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如何科学地装比 [打印本页]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7-15 07:53
标题: 如何科学地装比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21-7-15 07:55 编辑

如果你真的 @住在乡下 ,或者是山里,现在呢,你有一只怀表(没怀表就不要装比了),请问,现在的气温是几度?

没错,用计时器测量温度。

可以这么操作:找到一棵有蟋蟀叫的树棵儿,打开怀表,聆听——听蟋蟀的叫声,并计时。蟋蟀在8秒钟里鸣叫的次数,加上5,就是当下的摄氏温度了。高级一点的还可以这么操作:数蟋蟀在15秒里的叫声,再加40。当你报出温度而你撒娇的对象大喊“错啦”,你就说,哦,是华氏温度。。。

如果呢,气温不幸高于30°C,这个误差就比较大了。再如果呢,你找的不是树蟋蟀而是地蟋蟀,这个误差也会大一些,因为刺激地蟋蟀鸣叫的因素除了气温还有性行为等其它条件。

当然了我说的这是个简化版。实际上精确计算比较复杂,是这样:
[attach]95634[/attach]
翻译过来就是,当时当地的摄氏温度=(树蟋蟀每分钟的鸣叫次数+30)/7。这个就叫“刀背儿定理”,Dolbear's law。

都贝尔定理是都贝尔教授写的。这个都贝尔教授呢,可不简单,差一点点就特别特别有名了。他先是在1868~1874年担任肯德基大学的物理教授,主要从事电磁方面的研究;1874年开始担任塔夫茨大学物理系主任。为什么说他“差一点点”就出名了呢?因为他发明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但是呢,专利官司分别输给了马可尼和贝尔。

好在都贝尔定理没有输。

说蟋蟀鸣叫与气温有关,中国农民都知道的,我老早看过郑板桥的条幅里就有写过“蟋蟀鸣懒妇惊”的古谚。把这个现象具体量化,那就是科学了,这么干的就是科学家了。

作者: indy    时间: 2021-7-15 09:10
随便问一句,撒娇的对象难道暗自某位顾问
作者: 住在乡下    时间: 2021-7-15 13:00

有些复杂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21-7-15 13:27
摸出了手机,先看了一眼温度,再打开秒表......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21-7-15 15:43
这个逼格还是略低了些,不够惊艳。。。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1-7-15 21:22
没有怀表咋办?还要先找根大棒子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7-16 03:26
indy 发表于 2021-7-15 09:10
随便问一句,撒娇的对象难道暗自某位顾问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1-7-16 19:09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1-7-16 19:15 编辑

没有怀表,可以更科学地装比。

用细线和地上捡的石块做个单摆,线长1米,轻轻拉起石块,使得石块的摇摆幅度在一拃的范围以内,则摆动周期为2秒。让你的助手(撒娇对象)拿着单摆盯紧石块,你负责听蟋蟀的声音,两人同时开始计数。你可以告诉她,数到4就能得到摄氏度,数到8就能得到华氏度,数到30就能得到开氏温度。

如果她的求知欲还没有得到满足,你可以直接吟诵出单摆周期的近似公式:

T=2π√( l/g)       (二派乘以根号下爱喽除以鸡,中英希腊语混合比较出效果)

如果她还是不满意,那正好辅导微积分啊。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1-7-17 04:33
石工 发表于 2021-7-16 19:09
没有怀表,可以更科学地装比。

用细线和地上捡的石块做个单摆,线长1米,轻轻拉起石块,使得石块的摇摆幅 ...

您说的就不算装比啦,,,而且明显超纲了
作者: 嘉洲    时间: 2021-7-17 09:20
那就装比到底。各大洲蟋蟀鸣叫频率一致吗?温带和热带蟋蟀叫频率一样?成年蟋蟀和幼崽叫的频率一样?公式里为什么没有误差计算呢?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1-7-17 10:34
石工 发表于 2021-7-16 19:09
没有怀表,可以更科学地装比。

用细线和地上捡的石块做个单摆,线长1米,轻轻拉起石块,使得石块的摇摆幅 ...

这样让顾问高山仰止,导致没有共同语言,出了问题,你陪呀!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1-7-17 19:50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1-7-17 20:04 编辑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1-7-17 04:33
您说的就不算装比啦,,,而且明显超纲了


根号都超纲,那装比对象必须是个模特,至少也是个blonde才行啊。

好人做到底,装比装成nerd,还不如不装,换个法子装。

这样吧,先问她多高,估计答案是几尺几寸,比如5尺8寸(我瞎说的啊,这个高度比较理想),用这个数减去5尺3寸,得到的数字记下来,就是5。下一步是关键,一定要亲自出马示范,在肚皮上比划出肚脐眼的位置,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伸平,从肚脐眼往下交替平移,移动5格,到脚后跟的高度差,就是1米。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减去鞋跟的高度。

用公制厘米为单位的话,用身高厘米数减去160,再除以2 ,用小拇指来测量。
Δ=(H-160)*0.6/1.2=(H-160)/2
其中,H是身高厘米数,160是100的黄金分割分母,0.6是黄金分割率的工程近似值,1.2厘米是小拇指的宽度。
这个公式成立的基本条件就是:160厘米(5尺3寸)身高的人,肚脐眼正好在1米高度。鉴于根号都超纲,对方有模特嫌疑,那就往高处估没得跑。44

英制的公式不好写,但大体相同,因为1英寸大体是2.5cm,黄金分割后为1.5cm,正好是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宽度,用起来更方便。

具体测量过程因地制宜,关键是要亲力亲为,积极示范,测量一次不够,要反复测,才能体现出认真负责。至于小拇指在忙着装比的时候,其他几个手指头干啥,那,那,那肯定在要做比测量更重要的事情啦,比如测量腹部肌肉弹性啥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