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从《秦本纪》说起——秦人的族源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1-9-19 11:17
标题: 从《秦本纪》说起——秦人的族源问题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1-9-19 11:17 编辑
: `" e2 R% J8 k+ {; K% \$ J, n# q  S" J
一、秦本纪:从颛顼到殷纣
% N$ [8 ~% H5 H4 M% H* e0 y5 l: H  y3 ]; I; I7 }1 z4 h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大费,与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赞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赐姓嬴氏
( |2 H0 e  Q( n6 A0 j1 w* |
秦人是帝颛顼的后代,颛顼有一个孙女叫作女脩。古时男耕女织,玄鸟生了一个蛋,女脩吞下这枚蛋,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大业(根据《史记正义》里的记载,大业就是皋陶)。皋陶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下一个儿子叫大费。
8 C: A7 O; ]; f2 y  X5 q2 s4 _  {$ x8 i2 ~  s
大费就是柏翳,即伯益。伯益帮助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后,帝舜赐给他一块青黑色的玉圭。大禹说,治水成功不完全是我的功劳,也得益于伯益的帮助。帝舜于是夸奖伯益的功劳,赐给他黑色旗帜(这和后来的秦朝尚黑,也许一定的联系),你的后代也会兴旺发达的。帝舜又将姚姓之玉女嫁给了伯益。(帝舜的姓氏很有可能是姚,这里也许是舜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益)。伯益为舜调驯鸟兽,舜赐姓嬴氏。' F. F& P# }( O. K" r+ X, `/ S
* v% G1 w" J& g2 n- ]% [
这里是在讲述秦人的祖先传说,也引出了秦国史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秦人的族源问题。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中国古代的各个氏族都是五帝的子孙,又统统都上溯到黄帝那里。' z5 D; |/ ~0 {. {
6 O0 E- B, ^4 w, a$ d

! `0 U! x' P3 y* c  v- l! w- T图1 《史记》中五篇本纪对三代世系的记载,远古时期的人物,总遮掩在时空迷雾之后,沉浮于半睡半醒之间,被奇谲诡怪的神话所覆盖着,却又能隐约窥见些历史影迹。3 R: e# O, p" p4 }. p# l1 Z3 K

- Y3 ^4 c6 d/ E+ `对于夏、商、周、秦同源,又皆为炎黄苗裔的说法,不同时代的认识是有变化的。
$ f7 P6 j) b* p! N# [0 g/ l' q! O5 |$ H- h5 _' H! ?& |7 I& R
古代的学者也承认,对于三代以前的记载是有矛盾的。孔子编次《春秋》的时候,年、月、日记载的很详细,到《尚书》就没有了年月。司马迁也说,各种典籍的记载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司马迁之后,也不断有学者指出其中的矛盾,比如唐代的司马贞说,按照这个世表里的记载,鲧一方面是颛顼的儿子,另一方面又是舜的臣子,但舜却又是颛顼的第六代孙子,这当然说不通。但是,天下同源,皆为炎黄苗裔的观念,又十分契合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总结来说,他们一方面同意记载是有错漏的,所谓“疑则传疑”。但另一方面又认同这种理念,于是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希望能加以弥补。
' r. |$ |' M6 W; r5 z* v
6 g% }+ H8 d" g" m近代以来的认识,首先,是承认这大概是司马迁从政治理想出发的主观安排。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完全无视这种记载。“对于这种传说没有必要进行繁琐考证,然而也绝不能把它们视为荒诞无稽,于历史研究毫无作用”。林剑鸣在《秦史稿》里提出,抛开各种细节不论,从共同点来说,夏、商、周、秦的传说里,祖先都是“无父而生”,而且彼此之间有所联系。
# E& N) ^2 {4 V3 X
# O, q5 d) T7 Z* u“无父而生”是因为天帝的缘故,是神性的标志。且他们的这种神灵化的先祖,这同时也标志着氏族的兴旺发达,不言而喻,先祖神话的出现,跟这个族群的兴旺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夏、商、周、秦的先祖的兴旺发达,恐怕相距并不甚远。总结来说,“秦的祖先和夏、商、周的祖先一样,是属于较早融为华夏族的众多氏族部落之一。6 W$ z1 I2 z! }5 ]

3 N5 I0 f* M  s( I; k& F7 B三代以前,“秦”到底如何,难以论说。那么,夏商周三代以来,秦氏族的大致活动轨迹能勾勒出来吗?6 y5 T; ~, [+ ?- m. j# S3 x$ y/ ?# M
, Y* |: \* W+ k9 o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御,以败桀于鸣条。

2 ^9 T2 o; G1 a/ \) ?大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玄孙叫费昌,费昌时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时的人物,他离开夏朝,投奔商朝,为商朝开国君主汤驾驶战车。- K' E- q1 o& H# T' W

2 j& C; y; Q" E' W1.首先有一个频繁出现的“费”字,有人就据此认为,费,可能就是秦人先祖的族名,而且可能和山东费县有关联。
) ?0 E8 X8 V- |: j4 [9 ^. U8 i! s4 v8 q9 _) M
2.“其玄孙曰费昌”,这里面的玄字作何解?如果大费(伯益)是大禹时的人物,费昌是伯益的第四代后人,就到了夏桀,这里面时间差距太大。一种解释是,这是三代世系记载混乱不可信的又一表现。另一种解释是,“玄”字当作“玄之又玄”解,意思是,费昌不知道是伯益的第几代后人,总之过了很多代人。
0 D/ n4 ?& ]( Z' T( O$ h1 A$ ~* @0 H( o/ v+ y  f4 g
3.“为汤御”,御的意思是驾车,费昌为商汤驾驶战车,大败夏朝军队。马车的应用对古代文明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传说中,发明车的人是夏朝的奚仲,也有传说就是黄帝发明的,所谓轩辕氏。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马拉战车是在晚商的殷墟,车的痕迹则能追溯到夏代,1996年在二里头发现车辙痕迹,推定为3700年前,2019年在淮阳平粮台又发现了新的车辙痕迹,推定为4200年。但仅有车辙,是不能推定这就是马拉战车的。很多学者认为,二里头和平粮台的车辙,是人力推车或牛车的痕迹。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车,是在两河流域,4500多年前的四轮车。因此也有人认为车可能是舶来物。. y, l2 [( S2 r. F1 t
& U8 |+ t- v' h- C
7 o5 \8 [$ O: H4 V. `+ L

1 F+ u! H' e- j7 J在殷墟发现的国内最早的马拉战车& E/ Y9 B7 @  f0 Y

9 r0 \5 F# O' N% {0 m) n" E3 \8 _/ Y
2019年发现的车辙痕迹,国内所见最早,推为4200年前
, j0 q) C: j, l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7 E. H5 J; T, S2 n: q3 I& `, ^) X# G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长着鸟的身子说人话。帝太戊听说后,让他来为自己驾车。从太戊开始,秦人世代辅佐殷王朝,世代都是贵族。这一段下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两点:
  X! T2 D9 B* B3 l2 r& Q9 M" g; ^- @# Z
1. 鸟身人言,这既有可能是一种神话式的传说。鸟在秦人、商人中都有很特殊的文化寓意。殷商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秦人先祖也是玄鸟陨卵。前面的记载里,伯益就是给帝舜抚服鸟兽的,有学者还考证说,所谓玄鸟,黑色的鸟,就是指燕子,而燕子的叫声是嗌嗌的,伯益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鸟身人言,也有可能是断句的问题。如果断为:“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鸟身,也有文身的意思。中衍身上有文身,有人告诉帝太戊,太戊听说后就命他为自己驾车。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 G! F5 `% n$ F, h- q9 d! p

; D" G1 t" V9 g+ ~" ~+ J2.费昌是给商汤驾车的,中衍是给帝太戊驾车的,后面我们还会看到,秦非子也是因为养马养的好,被周王重用了。兴许秦人在商朝有掌管战车的职能,养马和驾车,对于秦人来说,或许有着特殊的文化寓意。* z  C6 n0 N: E8 {( W0 o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9 P  k* Q; r9 x5 q6 s1 g7 `( \# c) u
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下蜚廉,蜚廉又生恶来,两个人都很被殷纣王重用。这其中,“中潏在西戎,保西垂”一句话,是《秦本纪》在论述秦人族源问题里,最为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了。从中潏开始,殷商末期,秦人的先祖世系就开始变的很连贯了。读到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开始系统介绍各位学者对秦人的族源问题的看法了。
3 ^! w7 `" U4 z  p+ `9 {1 T1 b( U$ @# ]2 p' j, {6 @
二、 西戎说和东夷说# ~+ |, C- Q; s0 `$ j! i6 S& x! N

+ W5 o' C. {( ^* O/ N, Y0 @在《礼记》中,中国古代民族分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在司马迁的记载中,有时看起来秦人是西戎,有时秦人又像是东夷。对于这个问题,今天的学术观点也分为“西戎”和“东夷”两种,还有少数观点认为秦人是“北来”民族。
! B: S; ]8 ^6 c  a8 x+ _3 @% N/ D8 C) P  l4 h
对于“西戎说”,王国维的《秦都邑考》开篇就说,“秦之祖先,起自戎狄”。后来民国学者蒙文通从文献出发论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建国后,又有学者又从秦人墓葬特点提供了新的依据。总结起来:$ T* \* f5 l7 q
5 _0 t/ q8 R( l; v: B, t
1. 首先是在《秦本纪》:“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这里是说,中潏的母亲是郦山女,父亲是戎胥轩,戎,就是指西戎,而且,中潏是“在西戎,保西垂”。" y, d, \8 y7 n+ D4 C& [* r
2.在《秦本纪》中,可靠的秦人先祖事迹,都要从中潏开始。那么,秦人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西部的。此前那些关于颛顼、少昊、伯益这些半神半人的记载,都虚妄不可信,是秦人自己兴旺发达之后,自己附会的,跟后来的唐朝的李耳,宋朝的赵玄郎是相同手段。+ A9 o3 X5 S! d/ U+ ?$ ]
3. 在关于春秋战国的早期文献中,以及现实政治里,山东诸国蔑称秦国为戎狄,“不与之盟”。也许这不光是出于仇恨心理,而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 A( Z5 M, W, ]7 R0 e
4.秦人的一些风俗习惯,大多类似于戎狄。比如秦人喜欢祭祀喜欢用马,秦人会同时祭祀山川、草木等等,这些都偏向于西戎的文化风格。秦人的葬俗,在秦墓中出现的屈肢葬、铲型袋足鬲、洞室墓和围墓沟等文化特征,这些都源于羌戎文化,因此秦人是西戎的一支。
% L- ?9 z7 L" g! R2 _7 N
  p  y! ?5 C* l. ]对于“东夷说”,傅斯年在他的《夷夏东西说》里说,秦人先祖伯益是东方民族,随着商朝由东向西的发展,一些东夷部落也渐渐迁徙到西方,这就是秦人的源流。后来又有其他民国学者从各类文献论说了这一观点。建国后,也不断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从文献,考古材料,秦人文化风俗等各角度进行论说:, r% Y2 m9 b% z/ }4 ~/ v3 M
1.秦人和殷商关系密切,有同样的玄鸟降生传说,有着共同的鸟图腾崇拜。, x8 q* u, Y$ q5 R. y1 g( v
2.春秋时,嬴姓有很多东方的诸侯国,如徐,黄,江,奄等等。
' u& S2 W$ l5 ]" r, ]: U3.秦人自称是“帝颛顼之苗裔”,同时祭祀“少昊”,而少昊正是东夷民族的祖先。2 L" w7 ]! [) K8 Y
4. 如果认为史记的记载是可信的,秦人的祖先里恶来、蜚廉、费昌、孟戏、中衍等人都是殷臣。
7 F0 v0 ^, G6 D; _( M. {& Q
1 }% j& s/ X  n1 n% M两种观点,从王国维的《秦都邑考》开始,1933年傅斯年发表《夷夏东西说》,1934年卫聚贤的《赵秦楚民族源考》,1936年蒙文通《秦为戎族考》,1945年黄文弼《嬴秦为东方民族考》,包括顾颉刚、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在内都纷纷参与论说。国朝建立后,特别70年代后,从林剑鸣的《秦史稿》开始,俞伟超的《古代“西 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从考古角度支持西戎说,另外的考古学者如韩伟旋即予以反驳。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秦墓的考古发现,大堡子山遗址,毛家坪遗址,早期秦人的文化特征也日渐清楚,还包括新的文献材料《清华简》的出现,争论也日趋“白热化”。
3 K$ r! E: q5 H0 q8 `+ ?1 l& D- O2 `0 J: s/ c9 r% M
目前来看,“东夷说”稍居上风。针对“西戎”的观点,支持东夷说的学者解释道:
% }6 |$ ~1 m- k1. 《秦本纪》中对于西戎和西垂的记载:“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其中,戎胥轩的戎不一定就是作西戎解。戎还有车马的意思,戎胥轩的戎字,应当视作其人的姓名来理解。 “在西戎,保西垂”,如果将所谓的保西垂解释为,是在保护商朝的西垂。那么这样一来,和下文里蜚廉和恶来被殷纣王重用就显得文意更加通顺。7 g& M$ |3 O  r: Z
& M- B+ X; Q. v3 S% S: q4 r
2.如何看待《秦本纪》中,在中潏以前的记载:西戎说认为中潏以前的记载,即帝高阳颛顼的苗裔,少典的子孙,先祖是女脩吞玄鸟卵而生,对于这些不可轻信。东夷说则抛弃其中的细节,认为固然这些传说荒诞无稽,但殷人和秦人先祖传说有如此的相似点,实在不能轻抛。  w3 r/ R4 g# L$ ]) c) _+ P! h* h

  q' E. c3 ~, ]- O- N: C3.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蔑称秦国为戎:西戎说采用的方法是,试图根据其他诸侯国对秦人的态度,将秦人和西戎联系起来。东夷说则反其道而行之,力图将西戎和秦分开。事实上,秦国和西戎之间的战争极为血腥,根据《秦本纪》的记载,不止一位秦国的早期君主,死在了和西戎的战争里。秦人对自己早期先祖的武功记述,也都体现在对西戎战争的胜利里。( {- k4 S% y5 V& p" ^6 k' ^6 h
$ i, @8 p( \& a* l# {
4.早期秦人的文化特征,究竟更类似于东夷,还是西戎。西戎说试图用屈肢葬和洞室墓来证明秦人和西戎的关系,然而:
7 B" W  {4 [2 F% L# `, L6 N
: a" @% B1 }( s2 I# n0 t5 [# d% U另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给东夷说提供了依据:" v/ j8 s3 i& S# J% x4 _+ u) U
  I1 p9 z" {6 W% p+ f; Q) R. V
& A" k/ M) p1 Y4 P3 k5 ?" ^) \6 ^
简单概述一下。在不同学者勾勒的踪迹里,持西戎者说,秦人本是西戎,等到周人兴盛后就依附于周,所谓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替周人防备其他的戎族。而东夷说认为,秦人祖先活动在山东一代,随着商人的兴盛,不断向西迁徙,到中潏时,替商朝保卫他们的西垂,是殷商遗民的一种。

30689914image-23-2.png (852.15 KB, 下载次数: 143)

30689914image-23-2.png

QQ图片20210917145314.jpg (83.31 KB, 下载次数: 137)

QQ图片20210917145314.jpg

QQ图片20210917162018.jpg (48.81 KB, 下载次数: 141)

QQ图片20210917162018.jpg

167733306_4_20190806100054441.jpg (93.25 KB, 下载次数: 135)

167733306_4_20190806100054441.jpg

20200114165108293.jpg (42.97 KB, 下载次数: 130)

20200114165108293.jpg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1-9-21 07:09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1-9-21 07:11 编辑 2 u; @$ l& F2 M$ c. `
- a7 d& t, x, B: `5 U. }
《秦本纪》里,最迷幻的角色就是老申家。) \. U2 i6 }9 l) ?' T! I

8 _3 _2 _2 l7 O* ~$ ?5 y, n* B: K按申候的说法,他家祖上收了老秦家当家的当女婿,翁婿一起效忠老周家,这是头一桩。老秦家历史的重要一环,本来直接写就行了,居然是由岳父家多年之后讲出来的,这很蹊跷。
$ i) W& V3 o- e5 w- o% x申候在最高领导要任命秦家大当家的关键时候,直接找上最高领导周王,自己先认定自家外孙是“适子(嫡子)”,并从周王手里拿到封地,造成事实上的双嫡子认证,虎口夺食,这是第二桩。几百年后太史公看到档案,估计也是连呼老申家猛人牛皮,干脆把这段话原封不动抄下来。
" o8 P! c4 Y; m6 |6 u再往后西戎把老申家外孙小秦家灭族,解决了秦的双嫡子问题,老申家却接着跟西戎合作,干掉周幽王,让西周完蛋,具体原因也是自家外孙没当上周朝继承人,这是第三桩。  C3 n4 [' T0 ^# N9 ]. o/ n2 B. R

; j' E+ K! ^! \. L) P% E如果仔细看看老申家的前身,在千亩之战的时候还是“申戎”,从时间线上看是在第一桩之后,怎么看老申家一直都是在戎和周之间腾挪,面目很可疑,对秦的早期影响也非常巨大。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1-9-21 20:55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1-9-21 21:00 编辑 & M. x7 ~5 \* O* g5 [+ |% w
石工 发表于 2021-9-21 07:09
: H: i3 A9 ^- k9 Z+ i《秦本纪》里,最迷幻的角色就是老申家。
6 _0 F0 i+ O% \1 B3 w
3 [- E, ^+ x# S$ Y$ M按申候的说法,他家祖上收了老秦家当家的当女婿,翁婿一起效忠老 ...
/ u1 c; [: a/ l6 E6 |, D& c
"申"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族群、国家。关于“申”的记载,首先,确信无疑的是,申是姜姓大国,姜姓四岳(西周时期四个姜姓大国:齐、许、申、吕)) p  `4 W7 l( s% J1 Z4 R* ^; ]

0 h, s& X& U* ^# h" q: W# C姜姓跟老周家历来相爱相杀。周人的发家神话里,后稷她老母就是姜嫄。《国语》里的记载又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所谓姬姜联盟,天下无双,周人就差把牛掰写在脸上了。/ {' G" A6 B1 e6 ~- N

6 Z* I, H3 l. Q! X9 p7 |姜字是“上羌下女”,羌是对中国西北地区民族的称谓。在商朝卜辞里,羌的男性写为“羌”,羌的女性写为“姜”。姜姓氏族大概是西北的某个氏族。而“炎帝以姜水成”的姜水,一般认为也在陕西宝鸡境内,离周人住的不远。姬姜两姓世代联姻,相互扶持,这也是周朝发家的原因之一。还有国人都知道的钓鱼达人姜子牙,
! R+ F6 G( Y% x% q应该本人也是姜姓贵族,率领姜姓武士,“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在牧野之战里立下大功,也成了最早的武圣。周人分封的时候,异姓诸侯里,最多的也是姜姓:齐、许、纪、州、向。齐纪州向四国在山东,对付棘手的东夷,许国在河南,包围着商人遗孽宋国。
1 T: `; y; w5 f7 W) m, [, J2 J# d( Q  @& B, ]
申在西周早期的记录并不多,多数记录是出现在周宣王时代以后。但根据一些出土青铜器和少数文献记载,一般认为,西周早期,申国就存在了,位置在王畿以西,用以守卫周朝的西方。* S2 }7 L0 {2 B( N: e
" ?/ [% \- |) G+ Q+ H8 s
总之,姜姓,是老周家的元老、功臣、大腿、勋贵、最好用的狗腿子。老申家,作为姜姓四岳之一,猛人牛皮那是一贯的

QQ图片20210921205652.png (353.72 KB, 下载次数: 144)

QQ图片20210921205652.png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2021-9-21 20:58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1-9-21 21:08 编辑 - m& g4 b* q5 _7 }# J8 e3 K$ X
石工 发表于 2021-9-21 07:098 K5 l% [3 ]0 \; @
《秦本纪》里,最迷幻的角色就是老申家。% H: O3 u# ^0 z' G+ m" J" E4 l( G

. G, @/ ?( Q$ Y1 K6 ~: N按申候的说法,他家祖上收了老秦家当家的当女婿,翁婿一起效忠老 ...
3 b( y  X7 e4 J
申候说自己祖上和老秦家结亲,自己又和老秦家结亲,一起效忠周王。私以为,这应该是太史公疑传疑、信传信的史家笔法。按申候的说法,自己和老秦家结亲(申候的女儿嫁给大骆,生了嫡子),这件事情是没问题的,自己的女婿,不会乱说。申候的祖上(郦山之女)嫁给戎胥轩,生了中潏,估计这件事也大差不差。
  M6 v2 M- Z) P6 n
0 S% e, P4 {" s' s. }蹊跷就蹊跷在,申候说,中潏娶了老申家的女人,大家就一起效忠周朝了(以亲故归周)。问题是,按照司马迁的记载,中潏的祖上世代在殷商做官,中潏的儿子蜚廉、孙子恶来,是殷纣王的铁杆忠臣。特别是蜚廉、恶来,死在和周人的战争中,这一点,《史记》《竹书纪年》《清华简》的记载都是一致的。因此,中潏是不可能效忠周人的。. {/ s; h1 z, {" w+ I

; i  @$ K- S, a! _" K* N, y估计司马迁自己也看到了这种矛盾所在,所以没有直接采用这段史料,而是点明此乃申候的一面之词。所谓疑传疑,信传信。申候这段话的用意,就是为了强调,周朝的西部边疆的稳定,是依赖于周-申-大骆(此时还不能叫秦人)的三角结构。! M' w3 C; z* u
. c% F. y: Y; b% \9 l

# p% z" g# S( u( p0 V: k
" ]6 A4 p, n5 G' j非子邑秦事件发生时,周朝的君主为周孝王,在孝王之前,穆王时期淮夷的入侵使周朝元气大伤。孝王本身不是合法上位,西周王表,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孝王是穆王的儿子,恭王的弟弟,懿王的叔叔,孝王继承的是自己侄子的王位。孝王之后的夷王,是懿王的儿子,孝王在这里横插一杠子。总之,孝王时期,西周已经进入了衰弱时段。
. H5 |; e5 f, X
9 l/ \4 F7 E& {5 B& T0 \% ?根据李峰在《西周的灭亡》里的说法,过去周朝西部边疆的稳定是,是依靠于周-申-大骆的三角结构。孝王要让自己的亲信非子继承大骆,意在加强对这种结构的掌控。申候则想让自己的外孙接班自己的女婿大骆,试图继续控制大骆。0 k9 L0 c" b" `0 q: O

; P3 X6 P( |% i; @2 A申候厚着脸皮搬出自家祖上的光荣传统,孝王只好后退一步,采用折中做法。一方面,依旧让大骆的嫡子、申候的外孙 继承祖地犬丘,申候得以保持自己在周-申-大骆/成结构中的某种优势。另一方面,孝王拿出属于周王室的土地,位于汧渭之间的 “秦”(从此,秦人才得以成为秦人)。并且动用属于周王的特权,让秦非子续嬴氏祀,成为嬴姓大宗,使得秦非子从支系一跃而成宗法制下的最顶层。孝王的目的,是构筑一道新的,能为自己掌控的周朝西部防线。
6 m5 m( d" V0 Z+ y( P* S/ S2 ]# f8 l1 }6 \- p& k# N: u4 j
周朝国运,从把纣王做了BBQ开始,到昭王时期对楚战争失败,标志周人扩张结束,开始走特别长的下坡路。穆王时期,发生淮河一带的异族入侵,周朝开始倒血霉,不仅有抢王位的叔叔(周孝王),还有短命的天子(周夷王)。厉王时期,东南有淮夷,西北有猃狁,王畿内有贵族掀桌子,大周进入共伯和执政时期。宣王时期,西周回光返照,不幸对外战争接连失败。幽王时期,政斗白热化,内部的敌人(太子宜臼、申候)和外部的敌人(西戎)联合,干掉周幽王的军队,西周嗝屁。
5 w/ ]9 z& T# H# r% d& v
5 J4 E. I) p1 c% _: m: W) N& M周孝王做法的本质是饮鸩止渴,一通操作下来,申候维持了对犬丘的控制,外孙有惊无险地继承了祖产(虽然没多久就被西戎灭族),非子获得了他应许之地的秦,只有周王失去了自己的封地。用时下流行的话讲,只有周王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事实上,这也是宗周衰弱的根本原因。随着时间推移,王室对分封出去的诸侯控制力越来越弱,为了维持权威,“以恩惠换忠诚”,于是不断把王室的土地送给诸侯以换取拥护;更难受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登基往往还要分出新的诸侯。7 Q& p6 C3 u7 T4 Y1 V. {6 C

' [8 D/ Z! O, `) `6 E. x3 f" p在周昭王以前的扩张时期,这种做法是可行的。那时的分封,分出的都是“生地”,本质是给各路诸侯一个名分,然后搭点钱搭点武器搭点人,让他们去替老周家打天下守天下。但随着周昭王时期伐楚失败,西六师尽丧汉沔,周王朝的军事实力一下子减半,再也无力对外扩张,于是此后分出去的都是“熟地”了。周厉王时国人暴动的一大原因,极有可能就是周王分不出新的土地给自己的臣子,试图把过去分出去的土地再收回来重新分封,于是捅了大马蜂窝。而等到平王东迁以后,老周家连自己的祖坟都搭给了秦文公。
7 p# k$ K' }! w! _. n
/ p: h+ C! q0 {1 V不过话又说回来,周孝王的行为背后,大概也有他自己的缘由。西周衰弱之后,过去忠实可靠的西部屏障——申国,变得也不可靠了,于是孝王有意在王畿的西面,分封新的诸侯建立屏障。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担心是正确的,秦非子的后人也没有让人失望。
9 X# ~! L) W/ D
$ w% B, l8 d( H孝王之后的厉王时期,猃狁开始成为周人的心腹之患。猃狁,是周人对西北方向入侵者的称谓,《诗经》有云,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西戎灭族犬丘的“小秦”家,也正是周朝和猃狁战争的一部分。/ @1 E9 l, R; m# {
. W) Z% U- d9 n/ H& m; Z$ ?. P( B
宣王号称“宣王中兴”,首先就是在西北部对付猃狁/西戎/犬戎。宣王三年,派非子的后人秦仲攻取自己的祖地、此时被西戎占据的犬丘,犬丘位于渭河的上游地带。宣王五年,在秦人发起进攻后不久,周人在泾河上游也发起进攻。《秦本纪》中,关于这一次战争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史记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文学著作的特点。“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0 j3 P8 C2 B8 x* m% ?
7 B; q) R1 ]: u, _虽然秦仲死于戎,但最终周人和秦人在西面的军事行动获得了胜利。然而东南方向的淮夷依旧是威胁。宣王六年,周人开始集中兵力对付淮夷。这时“申”出现了,宣王七年,周王把一部分申人迁到南阳盆地,建立申国,用以防备来自南方的军事威胁,称之为“南申”,国君以“申伯”称之。原来位于王畿以西的申,被称之为“西申”,国君以“申候”称之。按照《今本竹书纪年》里的记载,太子宜臼出奔的是西申国,幽王的正妻也是西申国君的女儿,后来和犬戎勾结,杀死幽王和王子伯服的也正是西申国。& x7 I/ W& F- J2 `" J, Q/ j% z

3 m, v$ Q2 j- T, H不幸的是,随着宣王后期一系列针对西戎/猃狁的军事行动失败,“宣王中兴”的牛皮吹破了。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第一次在史料中见到了周和申的战争记载,这里的申,指的是西申。《古本纪年》里说周王打嬴了申戎,《今本纪年》里却说周朝军队被申打败了。但总之,周王朝和自己西部屏障——西申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大大恶化了。至为讽刺的是,仅仅在周申之战9年后,周幽王的王后,依旧是姜姓妹子,申候之女。这种现象,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再合适不过——秦晋之好。
8 T2 f7 L( {, ^1 l9 Q  A0 q. i  v4 c9 ^. G# g0 `- [
可见太阳底下无新事,叹叹!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1-9-22 18:34
礼县有甘肃最早最大的食盐基地盐官盐井,而马匹每天需要25克的基础维持量到200克的最大补充量食盐,这是秦人在西垂养马的物质基础。到盐井补盐,到西汉水饮马,在河谷跑马,到山上避暑,这里能养马不是偶然的。
! E' H2 {* v3 K& P& H4 V1 Z7 j( |  v& U! e1 \& G( c
但秦人能发达可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与外界的沟通相当方便。孔子站在中原正统的视角,评论"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但在西垂的位置,可以东北通天水接入中原,西北通河西走廊,西南通陇南产金区,东南沿坡降平缓(千分之四),河道宽广(150米)的西汉水接入嘉陵江沟通巴蜀,自己未必有偏僻之感。如果西垂陵园能够得到重视和有序发掘,应该可以得到这些沟通的佐证,但现在已经无可挽回了。
# k4 o3 y; d/ Z3 Z: [% l9 X" R! Z; w" ~5 Q, k8 J$ y: _
猜想一下,秦与巴蜀可能进行的是盐马贸易,并从中获取了相当的利润,从而能够支撑西垂陵园的建设。从前316年秦轻松灭掉巴蜀,收四十一县的情况看,秦国可以对秦岭以南实现大量、快速的兵力投送,而且秦对巴蜀的了解已经相当深入,可以很快地建立稳定的统治,这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前期大量的摸索积累。
作者: 光头佬    时间: 2021-10-12 11:20
考古挺有意思的,希望早日把中华文明的根源考证清楚。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4-11-13 19:58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1-9-21 20:55
/ j/ i+ j: O1 T( c# w"申"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族群、国家。关于“申”的记载,首先,确信无疑的是,申是姜姓大国,姜姓四岳( ...
5 J  K  R5 p& E6 B8 I. L/ D$ f
考古扒一下鼠牙医的精品旧作,关于“申”这个字要请教一下:
5 a7 [, R/ ~/ r% {$ o& l8 ~& O5 o) i
魔都也称申城,据传名字来源于这里是春申君的封地,目前上海还有一条春申路。: @1 _' y9 p' {, j- l: t! i

3 e! ~% X( W; U" z. P那春申君的申字,是来源于姜姓大国?   姜姓四岳里的申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7 {9 B- U( h/ y" X- G7 K
7 W& e; o( r6 l: t2 J7 u( b
7 w# t% G9 Z3 I! d" r# Q) R# g8 h; n; L# J) d6 Y

作者: smileREGENT    时间: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4-11-16 18:03 编辑 ; @, u' D5 g# R% w6 X9 p  u
老票 发表于 2024-11-13 19:58
$ g4 V8 R6 r3 N$ s! h" s考古扒一下鼠牙医的精品旧作,关于“申”这个字要请教一下:% Q9 [. d1 X! d% M! f1 ?# h! ~

* z0 g/ R% {! E; X  G* w- P魔都也称申城,据传名字来源于这里是春申君 ...
2 ^8 ^. C" l* I8 O: ^8 R6 S
9 \* C2 i3 {9 R# G5 x  T
精品谈不上,都是拾了前贤的牙慧,您分享的这两个问题都够刁钻的~7 A6 ]* U4 p0 m  n% S/ Z7 t

: F' G$ S' i# S1 T上海与春申君的联系,附会可能较大,但这个附会至少也是老祖宗们的附会了,春申君的封地能到上海的可能性不大。黄浦江也有说是黄歇开发了,故名黄浦。
' P3 J0 b! C# `% M. t) A( |6 y5 q6 i' w
春申君名黄歇,其来历有人说是江淮地带黄国(僖公十二年楚灭黄)后人,但据考证也有可能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也意味着,春申君是坑死屈原的令尹子兰的哥哥)。个人认为是顷襄王弟弟的可能性更大。% K& Y# ~2 Y5 p
& P& }: r2 E/ b( W" R, d
他的封号“春申”,是目前罕见的没办法确定对应封地的先秦封君之二,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文信侯吕不韦。过去,杨宽等先生认为春秋战国的封号一方面是根据封地,一方面也有“美号”;这一观点由于出土资料的丰富,渐渐被推翻,但目前春申、文信无法明确,详细可见《春申君相关问题研究》一文。
, G$ e1 S/ R9 a9 c; b# ?4 b
' e# A. q) v  u* O2 v8 _9 y4 o$ ~+ P姜姓四岳,也有各种说法,四岳,太史公以为是四个人,后来有学者认为是一个人。所以姜姓四岳的释读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齐,吕,申,许这四个诸侯都是姜姓四岳国的后人。
4 ~# R6 m6 P. |# W% g: G9 F0 W; u* ?) f$ p: X
至于姜姓四岳的申字,有认为是武王翦商后,首封姜尚于申地;也有说姜姓后人在翦商之前,就已经在“申”这个地方成为一方国部族了。7 w) v. M& O/ K! q( n

' S6 S' N8 A. [9 v/ A4 L) b6 }总之,统统无解+ v# D7 B9 z7 n2 ?- c

# B- M; a" E- m  p9 q参考资料:
0 a5 L) K) X& K$ s3 A
" v( d1 l4 s% `5 ~https://1drv.ms/f/c/1a62d6789594 ... SsNA9BZCrQ?e=Kozho8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