t# F1 D+ ^& T; S _
三大板块综合来看,中国大陆并不弱,或者说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弱。在半导体消费上,更是与美国旗鼓相当,而消费就牵涉到芯片战的战术和弹药了。 G" m6 M9 P! b. n5 x3 g: d8 X$ d' e' ~7 I4 o
中国芯片发展战术是国家主导,企业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的成功经验。 : f. L7 r+ T% B& U1 B. g & N* W1 X) ]& v' I0 ]) C- j美国曾经迷信企业活力,现在发现打不过中国,悄悄学习,当然还要嘴硬。实际上,放任“企业活力”的话,美国芯片更偏向设计而偏离硬件产能,加深美国对东亚的依赖。芯片是数字和信息时代的关键战略资源,美国不能接受这样的战略脆弱性,只有 “牛不喝水强按头”, 动用国家力量把芯片产能拉回美国。所以,在战术方面,中美在趋同。' [) B/ }# l0 k
# z4 z. _6 c- C, |2 x$ {: f/ Z
但弹药方面大相径庭。" g, q. d6 l& U0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