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跟风说流浪地球2 [打印本页]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1-29 13:53
标题: 跟风说流浪地球2
大黑与小可的珠玉在前,我呢就是跟风闲聊,说说自己不一定独特的感受。欢迎批评指教啊,

对我来说,流浪地球2是好电影,非常非常好的好电影。具体说,这部电影让我很舒畅地宣泄了积郁已久的情绪,所以,是好电影。

我看电影,是去看电影而不是别的;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但是呢,电影是电影,别的是别的,不一码事。再具体说,流浪地球2是科幻题材的电影,简单说就是:科幻片。科幻片,不是科普片,不是科教片。我是去看电影的,不是去上网课的。我要看的是好电影,电影院安排了好电影给我看,我很高兴。这么简单的事实,无可争议。

流浪地球2作为科幻片,有硬伤,而且是很硬很硬的那种,也是事实;而且前不久我刚刚复习了登月那些事,所以电影里的某些硬伤我看来还是挺刺眼的。但是呢,这一类的事实,对于评判“是不是个好电影”所占的权重,我认为是很小的。我还认为,给一个科幻片挑硬伤是很跌粪的。牛逼你就给“纪录片(documentary)”或者“科普人”挑硬伤嘛。

同样的,把流2推崇为“硬科幻”,吹什么“科学顾问专家指导大刘很牛”,也是完全没必要。是个好电影是最重要的,真要照着科学家指导的路子拍,这电影大半就没法看了~

当然了我是外行看热闹,电影内行的人,比如汪海林的批评,我也看了,不置可否。汪海林说法是剧中大多数人物乃至主要人物都不够丰满,不大“立得住”,刘德华的角色除外。刘的角色是电影版改编加进去的,自然就符合电影的逻辑。云云。

我说我外行的看法吧。我觉得吧,在最后倒计时的高潮,周对于马团队的信任,比较的缺乏根据,显得“弱相关”。原本马团队虚拟意识的项目被砍,多少是跟周所代表的势力的反对有关,如果之前的剧情能交代一下二者的交锋,最后到命运/线索再次相交的时刻,人物关系才会更合理吧?还有就是刘与屠的第一次交叉,是刘去应试领航员,,那么屠是什么资格坐在镜子后面呢?他是主考官之一吗?他最合适的位子是500C的技术支持,那他有能力影响面试结果吗?

最后说一下“50岁以上的出列”。

一帮没看过电影还假装看过的傻逼“外国网友”,就听这么一条,马上就跳出来指责中共违反华夏文明的传统美德,,,然后还有同样智商不在线的还去反驳。就跟这种底层智商的就不要试图交流了。

我正经说我的解读哈。

职业航天员的历史沿革,省略五百字。“50岁以上”在电影那个场景里,是非常理性非常明智的选择。牺牲精神只是一方面,而且是很弱的一方面,因为不去就都得死;此时只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去,就要保证完成任务,而“50岁以上”就是经验与心智的双料保证,有缺陷的早就淘汰了,不可能50岁了还出现在空间站上。

危机关头毛子还搞什么自愿原则,缺心眼嘛,所以张鹏一句“50岁以上的出列”,各国职业航天员都秒懂。大家上,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白白送死。

后面,也正是凭借“50岁以上”的经验与心智,张鹏才救了刘中校一命。

在第一波月球布弹任务中,刘中校是一个三人小组的领航员,小白是驾驶员,小黑是“临时工”。任务中小黑意外受伤,刘中校命令小白驾驶飞船送小黑回太空站急救,自己一人留下,驾驶月球车布弹。。。后来“50岁以上的”敢死队们降落,伊万诺夫偶遇刘中校,并通知了张鹏;由于设备不兼容,刘中校无法与敢死队通话,于是张鹏发了一组坐标给伊万诺夫,要求刘中校前往。

刘中校驾车赶到时,并不见张鹏,只有一个老外敢死队员在那儿;正懵圈时,张鹏隔空教授了那个老外敢死队员一招葵花点穴手,霎时点醒了刘中校:那个坐标地点,停留着当年苏联/俄国探月飞船的上升器,张鹏的指令明显是让刘中校坐上这个老古董立刻返回太空站。

如果不是“老油条”张鹏对月面了如指掌,如果没有50年穿越生死的经历,他就不可能完成如此简洁有效的救援。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这部电影空前的成功,和近几年的疫情以及经济衰退,大概有很大关系。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29 15:05
我还没写完呢,有部分内容发生了些记忆错乱,当然更主要原因是懒

“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这段详细说说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23-1-29 18:44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3-1-29 15:05
我还没写完呢,有部分内容发生了些记忆错乱,当然更主要原因是懒

“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 ...

顺道这段我知道。是说吃大份爆米花和喝大杯可乐。谢谢。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1-29 18:52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3-1-29 19:00 编辑

剧透警告,虽然二刷后,我也觉得剧透完全不影响欣赏这部电影

关于最后倒计时的高潮,周对马团队的信任,即所谓到了最后时刻无论如何都会点火,是基于周已经意识到了整个事件背后,都有某个隐秘力量的参与(即人工智能550w)。周博弈的底气一方面是基于领导职位对于他此时必须站出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于他意识到

首先是整个事件背后都有550w参与的依据:
1,彩蛋里由550W自己直接说出来了。
2,整部电影里,但凡涉及到剧烈的剧情变化,都会有一个摄像头的镜头(镜头的红点应该是参照了那个著名的黑洞照片设计的。)


2. 在演讲之前,有一个镜头,周转过身,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会议室里的摄像头。
3,周在剧里一直主导着调查、搜集这一系列神秘信息的源头。

我是纯凭大致记忆来写的,误差之处还请见谅,这个链接写的更直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0038620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1-29 18:58
我自己比较独特的体会,我还挺喜欢吴京在病床前给妻子削苹果以及回上海那段。

也许跟我最近一些经历有关,中间描写刘培强韩朵朵这段每次我都忍不住眼泪

我另外的两个泪点,二刷也没扛住:图恒宇几次看丫丫那里,还有就是五十岁以上。

这次放开,不就是老人们主动或被迫用生命换回了社会重启吗。

我还不合时宜地联想到了,以前读过的一个桥段,好像古时候的穷人活不下去时会把父母背到山上。

叹息。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3-1-29 19:41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18:58
我自己比较独特的体会,我还挺喜欢吴京在病床前给妻子削苹果以及回上海那段。

也许跟我最近一些经历有关, ...
我还不合时宜地联想到了,以前读过的一个桥段,好像古时候的穷人活不下去时会把父母背到山上。


我听到的版本是日本的习俗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1-29 20:51
可梦之 发表于 2023-1-29 19:41
我听到的版本是日本的习俗

是日本的习俗,应该是读者文摘上讲过的,黄渤演的一个电影借用过。还有杰克伦敦写的印第安部落也是。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3-1-29 21:44
本帖最后由 老财迷 于 2023-1-29 21:45 编辑

不太肯定,在月球上还是刘少校吧?

另外,“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这段详细说说
可另开一帖嘛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29 21:50
老财迷 发表于 2023-1-29 21:44
不太肯定,在月球上还是刘少校吧?

另外,“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这段详细说说

月球上是刘少校,进了领航员空间站后是刘中校,在合计服役17年后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3-1-29 21:54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3-1-29 21:50
月球上是刘少校,进了领航员空间站后是刘中校,在合计服役17年后

哈哈,还行没记错

第二段【“当然了,可能顺道做些别的”,这段详细说说】   是从你那拷贝过来的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1-29 21:56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18:58
我自己比较独特的体会,我还挺喜欢吴京在病床前给妻子削苹果以及回上海那段。

也许跟我最近一些经历有关, ...

关于“50岁以上”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观点,简单说就是,“50岁以上”是保证成功的充分条件。

张鹏也对年轻的队员说了“不放心”,这里面当然有关爱的成分,可是那种老司机的自信也是溢于言表的。你不会开车可能没有体验,我曾经老司机啊,我就深有体会,所谓“轻车熟路”,真的是境界不同的。张鹏作为宇航员中队的老教官,往返月球基地的年头大概和那个年轻队员的年龄差不多,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29 22:04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3-1-29 21:56
关于“50岁以上”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观点,简单说就是,“50岁以上”是保证成功的充分条件。

张鹏也对年 ...

话说回来,也就是因为这帮50多岁的老航天在,才给了张鹏通过其他人告知刘培强俄罗斯返回舱坐标的机会,以及那个催人泪下的“一指三戳”。
我当时看这段,就是刘培强去找张鹏,结果一转身发现不是师父的这段,就没明白过来,后来才想明白。
张鹏直接给的就是返回舱坐标,然后用“一指三戳”验证身份,让他赶紧回空间站去,这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张鹏怎么知道坐标的呢,可能是从老诺夫那里拿到的,毕竟之前在月球上老诺夫就很兴奋的跟他讲过那个俄罗斯返回舱。

还有一个细节是,刘培强是装在大泡沫球里拽进空间站的,原因也很简单,俄罗斯返回舱太老了,没有接口。这个大泡沫球在1里也有体现,而且救了儿子刘启好几次命。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1-29 22:24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3-1-29 22:04
话说回来,也就是因为这帮50多岁的老航天在,才给了张鹏通过其他人告知刘培强俄罗斯返回舱坐标的机会,以 ...

“一指三戳”,,有解释为“一键三连”的,但是他本人在访谈中确认了是“葵花点穴手”。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1-29 22:46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3-1-29 22:04
话说回来,也就是因为这帮50多岁的老航天在,才给了张鹏通过其他人告知刘培强俄罗斯返回舱坐标的机会,以 ...

  下水恢复根服务器的队伍里,受伤的队员好像也是这个泡沫球返回的~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1-29 23:07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3-1-29 21:56
关于“50岁以上”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观点,简单说就是,“50岁以上”是保证成功的充分条件。

张鹏也对年 ...

大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说,您的经历让您对这个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我则是立刻回忆起了过去两个月的经历。谢谢您的解读,让我对这个情节多了一层感受。

我后来看解读,有人问为什么不派机器人前往手动扳机,有人说是因为核弹爆炸会产生类似电磁干扰的东西,有人说是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您这个说法,我觉得才是最有意蕴和神彩的,一切为了成功,派最富有经验的航天员前往,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任务的成功。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试错机会的任务。

这才是好电影啊。

还有您怎么知道我不会开车的,我驾照拿了三年了,一直没机会开,今年回家练车还把我家的车给蹭了一下。。。。。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1-30 16:04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3-1-30 16:18 编辑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场(IMAX影院大约4-50人)起立鼓掌达数分钟之久,真是自发的。


绝对是国产乃至世界级科幻片的顶级作品。     核心词就是硬科幻,非常硬的科幻片。



1.这个硬可以理解为有很多的设备和科学构想,如果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或者说完全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比如本票)的,看起来确实有点吃力。 节奏很快,3小时的电影,真的应该分成两部上下集,因此很多看过的朋友都说必须二刷,以免遗漏掉不少精彩的细节。

徐工集团数百名员工和无数设备(还有不少是为本片特地研发生产的)跟随剧组半年时间,B站上已经有无数分析视频,工科迷们大呼过瘾...  

简单谈几个细节:丫丫穿的那件毛衣,是剧组亲手给织出来的,一共有两件:生前那件衣服上的兔子头像是微笑的,而在虚拟世界里(也就是死后)兔子头像就是委屈的哭脸;

手机收到短信通知,左上角显示的网络信号是7G;每一个现场工作人员的耳机都是专门设计的,植入了北斗七星的概念(形状),最关键是都真实能用。现场很多演员穿好宇航服是听不到导演指令的,刚好这个耳机很管用。

不仅仅达叔的面容是AI生成的,就连年轻时候的刘德华(数字生命里)、吴京等人都是。  他们调出刘德华、吴京等人年轻时候的影视资料,AI学习多次后就叠加覆盖在当下演员的面部(演员的肢体再走一遍流程),并且有不同风格的选择。





2.为了保证科幻足够的硬,人类的情感戏退化到从属地位,所有的角色对话都短暂快捷,面部表情也都是短镜头,基本没有长镜头和大段的独白。  也因此,没有哪个演员可以凭借自身的演技卓然不群,因为导演根本没给这样的机会。  所以我认为刘德华的表现属于正常,沙溢倒是有点出彩,吴京达到个人演技的巅峰。  以上评述是基于演技的起点进行和自己前期的环比,这三人此前演技排序毫无疑问是刘第一,吴沙属于三流。

关注吴京这小伙子最早是在《杀破狼》,那段和甄子丹的打斗戏应该是武戏的巅峰(精彩度、真实度)。 那时候的吴京,除了打斗之外,演技真的乏善可陈。 这些年不断地历练,个人既能吃苦又坚持洁身自好,(他为了拍戏去南京军区特种部队集训了一年,单兵实力甚至超越了不少特种兵,太难得了),慢慢的内心底蕴的积累,有些厚积薄发的意思了。


3.预算方面是小成本大制作。 此片的拍摄成本是6亿人民币,还不到1亿美元。 而《阿凡达1》的成本是3亿美金,《阿凡达2》更达到了4亿美金。  朋友看过《阿凡达2》,说当成一个风光片来看,就不会太失望。 因此自己一直没去看。 至于《阿凡达1》,客观认为比不上本片,无论是科幻,还是硬,亦或是人物塑造。

《top gun2》里,无数硬伤看得人如鲠在喉,严重干扰了可信度。如果说T2不是科幻片,我都觉得对其算是更苛刻的批评。

窃以为本片可以和《星际穿越》一较短长,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

比如节奏上的掌握,开场30分钟太快,中间又慢了一些,然后又是快的喘不过气。  这属于后期剪辑的问题。
比如简易面罩和无人机的造型,与《阿凡达1》里颇为类似,也许该稍微避开一些。

但无论如何,本片将使得郭帆导演具有和卡梅隆等国际大牌导演比肩的荣誉。



4.关注郭帆导演。是从《金刚川》开始。 那片子是三个导演各带一个剧组分头拍好剪辑合成的,总感觉象几块布临时缝起来的马甲,问了圈里朋友,说你感觉好的那几段大多都是郭帆的。

本片属于国产工业化电影的巅峰,因此导演更像是一个项目总监加无数个产品经理的角色,事实上他做的很好;不仅如此,为了节省经费,郭帆导演借用了很多其他同期拍摄电影的场景。 比如剧中部分镜头就是借用电影《万里归途》的场景道具拍摄的,为了感谢最后让吴京免费去《万里归途》片尾客串一下,还了人情。  可吴京的情分怎么算? 哈哈哈哈  ...              再比如徐工集团这次出了大力气,也是郭帆导演拉来的赞助。


目前国内粉丝群热情极其高涨,众筹要搞周边(就是大家集资制作一些电影中出现的道具,放在家里做摆设)。  目前集资金额已经超过8000万人民币,预测很快会过亿。  这是以往国产电影难以想象的......



票太说,好的片子即使有不少瑕疵,我们也会不自觉地为它辩护,深以为然。


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电影,也许有很多不足;作为硬科幻片,已经很好了。



一句话来总结:真没想到中国也会拍出来如此高质量硬科幻的电影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3-1-30 17:38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16:04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 ...

就是,如果纠结于细枝末节来批判,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本来就是电影,体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应对,如果能鼓舞人类的精神,就是善莫大焉。
而且情节这么紧凑,确实是部神作。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3-1-30 20:30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16:04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 ...

已经1.2亿了,赛凡已经懵圈了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1-30 22:15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30 20:30
已经1.2亿了,赛凡已经懵圈了

我也懵了,今早还不到1亿啊....


接下来的难题是,接单之后怎么找加工厂了,质量好肯定单价高粉丝不答应,价格低肯定质量差粉丝要造反,哈哈哈哈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30 22:31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16:04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 ...

郭帆在拍球2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先进的概念“虚拟拍摄”,具体来说就是在拍摄之前把导演的摄像和画面先在软件里搞一遍,这个还是挺牛的,个人认为这一代导演在技术吸收和创新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前辈们。
比如,与《流浪地球》相比,《流浪地球2》有一个流程上的显著不同,就是“预拍摄”这件事,被放到了极为突出的位置。

这其实不是什么特别高精尖的技术,无非是够在正式开拍之前,可以在棚内用虚拟拍摄的方式“把所有的流程走一遍”。

但技术是技术,应用是应用,电影能够成为技术的“客户”,这很重要。用最简单的逻辑理解,在正式开拍的时候,也能更加胸有成竹。
郭帆找到了自己曾经就读的北京电影学院,“借”来了20名学生常驻片场实习,实习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挑错,去记录《流浪地球2》团队在过程当中所犯下的错误。有的是流程上的,有的是细节上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时候你都没想到,你能犯那么多错误。”

郭帆表示,“我翻开那些纸,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郭帆主要害怕遗忘,所以记录就有了必要。就像一个用功读书的学生,在不断整理错题。只有整理好这些错误,下次才能尽可能少犯。

在后半段,北影的学生又经过了数次的复盘与提炼,压缩成了名为“工业化管理流程”的两张纸,这种有些像“武林秘籍”的东西,来自《流浪地球2》极为宝贵的现场经验。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去做,怎么去安排生产、安排管理,我觉得这个还挺宝贵的。”郭帆说,“我们依然不太会干这件事,经过两部片子肯定也还不够,还要经过好几部片子的整理,整理出一个流程之后,我们希望把它编成教材。”

“这样的话,等这些学生自己想去拍工业化的片子、拍类型片,他们至少能做到有据可依。”

这才是电影工业化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30 22:35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3-1-30 22:31
郭帆在拍球2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先进的概念“虚拟拍摄”,具体来说就是在拍摄之前把导演的摄像和画面先在软 ...

看了下,大刘是监制,但并没有参与实际剧本制作
和第一部相同,原著作者刘慈欣没有参与到剧本的具体创作,郭帆和刘慈欣达成了一种默契:文字和影视是两种载体,要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同样与第一部相同的是,郭帆继续咀嚼着《流浪地球》的文本内核,推进这篇体量并不大的小说为基础的世界观的完善。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23-1-30 22:41
本帖最后由 大黑蚊子 于 2023-1-30 22:46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16:04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 ...


你可以找一下《流浪地球1:2020新春飞跃版》,网上有资源的
为啥要指定这个版本呢,是因为这个版本是19年上映之后,郭帆为了20年支持影院行业,重新剪辑之后去播放的,据说所有播放收益也捐给了相关院线基金。这个版本比19年的版本,多了大概20分钟不到的内容,补充了当时很多被剪掉的内容。
根据我的回忆,大致有小韩朵朵偷姥爷车卡,跟普通试管一样大的“大杯果汁”和烤地龙,刘启去骗一哥的衣服,韩子昂当众玩VR被老师告知韩朵朵跑了,救援小队队长说刘启不会被征用是因为他是刘培强儿子需要照顾,老何跟中澳合资介绍啥叫洛希极限,刘启的机械手是自己做的但是跟军用版较量败下阵来等等等等
看过2之后再看1,你会发现无数callback在里面,还是挺好玩的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1-31 04:44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3-1-30 17:38
就是,如果纠结于细枝末节来批判,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本来就是电影,体现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应对,如果能 ...

我说的是谁呢?就是那个自称“科学声音”的汪洁,他说啥呢,他说“太空电梯”用火箭推进怎么怎么荒谬,应该用电机。你说没看正片你哪怕看了预告片再喷我都不说啥了。这货自从变了公知了,动不动的就tmd给人添恶心。前些年他说中国人吃鱼肚导致小头鼠海豚濒危那回我就看他可疑,你说就我这么博学又好吃的都没听说过鱼肚是啥,他怎么就往咱头上甩锅,,,说回来这个太空电梯,


启动似乎是火箭发动机


这个角度看,是有进气道的,是冲燃冲压还是爆震还是什么


到达一定高度,就开始使用电机驱动


而且在超过空间站后是继续延申的,配重什么的都考虑到了

当然剪片子的时候有点乱,一会喷火一会不喷的,但是意思到了就够了,毕竟电影是要追求视觉效果的。。。更别提本片的那些科学顾问了,随便谁,就算睡着了也比这个只会查维基就觉得有多了不起的“汪老师”强一万倍。云泥之别。







作者: KXG    时间: 2023-1-31 04:47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18:52
剧透警告,虽然二刷后,我也觉得剧透完全不影响欣赏这部电影

关于最后倒计时的高潮,周对马团队的信任,即 ...

摄像头的红灯应该是对应《2001太空漫游》里的HAL9000,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1-31 17:06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22:46
下水恢复根服务器的队伍里,受伤的队员好像也是这个泡沫球返回的~

下水恢复根服务器的队伍里,马兆穿的是潜水干衣,看款式应该是scubapro的,可惜左臂排气阀门上的图案看不清。  

问题在于那么大深度的水下,穿干衣的作用是保持体温,但对潜水技术的要求就会比较复杂。  貌似50-100米的深度,减压要求很高。  直白的说,马兆这样的科研人员没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训练,做不到。



我可以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1-31 17:15
跟风再八卦一个:

预算紧张,郭帆就去蹭《万里归途》的片场,事先送去吴京在人家片尾露个脸表示感谢这段前面说过,可吴京不是白去还人情的,还带了郭帆交给他的任务。     

在《万里归途》拍摄现场,吴京很巧妙地接近了李雪健老师(也出演了《万里归途》),不经意的说李老师我们那边有个片子也不错,要不要过去看两眼?


于是成功的把李雪健拐了过来,多了一条很重要的人物主线,并为李雪健老师量身定做了很多细节(包括酷似周总理的扮相)...





郭帆整合资源真的是高手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3-1-31 18:14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22:15
我也懵了,今早还不到1亿啊....

量大的就好做到质量好价格低。量小的话,找工厂代工都难。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1-31 21:30
老票 发表于 2023-1-31 17:15
跟风再八卦一个:

预算紧张,郭帆就去蹭《万里归途》的片场,事先送去吴京在人家片尾露个脸表示感谢这段前 ...

今天还有个,黄渤去看他们路演,看完了自然要起来说两句,一直带着口罩,小破球众喊黄渤摘口罩。
黄渤:我还是阴的呢。
郭帆:我也是阴的。
黄渤:我早知道你(这家伙)阴着呢!
*******************
流浪地球1的不少特效就是跟着黄渤的《外星人》一起做的,差不多算白嫖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1-31 21:36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23:07
大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说,您的经历让您对这个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我则 ...

借你个大祸车开,你可别开出来个图恒宇。
ok图恒宇在搜狗这里已经有词组了。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2-1 12:20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3-2-1 12:22 编辑

最大的硬伤就是最后这个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

首先,为啥要禁掉互联网?防止网络袭击?电影里说了被攻击了多少亿次,但这不应当是关闭的理由。难道流浪地球计划的网络不是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的吗?

第二,关掉了互联网居然就没法启动地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必须要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才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月球不爆炸,正常的启动方式是啥?难道还派人像炸月球那样挨个去手动启动?很显然,550W 是有独立网络可以控制全球的发动机的。那么最后那个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显然不合情理。

第三,如果启动行星发动机要通过互联网,那么为啥所有的互联网根服务器机房都被废弃了,甚至沉入了海中?

第四,启动行星发动机这种事居然临时抱佛脚,通过互联网启动,然后发现互联网本身要重启。这算是黑色幽默吧?

第五,既然月球上可以用人来手动起爆核弹,那为啥不能派人在地球上手动启动行星发动机?总比去月球容易多了吧?而且第一集里不就是围绕人工启动行星发动机展开的故事?

第六,地球上多少年前造的互联网根服务器居然是防水的。被水淹了照样没事。而且靠特遣队带去的电池就能工作了。最牛的是能带动整个计算中心的电源居然浸在水里也不漏电。别根俺说那个防水喷胶。那么一小罐东西能把整个计算中心都护住吗?何况,计算中心此前就已经在海底了。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2-1 12:32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18:52
剧透警告,虽然二刷后,我也觉得剧透完全不影响欣赏这部电影

关于最后倒计时的高潮,周对马团队的信任,即 ...

这里的伏笔不是监视,而是“量子纠缠”。

电影特地点出550系列是“量子计算机”。表面上看是蹭现在量子计算机的热度。实际上暗示电影里接到的各种警告都来自未来的数字生命。至于是 MOSS 还是数字化的 图恒宇 (或他女儿)发的,可能要留待第三集了。

彩蛋里面 MOSS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历次危机,包括电影时段还没发生的木星危机都是它搞出来的,并讽刺图恒宇还拘泥于人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概念。

如果拍第三集(或者以后的系列)总会把这个包袱抖开。为啥“警告者”能从未来送回警告?关键在于所谓的“量子擦除”现象。既然 MOSS 和 图恒宇父女都是量子生命了,自然就具备了穿越时空的能力。

所以我猜第三集是要战胜“宿命”。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2-1 20:30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2-1 12:20
最大的硬伤就是最后这个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

首先,为啥要禁掉互联网?防止网络袭击?电影里说了被攻 ...

硬伤不少,还有非得把自转停下,也不考虑地球内核怎么想(前两天晨斯基贴到地球内核几年换方向转来着)。
不过也把1里面最大的硬伤补上了——绕木星加速轨道没算好造成危机,原来是MOSS故意的。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2-1 20:47
周对于马团队的信任,比较的缺乏根据

目前俺认可的说法是周其实类似于三体里面“执剑人”,洞悉或者至少是怀疑到了MOSS“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办法是毁灭人类”的调调。
手拿拐杖直指命令台下达指令的时候也符合“执剑人”的形象。

“50岁以上”

这个N年前看过据说是美军的研究,就是35岁以上的军人执行(可能)牺牲的任务时更坚决,原因一是责任感二是对生死观的认识更深刻。不单纯是17、8的热血青年头脑发热。
这玩意是不是当年鸡汤文化流行时候的生编硬造不好查,不过确实有建国将军说过“(要牺牲的任务)轮到了就上呗,要是轮到了都不上这个民族就亡了”(大意如此,也忘了是哪位了)。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3-2-1 21:19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2-1 12:20
最大的硬伤就是最后这个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

首先,为啥要禁掉互联网?防止网络袭击?电影里说了被攻 ...

1. 反叛军炸掉太空电梯的时候关闭的互联网
2. 应急启动,行星发动机还没有建完,网络也没建完。
3. 互联网切断了,但是局域网一直在用。
4. 现实更黑色幽默吧。看俄乌战争各种乱像
5. 不知道是不是要实时调整不同行星发动机的功率,平衡啥的。这个的确没说。
6. 现在很多服务器就有防水设计。

当然,这么多细节,深究起来更多。所有科幻片都会被“挑刺”,也是一种乐趣。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2-1 23:51
可梦之 发表于 2023-2-1 21:19
1. 反叛军炸掉太空电梯的时候关闭的互联网
2. 应急启动,行星发动机还没有建完,网络也没建完。
3. 互联 ...
现在很多服务器就有防水设计。


这种“防水”只是防水溅或消防喷头。像电影里那种几十米到一百多米的水深都好几个大气压了。需要的是像潜艇那样的耐压壳。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3-2-2 00:48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2-1 23:51
这种“防水”只是防水溅或消防喷头。像电影里那种几十米到一百多米的水深都好几个大气压了。需要的是像 ...

要不叫科幻,不叫科普呢。

太空电梯、烧石头的行星发动机都造出来了,防水的服务器小意思。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3-2-2 05:33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2-1 12:20
最大的硬伤就是最后这个重新启动互联网根服务器。

首先,为啥要禁掉互联网?防止网络袭击?电影里说了被攻 ...

计算中心在水里这事儿不是问题。现在微软就有数据中心在西雅图的海湾里,又省地方,又天然水冷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2-2 06:35
机器猫 发表于 2023-2-2 05:33
计算中心在水里这事儿不是问题。现在微软就有数据中心在西雅图的海湾里,又省地方,又天然水冷 ...

但电影里的计算中心明显不是建造在水里的吧?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3-2-2 06:38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2-2 06:35
但电影里的计算中心明显不是建造在水里的吧?

没看电影,只是看见你这个计算机在水里的问题想起来了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2-2 22:56
老票 发表于 2023-1-30 16:04
之前一直犹豫,后来看到蚊兄七月兄可兄等人的推荐文章,果断拉着票太昨天下午去看了,不虚此行!!  结束后全 ...
为了保证科幻足够的硬,人类的情感戏退化到从属地位

这个不敢苟同。
小破球2的文戏拍得很细腻,但确实被时间长度坑了。
最典型的,刘培强,这是妥妥的主角吧,第一场戏里背摔恐怖分子的不是他而是他未来的老婆,控制住恐怖分子了刘培强还只会傻乎乎直愣愣的看着。差不多2里面文戏1/3拍成了刘培强成长史。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23-2-3 10:26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3-1-29 18:58
我自己比较独特的体会,我还挺喜欢吴京在病床前给妻子削苹果以及回上海那段。

也许跟我最近一些经历有关, ...

中国古代也有“寄死窑” http://www.guoxue.com/?p=2934
这是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没有办法的选择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3-2-3 11:08
常挨揍 发表于 2023-2-1 20:47
目前俺认可的说法是周其实类似于三体里面“执剑人”,洞悉或者至少是怀疑到了MOSS“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办 ...

范天恩讲的。
他可是38军的主力团,也是打出万岁军的标志性人物。
朝鲜战场上,打过飞虎山阻击战和松骨峰阻击战,只有这样的英雄才有胆气说这种话。
——————
和平谁不希望 啊?都希望。哪里有愿意打仗的?这么残酷,老死人!咱们好好地生产 不行吗?敌人不让我们安稳,那既然不让,就干了吧。干,就得牺牲。 牺牲摊到自己身上就不想牺牲了,那这个国家就完了。摊上谁是谁,那 才行。——范天恩
作者: pcb    时间: 2023-2-3 11:28
再加个硬伤,
太空电梯没考虑克里奥莱力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2-3 20:47
pcb 发表于 2023-2-3 11:28
再加个硬伤,
太空电梯没考虑克里奥莱力

赤道上可以忽视
作者: pcb    时间: 2023-2-3 21:06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3-2-3 20:47
赤道上可以忽视

我表述有问题,不是克里奥莱力,应该是类似于克里奥莱力的那个力,赤道上最大。
太空电梯的轿厢在不同高度,即不同半径处,切向线速度不同,除非地球不自转了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3-2-4 05:47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23-2-4 05:53 编辑
pcb 发表于 2023-2-3 21:06
我表述有问题,不是克里奥莱力,应该是类似于克里奥莱力的那个力,赤道上最大。
太空电梯的轿厢在不同高 ...


你是说地球静止轨道?,,其实真正的硬伤是刘培强在月面掀起覆盖月球车的蒙布
作者: pcb    时间: 2023-2-4 22:2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3-2-4 05:47
你是说地球静止轨道?,,其实真正的硬伤是刘培强在月面掀起覆盖月球车的蒙布 ...

地球有自转,轿厢在不同高度对应的旋转半径不同,切向速度不同。
作者: 语虚    时间: 2023-2-6 17:06
老票 发表于 2023-1-31 17:15
跟风再八卦一个:

预算紧张,郭帆就去蹭《万里归途》的片场,事先送去吴京在人家片尾露个脸表示感谢这段前 ...

影迷赠雅号一枚曰 ”化缘大师“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3-2-6 19:08
语虚 发表于 2023-2-6 17:06
影迷赠雅号一枚曰 ”化缘大师“




还有个外号更可怕:“娱乐圈的郭妲己”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23-2-6 22:09
老票 发表于 2023-2-6 19:08
还有个外号更可怕:“娱乐圈的郭妲己”

赛博妲己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