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单反落幕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 02:46
标题: 单反落幕了吗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1-1 17:38 编辑

接近年终的时候,佳能CEO御手洗富士夫在《读卖新闻》访谈中说到, EOS 1DX Mark 3将是最后的旗舰单反,佳能将继续向无反转型。


佳能1DX3将是佳能最后的旗舰单反

与误传的不同,佳能还将继续几年1DX3的生产。实际上,只要市场有需求,生产会一直持续下去;要是没需求了,今天就可能停产。另一方面,无反并非十全十美,这决定了单发有可能会继续“霸位”很长一段时间。

早期照相机历史就不扯远了,单反是60-70年代随着日本大五流行起来的。大五为尼康、佳能、美能达、奥林巴斯、宾得,另外还有一堆名气较小但各有特色的品牌,如玛米亚、柯尼卡、雅西卡、富士、理光等。

单反最大的优点是所见即所得,没有旁轴的取景器与镜头不在同一光路的问题,镜头从超广角到超长焦都没有所见非所得的问题;也没有双反的镜像逆转问题,取景器里看到的左面就是在真实画面的左面,构图需要向左移动就真是向左移动。大名鼎鼎的徕卡M系因为旁轴而长焦到90毫米就到头了,广角到28毫米也到头了,再长、再短取景器里看到的就要和镜头看到的不是一回事了。罗莱双反用起来更别扭,取景器里看到人在构图里偏左,需要把相机往右移动,因为取景器里是镜像,反的。



但单反的光路设计也因此比较复杂。首先在镜头和底片(数码时代就是成像芯片)之间有反光镜,镜子在取景和对焦的时候放下,成像的时候翻起,带来固有的噪声和震动。早年翻起镜子所需的时间造成一定的快门延迟,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了,但对于特别快速移动的画面,还是可能有按快门和实际成像之间的滞后。对于分辨率要求特别高的曝光,也需要把反光镜先翻上去,等震动的影响消除后再曝光。

反光镜决定了镜盒必然有一定的厚度,由此决定单反镜头的尾端与成像平面必须有最短距离。这对长焦镜头问题不大,但对短焦就麻烦了,镜盒厚度轻易超过焦距,因此需要用“逆聚焦”的歪门邪道,把画面“放大”再“缩小”,人为增加镜后距离,解决镜盒厚度的问题。


上为正常聚焦的镜头,下为逆聚焦的镜头,需要“放大”再“缩小”

单反的镜后距离不仅对超广角镜头是问题,对一般镜头也有增加尺寸和重量的问题。旁轴在理论上可以把镜头尾端直接贴在胶片(或者成像芯片)上,同样底片尺寸下和同样焦距下,孔径、长度、重量都大大降低。徕卡M系的轻小是有名的。


佳能1DX系和徕卡M系都是全幅,但尺寸和重量的差别显而易见

单反的另一个绕不过去的部件是五棱镜,外观上就是标志性的机顶鼓包。这也成为“专业相机”的标志性外观,竟然有很多无反都模仿单反的这个鼓包,尽管无反并不需要这样一个东西。

鼓包里面或者是一块实心的五棱镜,或者是空心的五片镜面。空心的镜面组重量轻,成本低,但亮度损失大,一般用于中低档单反。实心棱镜正好相反,一般用于高档单反。

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单反有了新的好处。反光镜后可以用小镜子引出光线,用于电子测光和曝光控制。与“仿旁轴”的电子曝光不同的是,这里在成像的光路上,不受环境散漫光线的影响,曝光准确。

在自动对焦的时代,反光镜上引出一束光线,正好用于相位对焦。即使在数码时代可以直接在成像芯片上进行反差对焦的时代,相位对焦依然更加快捷。

单反或许是胶片时代的终极技术,但数码是革命性的改变。对于相机设计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不光所见即所得,取景和成像也合一了。也就是说,单反所见即所得的优点不再独特,取景和成像合一则使得镜盒成为累赘。

无反(mirroeless)取消镜盒后,镜后距离和旁轴相当,比单反大大缩小,同规格的镜头更轻更小了。理论上,这也意味着成本更低,价格更低。更大的好处是,单反镜头加适配环可以无损使用。适配环是中空的,不需要镜片,长度只需要精确匹配原设计的单反镜盒长度就行了,设计、制造要求低。只要解决电子匹配问题,无反可以通过适配环用任何品牌单反的任何镜头,还没有任何光学损失,所以各种转接环大行其道,简直是天赐商机。

数码也把所见即所得推进了一步:连曝光和景深效果都所见即所得了,这是单反的光学取景器(OVF)做不到的。但使用电子取景器(EVF)也带来缺点:

1、        有本质滞后,从芯片成像、CPU处理到EVF显示都需要时间,这是本质滞后。技术进步可以使得滞后越来越短,但不可能消除。
2、        分辨率受到限制。EVF在本质上是“小电视”,再高清的电视也顶不上打开窗子往外看,道理是一样的。技术进步使得差别缩小,但不可能消除。
3、        色彩逼真度受到限制,还是“小电视”的问题,但比分辨率的问题更大。
4、        亮度低,受环境光线影响大。这在本质上是自动曝光后再成像的结果,在急剧变化的光线环境里,可能有忽明忽暗的问题。不是与环境光线的忽明忽暗同步,而是自动曝光补偿后的忽明忽暗。

EVF肯定是有优点的,用惯EVF的话,好像开车习惯性依赖导航一样。这对“照相习惯”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还说不好。但佳能R3的EVF新设“OVF模式”,取消自动补偿,受到老鸟的好评。这究竟是向老习惯的投降,还是“姜是老的辣”,只有等过一段时间后的实践检验了。

但EVF最大的实用问题是耗电。

数码单反的OVF可以连续开机几天、几个星期,只要不按快门,基本不耗电。但抓起来半按快门,或者其他什么启动按钮,立刻“活过来”了。这“立刻”是真立刻,和刚放下5秒钟没差别。无反要是连续开机几小时,基本上不按快门都没电了。

这对于居家差别不大,但对于旅行的差别就大了。为了省电,无反用完了基本上都关机。但要是在旅游大巴上,突然看到一闪而过的美景,等开机了,景早过去了。单反这个问题较小,只要来得及举起来,自动对焦跟得上,就来得及抓住美景。

对于专业的人来说,也是问题。新闻记者要时刻准备着,动物摄影更是如此,都需要较长的待机时间和“立抓立拍”,在无反彻底解决耗电问题前,单反可能难以替代。

“立抓立拍”对居家摄影是比较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没有相机比得上手机的“立抓”;另一方面,手机从调出相机功能到开拍,“立拍”是别想了。单反“立拍”最强,“立抓”方面和无反实际上差不多,都被手机甩几条街。

对于运动摄影来说,EVF的滞后和刷新率可能也是问题。F-35的头盔显示器就是这个问题,飞行员在空战和起飞、着陆的时候,滞后和刷新率是要命的。OVF没有这个问题。

但无反的优点也太突出了。在主流市场上,无反取代单反是没有异议的事情,中低档单反首先被挤出市场。事实上,当旗舰不再更新后,中低端市场也随之枯萎了。单反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顺着“系统树”往上爬,到底有多少人爬上去是一回事,“没念想”了则是另一回事。

佳能CEO说,1DX3的生产还将延续几年,但几年变成十几年不是没有可能的。1DX3也是固件可更新的,高度软件化的单反并不因为出厂了就技术停滞了。以前不做,是因为注重增量;现在拾起来,是为了保持存量。硬件出厂了就没法换了,但老实说,就旗舰级而言,硬件技术说低速发展都是客气的。

无反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无反体积小,重量轻,但也在迅速重复单反的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EOS R3没有比1DX3轻小多少,如果有R1的话,估计只会更大、更重。


EOS 1DX3和R3

镜头更加轻小还是真的,但价格更低是假的。事实上,佳能无反的RF系列镜头比同规格的单反的EF镜头基本上都要贵出一截。这到底是营销上割韭菜,还是制造成本的反映,只有佳能知道。


同样70-200毫米/F2.8,单反的EF镜头(左)比无反的RF镜头(右)更大更重,但两分价钱一分货,RF更贵

佳能停止顶级单反的研发,估计尼康、宾得也会跟上。但无反其实也受到压力,只是压力来自手机。很多人拍照只是留影,单反或者无反都超过他们的需要,而手机的便利无可置疑。还在坚持用“正规相机”的人,其实从功能上来说,单反和无反的差别不大,都远远超过个人的照相技术水平,弃暗投明或者弃明投暗都动力不足,手头的器材不到用坏了,并不需要更换。“不坚定分子”则单反、无反都放弃了,手机才是真香。

无反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中幅,这当然是特指35毫米的减幅和全幅无反,中幅则是中幅无反。富士的“减幅中幅”的GFX系列在大小、尺寸方面已经逼近全幅无反了。


富士GFX100S是减幅中幅,索尼A1是全幅35毫米,两者的机身大小和使用操控上差不多


成像芯片比120全幅小,但比35毫米全幅大多了,和减幅或者4/3更是没法比

这是革命性的,极大地提高了画质,一亿像素在数头发、数汗毛孔方面绝对碾压,在色彩和宽容度方面也一样。没办法,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成像质量永远是尺寸为王。但中幅在机身尺寸、重量、成本上与顶级35毫米全幅无反相近,在使用操控方面也相近,全无老派中幅的操控不便的问题。

这会像当年全幅碾压减幅一样,对无反造成压力吗?最终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不过顶上锅盖悄悄说一句,很可能的。

尽管如此,如果是新入行的,还是直奔无反吧,除非你有特定的专业需要,尤其是需要单反的“无限待机”和“立抓立拍”功能,这还是无反在可预见的将来做不到的。至于中国大爷大妈的“最后执着”,那是非理性需求,爱咋咋地。

作者: 沉宝    时间: 2022-1-2 05:09
我有一个设想:为什么不是反光镜本身电子化?即电压控制晶体在透明与反光之间转变,或者电压控制实现光线的不同偏转。在电压为零的基础态布置五棱镜,另一条光路完成照相。成像芯片与照相底片不一样,并不一定需要放在正后方,其布置的位置和角度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固态化后,原单反的许多缺点得以改善,而又不会带来EVF的种种问题。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 07:34
沉宝 发表于 2022-1-1 15:09
我有一个设想:为什么不是反光镜本身电子化?即电压控制晶体在透明与反光之间转变,或者电压控制实现光线的 ...

舍近求远了?
作者: 沉宝    时间: 2022-1-2 10:16
晨枫 发表于 2022-1-2 07:34
舍近求远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理解。电子化反光镜依然保持了人眼取景,可以做到不按快门基本不耗电。没有上翻的物理动作,速度快、震动小,而且镜盒的体积也可以大为缩小。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 11:36
沉宝 发表于 2022-1-1 20:16
不知道你有没有理解。电子化反光镜依然保持了人眼取景,可以做到不按快门基本不耗电。没有上翻的物理动作 ...

Canon EOS RT用pellicle镜子,就是这样半透明的固定镜子,还不用电子化反光镜。不过成本太高,光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只生产了一代就停止发展了。
作者: 豪哥豪哥    时间: 2022-12-16 02:12
闲来无事翻翻相机有什么丢。赫然发现6年前买的索尼a600p还在卖得欢。

小日本真是堕落了。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6 02:53
沉宝 发表于 2022-1-2 10:16
不知道你有没有理解。电子化反光镜依然保持了人眼取景,可以做到不按快门基本不耗电。没有上翻的物理动作 ...

大概十年前吧,索尼的Alpha单反都是半透镜的,后来不出新的了
在主感光片上相位对焦成熟以后,单反那个小对焦模块就很难再跟主感光片直接对焦相比了。而且那个半透镜对光学影响很大。
而电子控制的反光镜至少在这种对光学性能要求很高的地方从来就没有实用过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6 03:55
相机厂商向微单转进的还有一个动力是利润。单反,尤其是中低端单反的利润太低了。相比而言,微单的利润率已经和高级单反一个档次了。这样的话,转向微单是必然的选择。这次,消费者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选择了。

仅仅是技术上和成像质量上,微单和单反本来还有的一阵可以搏杀呢。到底中低端单反的价格还是很亲民的。其成像还是比手机好,不比中档微单差哪儿去,但是价格只有一半,更不用说还有一些现成镜头可用。
作者: 豪哥豪哥    时间: 2022-12-16 05:22
本帖最后由 豪哥豪哥 于 2022-12-16 05:33 编辑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6 03:55
相机厂商向微单转进的还有一个动力是利润。单反,尤其是中低端单反的利润太低了。相比而言,微单的利润率已 ...


1,单反作为一种技术已经过时了。相机已经进步到手机时代了。

2,关键是看片也都用手机。我用单反都会转90度拍摄,这样方便手机看。虽然知道打在大屏幕上更壮观。

3,意境,构图,光线,后期,哪个都和相机一样重要。太多素人用单反拍乱糟糟的风景点了。



我在2016年用好像是iphone6拍的。效果把自己都吓一跳。

要是我是尼康,我就做一款跑安卓的微单。这样可以直接编辑照片。

还可以打电话?哇哈哈
作者: 三力思    时间: 2022-12-16 20:10
豪哥豪哥 发表于 2022-12-16 05:22
1,单反作为一种技术已经过时了。相机已经进步到手机时代了。

2,关键是看片也都用手机。我用单反都会转 ...

小米 刚出 12 ultra 就是主打能接相机光学头的手机
作者: 清凉山    时间: 2022-12-16 22:08
本帖最后由 清凉山 于 2022-12-17 00:58 编辑
三力思 发表于 2022-12-16 20:10
小米 刚出 12 ultra 就是主打能接相机光学头的手机


以后卖镜头赠送手机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6 22:11
豪哥豪哥 发表于 2022-12-15 16:22
1,单反作为一种技术已经过时了。相机已经进步到手机时代了。

2,关键是看片也都用手机。我用单反都会转 ...

其实,这是尼康佳能不思进取。 单反的动态范围一直比手机大。但是,单反一直没有走出多幅HDR机内合成这条路。这个直到微单才在Sony上实现。这也是微单打败单反的一个原因:兼具单反的光学优势和手机的后期能力。这可以看到另一个侧面,相机生产厂商在主动放弃单反,尤其是单反的消费者市场。清出来,给利润更高的微单。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16 23:56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6 08:11
其实,这是尼康佳能不思进取。 单反的动态范围一直比手机大。但是,单反一直没有走出多幅HDR机内合成这条 ...

单反为什么实现不了多幅HDR机内合成?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0:10
晨枫 发表于 2022-12-16 10:56
单反为什么实现不了多幅HDR机内合成?

我觉得是思想僵化,或者刻意为之。

单反早就能搞Bracketing,素材都有的。就不情愿给单反堆算力,还要求速度。自己给自己限制。最后还是sony往上加算力,在微单上实现的。本来这些在单反上也没啥跨越不了的技术障碍。尤其是现在这些算法和算力比较容易实现的。反正,就是个放弃治疗的架势。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17 00:20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6 10:10
我觉得是思想僵化,或者刻意为之。

单反早就能搞Bracketing,素材都有的。就不情愿给单反堆算力,还要 ...

同意。单反加算力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可能是成本控制的顾虑?手机相机的算力借用CPU核心,单反就没有借用了。直接加击败、一千刀,可能竞争力就没有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0:31
晨枫 发表于 2022-12-16 11:20
同意。单反加算力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可能是成本控制的顾虑?手机相机的算力借用CPU核心,单反就没有借用 ...

最多50美元的差距。。。

同代手机CPU和单反CPU的价差不超过50美元。而且相机相对空间更好处理,可以塞更大个儿的芯片。大部分手机CPU价格不超100. 能差多少。

我觉得短板更可能是编程和系统。这方面佳能尼康没有任何积累。他们本质还是个硬件公司,而不是IT软件公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是sony突破了。他手里有PS系列游戏机,图像处理,系统,编程,sony都熟悉。更重要的是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的思维模式差别,感觉尼康佳能相当的不思进取呀。需要员工996走起,科长以上一年一签约。。。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0:32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0:10
我觉得是思想僵化,或者刻意为之。

单反早就能搞Bracketing,素材都有的。就不情愿给单反堆算力,还要 ...

还是有技术的限制的。当时能达到这个算力的芯片发热都太大,没法塞进单反那么小的机身里面。
运算芯片我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举,但是类似的感光片的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尼康出D90之前感光片都是CCD的,根本不能支持长时间工作,发热太厉害。所以一直到了D90改用CMOS以后,才第一次出现了可以把反光板抬起来用感光片取景和拍视频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0:42
机器猫 发表于 2022-12-16 11:32
还是有技术的限制的。当时能达到这个算力的芯片发热都太大,没法塞进单反那么小的机身里面。
运算芯片我 ...

空间这个我不同意。 相机空间比手机大多了。用的底板,里面的间隙,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单反和手机,我都拆开看过。

CCD和CMOS的差别,这个有些道理。 CMOS感光片一直掌握在sony手里。 bracketing的涉及到一系列高速出片,CCD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说起这个,我想起区域曝光技术。这个本来早就可以突破的,有这个的话,不需要bracketing的。单反可以直接出不同区域曝光的照片。就是实时HDR。可惜这个技术出来时,单反已经日暮西山了。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0:48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22-12-17 00:51 编辑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0:42
空间这个我不同意。 相机空间比手机大多了。用的底板,里面的间隙,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单反和手机 ...


这个有点马后炮了。你一直把手机和单反比,但是在iPhone 4出来之前,哪有什么手机拍的照片能看的?
而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手机照片也比单反/微单差远了。手机照片达到“足够好”而可以让大多数人不再用相机那更是没几年的事儿

确切的说,是技术进步到了可以有微单/手机才有的,而不是技术就在那里,为啥单反不用

我大概16/17年的时候出去参加骑车的活动都还带着微单拍照,那时候拍出来的还是碾压手机拍的被朋友各种“盗图”。而现在出门骑车就肯定只带手机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0:56
机器猫 发表于 2022-12-16 11:48
这个有点马后炮了。你一直把手机和单反比,但是在iPhone 4出来之前,哪有什么手机拍的照片能看的?
而且 ...

讲的是为啥单反在对微单和手机中落败了。这都是近十年的事情。

你的确讲到了重点:为啥手机上的技术不用?

回到关键节点2012年前后,这时候手机相机的突破几近完成,微单在爆发前夜。。。(2013年iPhone 6和sonyA7发布)。市场技术都基本在了,单反可以选择跟上。。。结果。。。单反在梦游。。。。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1:05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0:56
讲的是为啥单反在对微单和手机中落败了。这都是近十年的事情。

你的确讲到了重点:为啥手机上的技术不用 ...

跟上?开玩笑吧。那时候单反完全碾压那两个。那两个的出路在哪里完全看不见的。
我大概14年第一次用微单,是因为要跟朋友去爬雪山,单反实在是背不动才买了索尼的微单。但是那时候的微单,你说的那些HDR之类的功能都没有的,对焦也奇慢,它除了重量体积的优势以外,唯一能跟单反放一起稍微比较一下的是感光片,镜头也勉强算是一个等级的

再后来,技术有一个突然进步的阶段,索尼直接就把它放到微单上了。那时候对于单反来说,已经晚了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22-12-17 01:09
豪哥豪哥 发表于 2022-12-16 05:22
1,单反作为一种技术已经过时了。相机已经进步到手机时代了。

2,关键是看片也都用手机。我用单反都会转 ...

现在不是有小米手机外接一个莱卡镜头?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1:11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0:56
讲的是为啥单反在对微单和手机中落败了。这都是近十年的事情。

你的确讲到了重点:为啥手机上的技术不用 ...

而且你搞错重点了。单反单反,重点是“单”。“反”只是那时候要“单”只能用“反”。后来围绕“反”做了一系列的对焦测光之类的东西。但是那些本身并不是目的。所以一旦电子技术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单”就不需要“反”了。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17 01:31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6 10:31
最多50美元的差距。。。

同代手机CPU和单反CPU的价差不超过50美元。而且相机相对空间更好处理,可以塞更 ...

手机CPU才100啊,以为占手机成本的大头呢。那样真是软件问题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2:05
晨枫 发表于 2022-12-16 12:31
手机CPU才100啊,以为占手机成本的大头呢。那样真是软件问题了。

屏幕,镜头,和其他芯片,都不便宜。还有电池,外壳也不少钱的。CPU算占比比较大了。

软件需要销量来摊平,相对占比没有想象的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17 02:09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6 12:05
屏幕,镜头,和其他芯片,都不便宜。还有电池,外壳也不少钱的。CPU算占比比较大了。

软件需要销量来摊 ...


但软件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同相机上共享?

像佳能,DIGIC III(现在不知道到几了)从小数码到1Dx系是通用的,这就能摊薄投资?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2:20
晨枫 发表于 2022-12-16 13:09
但软件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同相机上共享?

像佳能,DIGIC III(现在不知道到几了)从小数码到1Dx系是通用的 ...

多少能通用摊薄的。

尤其是图像处理方面,算法都是差不多的。就是优化的程度,可以根据算力来调整。

硬件控制的通用程度差点,不过可以通过控制软件构架,减少复杂程度。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2:25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0:56
讲的是为啥单反在对微单和手机中落败了。这都是近十年的事情。

你的确讲到了重点:为啥手机上的技术不用 ...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微单能做到单反从理论上就做不到的事。比如实时的所见即所得,更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图像识别和追焦联动,能自动对着人物的眼睛追焦。这些单反从原理上就做不到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2:32
机器猫 发表于 2022-12-16 13:25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微单能做到单反从理论上就做不到的事。 ...

所见即所得这个是单反做不到的,是微单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尤其是曝光比较特殊的情况下。这个对专业摄影师也很重要。这就是为啥专业摄影师也喜欢微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像识别和追焦是单反的短板,还有可能努力一下的。当然,连HDR都不去努力一下,追焦啥的就不用想了。。。单反就这样坚决的躺倒。。。咋样。。。的确是没招儿。。。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2:35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2:32
所见即所得这个是单反做不到的,是微单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尤其是曝光比较特殊的情况下。这个对专业摄影师 ...

还是得看用户群。愿意坚持单反的,别说机内HDR了,机内的一切优化他们都看不上的。他们要的是高比特的RAW,然后自己后期处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2-17 02:39
机器猫 发表于 2022-12-16 12:35
还是得看用户群。愿意坚持单反的,别说机内HDR了,机内的一切优化他们都看不上的。他们要的是高比特的RAW ...

我最喜欢单反的是无限待机时间和立用立拍。这是什么无反都做不到的。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2-12-17 02:45
机器猫 发表于 2022-12-16 13:35
还是得看用户群。愿意坚持单反的,别说机内HDR了,机内的一切优化他们都看不上的。他们要的是高比特的RAW ...

这个俺有点不同意见。。。

专业摄影师,俺也认识几个(样本比较小)。 他们的确是挺喜欢啥都自己控制的,对RAW是挺追求的。不过这个计算机技术真是个渣渣。。。对图像的感觉在,但是,对Photoshop的理解和使用,实在不敢恭维(说实话年龄都比较大了)。往往最后只能做一种效果,后期水平实在一般。所以,俺觉得这样的客户群很快就会消失,老了,俺估测五到十年。

现在的悖论是,摄影的和后期的越走越远了。拍的人跟不上后期的脚步,创作起来缺乏想象力。后期的捕捉素材的能力缺乏。两者都好的非常罕见,主要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闲和钱。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2:53
晨枫 发表于 2022-12-17 02:39
我最喜欢单反的是无限待机时间和立用立拍。这是什么无反都做不到的。

这些不是理论上做不到的,只是现在暂时还做不到而已。

我二十年前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一直做手持设备(那时候还是windows CE)。那时候的掌上电脑进入低功耗待机再唤醒得好几秒的时间,而且“低功耗”也是不低的,具体数字不记得了但是大概是几十到上百mW。但是没几年,我记得当时是Intel Xscale芯片出来的时候,做出来一个设备待机一下子降到了6mW。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数字因为太惊艳了。

这些是可以预见技术进步能解决的事情,只是现在微单还处在往上堆功能的时候,跟电源管理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冲突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22-12-17 02:57
赫然 发表于 2022-12-17 02:45
这个俺有点不同意见。。。

专业摄影师,俺也认识几个(样本比较小)。 他们的确是挺喜欢啥都自己控制的 ...


对啊,所以这是两个完全分裂的需求。
要么是自己掌控一切的,那么机内HDR就不重要
要么是希望机器自动处理的,那所见即所得就很重要了
又想机器自动处理,拍的时候又不想看最后效果的,估计很少
作者: 井木犴    时间: 2022-12-17 03:19
“御手洗富士夫”,名字听起来像厕所大丈夫,姓厕所的另一个人日本名人是岛田庄司笔下的名侦探御手洗洁
作者: 豪哥豪哥    时间: 2022-12-17 03:34
大家咋都不谈海量app支持呢。手机上各种编辑app。而且一体化,从拍摄到修图到发表社交平台一气呵成。

单反呢,下RAW,慢慢修图,然后几个摄友拿出投影仪欣赏。多摸滴上个世纪啊。

手机图已经收了一堆赞了,单反党还没有支好脚架呢。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