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美国轰炸机发展方向与对中国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8 08:23
标题: 美国轰炸机发展方向与对中国的启示
2020年6月18日,美国专门研究空军问题的智库米切尔研究所发表了一篇报告:《战略打击:重新平衡突防打击和域外打击》,研究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发展方向的问题。2 u: P: l- L2 f# ^8 z  c

+ b. b5 R4 ?) Y; x  p
  Y2 S( A& b# ~B-52、B-1、B-2代表三种不同的打击理念! Y* C1 W' I8 K

8 V5 n+ V! c* }( y) f# a: H 8 M" j/ b' U* J& O4 y0 V3 c0 E
B-21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量服役更需要时间5 I( {! O" L$ m; z; N
5 |+ W- b  {7 W* z# j2 i6 S2 L! \
美国空军现有三种轰炸机:B-52、B-1和B-2。这三种轰炸机代表三种不同的打击理念。B-52以域外打击为主,换句话说,主要攻击模式是在对方防空圈外发射远程的巡航导弹,在未来还将发射高超音速导弹。B-2以突防打击为主,换句话说,主要攻击模式是突破对方防空圈,实现抵近攻击,以近程攻击导弹和直接攻击弹药为主要攻击武器。B-1介于两者之间。
: N) t$ X' u- }2 _
/ R; ^3 i6 V0 c4 a! I  b, Q远程武器、近程武器和直接攻击弹药(包括重力炸弹和滑翔炸弹)的划分没有公认的标准,在米切尔研究所的报告里,远程为400-1000海里或更远,约合720-1800公里,主要是巡航导弹;近程在25-400海里范围,约合45-720公里,包括JSOW和SDB2。远程和近程依然都是有动力的。直接攻击弹药的射程在45公里以内,一般无动力,可以有滑翔能力。使用海里是因为英美空军传统上使用海军术语,比如速度常用“节”来表示。
. p2 s+ j* o' Q8 {/ o) u
5 I! `, v  t8 f7 f! F' S5 m8 P
$ m" s3 M% }' i2010年兰德报告指出,在30年使用周期内,只要有20天的作战行动,突防轰炸机(绿线)就比巡航导弹(红线)有更高的效费比。2020年的米切尔报告的结论类似,但比较了突防轰炸机加直接攻击弹药(绿线)、域外打击轰炸机加巡航导弹(棕线)、域外打击轰炸机加高超音速导弹(红线)的情况,指出只要10-15天,突防轰炸机就具有更高的效费比。( n. {$ `( J$ @" R( c* l) l
1 F7 h& z' g; E: E3 V
3 @1 s$ m8 R5 K4 q; Y/ ~7 j9 Y( j
从中国海岸以外向同样目标区发动打击时,不同射程的导弹的发射线位置(左)与突防轰炸机(右)相比,不同的颜色表示离海岸的距离,颜色越深,距离越近。
9 K/ W% C: R/ R
# E, G+ B8 t8 j; U $ o- ?$ M) P) R1 M& U
突防轰炸机可打击的中国目标(红圈所示)。
/ Q- {: X6 i4 W0 F# d! S
: b1 z' L" A. D3 i4 D; Z6 w4 u' h1 P
  ?- _7 b5 }; h8 k& H从1000公里(左)和1500公里(右)外发射JASSM-ER可打击的中国目标(红圈所示)。
, v1 N) n3 S1 U( r- b7 v4 w
, _4 s9 Y9 f7 ~: e3 y
* e. z$ Q" U6 c. {  k6 _3 |由于主要目标集中在沿海,1000公里(左)外发射还是可以打击60%的目标,但要是目标加固,需要加重弹头,射程受到损失,就只有很少目标还能打击(右)。
+ O& o6 Q9 G+ c$ _' F* n2 g2 u- Q# I5 `+ V3 j' e
美国空军的使命是全球攻击,需要在任何时候能对任何目标发动有效的打击。在很多情况下,战区内的战术飞机也能发动打击,但要受到基地所在国的政治制约。可以直接从美国本土或者海外领地出动的轰炸机就不受这样的限制。美国自诩世界警察,美国对战争的想法不是“一战打出和平”,而是永远需要到处干涉,所以战争成本和战争的可持续性是重要考虑。
: Q( [( }% i! [4 }7 J+ T6 w8 k
( r* ^4 b! v1 I( W% m5 K  a. X2 g% V在回到大国对抗为主的时代,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体量巨大的对手,美国空军急需增加轰炸机的数量。美国空军的重点在于中国。在冷战结束时,美国空军有约400架轰炸机,现在只有158架。扣除大修、训练等不列入作战编制的飞机,考虑到完好率,当前可随时出动的实际上只有10架B-2,13架B-1,27架B-52。如果是中俄级的超远程任务,平均每天出动架次不到一架。在沙漠风暴期间,轰炸机日均出动为0.6次。这样算下来美国空军随时可出动的轰炸机只有30架左右。8 P/ I2 E9 n& K+ [0 E. r1 ?

" C$ K5 `0 w$ [/ ~ - l7 H7 D5 s  W/ I% q
冷战结束时,美国空军有400多架轰炸机(绿线),现在只有158架(下黑线),而美国空军要求达到220架(上黑线)。随着B-2(黑色)和B-1(橙色)的退役和B-21(黄色)的入役,预计在2032财年达到最低谷,要到2036财年才能恢复到现有水平,2045财年前后才能达到美国空军要求的220架。B-52(蓝色)的数量保持不变
. P/ X5 Y& y9 v6 v" d4 `- c2 `+ i/ H- t# N0 W8 `. c

& ?# J! p$ D# h" Q, v在141架轰炸机总数(左)中,保持战备状态(中)的要缩水一截,可出动(右)的还要进一步缩水,其中B-1的完好率只有52%,B-52为62%,B-2为63%。; f, U" W" u9 p/ b# Q. |# ?

- o- }& ~8 I; b: |2 ^, j8 z如果一切顺利,B-21轰炸机将从20年代末开始,以每年5-10架的速度入役,也要到2040年达到220架,依然大大低于冷战结束水平。更大的问题在于轰炸机的组合。B-2是美国唯一具有突防轰炸能力的轰炸机,数量远远低于要求,只有等B-21的数量上来了。另一方面,一直有用运输机甚至民航客机改装携带巡航导弹的武库机的呼声,这似乎是以较低成本迅速补充轰炸机数量的好办法,但美国空军几次研究的结果无一例外地表明,此路不通,还是需要回到B-21的道路上来。
7 y( C/ f8 [/ h# a6 J: V' N7 R
& \4 F% s) K. r) r2 V+ ~武库机的问题在于:" @/ m3 Z" Z8 B* z7 S5 a
# E; x% r4 v# s) l3 L9 C
1、运输机数量不够用,征用不现实% i6 {) i3 J, h
$ \7 S* @7 j4 t; t% u; Q
C-17的载重量和航程都够用,但现有空运任务繁重,不可能留出足够数量,全时专用为域外打击轰炸机。需要时临时调用在理论上可能,实际上不现实。不会有运输机闲来无事等命令,也难以在轰炸和空运任务发生冲突的时候互相协调。运输机改作域外打击轰炸机也需要相当多的改装,全部改装、只用部份太浪费,改装部份则调度困难加剧。如果真要用运输机作为轰炸机,需要全新制造。. T& M) {+ M3 d1 w3 {1 l& `

" Q  v' h, ]% s3 ^2、C-17已经停产,加上改装,单价并不便宜# U  w) O1 W) X. f
' A) S+ D, {- h4 e
按照2012年的兰德报告估计,重启C-17生产线需要27-31亿美元(2011年币值),最高可能达到73亿美元。在2009年,美国空军估计需要3年才能重启C-17生产线,当时尚未停产,所以假定在2010年决定重启时生产线和工具还在,现在波音已经拆除C-17生产线了,需要重新恢复生产线和供应链,需要的时间和投资更大。7 O0 q* v6 p$ M" I

! l' \, x. z7 ~# y# D' X* B! n2008年美国总审计署估计,新购C-17的单价为2.78亿美元,按照2020年币值,就是3.45亿美元。这是离地价,不包括研发费用,但C-17改装轰炸机是需要一定的研发的。# k: k% W" B* B& `# b+ C

2 g# U& s7 Q1 J5 K# XC-17现有最大空投高度约8000米(25000英尺),发射巡航导弹需要大大提高,才能发挥空射优势。C-17的驾驶舱是不能单独加压的,需要把加压驾驶舱和非加压的货舱分开,保持气密。要保持空运能力,货舱需要能在加压和非加压模式之间安全、可靠地转换。
9 \+ C0 }2 ?; n7 \7 R8 ~
; m: P: m' A% ?4 @- M用货物托盘空投可不用导弹挂架,部分解决巡航导弹的发射问题。不过这样的装运和发射效率不高,可携带的导弹数量较小。运输机空投速度有限制,这对于伞兵和货物空投并不是问题,但用于空投巡航导弹就速度太低了,需要有专门措施确保巡航导弹与货物托盘在空中可靠分离,转入稳定的飘飞姿态,然后点燃助推器加速,并转入正常飞行状态。) {* O3 S6 L! B! r/ z' ]5 q* K

: ~/ Q& Q7 E' _! I  X  a2 ?: K$ W运输机上也需要加装火控系统,在发射过程中把目标数据传送到导弹。) ]$ n& N% Z, d; Q" x. J

# I1 p5 u+ P9 j% G这些在技术上都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但最后单价很可能超过4亿美元,并不便宜,而性能远远低于专业的轰炸机。
$ a# P5 ?, D9 y5 i/ ?2 n' d3 E) j/ B  J) K
3、从民航客机改装的难度更大,花费的时间更长,代价更高
, \+ ]% D4 m0 n# f1 l4 q% W
1 m* \9 ~- n, b0 Y/ i" x0 K
' {* ], `  T3 ]' L) _在卡特时代,美国研究过用波音747改装武库机的问题。技术上没问题,效费比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7 T+ S' {- G/ P( m) E

7 s, P; e2 T! l2 B1 F) U( Z # e. e8 R+ r- X2 S0 O9 i9 Q$ P; ]  E
C-17 空投发射巡航导弹在技术上更没有问题,但效费比同样不堪$ ?& c# c9 _+ u, p" |0 a

& w( O2 ^& H4 E0 o0 T0 ^在卡特当政的70年代,超音速的B-1A下马,美国空军研究用波音747货机改装武库机(简称CMCA)。巡航导弹在机内用转轮挂架携带,专用系统将“弹轮”移动到尾侧货门位置,待发弹像左轮手枪一样转到发射位置,然后把导弹弹射出去,在空中点火、转入正常飞行。打空的“弹轮”由专用系统移开,后续“弹轮”进入位置,继续发射。可载72枚巡航导弹。7 K9 ]( d- N% ^8 q! U. C0 a

$ y+ h8 a0 z7 ?4 D( P# s设想很美好,但民航客机在设计上就不考虑从高空开舱发射,需要加压驾驶舱,需要考虑在高空高速时打开货舱门的气动、机械振动和应力影响,发动机也需要重新考虑冷却空气引流和发电能力,以提供必要的电力、液压、冷却能力。燃油系统也需要大大加强燃油转移能力,以补偿沉重的导弹投放后的重心转移问题。
; f, }% b  S6 _. D9 K3 }) z, _2 h% q2 q- z' Y+ i
民航机的机翼不是按照重载外挂设计的,半硬壳的机身蒙皮也是受力结构,不能随便开孔或者在机体表面加减东西。给民航飞机加装机腹挂架是大麻烦,加装翼下挂架的问题更大,不仅有结构问题,气动上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外挂的问题。
* x5 H9 {; I) u
2 p/ D2 S4 v0 k民航客机改装还需要配装保密通信、敌我识别、雷达和导弹预警、电子对抗等,否则生存力太差,还需要具有空中加油能力。作为轰炸机,还需要具有抗电磁脉冲,以适应核大战状态下的使用条件。
: J; |& A7 Y. W1 R& u
$ j. {6 `" L( M0 q0 ^) T/ w波音 747CMCA最终没有走下纸面。如今波音747已经停产了,从波音767、777或787改装不仅有上述所有问题,还有双发的可靠性问题。波音P-8从波音737-800改装而来,但海上巡逻机的重要性低于轰炸机,作战环境也是以非对抗的大洋为主。域外打击轰炸机虽然不要求深入敌方国土,但双发民航客机在单发故障时,只要求能在空中坚持规定时间以就近降落,对轰炸机可能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还要考虑对方远程截击的战损生存问题。C-17采用四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E* Z. c5 }+ T+ M

' P$ k6 @- X4 U+ \3 m" Z0 h' y 0 E, u# p/ K- i9 r5 v9 f+ X
P-8从波音737改装,一点也不便宜
7 \- n; T: |  Y! g/ K, J+ O
& n. b: o" {6 R3 b" Q1 }. D& b7 m在成本上,从民航客机改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具有低成本优势。以从波音737-800改装的P-8为例,民航客机标价1.06亿美元,P-8的离地价为1.25亿美元,打入研发投资后为2.56亿美元,预警机E-7更是高达15-20亿美元。一般估计,从民航机改装域外打击轰炸机的话,军用改装本身对平台就需要加价40%,加上专用系统后,估计单价在3-5亿美元范围,而且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 ?  e! F. |( c& g  F( A
, q$ U6 T% m, k
$ a  `- ?8 J/ q3 n; I- c; s' t% R) @. Z* X. z* `( s0 n
4、全新设计域外打击轰炸机
9 K) [8 w+ n  J1 b1 s5 G
1 F$ L. i$ V: B. C这实际上是全新设计现代化的B-52了。C-17和民航客机改装的种种问题都将不再存在,但按照美国全新设计军用飞机的惯例,需要时间至少十几年,C-17是13年才达到初始作战能力,低风险、近货架的KC-46都需要11年。研发和采购还会与现有飞机项目争抢资金。' r7 j  z+ D! k4 D4 ]. p

1 f5 A; C( Q) H; ^. ?另一个大问题是,美国空军的域外打击轰炸机其实够用了,这也是B-52的主要任务。奇缺的是突防轰炸机。域外打击和突防打击是互补的,并不能互相取代。
. ?. L9 [; Q' i: P% D  q; S& D8 X: S! U; Z: \
在巡航导弹时代之前,轰炸机以直接攻击(炸弹)为主,少量使用近程空地导弹。随着防空(包括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统称IAD)的发展,传统轰炸机的突防生存力低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用远程的巡航导弹发动域外打击成为新的轰炸机作战模式,这给予B-52以新的生命。高超音速导弹将延续和补充巡航导弹的作用,B-52将在换发、延寿、升级后预计使用到2080年,极大地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B0 Z) Q1 |" k1 G8 p8 B( c! E$ }& @
  W' M. ^/ X8 a' v
6 g  M8 H0 x) K  c- c( f7 n
B-52由于适合翼下重载外挂,在高超音速导弹时代还将继续发挥余热8 v8 Y4 O6 v1 W2 Z+ n$ E; n

, C: f: x5 Z1 _
0 A  a7 Z! U3 B$ C5 U: ?* ?5 L3 kB-1高空和低空突防都不再可行,只有在低威胁环境下发挥高速导弹卡车的作用了3 ]( S1 h) q3 @8 X7 y2 f' @! H

# A( L$ M/ y6 _
* p1 d! R& O) Y% [只有B-2还有突防轰炸的能力$ D& F% v6 s3 |, U5 c

, t+ V. m( K2 P" Q' iB-1在设计时依然是直接攻击为主,要求用高空超音速突防,但防空的发展使得这一设想不再可能。下马后重新上马时,改用有限隐身下的低空高亚音速突防,但依然以直接攻击为主。B-1尽管问世较晚,变后掠翼的气动特点决定了不适宜外挂大型弹药。相比之下,B-52在设计时就考虑在翼下挂载额外的炸弹,只要简单改装就可挂载近程攻击导弹和巡航导弹,进一步加强后,还在在未来挂载高超音速导弹。所以B-52得以延年益寿,B-1反而时不时被退休。在2000年前后,93架B-1中,31架退役;同期,更加老旧的94架B-52反而只有18架退役。% Q( n0 r, ?' b# `- R, C. y

; {) s# n* J2 I1 i& I由于运作开支高昂,而且在反恐战争中用得太狠,美国空军计划在近期再度退役17架B-1,只剩45架。这样,可以集中经费,改善剩下B-1的妥善率和战备状态。不过这常常是适得其反,因为任务数量一直在增加,过去轰炸机每年只需要支援一个战区的热点任务,现在增加到12个(包括同一战区内多个热点的任务),减少的轰炸机数量使得出动强度加倍提高,加速损耗,导致恶性循环。在反恐战争中,B-1是当作超级战斗轰炸机使用的。F-15E、F-16这样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外挂炸弹后,低空速度还不如炸弹内载的B-1,但载弹量和留空时间小的多。美国空军现在计划在2029年开始退役剩余的B-1,2031年退役完毕。4 b. ~/ z8 n. }% ]6 J4 m2 V9 L

. ?. `& F' f3 sB-2的情况正好相反,反恐战争没有B-2多少事,但冷战结束使得美国空军判断未来战争以低端为主,少量B-2就足够应对少量的高端应用了。如果需要追加打击,在B-2的隐身轰炸和B-52的域外打击后,满载炸弹的B-1可以接着揭瓦拆房。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判断没有错,但中国崛起打乱了美国的所有战略判断,使得20架B-2成为现有141架(已扣除计划退役的17架B-1)轰炸机中唯一具有突防攻击能力的部分,B-2还计划于2027财年开始退役,2030财年退役完毕。B-1在2030财年开始退役,2032财年退役完毕。尽管B-21计划在2023财年开始服役,每年5-10架的产量在B-2和B-1批量退役期间不足以保持轰炸机总数,在2032财年前后将达到谷底,可能低至125架左右。B-52的域外打击始终保持在76架,但受到后面要谈到的种种限制。这给美国空军的战略规划带来很大的问题。8 B( \0 I# |6 O# {, p
/ ?. b: s+ f8 t3 T& F
当前的141架是总数,实际上能战备出动的只有86架,考虑到完好率,每天只能出动30-50架次。具体到B-2,20架B-2只有16架处于战备状态,4架处于训练、大修、升级中。假定63%的完好率,每天只能出动10架次。这就是美国空军全部可在任何时候出动的突防轰炸机。) L$ F- \4 \4 t/ s( T* g! K

& }0 u) M; H/ [+ {9 S) L) K+ c
5 e  |6 V  p, T3 X: W6 d
) O. `* F( X6 }) y对于中国这样的对手,像对溃退中的伊拉克车队那样用B-52进行地毯式轰炸是不可能的, B-52只能用于域外打击轰炸机,在1500公里外发射巡航导弹。B-1更受局限,只能用射程在920公里级的JASSM-ER,只适合打击中国沿海或者海上目标。5 g# t& l8 C6 t' C- e8 l

! D6 R/ s9 p6 K3 h7 f域外发射巡航导弹对轰炸机更安全,但有一系列问题:
' }. z" w0 R1 D* i6 B  w
6 T2 G  O' r3 _! o1、成本高,携带数量有限,库存数量也有限
4 @6 R. V8 c+ d' Q
4 \$ V! e: J( d# O“战斧”巡航导弹约180万美元一枚,JASSM-ER约105万美元一枚,但JDAM只有29000美元一枚。在铁炸弹时代,昂贵的导弹即使对点目标也是百发百中,但廉价的铁炸弹就需要倾泻几百枚甚至上千枚才能确保摧毁点目标。考虑到大机群出动和保障飞机,用少量的巡航导弹发动精确打击实际上效费比更高。但JDAM本身是精确制导武器,只要能解决投送的轰炸机的突防和生存力问题,打击成本差异就很显然了。, p; M. S/ i9 k$ o7 X
$ u$ L+ b6 H0 t, O2 t' }
当然,B-2轰炸机本身的天价也应该计入,考虑到B-2一次出击可携带16枚JASSM-ER,但可携带80枚JDAM,突防-直接攻击组合的效费比依然更高。2 I+ j% i* v4 w% @9 e' d

! H3 \* P4 C- G6 c3 H8 W美国空军战略要求,一旦战争爆发,需要在第一时刻就投入全面打击,不再能指望有沙漠之盾那样六个月的准备时间。中国的防空体系技术先进,层次严密,构造稳固,部署灵活,填补迅速,覆盖宽广,用隐身飞机和巡航导弹层层拔牙,再用常规轰炸跟进,需要的时间太长,可能出现的变数太多,已经不适应战争需要了。必须考虑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对方防空火力威胁下的情况。* m$ L* E7 m1 _! X& O$ K
0 \% [6 L$ M+ I
域外打击不仅有作战成本问题,也有国家弹药库存的问题。在伊拉克、前南斯拉夫和利比亚,美国空军几次差不多打空了巡航导弹的国家库存。中国是幅员大得多的对手,也具有强大得多的防空,片面倚重域外打击是不可思议的。事实上,美国空军只采购了6500枚JASSM-ER,但采购了36万枚JDAM,也反映了这一现实。
: E( I9 q% @, W: J8 H& \7 ^
1 r$ w6 C3 h8 B* }. u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作战中,美国空军每天出动约1200架次,打击约4800个目标。伊拉克的战场幅员有限,伊拉克的防空也在第一时间被打垮了,所以美国空军以近程和直接攻击弹药为主,域外打击为辅,隐身打击则是来去自如,基本上不受阻碍。但在中国战场,隐身飞机还有生存力,非隐身飞机就只可能靠域外打击才能生存下来,至少需要JASSM-ER级的射程。依然假定每天需要打击4800个目标,15天就要打掉75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军费的1/10了。这还是假定所有JASSM-ER都可靠地抵达目标,而且防空拦截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美国也打不起这样的战争。1 I  P5 V8 v) C+ X& _( K  u

/ z* U* z( y7 ]0 s& k" w远程武器的单价与射程几乎成线性关系上升,在30年的使用周期内,2010年兰德报告认为,只要冲突时间超过20天,突防轰炸机就具有成本优势;2020年的米切尔报告则认为,与使用巡航导弹或高超音速导弹的域外打击轰炸机相比,只要冲突时间超过10-15天,突防轰炸机就具有成本优势。; R- ^  z# O$ {6 v! K5 Z% `
9 K# B& Q  n' v8 C9 y
关于作战成本,另一个2012年兰德报告还有更详细的计算:2 U+ P0 V8 j' R9 h  g
3 J! I5 R5 `4 V
C=SDD+F*I+E*D*I0 G" x0 c& x+ _. `; M! L% o# Z: s

/ S1 [' @% F4 n; MC:作战行动总成本# ]. X- |1 X# H( e* O
SDD:系统研发投资
# c( X0 q. ^0 x) l) O5 O4 CF:固定投资因子(轰炸机成本除以出动率和携带弹药数量)  P! Z+ ~# E/ j* W6 E6 ]
I:作战强度(单位:打击数/天); t7 t# g% }, M' q
E:消耗性开支因子(每枚弹药的成本*需要确保效果的重复投弹数)
4 D: A" D( @" t0 t1 j- m5 xD:作战持续时间(单位:天)
& N- Q& Z% D7 x
9 y, c$ J: X) H% {1 z3 @把突防攻击用p表示,域外攻击用s表示,则突防攻击和域外攻击的总成本分别为:
8 d' J" _+ a4 Q5 K/ b8 u
1 T' m$ D1 z1 K% ?Cp=SDDp+Fp*I+Ep*D*I
8 R7 s4 ~, W, R3 ZCs=SDDs+Fs*I+Es*D*I- F0 C: J5 y2 a6 \3 o4 y6 L

* w6 B, e6 @) R7 T  C. ~% @在Cp=Cs时,可以解算作战强度I与作战持续时间D的关系:1 a2 D# ~6 U  P; B  X
# f8 Q/ x/ \  P2 c2 m. b
D=[(SDDp-SDDs)/I+(Fp-Fs)]/(Es-Ep). U8 ]  Z% t9 Q& [

& ^; K  o7 i4 k1 f( |  j) x" G也就是说,这是D-I平面上的双曲线。在这双曲线上,突防攻击和域外打击的效费比相同,两个选择没有差别。在高于曲线的上方区域里,突防打击的效费比更高,离曲线越远,差别越大;曲线下方区域为域外打击的效费比更高,同样,离曲线越远,差别越大。
8 e9 f- \, H5 w) b
) W5 h5 N; E2 T0 Y- i就新研制突防轰炸机和武库机的情况,兰德使用了如下参考数据:
$ F8 j& @/ d) H" \! ~/ c8 [1 T0 d. q$ h; W6 P: D$ H2 K

! N4 T! o$ B/ h. x& ?7 j
- g) F$ A. R$ v% w# K比照历史数据(每天投弹数用1000磅炸弹等效),只有“沙漠之狐”(Desert Fox,轰炸伊拉克,4天,每天173枚,1998年)、“执意行动”(Deliberate Force,轰炸塞尔维亚武装,17天,每天60枚,1995年)、“无限长臂”(Infinite Reach,巡航导弹打击阿富汗的基地组织,1天,发射75枚,1998年)作战落入巡航导弹打击的效费比更高的情况,“持久自由”(Enduring Freedom,入侵阿富汗,76天,每天153枚,2001年)、“滚雷”(Rolling Thunder,轰炸北越,1320天,每天974枚,1965-1968年)、“后卫一号”(Linebacker I,轰炸北越,165天,每天1515枚,1972年)、“后卫二号”(Linebacker II,轰炸北越,10天,每天4000枚,1972年)、“尼亚加拉”(Niagara,越南克山战役,77天,每天2857枚,1968年)、“沙漠风暴”(Desert Storm,入侵伊拉克中B-52的部份,40天,每天2000枚,1991年)、“伊拉克自由”(Iraqi Freedom,入侵伊拉克中B-1和B-52的部份,22天,每天1343枚,2003年)、1968年B-52总数(轰炸越南和老挝,366天,每天2500枚)、“联盟力量”(Allied Force,轰炸塞尔维亚,78天,每天230枚,1999年)都落在使用突防打击具有更高效费比的区域。" C+ @- V2 L9 P" Y

3 Q) {2 ~% ?# T7 y4 L: d  O  r, H: D
4 K* D# E" F$ Y$ _弹药成本与射程基本上成线性上升关系,射程加倍,成本也差不多加倍。新技术可能进一步增加成本,如高超音速导弹0 H; U( B; \6 V# _
- ^4 z4 E0 W2 ^8 @

  C- m6 o9 I/ E' z作战行动持续长度(纵轴D,以天为单位)和打击强度(横轴I,以每天打击次数为单位)的历史数据。蓝线为轰炸机与导弹的成本等价线
# b' _4 u. u6 Y  J) n: X( N1 y( s" ?9 I: N' t
/ n9 M; l1 L6 F3 l7 k+ l
对数坐标的D-I图5 i: \' y% H9 e: H2 P/ |5 \1 Z( |

. k$ q$ {1 k. s( k, G& bD-I图的另一种画法是用对数坐标,信息是一样的,只是显示更加易读一点。尾巴带弯的深蓝线代表突防攻击和域外打击的成本等价线(Equal Cost线),紫色斜线代表给定弹药数量的情况(Equal Weapons线),绿色斜线则为每天发射不超过3000枚巡航导弹而且发射总数不超过3000枚的情况,黄色水平线表示轰炸机需要在使用寿命里用于作战多少天才能“收回研发成本”,浅蓝色竖直线表示现有B-2轰炸机所能实现的轰炸力度的极限。显然,“伊拉克自由”、“沙漠风暴”换到现在的话,光用B-2已经不可能完成了,限定每天发射数量不超过3000枚的域外打击轰炸机力量也不可能完成。“沙漠之狐”、“执意行动”、“无限长臂”还行,这些都是相对有限的行动,与打击中国大陆的大量目标是差好几个数量级的问题。
. U0 e7 k; Q, M3 q" n7 j
4 w0 s/ z) |, k- ^结论:除非每天只发射个位数导弹的零打碎敲式作战行动,只要作战行动超过6-10天,基本上可以确认轰炸机直接攻击的成本更低。这是包含了研发、采购因素的,如果考虑轰炸机可以用于不同作战行动而巡航导弹是一次性使用的话,轰炸机的优势更大。
8 M3 x* U, u) Y  I
4 e; w3 ]2 I8 _8 G2、打击纵深有限
0 h6 b) `+ w5 M' P: I- ?
( q4 ^* Q5 Y7 |( H0 J+ z, I  F( Q轰炸机在两次空中加油之间,典型作战半径达到4500公里,这可以覆盖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JASSM-ER射程约1000公里,为了发射载机的安全,假定在离海岸线900公里的距离上发射,这意味着只能打击海岸线以内100公里的浅近地带,这是远远达不到战略打击要求的。
* t6 A& @+ y  I+ P( k' A# n; @' C
0 x" g& |- ^: s& `# J, S) o. |  r降低战斗部重量可以增加射程,但击中而不能摧毁是不行的。要保持威力,需要进一步增加远程弹药的重量,不仅进一步增加成本,也进一步减少轰炸机每次出击所能携带的弹药数量。. e, w1 @/ j5 q4 F, j3 a1 H

1 v& T" M8 Y% z7 h1 l2 @! z3、飞行时间长,目标有可能逃脱7 V: X% [6 n2 K

. F" J/ g  a% r- U6 N巡航导弹的典型飞行速度约M0.8,飞完1000公里全程需要超过一个小时。S300能在5-10分钟内从行进状态停下、展开并进入发射状态,然后在5-10分钟内撤收和转移。巡航导弹从遥远位置发射的速度太慢,容易错失战机。用数据链中途更新目标数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数据链被干扰的危险。
3 Y6 n1 ]4 `5 ], D6 ?
, \6 l( ~2 Z" D; F
7 t5 V7 x2 q. T6 }; k* g* b; z* N低速(如SDB)、高亚音速(如JASSM)、M2超音速(如反辐射导弹)和M5高超音速导弹针对S-300防空导弹的5分钟展收时间(红线)可发射的距离,距离更远就可能让S-300逃脱了
9 J) x- T# p9 |7 y6 h  O$ R" Y/ k/ v( ^! ?0 x& [: v, ?  T& K
还有一个问题是打击链太长。用数据链实时更新目标数据的话,需要从发射准备到目标击中的整个过程里占用ISR资源,容易惊动被打击目标,或者使得ISR平台受到威胁,或者促使目标区的点防空系统及早准备,这些都降低域外打击的效能。
- C% J0 |; @* x
2 _# g) C: D3 [1 N2 h0 U# L: S! a高超音速导弹好些。但直接攻击弹药在近距离上攻击的话,对方利用机动性逃脱打击就难多了。而且从发现、瞄准到打击,整个打击链很短,不仅遭到反制的窗口较小,也便于从ISR到轰炸机不断发现、不断打击新目标。8 p$ b  {! x. ^: ~) ], y

- `( T" H) v9 H) ~; ^7 d- k& `7 H4、弹头威力有限- ]1 L; [9 \+ [2 L
: t' p) i% ?& n3 r" K
JASSM-ER携带1000磅战斗部,威力很大,但JDAM的2000磅战斗部的威力显然更大!GBU28是5000磅战斗部,GBU57则是30000磅。在现代战场上,加固化、地下化的目标大量增加,通信和指挥中心、弹药库、地下机库等都需要大威力弹药,巡航导弹常常不够给力,高超音速导弹有动能帮一把,但最终还是需要加重的战斗部。攻击这些硬目标通常只能是直接攻击弹药,已经不可能装上巡航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了。, z& L1 l! K( {, i5 g: j

7 z5 f5 T* o" F: n0 ?1 E' a5、相对容易受到拦截
& q2 u: @! l' {9 q2 H! R& z
0 ~. D8 |6 {' z! Z; c! i巡航导弹在本质上就是小型无人机,有弹翼,有发动机,速度在M0.8级,不算快。隐身的JASSM-ER更是只有M0.6。巡航导弹的拦截曾经是大难题,首先是发现。但现在,缺乏隐身的常规巡航导弹在预警机面前已经无从遁形了。隐身巡航导弹较难发现,但反隐身探测正在快速发展,隐身巡航导弹无从遁形的日子不远了。; I4 ?! v% \8 M

& k8 Z/ u, x: b! K# @* k7 X# h2 b一旦被发现,速度和机动性平平的巡航导弹被拦截的机会就很高了。巡航导弹的中段拦截在本质上与低空中速低机动小型飞机没有什么不同,具有下视下射和发射后不管能力的战斗机拦截这样的目标没有压力。在末端拦截方面,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的小口径高射速高炮的反应时间已经不成问题,而巡航导弹呆头呆脑的飞行路线和并不太高的飞行速度变成自己的命门。美军在155毫米榴弹炮弹上装上制导组件和GPS接收机,成为HVP弹药,由火控系统发送目标坐标和速度矢量信息,炮弹根据GPS坐标和目标信息自动导向,可用于拦截巡航导弹,就是因为巡航导弹的低机动性。8 m3 m4 p" e4 d" Q4 s, P6 O6 K

. E  j) N( x7 M6 W* P近程导弹和制导炸弹也有被拦截的问题,但轰炸机携带数量大,至少有饱和攻击的选项。飞行距离和时间短也缩小了拦截窗口。4 |3 I- N- F0 d4 X0 L
9 k' R- t3 p+ j! r! `
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要难得多,但成本、携带数量也更不友好。/ F4 }. h; `: {# u, H. U  N
+ w; k' T% v: ~) s% [3 T" T
7、易受干扰,识破伪装的能力较低$ ~- T8 h) U! b* t# ?! I

* j( }1 B5 l2 Y/ W9 x/ t- ^与人类智能相比,导弹要弱智多了,应对干扰、伪装的能力差的多,而干扰、伪装已经是重要目标的标配软防御了。- d1 u! \3 A' F, I) B. G0 Z

+ u  S4 x4 A: Z对于美国空军来说,冷战后下马和缩水的各大军工计划中,最心痛的是B-2项目提前结束,比F-22项目提前结束还要伤心。如果今天美国空军有130架B-2,对华作战态势就完全不一样了。当务之急是按时按量完成B-21项目,各大智库还鼓吹在现计划的150架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如增加到240架。加上76架B-52,总数达到316架轰炸机,依然少于冷战结束时的400架,但比141架甚至125架的低点好多了。& R4 E9 K2 ]  ]& j0 o' I  ]% T

. A$ n/ z4 u7 v' k5 `' V  e1 {8 [美国空军对轰炸机的纠结对中国是有启示的。随着现代化的深化,中国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化,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力量也在从打得到向打得爆转化,轰-20是关键。据认为,这是与B-2相当的隐身飞翼轰炸机,也可能像B-21一样,有所缩小,大大强化ISR作用,适当弱化炸弹卡车的作用。但中国还需要域外打击轰炸机。0 `) O' a3 W& I: w- S+ z. F' U

2 u% P6 |/ O1 h- x3 t6 l中国的问题与美国不一样:
- a; n- {2 Z( l/ c8 f) ]1 y! g1 U( q5 d2 Z% h+ Q+ L& B
1、中国到美国的最近距离是北极航线,需要穿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领空。民航航线这样走没有问题,但轰炸机发动核打击就不能这样借道了。绕道太平洋航线的距离太远,到美国西海岸往返已经是不可思议的航程,要覆盖美国全境是不现实的。美国轰炸机可以通过以第一岛链为基地的加油机空中加油后对中国纵深发动核打击,这是中国做不到的。所以对中国本土的核打击可以是美国轰炸机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对美国本土的核打击不会是中国轰炸机的主要任务,空射巡航导弹都能勉强。
0 A( m, O0 c, K# ]# f
& C( M1 R& Y7 u
: c& m4 G+ `* Q3 j, @' K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最短路径是北极航线,太平洋航线绕道太大
* H$ p' O/ B4 J' d
' {$ g' K) b8 C2、美国空军强调轰炸机的常规战役打击作用,由于中国(还有俄罗斯)的国土特别宽广,特别强调投送弹药吨位,在这一点上,巡航导弹是没法与直接攻击武器相比的。但中国空军的常规战役打击目标不是美国本土,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国土面积小得多,投送吨位的压力相对较小,所以突防轰炸机的数量和航程方面的要求没有美国那么高,域外打击轰炸机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9 g$ ~2 j7 R3 q3 l, P6 C

/ v* l1 Z3 t# |, ^, E. u0 v5 L3、小当量核武器的发展起来了,中美的投送要求相似,差别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在于第一、第二岛链,美国则是中国沿海。由于小当量核武器的使用数量小得多,突防轰炸和域外打击的成本差别不大,这一因素对突防轰炸机vs域外打击轰炸机的相对数量影响不大。, ~. U3 ^9 Q, I% y* Y3 T
: Z0 ~6 ~6 J7 A1 e( w
4、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特别强调机动发射。从轰炸机空中发射是终极的机动发射,因此中国的域外打击轰炸机还有空射洲际导弹的任务,这是美国空军不强调的,也是在AGM-183(也称ARRW)高超音速导弹投入使用之前连有限能力都不具备的。从中国领空发射空射洲际导弹不仅得到广大空域的掩护,也使得导弹的路线更加多变,增加美国的探测和拦截困难。空射洲际导弹也需要飞越西伯利亚,但那是在大气层外,没有领空问题,政治上相对不敏感。( O# d( S. Z/ Z  R3 ?; E& `' F* P' L

* J4 W4 R9 [9 w$ d5 t. M
2 Y# `' [, c/ f# V: \+ f轰-6是能打的老兵,但还是需要更大的域外打击轰炸机
# p% F& S1 d2 N- z' p) s
# ?: F' a2 N$ I因此,光有轰-20是不够的,中国还需要大载重的域外打击轰炸机。现在的轰-6是过渡,远不够理想,而且潜力已经挖光了。轰-6在尺寸和起飞重量上与波音737相似,用作战略性的域外打击轰炸机是勉为其难了。从运-20改装与C-17有一样的问题,全新生产倒不是问题,但与空运的运-20争夺产能。从民航客机改装的条件更差,C919上使用的各种进口关键系统必须全用国产系统换下来,C919也嫌小了一点。C929八字还没一撇,等不及了。; L7 \( `1 `+ |! e2 l

+ B* J. L6 U9 q; U$ y8 A- G5 [中国有必要考虑全新设计大型域外打击轰炸机,主要用于外挂和发射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还可用于远程海上攻击。这些尺寸大、重量大的导弹只能外挂。这是美国B-52得以延年益寿的关键,但中国缺乏合适的对应,有必要以现代技术全新设计中国的现代化B-52,在运-20的机翼、发动机和结构技术基础上,全新设计机体,大大加强机翼,是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推出全新的域外打击轰炸机的。
$ G* T+ e3 P0 D# U4 Z% i& u) K7 \8 W! x. L/ R& a4 d9 Q" x  Y
这是高亚音速的,技术风险小,成本也相对较低。如果雄心勃勃一点,还可以考虑超音速。超音速的突防优势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但这还是有利于高速远程大幅度转移发射位置,使得导弹从不同方向射向目标,增加对方的拦截困难。超音速轰炸机不采用变后掠翼的话,需要超长跑道才能起飞着陆,战术灵活性太差,但采用变后掠翼的话,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日常保障和采购单价也更为高昂,而战术优势并没有那么突出。综合考虑下来,还是以高亚音速为宜。
: w6 u" u1 Q- f# T
- ~1 v. g* k& H( P在数量上,80-120架轰-20或许足够了,但另外需要至少80-120架域外打击轰炸机,考虑到一定数量需要保留为空射洲际导弹专用,可能以160架为宜。这是中国独特需求决定的。: S# L) c# q8 R% i0 h

* d" P9 p* E# q如果说F-22和歼-20代表了上一个美国领先、中国追赶的里程碑,轰炸机就是下一个了。美国的探索对中国有参考价值。% v/ h: ~; r: R$ D, j' l& O$ j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