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咆哮的毛熊【2】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2-3-18 00:00
标题: 咆哮的毛熊【2】
                                                                                          .
书接上文

《咆哮的毛熊 【1】》


上文说道:
第八步,在火力压力下,要求乌军投降。

第九步,即使乌军不投降,但是逼迫乌军士兵就地解散,以便接收或者摧毁乌军的各型技术兵器,尤其是重装备,重火力。

目前,2022年3月17日,战局进展到第八步和第九步之间。


以下为预测普京的战略:

第十步,打击西乌的乌克兰的军事工业,包括军工厂和研究所。接收东乌的军工厂

这一步已经开始。据说大毛开始炮击位于基辅附近的军工企业。

第十一步,摧毁绝大部分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摧毁乌克兰的重武器(装甲车辆,重炮,火箭炮),空军,防空装备,导弹,无人机。摧毁乌克兰的军工企业,配套企业,研究所,指挥中心,军用通信设施,军用机场设施,军用仓库。解除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一个只有轻武器的乌克兰,哪怕拥有各型单兵导弹,不管其兵员有多少,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威胁程度将会很低。

第十二步,按照亲俄人口的分布,将乌克兰分为几个区域。

[attach]98746[/attach]

绿区:俄军切实占领的战略要地,一般都是军事基地。俄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永久驻扎。将基地周边开辟成绿区,不准任何人进入。类似于美军在伊拉克设置的安全区。绿区,也叫做绿点更合适,分布在乌东,乌南,乌北靠近基辅。乌西因为敌对势力很强,基本不设置绿点。

蓝区:亲俄人口占多数的地区。举行特别选举,选举出亲俄政权。俄军留下重装备,掌握在亲俄民兵手里,自己保卫自己。一旦亲俄民兵受到大规模攻击,俄军从绿区出发,迅速增援。

红区:亲俄人口与反俄人口相当的地区。在俄军扶植下,建立亲俄政权。执行排乌政策,逐步将亲乌群体赶出本地区。军事安排同蓝区。

白区:乌西地区,乌克兰语人口占优势的地方。将当地的军事设施,工业设施,基础设施,全部打烂。然后不管。以后作为亲乌和亲俄人士游击战的战场。类似于抗日战争的根据地。

这是双方拉锯的地方。今后也是“治安战”的主战场。这个治安战,不是俄军打,而是俄军支持的亲俄游击队与西方支持的亲乌游击队打。反正是白区,打烂算完。慢慢打没关系。

第十三步,俄军除驻扎在绿区的快速反应部队,俄军主力全部撤回国内。

至此,俄乌战争的军事部分结束。

下面将进入俄乌战争的政治和经济部分。


土鳖扛铁牛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2-3-18 00:25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22-3-17 11:27 编辑
一个只有轻武器的乌克兰,哪怕拥有各型单兵导弹,不管其兵员有多少,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威胁程度将会很低。

Are you sure?


[attach]98747[/attach]

[attach]98748[/attach]

[attach]98749[/attach]

[attach]98750[/attach]


闭上眼睛,轻轻摇晃身体,假装列车仍然在前进。。。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2-3-18 00:36
MacArthur 发表于 2022-3-18 00:25
Are you sure?


前面我说过了。大毛部队会撤出乌克兰。

很多人想象(或者期望)的“小分队扛着标枪歼灭大毛坦克师”的情景并不会出现。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2-3-18 00:44
五月 发表于 2022-3-17 11:36
前面我说过了。大毛部队会撤出乌克兰。

很多人想象(或者期望)的“小分队扛着标枪歼灭大毛坦克师”的 ...

哪有“很多人”这么想。。。 顶多是你们几个在瞎想


“歼灭”坦克师不容易做到,给坦克师零敲碎打,让他们吃不上饭还是可以的。。。 当年在阿富汗不就这么干么。。。

作者: 龙驹坝    时间: 2022-3-18 00:53
MacArthur 发表于 2022-3-18 00:44
哪有“很多人”这么想。。。 顶多是你们几个在瞎想

阿富汗打了多少年 ?我看俄罗斯未必愿意打这么久。而且阿富汗山高林密,斗争经验丰富,乌克兰可没这么好的条件。

最近看到马里乌波尔的视频,大部分建筑竟然还站着。俄罗斯是缺火炮的主儿吗?大约可以解释一二。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2-3-18 01:00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22-3-17 12:04 编辑
龙驹坝 发表于 2022-3-17 11:53
阿富汗打了多少年 ?我看俄罗斯未必愿意打这么久。而且阿富汗山高林密,斗争经验丰富,乌克兰可没这么好 ...

俄毛看来还真是缺炮了。。。



看这个录像 -- 最近俄国K-52和Mi-28开始玩“冲天炮” -- 把直升机拉起来,机头冲天,狂射火箭弹。。。 用曲射弹道给火箭弹增个程。。。 当然精度就完全没法保证了,纯碎是撒气的打法,落到谁头上谁倒霉。。。

至少说明两点
  (一)俄国直升机已经被Stinger打怕了,现在已经不敢骑在人家头上转圈虐了

  (二)俄国地面亟需火力支援,叫不到炮,用直升机洒洒水也好。。。 听起来挺绝望的。。。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2-3-18 01:11
留下占领军就是留下出血的伤口。俄罗斯还是太穷了。和欧美对耗,搞不起。

想不出啥好办法。干脆打砸抢一番然后撤军。保留过几年再来一趟的权力。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2-3-18 01:16
semtex 发表于 2022-3-17 12:11
留下占领军就是留下出血的伤口。俄罗斯还是太穷了。和欧美对耗,搞不起。

想不出啥好办法。干脆打砸抢一番 ...

破罐子破摔,及时止损,这倒也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只不过这样一来可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何苦来哉。。。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2-3-18 01:27
MacArthur 发表于 2022-3-18 01:16
破罐子破摔,及时止损,这倒也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只不过这样一来可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何苦 ...

不试试哪知道?美国不也有, “EASY WIN”吗?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22-3-18 02:10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22-3-18 02:35 编辑

乌连一个营级规模的反击都发起不了。
正规军主力被团灭不可避免。也有可能谈成放下去军事化。以西乌2014年各纳粹营扩编改造的乌军24、53旅早在几天前灰飞烟灭,81旅有无团灭暂没看到消息。马里乌波尔方向,乌军与亚速团内打了两次,乌军发射圆点战术弹道导弹干了下亚速团。
靠游击伏击干不动10多万大军的。
RT播出的马里乌波尔视频,已经清晰的展现了城市被战火破坏的程度。
对城市攻坚战没有概念的,可以去搜一下贝尔格莱德,巴格达,阿勒颇,东古塔,摩苏尔的战后景象来看看,对比过后,大概会找到“俄军拉胯”的原因。

北约1999年只敢空袭南联盟,根本没胆打陆战。
美军只敢狂轰乱炸平完军民目标后,才敢下场欺负萨达姆。
俄军穷打才打多少6、7百枚精确制导弹药,美军下场1万枚算刚打完第一波。装甲装备基本30多年翻新货为主,抛锚一大堆,老家伙故障多。但库存多呀,启封就能整出几只入乌军队的装备。乌军重装备早就消耗过半了吧,迟早被基本消灭完,剩下轻步兵装备豪横啥。到时,顿巴斯人民军怕都能欺负它,何况顿巴斯军人经过8年对练,战斗意志及素质都很强,依靠乌东本土作战削乌西军不成问题。俄军达到目标后,撤兵完全没事。

乌克兰当年对俄语的票决是14个州(黄)vs13个州(蓝),说明乌内部在苏联解体独立后民族整合失败。国家分成势力相当两边,2014年前导致形成黄蓝对峙,轮换上台局面。一旦俄军撤兵,黄蓝两边接着对干,蓝方携重装老兵组成军队碾压黄方军队不可避免。图中绿色块叫小俄罗斯;蓝色块的哈尔科夫州一直都是沙俄管的边境地区后乌族被波兰压迫不断迁移过来的、南部是沙俄抢过来鼓励俄乌两族开垦,为啥亲俄缘由。
作者: 陈王奋起挥黄钺    时间: 2022-3-18 02:31
MacArthur 发表于 2022-3-18 01:16
破罐子破摔,及时止损,这倒也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只不过这样一来可就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何苦 ...

俄罗斯的算盘大概是扶持西乌克兰3州独立,据说3月5号乌克兰国安局已经开始抓人了。水浑了后才可以摸鱼。
作者: 五月    时间: 2022-3-18 10:31
龙驹坝 发表于 2022-3-18 00:53
阿富汗打了多少年 ?我看俄罗斯未必愿意打这么久。而且阿富汗山高林密,斗争经验丰富,乌克兰可没这么好 ...

我写了普京战略的13步。
几个月内俄军主力会撤出乌克兰的“白区”,“蓝区”。这些游击队扛着标枪想打也不会找到所谓“俄军笨拙的坦克”

普京会发挥他的老本行,克格勃的优势。在日后乌克兰的内战中通过收买、渗透、定点清除的手段对付这些背着标枪到处跑的游击队。

所以有些筒子预测(或者期望)的阿富汗不会重现。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2-3-18 11:28
五月 发表于 2022-3-17 21:31
我写了普京战略的13步。
几个月内俄军主力会撤出乌克兰的“白区”,“蓝区”。这些游击队扛着标枪想打也 ...

把“撒丫子就跑”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服气。。。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