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聊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1 [打印本页]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0-31 05:28
标题: 聊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1
@西楼客


因为要贴一些图片,所以我还是开一贴来写吧。

首先,是生物学的就业。我这里说的,是专指博士的就业流向。关于本科生和硕士生,我会在后面另行讨论。


这个是以美国为例,每年16000名学生开始他们的博士学习。其中37%会退学,好一些的,会拿一个硕士学位。差一点的,就直接放弃。这个37%是个平均数。比如我的同年级同学只有58%坚持了下来拿到了学位。但我前面几届学生留下来的比例要比我们高得多,但每年都不同。之所以退出,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从本科教育到博士教育的转变太大了。压力也是非常大,你要想到你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手里拿着几个一流学校的录取,他们代表了几乎是全世界今年最好的一批学生(学生物的)。另外一个就是很多人直到自己真正的开始了博士学习,开始了在实验间轮转,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或者是适合学习生物这门实验学科。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曾在本科期间有过各种层次的科研经历。但业余的和专业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在这里,我要多说几句。不管将来的道路是要走学术路线还是去工业界,基本上所有的好位子都被排名在前的几十所学校所垄断了。剩下的学校毕业的学生,除非个人非常优秀,能够拿到非终身教职,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你或许在杂志或者报纸上看到几位这种凤毛麟角的人物。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报道,就是因为他们太特殊了。所以,就国内而言,如果你本科进不了211,那么至少还有点盼头。但如果研究生还考不进985,那么走学术路线的梦想就直接放弃吧。当然,家里有背景的人另说。

先写到这。回头再补充。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0-31 08:36
接下来谈谈硕士和本科的情况。这两类都是制药公司的真正搬砖的人员。很多博士在初创公司里面,也会稍微累一些。但90%以上的基础操作都是这两类人来干的。他们就像是钟表的秒针,时刻不停,但基本没人注意到。

就美国的生物制药界来说,硕士学位还算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以前比较少见。大多数人呢,都会读个大学。但大学毕业之后,要么去读博士了,要么就直接工作了。本科就稍微凄惨一点。因为生物类毕业的学生太多了。所以直接毕业后就能进公司的,一般都是靠关系。否则需要在某个学校或者研究所的实验室,在本科期间就开始当免费劳力攒经验。然后毕业后能够找个实验室磨练技术,这个时候,工资是非常低的。虽然说学校里面,博士生是五等公民,上面分别是实验员(本科生),博士后,助理教授,行政人员和PI,也就是教授大老板。但博士生的待遇至少比实验员要高。等攒了几年经验和人品,这才开始找工业界的工作。

我来说一下生物制药行业的一般工资情况吧。本科毕业,基本上3万多起薪,然后做下去,4-5万是很容易达到的。但到了6万多,基本上就有个天花板了。多数公司是直接拿学位当天花板。只有极少数的可以靠资历冲破这个限制。

硕士呢,这几年的起薪增加比较多。已经到了6、7万了。已经不比不是那么对口的博士低多少了。硕士的薪资天花板依公司而已。一般说,12万大概就是硕士学位的顶了。但这个还是依公司而异。大公司里面至少要20年以上的经验才行。因为这个职位已经是比较高了。大多数的硕士都能拿到7-8万。

但是比较尴尬的是,美国,欧洲的硕士,都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就是实际的操作训练,还是非常少。而硕士的工作职位一般要求都比较高的工作经验。所以美国这边通常的情况是,本科毕业以后,工作一段时间,一是攒钱,二是攒经验。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两年。拿个硕士学位。这样,要学历有学历,要经验有经验。直接的硕士毕业,还是很难一下子找到职位。

国内目前的情况,我不了解。尤其是外国文凭的硕士待遇。所以不敢瞎评论。
作者: 长叶林    时间: 2021-10-31 09:17
感谢师兄上来就点名,我就是那37%里面差一点的那些。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0-31 09:37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1-10-31 20:16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08:36
接下来谈谈硕士和本科的情况。这两类都是制药公司的真正搬砖的人员。很多博士在初创公司里面,也会稍微累一 ...


回过头来再接着说博士。我读硕士期间听过一个寓言笑话。说是某只学术兔子给一只学术狼说,我比你强。狼不服气,说你傻了么?兔子就写了篇毕业论文,题目《论兔子比狼强的理论依据》。狼气疯了。跑去找兔子。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结果进去了就没出来。兔子趾高气昂的出来拿出论文,上面写着导师:狮子。

在美国你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一般都会只介绍自己的名,因为要么是无名小卒,没必要知道你姓啥。要么是大牛,根本没必要介绍你姓什么。然后,最重要的就是问一下彼此导师的名字。如果没听说过,那么就问你哪个学校的,还没听说过的话,估计你就没人会搭理了。

这两件事情只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你的学术血统才是你未来职业道路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把学术界的教授们分为几个档次。
首先是超品的。他们的声誉和权力让他们能够操纵整个生物制药的主流方向。你要是他们的学生,那么恭喜了,你已经预定了一半的一个发考题的职位了。另外一半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努力的。除了少数极端没有出息的,一般人都会拿到一个教职的。我所知道的几位这样的人,都是一个个的传奇人物。比如说某位英年早逝的,去世之前带了14个学生,23个博士后,这37个人后来出了35个正教授,剩下的两个都在世界知名的生物制药大公司里面做到了CSO。 然后他们捐钱,专门给当年的导师建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当年每年评选一次的生物界博士优秀毕业生,曾经是全美未来的主流人物荟萃的一个盛会。
如果你跟他们没有接触的话,你很能想想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可以掌控庞大的美国生物医药学界未来的方向。但如果你在美国的生物界混过,那么你不可能没听说过Thomas Cech。当他执掌HHMI的时候,根本性的改变了美国前端科研的主要方向。等他退下来以后,他去了Merck,当了董事会主席。继续在制药界发挥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可以说,过去30年中,很少有美国的科学界中的人物可以像他一样如此深远的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科研方向。
很多人会认为,他们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再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老师。不是炸药奖。但他曾是Cell 的副主编。我在上他的课的时候,他布置的一个课题就是联合班上20几个同学,合写了一个类似于NIH的联合基金申请的任务。这个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出奇的是,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几乎所有人的设想,都在一两年内都被各大实验室实现了,并且发表在了自然,科学和细胞CNS这些顶尖的杂志上。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那些一流杂志的文章,实际上在几年前,已经被若干位掌握了未来潮流的人所预定了。只要我们能够加入他们的实验室,并且保持住这种蓝血的联系,那么我们自己的实验室也会源源不断的发表这些顶尖的文章。

但科学发展的规律,真的就可以这么简单的被几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所掌握么?我不评说。

下面是一流的教授们。他们一个个都是非常敏锐的,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是各自领域里面的专家和权威。他们跟超品的这些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他们更喜欢用合作来跟这些新潮流接轨,而不是全面的投入其中。所以,他们发表的东西,并不总是在最顶尖的杂志里面。

一流教授的境况,是跟自己所在研究领域荣辱与共的。举一个例子,1990年前后,糖生物学大行其道。所以PS 和 RH等人陆续都发了一批CNS文章。但过后就沉寂下来,实验室只能在生化这种老牌杂志上发几篇。而生化杂志,也跟其它一些老牌杂志一样,影响因子的排名持续下跌。到了2010年前后,以化学生物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横空出世,直接给糖生物学带来了一股新鲜活力。所以借这个东风,糖生物学联合了几百名知名教授,大搞宣传和舆论工作,想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呼吁NIH大力增加投入。奈何美利坚的钱都投进了反恐战争,所以这个轰轰烈烈的自发运动就无疾而终。几个大牛的实验室稍微的文章稍微起色了一阵子,又回复到老样子了。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某个大牛的实验室里面,研究某类转录因子。所以他的弟子和博士后们都是捡一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开实验室。最红火的时候,号称12门徒,人人都是HHMI。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那个转录因子系列的研究便逐步边缘化。这些人一个个的退出了HHMI。只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发现了自己研究方向跟发育以及癌症的关联,及时转型,然后逐步脱颖而出,成为了业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对了,我划分一流以及超品的标准很简单,就是HHMI。超品能够一直保持住,一流的潮流来了就进去。潮流走了就退出。如果说院士和炸药奖是对研究者以前工作的肯定和认可。HHMI就是业界对于研究者现在研究的方向和能力的认可。

接下来说一说二流和三流的博士导师们。二流的可以说是活得最辛苦的一批人。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能够保证他们能在学术界很好地活下去,所以一方面他们努力跟一流和超品搞好关系,频繁参加各种会议,以了解业界动向;另一方面压榨自己学生和博士后。他们发表的文章不能算差的,但大多数都是有一个或者若干个合作者。你或许不时能看到一些发表在一流刊物上的大文章,在那长长的作者名单里面,你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会紧跟潮流。当一个新潮流到来的时候,第一批文章发在最好的CNS类刊物上,然后是各个专业领域的顶级刊物。他们就是这类刊物的最受欢迎的投稿人。这类人,其实占据了学术圈的主流。

三流的博士导师们,是连专业类顶级刊物都要靠运气才能进得去的这批人。他们是各自领域内的活跃者。二流和三流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奋斗到了正教授或者副教授。他们基本上都是一流和超品的学生或者博士后。受过最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因为个人能力,运气或者没有及时赶上潮流,所以没能进入到一流的境界。实际上,我们中的大多数,能够奋斗到他们的位子,就已经是我们一生的梦想了。

当然,还有不入流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或者性格,所以他们连博士生都招不到。

无论你想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界占据一个好位子,那么一流科学家的导师是你成功的最低保证。为什么呢,因为资源。

超品大概能占业界的1%不到,一流大概是3%左右。但这两类加在一起,能够占用业界50%以上的资源。二流和三流能够占据30%的人数和大概相仿的资源。最凄惨的不入流的剩下的接近三分之二的发考题们,去竞争不到10%的资源。

这里所说的资源,一个是对于潮流的把握,一个是能够争取到的科研资金。举一个例子,NIH的R01基金是一个实验室独立的标志。一般一个新人能够拿到一个R01,就可以申请终身职位了。当然绝大多数学校只给副教授。能够连续两次续约,那么恭喜你,正教授基本到手了。一个新手拿到的R01目前平均是能够供养2-3个人。基本配置是一个实验员,一个博士生和一个博士后。或者两个博士后加一个实验员。。。以前还稍微多一些。平均起来,每年是30万左右。但一个一流的科学家的R01基本都是每年1-200万。能够供养5-6个人。HHMI每年的基金都是按照百万算的。仪器经费是另外给的。所以,HHMI的实验室,绝对不会缺钱。妖道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实验室每年春天必定会开一个会,讨论如何烧钱,啊,不,是合理花钱的问题。而大多数实验室只要超过100块钱的花销,都需要老板签字同意。这就是区别。


这里所说的科研基金,还包括学生和博士,以及博后的各类奖学金和研究基金。一般一流的实验室都直接要求博士学生、博士后必须申请到奖学金才会要你。而他们实验室的名声就已经保证了一半的成功率。以Helen Hay Whitney Scholarship为例,翻开历年的获得者,95%以上的都是来自于一流和超品的实验室。可以说你进不了一流实验室,你就根本拿不到。而科研基金的申请,都是看持续性。你拿到过Helen Hay Whitney Scholarship,那么你申请R03/R21,甚至申请K系列的时候,他们会优先考虑。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是给新进的研究者设定的这些基金,大部分都会落进了根本不缺钱的大牛实验室里面。

更重要的是,这个持续的资助记录,是你将来独立之后申请R01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你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拿NIH的奖学金,那么博后的时候拿到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博士后有没有拿过会直接影响你申请R03/R21的得奖几率。你如果啥都没有拿过,那么拿R01就纯粹是痴心妄想了。



作者: 宝贝小猪    时间: 2021-10-31 10:02
哇,道长的这个系列真心好看。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0-31 10:17
学术之路指南
作者: 最爱睡睡睡    时间: 2021-10-31 17:00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09:37
回过头来再接着说博士。我读硕士期间听过一个寓言笑话。说是某只学术兔子给一只学术狼说,我比你强。狼不 ...

但他们更喜欢用合作来跟这些新潮流接轨,而不是全面的投入其中。所以,他们发表的东西,并不总是在最顶尖的杂志里面。
=》 道长展开讲讲,让吾等学习学习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0-31 19:05
长叶林 发表于 2021-10-31 09:17
感谢师兄上来就点名,我就是那37%里面差一点的那些。

大家都彼此彼此啊。我第三年的时候已经快崩溃了。但好在自己调整过来了。我们不怕吃苦,不怕累。怕的是没有希望,没有肯定。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21-10-31 20:33
学术圈也是拼血统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 00:16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1-11-1 06:24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09:37
回过头来再接着说博士。我读硕士期间听过一个寓言笑话。说是某只学术兔子给一只学术狼说,我比你强。狼不 ...


说完了导师,再来说个人发展。如果你想将来在生物界当教授,或者进制药公司能够占据一个好的位子,那么请仔细阅读。我把这个归纳为一句话,步步惊心,而且你一步也不能走错。

首先,你需要申请进一所足够优秀的学校。为此,本科期间,你需要保持刻苦努力,保证自己的GPA不能低于3.7.或者你学校特别苛刻,那么你不能低于你们系的前10,最好是前五。另一方面需要你能说会道,能够蛊惑人心, 啊错了,是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最好能够在某篇文章中挂个名。没有学校真正喜欢一个对于实验操作一无所知的小白的,哪怕你从来都是年级第一。高分低能的对他们已经见多了。最后,你需要几篇真心实意的来自于大牛小牛的推荐信。无名氏的就不要了。

如果你被某所知名学校录取了,先不要高兴。赶紧去查一下HHMI在他们学校有多少人,找内部人士打听一下这几位这两年招不招博士生。如果说没有,那么赶紧换地方吧。你要是真心喜欢这个学校,或者,压根没有别的选择。那么你也可以去赌一把年轻的来自HHMI的徒子徒孙们有可能出息那么一两个。或者,你可以从某人那里毕业,然后回到他/她的博士/博后导师那里去做博士后。所以,这个时候,预定一位有前途的导师是首选。我个人的推荐如下:
1,找一个HHMI,或者常年实验室里CNS不断的牛人(其实都是一类人)。
2,如果没有,那么找新招的助理教授。这批人都有在几年内发几篇CNS的要求,而且现在正好是他们手下没人没钱的时候,你可以比较容易就混进去。
3,如果也没有,那么去请教一下你的师兄师姐,他们里面总会有些大嘴巴的。啊,是乐于助人的。最招人喜欢的老板一般都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都是会有好文章发表。很多二流博导在人生中都会有一些高光时刻。你就需要抓住机会,把自己的名字放进这些高光的发表文章的作者列表中去。
4,即使矬子里面怎么也挑不出一个来,那么就找一个脾气特别好的。准备将来转学。为此,你还是需要刻苦用功。每年积极参加会议,然后去跟大小牛老板们去套磁。这个就看大家的口才了。我知道的有从无名的学校跳到行业前三学校的成功案例。当然,老板是没那么牛。但可以认识大小人物。为博后的去处打好基础。

博士生期间你需要做到的:
1,找一个至少一流的老板;
2,有一篇CNS级别的,或者特别有轰动性的文章发表;
3,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跟行业内的大牛小牛混个脸熟;
4,  到了临毕业前两年,开始联系博士后.很多大牛的实验室极其难进,哪怕你一切都极其优秀,也需要排队的. 一般的话,你这种小萝卜头是没有任何面子的,还需要你老板出马才行. 所以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一篇文章在手了.然后第二篇已经进展到顺利,过了一大半了.
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人出来才会有空位子. 很多时候,你需要联系若干个,才能找到一个符合档期的.因为你老板如果也很牛的话,他/她的实验室外面排队等着进来的,也是大长队.
5, 然后临毕业前一年, 跟博士后老板开始正式联系.准备申请各类基金和奖学金.博后老板一般会给你发个大方向.你需要认真写好了,先让自己老板以及学术委员会的或者交情好的大小牛们给你把把关.基本成了,再发过去.
有些实验室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工资的,你的研究要全靠自己申请基金来养活.所以多申请几个没坏处.但一定要保证你能都完成.一旦你给一个或几个放了鸽子,留下污点.你一辈子都别想在那个机构再申请到钱.

如果你的博后导师马失前蹄,看走了眼,你一不小心把自己好端端的课题申请给作死了.那么也不要惊慌,争取延期毕业.再来一篇.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了,那么很遗憾,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祖宗保佑和八字够硬了.你的博后导师是绝对不会妥协买个便宜货,啊,是收个不合格的博后的.

如果你的确限于运气,或者时局,或者天气,就是发不了特别牛的文章.那么还有一个法子,就是质量不够,数量来凑.比如说我某位同学一发狠,发了15篇第一作者的生化文章.最后成功的加入某位大牛当博后了.当然,这属于剑走偏锋,能够不这么干,还是不要这么干.你这么滥发,实际上是消耗你老板的声誉.绝大多数的一流老板对于发表的杂志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我那位同学的博士导师是癌症晚期,非常佛系了.所以才任他这么胡干.结果后来竟然抗癌成功.后面他的学弟学妹们就没这种好事了.

呼唤土鳖。。。
作者: 李根    时间: 2021-11-1 04:56
道长写这样的帖子是造福积德啊!家里有小朋友到了年龄的,都应该看看。

这个帖子应该作为全站存档,把字刻在石头上。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 06:26
李根 发表于 2021-11-1 04:56
道长写这样的帖子是造福积德啊!家里有小朋友到了年龄的,都应该看看。

这个帖子应该作为全站存档,把字刻 ...

总统知音啊.

这本来就是写给西楼客家的小朋友看的.希望她能够了解这个美国生物界的运作方式.国内虽然是有所区别,但基本上还是大差不差.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 08:31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1-11-1 08:37 编辑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 00:16
说完了导师,再来说个人发展。如果你想将来在生物界当教授,或者进制药公司能够占据一个好的位子,那么请 ...


进了大牛实验室做博后,只是你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你还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刻苦努力.我先在这里歪一下楼,讲点题外话,就是为什么生物学的博士需要那么累。

答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竞争。

任何一篇发在CNS上的文章,不夸张的讲,背后都有若干个做同样的课题和实验,只是晚了一点的博士、博后。当超品们讨论过后,他们手下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以及二流三流的博导如果有这个机会及早得知的话,那么大家开始动手的时间其实相差也就是几天而已。人人都知道会有很多的竞争者,因为当大家经过非常类似的博士培训之后,大家的思维方式也差不多,能够接触到的文献,可以说可以看的,都也看到了,那么也就非常不意外,大家能够得出的实验方案也差不多。然后抛弃掉那些特别花费时间的,大家能够选择的,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而很不幸的,学术界就是成王败寇,第一个投稿者,几乎可以通吃。谁会在乎第二个呢。除非你足够幸运,在第一名投稿的同一天,或者两天之内也碰巧投稿了。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双黄蛋。如果两个都是足够的严谨和优秀的话。但更多的时候,是第二名不得不降级发表。甚至根本就发不出去。

任何一个博士生的噩梦,就是某一天,一位老板的好朋友打过电话来说,我看到一篇投稿跟你那里的谁谁做的东西差不多。我一师姐就是遇到了这种事情。做了两年半,然后冷不丁的来个电话,整个人都懵了。最后好在另外一篇做得非常差,被拒稿了。我老板人好,主动联系他们,商量了一下,两篇合一篇,又重新投了了一下,中了。

我呢,是博士文章要发表的时候,出去做了一个讲座。然后老板的一个好朋友,打过电话来,说她手下一个博后也在做类似的东西。然后老板就派我去跟那个博士后聊了聊。他给我看了看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刚刚起步。好在我们两个的侧重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我老板想了想,还是要了他几张图片,然后在作者里面加上他了。这样以后他想发表的话,就不会有问题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好运气的。我见过太多的同学因为做的东西被人抢发,然后无奈重新选课题,从头开始的。

所以,只要文章没有被接收,整个人都是处于一种非常不安的阶段。现在的学术界,因为抢发而翻脸的实验室不计其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一般等到一审拿到手,都是正面意见,才能放下心来。因为这个刊物基本已经接受了,剩下的就是早晚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每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实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早一天,也是好的。很多时候,一天定生死啊。

另外,博士生是一个培养的过程。别的学校不知道,我学校要求每个星期保证20个学分的学习时间。但这20个学分里面,会有6-8个小时是给你导师实验室里面做实验用的。另外还有4个学分是我们系里面老师教授基金申请啊,实验室管理啊,等将来自己开实验室需要用到的东西。一开始还有如何阅读,如何做讲座等知识。上课时间在8-12学分。美国这边一个学分就是一个钟头的课。而这边讲课一个钟头,布置的预先阅读和作业,一般是一比六。这是对于英语是母语的人来说。我一开始需要用8-10个小时。也就是光课程准备就需要100个钟头。我基本上都是利用实验间隙来做准备工作的。就是定下闹表,到时候就去做实验。做完了回来就读文献,做作业。所以,在实验室里面,基本是完全没有空闲的。

后来等阅读速度上去了,就需要自己积累自己实验方向的知识了。我导师的要求很低,说,只要你文献覆盖完全超过我,你就能毕业了。我后来发现这纯粹就是忽悠人。我把自己专业的文献追溯到了1980年。简单说,就是把我这个行业内所有发表的文章,只要我能看到全文的,都精读过。其实也没有那么多,4000来篇而已。总算是追平了我导师。
毕业的时候,我清理自己精读过的文献。就是至少读过3遍,几乎里面所有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手段都完全了然于心的。不是简单看看做什么那种。整整5箱。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一张张纸摞起来有10米高。应该有20箱以上的打印纸。这还只是精读过的。粗略看过的文章,很多都是在网上看的,打印出来的应该是精读过的两倍以上。

网上说一万小时定律。我觉得不那么准确。但8000个小时是有的。

而我们需要阅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方向内的东西。所有的生物大类的重要突破和新进展,甚至来自于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等与生物有关的,我们都需要读。我们还需要了解其它生物方向大概的发展。其他方向的热点问题。。。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的职位面试。
正儿八经学校的教职面试,基本需要2-3天。你需要跟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科系的教授们吃饭,会谈。所有的谈话都没有预设范围,也就是说,什么都有可能聊。做完讲座,各种问题会扑面而来。他们不仅仅局限于你熟悉的领域,而是别的领域内的,甚至是跨学科的被激发的思想。你最起码要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最好能够迅速地作出反应,提出建议。即使你不能具体化,但大方向上是不能错的。

要记住每一个位子,都有几个跟你水准非常接近的竞争者。每个人都有令人艳羡的文章发表,都有足够强大的学术血统,都有敏锐的反应力。你只有做的比他们更好,才能得到这个位子。而你读的每一篇文章,都只是在成功的天平上面,添加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就这么一点点,一点点,几个月,几年的积淀累加起来,成为了压倒竞争对手的些许优势。

任何成功,没有侥幸在里面。只有你功夫下到了,然后运气好足够好,才有可能。妄想一切凭运气的,我只能说呵呵,你是网络小说看多了。

作者: 史蒂芬周    时间: 2021-11-1 08:36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 08:31
进了大牛实验室做博后,只是你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你还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刻苦努力.我先在这里歪一 ...

标准答案不是顺便读个cs master,然后刷题进google吗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 08:37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 00:16
说完了导师,再来说个人发展。如果你想将来在生物界当教授,或者进制药公司能够占据一个好的位子,那么请 ...

昨天周末,跟孩子聊天,因为前面已经把道长写的内容一股脑发给她了,就问看了之后有啥想法。
感觉明显信心弱了不少,说好难啊!还说看到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天天都在做实验,但是老师倒不是天天见。
现在有点担心,看完之后会不会把小朋友劝退了
白色巨塔,果然名不虚传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 09:01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 08:37
昨天周末,跟孩子聊天,因为前面已经把道长写的内容一股脑发给她了,就问看了之后有啥想法。
感觉明显信 ...

信心都是一点点养成的。当初在高中里面,算是学霸,等上了大学,才发现人人都是自己学校的学霸。但大学时候,凑在一起,高下就比出来了。等到了研究生,都是大学里面的学霸。。。
你如果想进985,想进大牛的实验室。可以说你是举世为敌。一个人干翻了几乎整个同龄人,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获得这个位子。等到后来申请职位了,你不仅仅是在跟你的同龄人竞争,你还在跟你的师兄师姐,跟前后十年内最出类拔萃的,最优秀的人才在竞争。如果你失败了,那么以前几十年所作的努力,所受的苦,都付诸东流。。。你能受得了么?

如果没有这个勇气,那么退一步,乖乖做一个普通人,其实也挺好的。

生物学其实是一个很适合刻苦的人的学科。不像是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类,那些,的确需要天赋。我就是上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辛苦了一晚上,比不过人家三分钟。但生物类不一样,就是天才,也需要走一样的路,学同样的东西,都一样的文章,同样需要去自己慢慢分析,慢慢总结。无非,就是他们理解的,掌握得快一点快一点。。。

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任何能够站在自己专业金字塔顶端的人,都会占据远超其他人的资源,权力,并获得别人无法想象的利益和荣誉。但要想站在那里,你需要跟无数的人去竞争。去一一打败他们。可以说,在生活中,你所想要的任何一个位子,都不可能不劳而获的。都需要去竞争,无非就是争夺 多少的问题。能够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这本身已经是打败了很多人的成果。所以,你可以有一个选择,就是当一个实验员,而不是一个刷瓶子的或者打扫卫生的。所以你可以拿超过他们几倍的工资。但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么你需要一个硕士学历。越好的学校,就需要打败越多的竞争者。如果你想更高一点,那么需要一个博士,需要打败更多的人。那么为何不试一把,看看自己究竟能够做到什么地步,究竟能够走到多高?

这就是我当初下定决心留学攻读生物的原因。

而努力,就是你唯一的手段。这很公平。不是么?
作者: 奉孝    时间: 2021-11-2 08:16
美国生物学界内卷这么严重了吗?

学术圈不好混,早点去产业界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其实很多导师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术博士进了产业界也要脱一层皮才能脱胎换骨。


作者: togo    时间: 2021-11-2 08:29
不懂就问
现在还有达尔文时代的那种古典生物学吗,比如去非洲美洲去研究发现新物种?道长谈的似乎都是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制药方面的综合研究方向。
作者: 史蒂芬周    时间: 2021-11-2 09:24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 08:31
进了大牛实验室做博后,只是你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你还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刻苦努力.我先在这里歪一 ...

这也内卷的太厉害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2 09:31
togo 发表于 2021-11-2 08:29
不懂就问
现在还有达尔文时代的那种古典生物学吗,比如去非洲美洲去研究发现新物种?道长谈的似乎都是生物 ...

有啊,不过又苦又累又不挣钱。除了少数的动物园,博物馆还保留着些许全职,剩下的都是玩票的业余干的。

因为NIH不给你基金,所以,全凭爱好。

生物医学,生化,分子细胞,等方面,这些都是NIH给钱的,众多的债主,啊,错了,是有钱的东家,或者讲的通俗一点,给钱做研究的得了某些疾病治不好的富翁们成立的基金会,感兴趣的,认为能够了解疾病机理,最后治病的。

或者说大家能拿到钱的研究方向。

说白了,其实就一个字,钱。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2 09:46
奉孝 发表于 2021-11-2 08:16
美国生物学界内卷这么严重了吗?

学术圈不好混,早点去产业界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其实很多导师都 ...

你怎么这么说呢?

美国的生物学术圈,目前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学术水准。这个内卷的,都是来自于全世界各地的英才们。不过,就是美国各大学校比较偏好美国国籍而已。

你去看看生物制药界除了十大以外的公司,很多都是在校的教授们开的。里面的骨干,很多都是他们自己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进工业界都需要脱一层皮的博士,大概无论干什么都做不好吧?

  1. 当然,其实很多导师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复制代码
你说的是国内的现状吧?

美国这边,养一个博士生,比养一个博士后还要贵。【妖道当年因为是国际学生,申请不了这边给美国人的奖学金,我每年的学费杂费医疗保险是5万多,老板发的工资是接近3万,而养一个博士后,如果自带基金的话,几乎不花钱的】头几年又干不了什么活,还需要自己亲历亲为的去带着。这边的教授们都疯了么,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要干的那么起劲,就为了过当老师的瘾么?

你说的国内的确是这样。我当年睡上铺的一个兄弟自己当教授,手下实验室里面有50多在读的博士硕士。还有四五个小老板。不是他没水平带学生,而是没时间带,有时间都出去搞钱了。一年的科研经费就是几千万起。每天都是几十万的任务。这就是现状啊。
作者: 奉孝    时间: 2021-11-2 13:19
水风 发表于 2021-11-2 09:46
你怎么这么说呢?

美国的生物学术圈,目前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学术水准。这个内卷的,都是来自于全世界各 ...

是国内的情况,过去高校里尸位素餐的太多了。

目前风气会好一些。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21-11-2 22:21
有朋友在这行,跟他聊的时候就感觉太卷了…相比下来感觉我的书读的跟假的一样
作者: 大鹏翔宇    时间: 2021-11-2 22:47
本帖最后由 大鹏翔宇 于 2021-11-2 23:03 编辑

观君一席话,白干十八年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21-11-2 23:48
水风 发表于 2021-11-2 09:46
你怎么这么说呢?

美国的生物学术圈,目前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学术水准。这个内卷的,都是来自于全世界各 ...

看来当老板要么能搞钱,要么能搞人~~~什么行业都是差不多的~~~
作者: 夏雨    时间: 2021-11-3 03:00
感觉是劝退文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3 11:08
道长的长文,目前已经万字啦
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世界真谛,无论将来孩子学什么,都太珍贵了——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
作者: 史节    时间: 2021-11-4 00:01
道长这篇文字和今天看到了屠龙的胭脂写的文章真是绝配。
这位屠龙是清华的毕业生,她说她在清华四年,明白了一件事是中国的天才太多了。搞明白这点后,她再看有人问那些长辈隐姓埋名搞两弹值不值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可笑了。天才太多,事业太少,人活着为啥啊,有这么个功业在面前,不拼着脑袋干,那才叫傻呢。
我望而生畏的天才们在道长的文章当中,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若有平台,若有事业,不用太高的待遇,仅仅是使命感就足以让一大批天才为国驱使。其实我们还大有可为。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4 01:06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0 19:37
回过头来再接着说博士。我读硕士期间听过一个寓言笑话。说是某只学术兔子给一只学术狼说,我比你强。狼不 ...

那这和国内的学霸制度有什么差别呢?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4 01:14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18:31
进了大牛实验室做博后,只是你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你还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刻苦努力.我先在这里歪一 ...

庆幸跳出了学术火坑。否则哪有我上班摸鱼的好日子啊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11-4 02:50
晨枫 发表于 2021-11-4 01:14
庆幸跳出了学术火坑。否则哪有我上班摸鱼的好日子啊

不是啊晨大,去普通teaching school不搞学术了一样可以舒舒服服摸鱼呀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4 03:01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1-11-3 12:50
不是啊晨大,去普通teaching school不搞学术了一样可以舒舒服服摸鱼呀

这倒也是,不过钱没有工业界多吧?

少干活,多捞钱,这才是正道。
作者: 白天爱黑夜    时间: 2021-11-4 09:33
国庆的时候,和一个在中科院数学所读博士的孩子一起聊天,他毕业后打算去字节或京东,收入在65-80万。他还认同996,觉得能给加班工资就行,毕竟大厂的工作强度要比研究生的强度要低很多,而且还能挣钱。现在大厂不让加班,但是工作量其实也没减少,实际上降低了收入。
对于为什么不继续进行学术,他说:学神、学仙太多了,自己的智力没有办法和他们比,只能出来。对于那些还坚持学术的同学,虽然收入上可能不高,但依然是大家仰慕的神。
作者: 澹泊敬诚    时间: 2021-11-4 09:59
道长好文,如冰淇凌灌顶,都是好东西,就是有点拔凉的感觉。顺着道长的话头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是内卷已经很大程度上蔓延到老板们(PI)了。现在拿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且头部实验室占据的资源(项目经费、人员、实验设施和材料、发表文章)不断集中,中小实验室愈加无法竞争,汤汤水水也不多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实验室搬迁的情况增加,除提高老板个人待遇外,换个学校再拿一笔启动经费,省着点够用三四年。以及一些老板开始回到实验台做实验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文章依靠资源(钱和人)投入,抬高了中小实验室发顶刊的门槛。

二是后浪乏力。表现在
1) 学生少了。一些学校的博士生项目经常招不够人,这个还不是懂王限制国际学生或是疫情的影响,而是美国国内学生招不够数量。一个美国学生一般会被同级别的几个学校录取,然后选其一,所以招生的学校也是发两到三倍的录取(offer)。即便如此,听说顶级学校还是有连续几年招不足学生的情况。
2) 招博后变难了。这个一定程度上受懂王签证政策的影响。但耳闻目见的是,除了头部实验室,面试博后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入职的博后在变少。
3) 人心思退。很多学生入学的时候还热情满满,但几年后就决定毕业后离开学界,有的去生物公司,有的转行,决心继续做博后以及教授的越来越少。考虑到一般助理教授也就是11-14万年薪,博士毕业之后直接去公司工资也相差无几,但省了多年的博后和期间不确定性的煎熬。

三是找教职中政治正确的因素被放大。受黑命贵影响,对于少数族裔(非裔和拉丁裔,亚裔不算)和特殊人群(主要是LGBT)的倾斜有点失控。沙子掺多了饭就渐渐不好吃了。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1-11-4 10:34
晨枫 发表于 2021-11-4 03:01
这倒也是,不过钱没有工业界多吧?

少干活,多捞钱,这才是正道。 ...
道长这篇文字和今天看到了屠龙的胭脂写的文章真是绝配。
这位屠龙是清华的毕业生,她说她在清华四年,明白了一件事是中国的天才太多了。搞明白这点后,她再看有人问那些长辈隐姓埋名搞两弹值不值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可笑了。天才太多,事业太少,人活着为啥啊,有这么个功业在面前,不拼着脑袋干,那才叫傻呢。
我望而生畏的天才们在道长的文章当中,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若有平台,若有事业,不用太高的待遇,仅仅是使命感就足以让一大批天才为国驱使。其实我们还大有可为。


看看晨司机被资本家给腐蚀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4 11:10
无言 发表于 2021-11-3 20:34
看看晨司机被资本家给腐蚀的

你这就不对了,为什么不是我们在腐蚀资本家呢?
作者: ltpub    时间: 2021-11-4 19:47
晨枫 发表于 2021-11-4 01:06
那这和国内的学霸制度有什么差别呢?

这个词准确地说是“学阀”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4 21:18
ltpub 发表于 2021-11-4 05:47
这个词准确地说是“学阀”


嗯,说得对,本来是想说学术恶霸的,但还是学阀更好。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21-11-5 02:06
白天爱黑夜 发表于 2021-11-4 09:33
国庆的时候,和一个在中科院数学所读博士的孩子一起聊天,他毕业后打算去字节或京东,收入在65-80万。他还 ...

我读博士出去实习的时候老板曾经侧面提醒我不用那么努力…我一脸懵逼。那会儿感觉和比博士老板干活已经轻松多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5 09:02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3 11:08
道长的长文,目前已经万字啦
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世界真谛,无论将来孩子学什么,都太珍贵了——这个世 ...

您客气了。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会不会活得更幸福一些?

我个人的一点感触就是,个人成就这个东西,时也运也命也。差一点也不行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知足常乐。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5 09:19
澹泊敬诚 发表于 2021-11-4 09:59
道长好文,如冰淇凌灌顶,都是好东西,就是有点拔凉的感觉。顺着道长的话头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是内卷已经 ...

是啊。美国学术界的这些情况,其实也有些年了。

我是在学术界大跃进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03年开始读博的。到2006年,大规模的老牌实验室拿不到基金,倒了一大批。从那以后,竞争现象就越来越厉害了。我当初没有去申请教职,原因好几个,一个就是因为很多AP眼见着自己拿TENURE 无望,所以就转换学校。他们已经拿到了教职,跟博后们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另一个是小实验室拿到的基金越来越少了。根本养不起学生和博后了。至于文章与钱的关系,我早就领教了。去开会的时候,听过非常多天才的想法和设计。但他们根本没钱去完成。

各个学校的博士招生人数的确在下降。不过这个跟经济好像直接成反比。经济越好的时候,学校越难招人。经济越差,博士和博后的人数和质量都会相对好一些。

我反正已经跳出来了。祝你们留守的,大家好运。

学校里面政治化的确是非常让人痛恨的事情。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5 09:25
晨枫 发表于 2021-11-4 21:18
嗯,说得对,本来是想说学术恶霸的,但还是学阀更好。

这么多年了,还是学阀当道么?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5 09:32
史节 发表于 2021-11-4 00:01
道长这篇文字和今天看到了屠龙的胭脂写的文章真是绝配。
这位屠龙是清华的毕业生,她说她在清华四年,明白 ...

我觉得国内近年来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三观正。

不过两弹元勋们他们看重的可不是留名。不能了解我们当年的屈辱历史,就不可能理解我们先辈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干革命的心情。这方面,还是有待加强一下。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5 11:11
水风 发表于 2021-11-4 19:25
这么多年了,还是学阀当道么?

不知道,我也是几年前的消息了。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9 10:07
水风 发表于 2021-11-5 09:32
我觉得国内近年来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三观正。

不过两弹元勋们他们看重的可不是留名。不能了解我 ...

代闺女请教道长,申请美国读研究生+博士和直博,在申请的时候导师分别比较看中什么能力和经历,然后读完了在工作录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作者: 澹泊敬诚    时间: 2021-11-9 10:58
本帖最后由 澹泊敬诚 于 2021-11-8 21:03 编辑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8 20:07
代闺女请教道长,申请美国读研究生+博士和直博,在申请的时候导师分别比较看中什么能力和经历,然后读完了在工作录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插道长个楼简单说两句哈。

美国的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主要是两种,硕士(master)和博士(主要是Ph.D., Doctor of Philosophy,包括了文理农工神,不包括医药法)。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都可以申请,硕士多数是自费,博士有奖学金的居多。申请博士不需要有硕士学位。硕士完成后不会有转博,想拿博士需要重新申请从头开始再念一遍。简单地说,美国是硕士和直博两种,二者各自独立,没有延续性。有很特殊的情况是,按照博士入学,通过了博士资格考核(一般在第二年)后,读不下去了,跟导师商量好,按照硕士毕业。

多数生物类的博士申请一般是由招生委员会统一做录取工作,入学的第一年上课,同时到3-5个实验室轮转,期间导师和学生互相选择决定加入哪个实验室。所以在申请的时候直接找具体导师作用有限。对学生来说,还没有和导师具体接触就决定进组有相当的风险。对于导师来说,对于一个陌生的学生,也不会花太大的精力去考虑。当然,如果有可靠的推荐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一般的博士招生,本科成绩、英语水平和科研经历应该是主要考虑因素,加分项还有欧美的学习经历和被美国学校认可的推荐信。

硕士比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些微有些优势,博士是另外一个类别了,之前道长说过一些。这个很依赖具体情况和个人目标,包括闺女对什么感兴趣,打算从事什么,甚至打算落脚在美国还是回国等等。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1-11-9 12:13
如果孩子真的想读博士, 我觉着最重要的是ESSAY。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0 10:29
澹泊敬诚 发表于 2021-11-9 10:58
插道长个楼简单说两句哈。

美国的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主要是两种,硕士(master)和博士(主要是Ph.D. ...

多谢指教。都在说博士不好读,怕上了之后拿不下学位没退路,毕竟是女孩,时间不等人啊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0 11:08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9 10:07
代闺女请教道长,申请美国读研究生+博士和直博,在申请的时候导师分别比较看中什么能力和经历,然后读完 ...

读硕士的话,就像澹泊敬诚在上面所说的,美国这边要么硕士,要么直博。硕士跟博士申请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一般人只要肯拿钱,那么基本上都可以。当然特别好的学校,人家根本就没有硕士项目。硕士申请英语水平肯定是硬性要求。但本科平均成绩和专业课是否有要求,需要看各个学校自己的规定。科研经历不需要,因为硕士生都没有进实验室练手的要求。但中国学生申请的话,很可能需要财产证明,可以证明你能够负担起学费和生活费,才会给你发签证。这里要注意,录取你和发签证是两回事。

博士的话,基本上都是招生委员会来决定。本科成绩很多学校有硬性要求。比如4分制的,不够3.2很多学校就直接划掉了。也就是百分制里面的75分算是道杠,这个我觉得还是要有的。
英语水平分两方面,一个是标准化考试成绩,另外一个是具体的应用。国内的话,一般会派人去电话面试。现在应该是网络面试了。首先是日常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另外就是对于英文的专业术语,你要听懂。另外,你如果英文写作特别好,也会格外加分。当然,我当年是实验室的老板特别好,帮我改过了个人综述。
可靠的推荐,不是说你随便找个院士,找个大牛人家写了就会相信。一方面,最好的是写推荐信的人,在招生委员会里面有熟人,或者在业界有良好声誉。另一方面,是推荐人最好是直接带你的,跟被推荐人有密切的学术往来,对于被推荐人的学术水平和潜力,有很权威的发言权的。那种人情往来,泛泛的推荐信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我当年国内的推荐信,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还是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写的推荐信,起了大作用。
科研经历这个要分学校,有些学校就喜欢要有科研经历的。比如说我上的那所学校,大家普遍都是大学毕业后在实验室里工作了若干年的。但有些学校就是喜欢应届毕业生。这些各有利弊。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如果有师兄师姐去了这些学校,问一下,聊一聊,就都知道了。
博士申请,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有一个是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是有硬性要求,GRE就不必一定要过2200才行。现在判分标准改了,或许有些不一样了。如果你专业GRE考的特别好,我是指至少90%以上,那肯定会有帮助。因为他们对于你大学的评分标准没有什么概念。而美国大学里面成绩泛滥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我上的学校评分就比较严格,所以本科的平均GPA只有3.2, 而某些名校的平均GPA都可以到3.5,甚至3.7.这就太搞笑了。所以,如果有这么一个标准化成绩在那里,尤其是对于中国申请者,会有一些帮助。

如果你女儿只是需要一个过硬的硕士文凭,那么985学校的,肯定比国外的要容易和便宜。实在想留学,推荐欧洲和英国。美国的博士教育的确是远超欧洲的。但硕士就不行了。日本我个人不推荐。因为要看教授具体情况。

如果对于国内考研有兴趣的话,我有些捷径可以供你参考。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0 11:21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0 11:08
读硕士的话,就像澹泊敬诚在上面所说的,美国这边要么硕士,要么直博。硕士跟博士申请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 ...

就目前的疫情和国际形势,国内读研的可能性不小,有捷径太好了,愿闻其详
作者: 奉孝    时间: 2021-11-10 13:28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0 11:08
读硕士的话,就像澹泊敬诚在上面所说的,美国这边要么硕士,要么直博。硕士跟博士申请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 ...

如果打算从事研发相关的工作,硕士并不建议英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年限太短,学生根本得不到好的训练。现在海龟太多了,在应聘时留学生并不具有优势,有时还不如国内名校。

当然, 如果做市场相关的,海外经历还是不错的,国内很多企业有海外业务拓展的需求,求职的时候是会加分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1 09:38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21-11-11 09:43 编辑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0 11:21
就目前的疫情和国际形势,国内读研的可能性不小,有捷径太好了,愿闻其详 ...


先声明啊,这个是为了成功率,你要想将来吃生物这碗饭,还是好好的学习是真的。英语和政治,都是成熟的培训系统,这个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因为我当年很笨,背政治,就是抄书。不是一句句的抄,而是一段段的看一遍,然后默写出来。花了偌大力气,当然成果也不错。只是对于时间来说,的确有点得不偿失。

我想说的是专业课的捷径。当年考研的时候,是全凭自己用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给记住了。然后才考进去的。但进去以后,才发现,实际上所有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题库。只要把题库的知识点都搞明白了,你专业课成绩就可以非常好。

我举一个实战例子。读研第二年,有个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家教,就是考我们系的。这位小姐姐,头一年考了一次,三门专业课加起来没有到60分。英语政治倒是都只差一点。

然后我说,既然这样,你能不能搞到往年的真题?就是这个学校这个系往年考研的所有的试卷。这个是比较犯忌讳的。因为一般的学校,都有一个题库。如果能够搞到往年所有的试卷,那么可以保证及格是没有问题的。运气好的话,可以到80分以上。你要是搞不到,那也没关系,我那年的题,我能记住一半,再找几个同学对一对,然后找我上一届的师兄,去攒一下上一年的题,你自己考试的题,应该也能记住一些,再找我师弟找他同学攒一攒。有这三年的题,这个题库就有一半了。一般说,这种事情,私下里请一顿饭就可以了。然后呢,我给你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给讲明白了。这样,无论他们是填空,是选择还是问答题,你都能搞定。

这位小姐姐后来四处张罗,最终搞到了两门专业课的5年前的所有的真题(最近的三年没有)。还有一门,是按照我说的法子,慢慢攒出来最近三年的真题。然后,我就把所有的知识点,给她一一讲明白了。包括各种出题的回答要点。当时我高估了老师的积极性。我原本预计每年都会有些新题加入,所以,她过与不过,应该都是在两可之间。考完后她给我说,有一门课,几乎都是重复的题目,但她实在是记不得那么多了。但及格绝对没问题。唯一担心的是另外一门,她觉得大概只有70%的题目讲到过。最后那门也差不多。但考试成绩出来后,三门专业课,她全部及格了。最好的那门,考到了接近80分。三门专业课的总成绩,在30名左右。就专业课而言,根本没有问题了。但很可惜,英语差一分没过线。

这也就是说,只要学校禁止倒卖考研真题,那么很可能就是用同一套题库,翻来覆去的用,只不过,知识点是一样的,但每年的分值相差很大。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女儿下定决心要考研,那么就要及早动手。先定下考哪个学校。然后去跟自己上一级,以及上两级的准备考研的师姐,师兄们搞好关系。这个关系铁的,只要有一个就够用了。等这位师姐或师兄成功考入。要保持联系,必要时该收买收买。请她去帮忙搞一套考研的真题。当年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老生里面,往年的考研真题都有流传的。就算是没有,花个几百块,慢慢找人攒一套自己考研那年的知识点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这个知识点搞到手,再彻底弄清楚了,那么可以保证及格是没问题了。平时学的稍微用心点,那么7、80分也应该有把握。但想考的特别好,靠真题是很难做到的。

这是捷径一。

捷径二,就是努力去自己想考研的那个学校做交流生去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个当然比第一条要难许多。但就我所见到的,只要能来成功完成毕业论文的。考研考不进来的,是凤毛麟角。我见过那么多,就一个倒霉蛋,英语不及格没来。当然,他们来了以后,拿到真题的可能性也是大大提升。只要态度好,嘴巴甜,找我们给他们讲几道题,都是没问题的。不要小看这些。我自认为看过那么多真题,同一个知识点反过来覆过去的考,老师想要你的答案要点,其实已经都很清楚了。但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么多真题,你即使完全了解这个知识点。但答题的重点如果抓不住,那么就会依然损失一两分。这几分几分累加起来,就是一门专业课十几分的差距。
这个就需要考验爹妈的人脉和活动能力了。当然,孩子自己特别能干的,也能折腾的,也有可能成功。这个是为了针对面试。因为第一条只是让你能够过线,有面试的资格。但究竟面不面试你,真不好说。如果你在这里做毕业论文,那么不面试就绝对说不过去了。
同时,除非爸妈特别有能量的,孩子在自己的班上的学习成绩至少要能在前十,而且活动能力强,在系里面的老师和领导那里都有印象,才能轮到这个机会。否则,就算是给你学校名额,凭什么就轮到你?

考研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你学习特别好,动手能力也强。老师特别喜欢,那么就当我没说。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差不多,国内时候,我们系每年号称招生8名左右,但除了本校以及别的学校免试推荐的5-6名。每年留给外界的可以争取的名额其实只有2-4个。每年的报考人数实际上都过百。除去那些不知为什么犯神经的,至少有80左右的,跟你学校差不多,水平差不多,刻苦能力差不多的竞争者。你靠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靠得就是长远打算,靠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刻苦用功。以及最后的一点技巧和捷径。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1 10:05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1 09:38
先声明啊,这个是为了成功率,你要想将来吃生物这碗饭,还是好好的学习是真的。英语和政治,都是成熟的培 ...

历年真题这个应该搜集一下,实验室交流难度大啊,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1 10:16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1 10:05
历年真题这个应该搜集一下,实验室交流难度大啊,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 ...

兄弟啊,不是我说你。不要操那么多心了。子孙自有子孙福。你殚精竭虑给她铺设的人生道路,未见得就是她想要的,也未见得就是对于她来说最好的。

有位前辈给我说过,父母都是按照他们的经历和对于人生和时代的理解,去给孩子设计道路。但他们本身大部分都是已经过时的了。所以孩子们不理解,甚至反叛。

所以我一直给自己说:你要充分相信,孩子们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他们讲一讲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强求他们会完全同意。他们自己选择的,才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道路。正如你不可能替她去考试,去学习,去谈朋友,去结婚生子,过一生一样,你最好也不要给她预设什么道路。因为你很可能是错的。

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1 10:22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1 10:16
兄弟啊,不是我说你。不要操那么多心了。子孙自有子孙福。你殚精竭虑给她铺设的人生道路,未见得就是她想 ...

老兄说的道理很对,我也在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努力,但是现在内卷的厉害,你不干,一大堆人在各种操作,怎么办?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1-11 12:35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0 20:22
老兄说的道理很对,我也在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努力,但是现在内卷的厉害,你不干,一大堆人在各种操作 ...

好像说了那么多,很少有人提到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最悲哀的是聪明绝顶、考试路上过关斩将,但寒窗苦读下来,依然对自己所选(或者爹妈选的)专业无感。什么都拿的起来,但就是和合作社婚姻一样,在熬日子,这就是我的一辈子?

次悲哀的是天资一般,被爹妈各种拔苗助长,连滚带爬地进了“好专业”,但跟得那叫一个吃力,然后一眼看到头:这就是我的一辈子?

欧美教育有种种弊病,但有一点是好的:洋人读研究生很少有爹妈逼的,基本上都是自己要读的。读的怎么样不一定,但读得怨天怨地的不多,以后干这行也基本上不觉得入错行。

中国家长在安排孩子未来的时候,千万要记得调动起孩子自己的主动性,这样自推娃越读越来劲,天资一般的自推了也有奇效。
作者: 史节    时间: 2021-11-11 18:18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1 09:38
先声明啊,这个是为了成功率,你要想将来吃生物这碗饭,还是好好的学习是真的。英语和政治,都是成熟的培 ...

我有一个可以透露,大学老师普遍非常懒,即便勤劳也不会在考试方面勤劳。水风的经验非常靠谱。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1-11-11 23:17
硕士是完全没必要的一个学位。浪费时间。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11-12 00:06
晨枫 发表于 2021-11-10 23:35
好像说了那么多,很少有人提到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最悲哀的是聪明绝顶、考试路上过关斩将,但寒 ...

我也是这个看法。。。 家长为孩子操劳太多,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 孩子失去了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锻炼机会,家长劳心劳力,最后还未必能得落个好。

上大学之前,权当说孩子没成人,替她做做决定;大学之后,将来的路怎么走,最好由她自己来掷这把骰子

作者: semtex    时间: 2021-11-12 00:26
家长总的来说是帮倒忙。
如果能全垒打, 那也可以。大多数家长做不到。 属于下象棋在旁边支招的, 而且还比较强势。 这就麻烦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2 06:35
semtex 发表于 2021-11-11 23:17
硕士是完全没必要的一个学位。浪费时间。

现在985学校,都是直博。一般说都是有特殊情况的,才拿个硕士就毕业。我们当年都是为了出国。所以一个班都是只拿硕士就毕业了。不过当年国内与美国的科研差距也的确是巨大。现在的差距依然有,但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好许多许多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2 09:50
晨枫 发表于 2021-11-11 12:35
好像说了那么多,很少有人提到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最悲哀的是聪明绝顶、考试路上过关斩将,但寒 ...

我来稍微唱个反调哈。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朗朗。朗朗好像就算是一个聪明绝顶的,被家长规定了人生道路的成功案例。但如果让他自由发展,那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么?我看不可能。

另外一个例子是虎妈的两个孩子。如果让她们自由的选择,那么会怎么样呢?反正藤校是进不去的。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艰难许多。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以朗朗为榜样,中国有5000万家长鸡娃学钢琴,恐怕也就成功了不到百万分之一。所以,我不能说西楼客的做法就是不对的。无论是以成败论英雄,还是看孩子将来的幸福与否。因为我们没法去预测未来。作为家长,只能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做,自己以为最正确的做法。

我非常赞同最后一段话,就是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其实是家长教育内容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前面讲能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都是一个意思。放手不是放任不管了,而是你不放手,永远孩子也学不会独立自主。

最后说几句西楼或许不喜欢听的,孩子年轻时候遭受点挫折,其实是好事。一门课不及格,其实在人生里面,压根算不得大事。以后的大风大浪,只会越来越多。家长能够帮助的,也越来越少。只要能够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再接再厉,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在30岁,甚至40岁之前,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怕就怕等到孩子也40多岁了,家长也6、70岁了,再遇到一个大挫折,然后一蹶不振。家长那个时候,也帮不上忙了。干着急是没有用的。与其那个时候相互抱怨,反目成仇,不如及早放手,至少现在她们摔倒了,我们还有能力和资源帮助她爬起来,重新开始。很多时候,只要你被第一波风浪打倒后,能够顽强地爬起来。以后再遇到更大的风浪的时候,就地躺倒的可能性基本是没有了。
作者: 澹泊敬诚    时间: 2021-11-12 12:27
本帖最后由 澹泊敬诚 于 2021-11-11 22:29 编辑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9 20:29
多谢指教。都在说博士不好读,怕上了之后拿不下学位没退路,毕竟是女孩,时间不等人啊 ...


道长和晨大都说了不少,我也跟着忽悠两句。

博士好不好读都是相对的,肯定是辛苦,但拿到学位真的说不上有多难。进了实验室,听老板的安排,多跟师兄师姐请教,多看文献多琢磨,耐心干自己的项目,大小总能把文章发了毕业。我身边没念完的都是自己不想继续念了,只要坚持的,或早或晚都拿到学位了。道长在上面讲的是着眼于最后做顶级学校教授的训练途径,在博士里面能走到最后的也是凤毛麟角,拿到博士后不做教职的是大多数。博士没那么难,所以西楼兄先自己不要怕,而且孩子都是有很大潜力的。

如何把孩子潜力转化成动力,其实是更要紧的问题。尤其是当下,在出现了有机挂科的情况后。我觉得西楼兄应该和孩子好好聊聊,包括她对什么感兴趣、想做什么,觉得自己能做什么,以及为了到达这些目标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和时间。你在这里收集到的信息、对她的期望和担心都可以告诉她,也了解一下她的想法(二者之间肯定有差异)。我觉得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一些合理的分析,就已经很好了,具体的决定和执行毕竟还是要孩子来做的。

如果打算本科后继续在生物领域做,那还是得继续读个学位,我觉得至少应该着眼于博士,不行中间再改成硕士。对于读博,我的排序是 保研~出国>考研。如你说的有挂科不能保研,那我也会把考研作为最后的方案。作为一个考研路上的"逃兵"(认真准备了几个月后保研了),我觉得考研选择少(只能报考一个学校,调剂非常少)、投入大(时间和精力)、竞争激烈(各个学校应届往届的都可以考,有的已经准备多年)、不确定因素多(笔试+面试)。如果最后实在没得选了,大四开始拼几个月再试试看。

现在才大二,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准备托福考试,美国很多学校都不严格要求GRE成绩了,先在大二暑假或者大三上把托福考试考下来(一般两年内成绩有效,做好考两次的准备),至少美加很多学校就可以申请一下了。也可以进实验室刷科研经历,了解一下系里面各个实验室的情况,研究方向、老板推荐信的支持力度、本科生的出路(读研还是出国的多)、是否有跟着发文章的先例和可能等等。

具体战术上,俺们当年都说出国和考研不能同时进行,但回头看也不一定。考研其实准备四五个月也就差不多了。政治考纲都是下半年才出来,早准备没用。英语是四六级之后别放下,最后强化做真题和模拟题也就够了。专业课(现在一般两门吧)提前看好是哪些,平时先把对应的课程上好,最后准备几个月也就够了。历年真题很多地方是有卖的,比如学校的教材科(帮同学买过是一个个信封里面的试卷),也有直接结集出版(比如上海生科院就出过)。保研现在国内学校好像是在大三暑假搞各种夏令营活动,春天的时候交申请,然后过去面试+参观。我当年没有夏令营,是八九月间申请,十月份面试。



作者: 澹泊敬诚    时间: 2021-11-12 21:06
澹泊敬诚 发表于 2021-11-11 22:27
道长和晨大都说了不少,我也跟着忽悠两句。

博士好不好读都是相对的,肯定是辛苦,但拿到学位真的说不上 ...


@松叶牡丹
有一些生物类专业的是不需要考数学的,至少俺当年是的。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2 21:56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2 09:50
我来稍微唱个反调哈。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朗朗。朗朗好像就算是一个聪明绝顶的,被家长规定了人生道路的成 ...

考试挂科,对我的打击是真不小,从来没想到大学正常学还有挂科。好在及时调整心态,主要是家长着急也没用啊。
其实学生物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就是今后该怎么走,她也迷茫,我们也就是帮帮手,路还是要自己选的走才无怨无悔。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2 21:59
澹泊敬诚 发表于 2021-11-12 12:27
道长和晨大都说了不少,我也跟着忽悠两句。

博士好不好读都是相对的,肯定是辛苦,但拿到学位真的说不上 ...

本来我们也是把出国排在首位,可是疫情一来,很多事情都不好说了。
谢谢兄弟的意见!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3 11:07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2 21:56
考试挂科,对我的打击是真不小,从来没想到大学正常学还有挂科。好在及时调整心态,主要是家长着急也没用 ...

你能这么想,可以算的上是模范家长了。

该说的,我觉得也都说完了。大家都是好家长,我也就不瞎出馊主意了。

下面一段凡体,可以给你家小孩看看。

———————————————————————高能预警——————————

我高中时候读过一本小说,忘记了作者,也忘记了主要是讲什么的。但上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大体意思是。

人生其实就是由几个瞬间决定的。而每一个这样的瞬间,都是以我们所预料不到的形式降临的。也许当时你并不知道,只有过后很久才知道了,追悔莫及。或许你等了许久,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去迎接它,但却眼睁睁的错过,只能悔恨地看着它扬长而去。。。

我当时特别有感触,因为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高二,因为心肌炎住院,人生第一次被下病危通知。整个人像被摔坏的娃娃一样,四肢无力,下床走几步都很困难。每天跟一群6、70岁的老爷爷们住一间病房。迎接一群小姐姐护士们或者临床实习医师们来查房。也会听到邻居病房突如其来的哭声,听着病友们议论,甲三昨天又走了一个。。。而住院的第二天,就是全国奥赛选拔赛。我本来应该几天内赶三个场的。然后呢,我的高中人生规划,就彻底歇菜了。

后来我在想,如果我抱病去参赛,那么会不会后来进国家奥赛集训的就不是隔壁一班那个从来没有考过我的幸运小子了呢?但更大的可能,是妖道勉强捡回一条命,然后直接休学。若干年后,或许报纸上又一位身残志坚的山东青年,或许是我家族谱上的夭折名单里面,又多了我一个。。。


所以呢,人生就是,你自己尽自己的努力,然后上天看着给口饭吃。一般说来,你十分努力,能有3分回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剩下的七分,会在你不知道的某个瞬间,天降馅饼般的砸给你。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21-11-14 11:40
水风 发表于 2021-11-13 11:07
你能这么想,可以算的上是模范家长了。

该说的,我觉得也都说完了。大家都是好家长,我也就不瞎出馊主意 ...

道长大智慧,有过如此特殊的经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常人上了一个台阶。看看孩子们争抢小纸片、小玩具,大人经常觉得奇怪,这有啥争的?可是在我们小的时候不一样吗?我就忍不住瞎想,大家现在争抢的许多东西,在智者眼中是不是也如同小孩子的玩具?
感谢道长的指点,作为过来人,深知这些学业和生活意见的宝贵,至于孩子能领悟多少,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4 21:19
西楼客 发表于 2021-11-14 11:40
道长大智慧,有过如此特殊的经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比常人上了一个台阶。看看孩子们争抢小纸片、小玩具 ...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我也经常感到对于孩子教育的无奈。很多时候,你给她们讲了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耳旁风,什么都没听进去。有些时候我在想,人类之所以能够一代代的更强,就是因为我们从上一代吸取了经验和智慧。但很有意思的是,每一代,都在重复上一代的学习过程。我跌倒过,摔得很痛。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们也去经受同样的痛苦。但根本就做不到。只有等到她们自己也摔过了,也痛彻心扉,这才能够记住。而且很讽刺的往往是,我们希望她们去避免的这些痛苦和挫折,也就是能够最快的让她们去理性成长,变得成熟的最简单,最快速的道路。因为我就是这么长大的。

我的人生经历其实很特殊的,所以,我很早就知道,听人劝的重要性。尤其是某些带着善意的长辈和前辈的建议。而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吃过不听的苦头,也得到过听劝的益处。但是,你需要自己的判断力。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成功与否,需要三点,第一,需要知道的自己的人生目的,第二,需要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第三,也知道并且能够忍受道路的艰苦,也就是肯为了自己的目的去放弃玩乐,肯去吃苦,去埋头苦干,不会因为同行人暂时性的成功与失败而分心,甚至放弃。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那么你不成功,就是没有天理了。

所以我觉得,我给孩子的教育,只要这三点能够做到平均水准,就已经算是我们的成功了。不需要事事都做到很好。除非孩子知道感恩并且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作为一个为子女时刻着想的家长,我们互勉吧。


作者: 桃李不言    时间: 2021-11-16 06:42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08:36
接下来谈谈硕士和本科的情况。这两类都是制药公司的真正搬砖的人员。很多博士在初创公司里面,也会稍微累一 ...

我家附近有个医学院,周围有很多干这行的,说起来都不推荐学这个专业,实验室人员博士5万。有几个人到中年想转护理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都没实施。当然自己当老板有经费的就很滋润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11-16 10:31
桃李不言 发表于 2021-11-16 06:42
我家附近有个医学院,周围有很多干这行的,说起来都不推荐学这个专业,实验室人员博士5万。有几个人到中 ...

我出国的同学,很多转行学了统计或者计算机类的。
作者: 马鹿    时间: 2022-10-3 22:07
水风 发表于 2021-10-31 06:05
大家都彼此彼此啊。我第三年的时候已经快崩溃了。但好在自己调整过来了。我们不怕吃苦,不怕累。怕的是没 ...
我们不怕吃苦,不怕累。怕的是没有希望,没有肯定。

不能同意更多!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