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红外制导的高超:中国又领先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 02:50
标题: 红外制导的高超:中国又领先了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12-31 13:03 编辑 2 s/ u* V3 {+ W0 c$ H
0 y( e' e) K+ \. B& f
高超音速的热防护是大问题,这也决定了以热特征为基础红外制导在高超音速导弹上非常难实现。但红外制导又是非常诱人的,因为红外制导不怕隐身飞机,在雷达隐身,也难消除发动机炽热的尾焰和机身蒙皮的气动加热。舰船也一样,舰体与海水的温度有明显差别,发动机的排烟温度更是难以掩盖。
1 v5 F2 S. O# S' Q" |7 {* L  P: \7 ?7 u/ Z- N  J' S* U" S9 H' l# i) j
在理论上,红外制导的窗口能达到降温,就能解决红外制导的问题。但耐热金属弹体的热管理都不好解决,非金属而且娇贵的透明材料更不好解决了。多年来,各国试过很多办法,比如在镜头上喷洒降温液体达到蒸发降温,或者在透明材料里埋设液冷管路,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效果不好。在镜头表面喷注冷气,利用迎面的动压形成气膜,将镜头与气动加热相隔离,是另一个办法,热量还随气体流动而自然带走,但流场太复杂,气体受热导致的热畸变影响成像,图像模糊、闪烁,根本不能用。在日常生活里,能“看见”滚烫铁板上的“热浪滚滚”,就是热畸变导致的,而不是热表面真的冒烟了。
1 R# A% I& X, h$ C( c0 t- o& S4 b9 d! Y' }& }/ y
但这个问题被中国解决了。《南华早报》报导,据2021年6月的《现代防御技术》杂志介绍,易师禾(音译)教授(估计是国防科大的)的成果获得军内科技进步奖。12月15日,《空天防御杂志》刊发了易师禾的论文,介绍了成功。
0 q+ m& u: D" H+ e' \. @
/ C7 G9 E& {, i& o1 Q0 |% C4 g4 I4 w成果是多方面的。首先,团队研发了可以3倍音速喷射的微型冷气喷嘴,形成超冷气流,这本身就是不简单的成就。这是用收敛-扩散喷管实现的,收敛段将亚音速气流加速,在喉道达到跨音速,在扩散段内进一步加速到超音速,但气流的总能量是恒定的,加速导致的动能增加换来的是温度降低的热能降低,对冷却来说倒是正好。
7 R+ p9 n0 p% v2 D5 ]( a, Q3 O! E. E5 g+ w+ ^* K- k3 t$ m
第二是用40个仔细设计的喷嘴控制流场,保持气流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减少畸变。这样的主动控制比被动规划流场要精确得多,也可靠的多,但要难得多,弄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 ]: z' T: @' f8 q/ \6 B0 S& @- Q; ?  Y) U0 F5 Q4 w
第三则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经过风洞校验的数学模型。这确保了可以把同样的设计举一反三,但建立数学模型难,要有可靠的风洞数据用于校验更难,因为全世界就没有多少高超音速的风洞。
  s+ [! C, c9 t9 w# _/ W+ h" a5 U) y9 s
可巧,中国有,而且有好几个,包括长沙的KD-01高超风洞,这是专业用于高超音速条件下红外制导研究的。团队的成果就是在KD-01上实现的。5 {. `1 P& j7 R: F% `5 N
5 F  K) `, u/ D5 O0 q
美国不是在这方面一点建树也没有,萨德的速度达到高超音速,也是用红外制导的。问题萨德的工作区间是在超高空,空气稀薄,环境温度低,气动加热小,红外制导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这也是萨德只能用于大气层外反导的原因,在高层大气开始捕获和跟踪,进入大气层外正好可靠工作。( Z: H( J2 T. T" F( O$ H
" ]+ J* K% e& f" d
但要是高超音速导弹用于打飞机,就必须考虑在稠密大气里工作的问题,必须解决镜头冷却的问题。这也是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的关键,在稠密大气里就要开始可靠的捕获和跟踪,这才谈得上到高层大气里的追踪和最后会合。: N" R  F1 Z6 K0 t. Y, u) t
9 j6 O8 Q9 s4 ^! d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领先,在高超音速的导弹制导和导弹防御方面也领先了。
7 t6 |) Q! o7 u% s* S/ t% \
) q# J& g5 v! C高超音速导弹当然要首先解决能飞得快的问题,但从来就不只是一个飞得多快的问题。只会傻跑,一点准头也没有,不要也罢。但美国还在解决傻跑的问题。9 D% X# \# W: q# }# L: }# u6 s

1 N5 h1 Q6 ]% T3 c美国空军的AGM-183已经连续三次试验失败了,美国陆军的LRHW说是要在2023年开始服役,但也只是试验过而已,带推力转向的助推器在2021年10月7日刚试验过,完整实弹试验要2022年“某个时候”才开始。* B; E8 Z  ?, {6 U5 w+ G
! H; l. [9 _4 `" z* @
在最理想情况下,这些都只是打击固定目标的导弹,没有追踪机动目标的能力。美国离高超音速反导的距离更远。其他国家就更远了。别听俄罗斯瞎吹。- V6 I' Y/ k) L2 }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2-1-1 05:40
兔子这是可以按住美国任意揍的节奏了吗?怪不得美国有人开始嘟囔要控制核武啥的了。。大概一个原因是没钱维持了,一个是吓唬不了兔子没用了。
6 O  l+ R* ^- Q5 S  e, ~* g& H8 h- b2 w
杨老虎说美国没资格在兔子面前扯啥子以实力说话,难道那时候兔子就已经评估了中美实力的改变了?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2-1-1 06:49
这个太牛逼了,想想都很难。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22-1-1 08:10
司机发个红包吧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2-1-1 10:10
jellobean 发表于 2022-1-1 08:10$ g  c3 u  Y; c& R* g+ g4 P6 e# n
司机发个红包吧

) ?+ B" p3 S$ C1 ?' O你这是虎口拔牙了
% ^. q: V5 }% {; q再说中国军事科技的好消息不断,司机要是每个都发,他肯定发不起。要不发几次试试
作者: 风云际会    时间: 2022-1-1 19:13
加速导致的动能增加换来的是温度降低的热能降低

; _% M% k1 B& e  c1 `4 n4 F5 p$ O4 X1 m, E3 u! L+ w
温度是热平衡状态下定义的,这么短时间内的气体速度改变,以及最后数倍音速的喷出,这感觉是一个完全的非平衡态过程,这时候还有“温度”的概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2-1-1 22:25
风云际会 发表于 2022-1-1 05:13: `# A$ k" u* B8 X( z, V
温度是热平衡状态下定义的,这么短时间内的气体速度改变,以及最后数倍音速的喷出,这感觉是一个完全的非 ...

) t& ~4 U) l  e5 s' Z核弹爆炸时,爆心也肯定是非平衡态的,那1亿度是哪来的?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22-1-1 23:58
老财迷 发表于 2022-1-1 10:108 {; g7 V' T7 e7 h
你这是虎口拔牙了! Y* |& @' T! c0 j! K; O
再说中国军事科技的好消息不断,司机要是每个都发,他肯定发不起。要不发几次试 ...
5 r. b. S: N0 {+ x  r' D4 n7 B
敲一杆子是一杆子
作者: 法乎其上    时间: 2022-1-2 00:09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1-12-31 22:40+ b3 Q1 y. T% x
兔子这是可以按住美国任意揍的节奏了吗?怪不得美国有人开始嘟囔要控制核武啥的了。。大概一个原因是没钱维 ...
6 }/ Z7 {: j- `& h* N( @
后半句是一定的。
作者: 法乎其上    时间: 2022-1-2 00:12
我是坚信制导问题解决了的,但技术细节唔知。4 ^% z( |& U: H5 s/ T5 a
最后那句我也是坚信的,毛子最近吹大牛吹的厉害。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2-1-2 07:40
jellobean 发表于 2022-1-1 23:58
# s; t2 j$ R" y0 o( a敲一杆子是一杆子

/ A# G2 z  D7 T. `  l敲成功时告诉我一句啊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2-1-3 09:16
jellobean 发表于 2022-1-1 23:587 B: G! G/ D. T/ N6 B/ w
敲一杆子是一杆子

$ v9 g' H! l/ d4 U$ d' _正所谓,有枣没枣。
. a4 y3 X# m) ?. }% l1 E! c4 |
作者: 风云际会    时间: 2022-1-5 21:38
晨枫 发表于 2022-1-1 22:250 F% o8 [& v  g* D  `
核弹爆炸时,爆心也肯定是非平衡态的,那1亿度是哪来的?
: R1 w) f8 E1 Z& M, w. H
那是能量的等价定义。1eV = 11000K的能量 (11000K乘以玻尔兹曼常数), 如果是氢弹的话,聚变时需要穿透的量子势垒应该是在0.1MeV到1MeV之间(凭记忆了,不一定准确,但应该在这量级左右),最后的质量损失应该在10KeV至几十KeV,损失的质量全部分转化为能量释放,这样等效的就是1亿度了。意思是说,在那核心区域如果有一个处于1亿度的平衡态,那么其所释放出的能量就是氢弹所能释放的。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22-1-5 22:25
本帖最后由 数值分析 于 2022-1-5 22:29 编辑 3 x* @' D) G5 j
风云际会 发表于 2022-1-1 19:13
7 G4 X4 x/ h( u! h! D1 o1 t温度是热平衡状态下定义的,这么短时间内的气体速度改变,以及最后数倍音速的喷出,这感觉是一个完全的非 ...
& r, V5 l1 s$ f! d+ W( r& s- m
& w! E( ~* S5 D6 x& K; I! Z
我记得温度的概念本身的定义是不依赖于热平衡态的,但是用能量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 Theorem)计算平均动能和温度的数值的关系的时候需要假设热平衡状态.
作者: 风云际会    时间: 2022-1-5 22:34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2-1-5 22:25
3 H4 F2 ~8 q2 W我记得温度的概念本身的定义是不依赖于热平衡态的,但是用能量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 Theorem)计算平均 ...

' o/ ^$ b  C; h6 u7 R温度有几种常见的定义,互相等价。比如,温度可以由“熵”来定义【参考朗道热统卷一】,无论哪种定义,热平衡是必需的【您说的定义也是需要热平衡条件的】。非平衡态,只有在准稳态的情形可以局部近似定义温度,一般情形下是无法定义温度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