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科院计算所四个公司的故事(二) 联想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2-3-20 18:05
标题: 中科院计算所四个公司的故事(二) 联想的故事
卷入漩涡的联想,用两句话来说明:
- q4 [& I7 B+ R, B% Y! j联想自己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6 L# x; E: @! J. R很多对联想深恶痛绝的网民:联想都不要想& r6 I5 g% O4 S: _- s
4 k& c+ ^6 v) j( u7 U
我今天说的联想故事,是当年科学院试图做的一件事:将计算所与联想集团合并,计算所成为联想下面的研究院。5 e$ y' G( Y" d" p3 @
这件事的背景是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长期踟蹰不前,而物价又快速上升,造成科研投入实际是不断下降。所以,有个阶段科技人员自嘲:科学的春天来了,科技人员的冬天不远了。9 _0 c( h: V! P
联想本身就是这个背景下,柳传志带领计算所部分科技人员走出计算所,走上中关村成长的。后来做大联想后,柳传志又回计算所任所长。不过他在所长任上时间不长,当时一届应该是四年,他好象没任满一届。我个人琢磨,或许他觉得当所长不如在联想干得更痛快。谁来接柳传志的班?科学院领导可能从年轻化、防止近亲繁殖等因素出发,选择了哈工大出身,刚进入计算所任副所长,时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的高文院士接手。
7 Q0 U2 O# t: f科学院当时的思路可能是:国家科技投入不足,又鼓励科技促进产业的发展,技术类研究所与行内顶尖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研究所也能发展壮大。. a( H/ A7 f& F! K/ Y
除了计算所外,我知道的另一个例子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当时的设想是自动化所与首钢集团合并。
5 L. t* J' z$ x作为一个外来户,优点是你没有屁股,可以更好地从整体来策划这件事;但不是本所成长的所长,就没有一点根基,对研究所体系和科研秉性等了解得不透彻。譬如一个研究所从研究特征来看分成三块:基础研究,如计算机体系结构;关键技术攻关,如CPU与存储的高速连接;应用研究,研制特定的计算机或系统。当时的联想,虽然已经是国内最好的计算机公司之一了,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实力也不至于到现在可以花很多钱在基础研究及与自己关联不大的关键技术上。更何况他的立足是贸工技,技术还不在优先位置上。
5 r+ G+ l- t- K& Y- e+ f因此,据说计算所大部分科技人员是反对这样的合并,除了研究所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差很大外,更重要的一点,当时社保还是以单位为基础的,中科院计算所是国家事业单位,退休工资国家包了。而联想是企业机制,虽然当时相当红火,但花无百日红,万一联想走岔了,这可能满盘皆输。在2005年前后,我听了一个故事,说包头一个军工企业的总工,其夫人字都认不全,通过关系塞进包头哪个区的环卫局做个勤杂员,结果总工按企业退休,夫人按事业编退休,总工退休工资不到2000元,夫人比他高1千多元,这从哪儿讲道理去?
, ?( T* e7 v  h5 k: {- ~后来计算所这事越闹越大,还集体去院部反映情况,联想据说也不好说什么,袖手旁观。听给我讲故事的朋友讲,高文院士焦头烂额,最后当了一年多一点的所长,转到北大信息学院去了。出来收拾局面的是本所的李国杰院士,李国杰院士作为国内计算机界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一直到2011年才退出所长,干了12年,快70岁了。后来的曙光、龙芯都是在李院士的培养指导下成长的。
9 h9 y" g% F+ D, w! M! D联想与计算所这事没成,这种自家兄弟合伙的事不成,别的研究所要与更远的企业合伙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 r$ b6 ]8 ^; q  J3 ]如果成了的话,后来能形成1+1=2,甚至1+1>2的效果否?我相信爱坛大多数人不会同意,柳传志当过所长,在所长任上没有特别的业绩,他出任所长可能科学院本身就有联想与计算所紧密结合的意图。
) b* }. d5 w, z$ P
, U- y4 m$ C. [, A& U# L写不动了,联想的故事到此吧,在下面抽时间补两段,一是科学院如何翻身的,二是我看联想,我可是表扬联想的哦
作者: 看客    时间: 2022-3-20 22:04
按张捷的说法,计算所跟联想合并的初衷是计算所没钱,要靠联想发工资。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22-3-21 00:08
得罪一下金教授,说点联想的坏话吧。, M4 r6 F2 O9 h  Y

) W' H. R$ g( c4 a当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是做IBM AS/400的。国营单位做这个出了名,出来去的外企自然也是做这个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一堆的香港、新加坡、日本以及美资外企,只有两家是国内的,一个是联想,另一个是南天。这些公司里面,除了南天以外,其余各家大陆区的总部都在北京。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有时候会跳槽到圈子里的别家公司,但是对于联想的对应的小型机部来说,只有往外跳的,没有往那里跳的。为啥,因为待遇实在是太低了,弄得那里只剩下女工程师,男工程师全跑光了。结果就是联想小型机部的AS/400技术团队,只有那个头是男的,其余全是女的,被讥笑为本圈子的红色娘子军。
9 S( U  |) q, g1 I# s. G# _2 V: x1 x! |8 t) m' C
技术人员嫌待遇低不去那里可以理解,销售人员拿提成的,结果也是没人愿意去。为啥,因为那里完全的国企气氛,做事没人,内斗一流。我去的那家外企,一个女销售,不知道怎么被忽悠的,去了联想,没到三个月就颠了。电话聊起来为啥,回答是那里是彻底的国企,待遇还没有原东家多(这位被忽悠提成多),打单子全靠上面的政策,否则根本没竞争力,哪里来的提成?
* w& e3 N& I3 I. U5 h5 W, v3 Q9 ^7 s2 }4 m* J2 x( \
我们这个圈子,每当打单子的时候,要看朝廷是否要保护民族产业,没有的话,联想以及南天根本没戏,否则我们这些外企没戏。联想还好一些,拿下的单子自己处理。南天则是个彻底的分包商,就剩下挣分包的利润了,活都是包给小公司干,结果弄得客户怨声载道。
4 s% F0 l8 K' T8 a- D, E9 _5 Q. ]% E, p! w" o0 S+ k/ U
话题扯回来,就冲这样的国营单位气氛,楼主所说的那些合并,就是做了,效果也不可能好。为啥,因为国营单位就不是用来做事的,而是用来混日子的。完成政治任务的办法很多,要让它有活力就算了吧。你见过哪个国家的政府有活力来着?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2-3-21 18:42
看客 发表于 2022-3-20 22:040 n+ a! ^5 m9 u1 G& R1 y$ X! c
按张捷的说法,计算所跟联想合并的初衷是计算所没钱,要靠联想发工资。
+ |, F2 E7 W! o
确实,中科院在90年代生存有很大问题,中科院是仿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国家改革开放,原有科技体制维持不下去,适应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新的科技体制还没有建立,甚至可以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清楚。譬如,前一阶段偏向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体系也迟迟落不下来,往好的方面说,慎重起步,考虑透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体系;往不好的方面,就是中国科技界的沉痼不少,体制改革动作太大的话,涉及的方方面面因素太多。& n8 D4 m  [) \! K8 Z$ L
回头说中科院是如何渡过这个艰难生存过程的,就要说到1997年开始从周光召手中接手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他的妙招是将上海冶金所所长江绵恒提升到中科院副院长位置上,利用江公子的政治优势在1998年推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跳过了发改委和科技部两个婆婆,据说从财政部单独立项,经费可能有30亿/年,而且分成试点、一、二期,保证中科院十多年的生存与发展,后来国家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生存已经不存在太大问题了。
7 N1 l( c9 w5 ^+ ?  y' u0 c我所知道江公子还做了三件事:组建了上海微小卫星中心,这也是从上海冶金所分出来的一个机构,后来据说在新一代北斗卫星研制方面颇有建树;组建了小网通,积极推动中国电信技术;还有一个可能大家不太知道,他组建了上海宏力半导体,好象担任过董事长,后来并入上海华虹,所以现在的上海华虹集团的半导体制造称为华虹宏力。- J' H7 P! k% Z: }5 V" I
江公子比较郁闷的是没有当选成中科院院士,我记得至少有一次落选,中科院院士们(科学院各单位占比比较高)真不给脸,如果从中科院院士偏科学原理研究角度,江公子不太合适,但比起很多不给力的如透明计算院士而言,他的学识和能力还是强不少。最好是去工程院,可是他作为科学院副院长可能也不好跑工程院混院士。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2-3-21 21:10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22-3-21 00:08
; [2 i& r. {8 f$ q& [( Q得罪一下金教授,说点联想的坏话吧。. @& m2 h# [& N% M) x4 G# v

6 D0 u  v1 a+ V4 [" v8 |. D当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是做IBM AS/400的。国营单位做这个出了名,出来 ...

0 H/ w9 f0 {7 C" k7 ?( X4 Z好话,坏话都可说,,这才是一个论坛应有的环境。我就是大家都说联想的坏话,才想说说联想的好话。
作者: 老实农民    时间: 2022-3-21 21:55
当时推江公子坐直升飞机到中科院副院长的位置 可能是为了拉投资的无奈之举,但是观感上还是有点难看,长期来看,是不是更加腐化了科学院的学术风气呢?反正当时我是感觉很不爽的。当然我因为各种因素已经离开科学院系统了。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22-3-21 22:00
testjhy 发表于 2022-3-21 21:10
. f3 ~- T) ^9 }% l. [" Q. C, i7 i! y好话,坏话都可说,,这才是一个论坛应有的环境。我就是大家都说联想的坏话,才想说说联想的好话 ...

, r1 V* V4 Y) h* D- |4 r6 B1 ~% o) q' @T教授原来用的是激将法...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2-3-22 01:46
03年北大信息学院成立,有四个院士,两个是杨芙清和王阳元,还有两个外边来的不太熟悉。因为我们是第一届,毕业典礼搞的很隆重,四个院士参加拨穗。记忆中轮到我好像就是高文院士,不过我看百度上说他06年才加入北大。记忆偏差?
作者: 伯威    时间: 2022-3-22 10:35
testjhy 发表于 2022-3-21 18:42
; N& j0 p/ n1 s确实,中科院在90年代生存有很大问题,中科院是仿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国家改革开放,原有科技 ...
& z! F* ~$ u- W2 k6 k8 F  C0 @

9 k/ N. w( n* J7 {宏力是小江和台塑大公子合伙搞的,小江当时能量很大,做了很多事。不过宏力比起中芯国际,工厂是建了,但生意没真正搞起来,后来就被华虹收了。俺们单位现在就在宏力的Fab流片,就是华虹的原宏力部分。华虹宏力现在日子很好过,一方面全球半导体产能紧张,订单爆满,另一方面技术水平低,老美看不上,没兴趣制裁。不像中芯国际成天抖抖索索的。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2-3-22 12:29
大约了解一点当时的信息,不一定准,说错了随便拍哈:
4 ~" ]4 j, _( {( b7 D3 q. K6 f$ u! t6 T( k" C: N7 u* ?
当时中科院生存危机,所以让下面的研究所找个路子,说白了就是尝试下水自谋出路。 因此有了联想(最早的名字巨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等一批去试水的,后来做的最大最好的也就是联想了。  
& `5 Z* t1 R: J" z( n; u3 A, g$ T+ F( n3 j+ j" g' X
柳传志当时在所里属于不得志混不上去的,41岁下海创业在那个时候也需要很大勇气,其实也是换条路子赌一把。刚出去的时候,计算机研究所里混的好没人肯去,谁也不知道风险啊,连柳在内弄过去11个人,都不算所里的精英。  一开始不知道该干嘛,所以卖过电子表旱冰鞋还被人坑过一大笔钱,柳传志精神压力过大都住院了。) g' P- H7 l' p

! a! X: R! v: d! F没想到第一步闯出来了,研究所里有些人开始心眼活动了,想靠过去。 柳脑子很清楚,知道这帮人过来都是抢夺胜利果实的,搞贸工技的本事没多少,架子都还挺大;但柳心里明白背靠中国科学院才是最稳当的,不能完全剥离。(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曾茂朝那时候挂着联想董事长,代表中科院一直掌控)' o3 Q8 N1 A6 t4 @. ~* [  k

7 t9 `/ a4 F" u所以柳多次公开感谢周光召,对于娘家要插手或者合并这件事一直没公开反对,但同时在联想内部掀起了制度和文化的变革,提倡“亲情文化”“无总称谓”等等,明里暗里一起打掉或者大幅削弱原有的研究所学究气对市场化公司的弊端,还多次内部放话出来“研究所来的同志我们欢迎,但要适应起来恐怕要剥层皮”。  曾茂朝也不看好,后来这事吵吵了一会就没动静了。: |6 i4 T- U6 Z' Q' o8 d0 C2 M

) G+ [/ y4 ^5 |$ c+ a! H5 B" v中科院看到联想逐渐做大,还是不放心,于是把马雪征弄来了(也有说法是马也不喜欢中科院的内部僵化,个人想出来闯闯)。马是周光召的秘书,在中科院还是有相当声誉地位的。 柳直接把马扔到惠阳工厂去一线干,马也真能忍下来。后来马雪征是联想CFO,在公司内部的威望很高。
9 f0 s" o# P. y% R! e# J
/ m5 W, s# D, I2 b联想早起的发家和国家支持有很大关系,先是做IBM代理,后来自行搞PC,杨元庆刘军这几个都是原来的那批年轻研发工程师。后期联想发现很多老员工(研究所来的)尸位素餐国企作风,于是杨元庆将原销售公司大部分员工直接开掉,只留下18个人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渠道销售体系,沿用到现在。这18位大部分都在联想做高层,号称联想十八棵青松。      对于杨元庆的这个动作柳很支持,而且做了大量善后人际工作来修补裂痕,其实这也是去研究所化的很重要一步。6 p4 q+ v9 s/ n0 {* {1 y3 f/ m1 [

* i4 ~+ K$ t7 I9 F. F3 D  ^窃以为这也是联想发展战略上,重销售大于重研发的关键转折点之一。8 P1 i% X  U7 H; H$ X6 U# R1 [

& C) u  n8 V9 w0 g国家支持非常重要,但国家同时支持了很多苗子,后来会更支持那些更有希望的。 联想做到今天,世界第一的位置将近17-8年了吧。 如果成功原因只是归因于国家支持,恐怕会抹杀了所有老联想人的无数拼搏汗水和心血凝结。我们需要摒弃非黑即白的褒贬方式,尝试用多元的思维方式来解读现象。
6 k. U. V6 F( f# c' t+ w( B8 M3 s$ X; O/ R
综合结论:这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所以我是为联想说好话的。6 a) W& l8 v5 F; C6 i

7 ~3 A3 ^; b. Y! G8 A# \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2-3-22 14:26
老票 发表于 2022-3-22 12:29
" `0 M4 ]4 {/ L" [  `4 ?% c大约了解一点当时的信息,不一定准,说错了随便拍哈:
% a. u  m' \# T1 |8 T1 a% a8 r$ E) u1 Z
当时中科院生存危机,所以让下面的研究所找个路子, ...

5 V3 d' x$ B; U5 J3 N1 o- j您的信息和观点我都支持和佩服,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22-3-22 17:20
比足球好,比篮球差的企业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