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那些年,让闲总感到惊艳的美食。(四) 杂七杂八的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挂    时间: 2020-6-30 12:30
标题: 那些年,让闲总感到惊艳的美食。(四) 杂七杂八的回忆.

        国内的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都经历过文革和困难时期,到八零后就好多了。我十多岁前对于吃的感觉,就是总觉得吃不好,饿。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要凭票定量购买的。记得一个成年人当时每月的粮食定量大约三十多斤,看着不少,但没有副食,脂肪、蛋白质,热量肯定不够。因此大家业余时间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搜寻制作食物上了。四五岁时,闲总父母买过一根腊肠,蒸熟后放在厨柜里。那是闲总第一次见到香肠,垂涎欲滴。每天偷偷拿出来啃一小口,慢慢品味,细嚼慢咽,足足啃了一星期才啃完。
        我们单位是局级,闲总一家住在局本部。局里在全国各省市还有很多处、科级部门,负责各地业务和工作。当时局里甚至在非洲和中东也有业务,六七十年代在非洲承担中央布置的援建工程,支援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运动,后来又在七十年代又开始在中东承揽工程,赚狗大户和土豪们的钱,给国家挣外汇。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下属部门给单位搜集食物提供了方便。每年局里都能给大家分些各地特产,数量不多,一年几次而已,但很有特色。我记得家里领到过各类蔬菜、水果、带鱼、螃蟹、黄鱼、鳝鱼、年糕、腊肉,甚至还有野鸡。带鱼和螃蟹应该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估计是找关系从渔业公社或外贸公司拿的货。那时候西北华北属于缺粮地带,肯定没啥富裕的食物出售。
       局里发食物的日子,对当时闲总这批小屁孩们来说,就像过年一样开心。这时候家长们常会打发我们去副食店打些酱油、醋、盐、黄酱、酱菜、腐乳之类的调料,这意味着晚上有好吃的了。闲总不记得副食店是单位自己开的还是地方政府饮食公司办的。当时的副食店里都会摆上一堆大大小小的水缸、坛子,用来装各类副食,进门就能闻到满屋子的酱香味,另外还有烟酒零售。打酱油打醋是不要票证的,容器都是小屁孩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瓶子或罐子,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买个罐头佐餐。
      如果到了夏天,副食店里可能还有西瓜,七十年代当地一斤西瓜只要3-5分钱。闲总夏天经常整天不用喝水,全靠西瓜解渴了。家人还把啃剩的瓜皮削皮,切丝,用来凉拌或清炒,也算一道菜。有些人家用瓤做西瓜酱,但闲总不喜欢这种吃法,认为破坏了水果的风味和营养。
     到了冬天,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存储大白菜。上点年纪的人肯定都经历过。寒风一起,单位就会有几辆卡车专职负责拉大白菜,每天在大院里按部门发放。每家都要领个几百斤,整个冬天的蔬菜全靠它了。一般邻居们都会互相帮忙,轮流用架子车把白菜拉回家堆在阳台上,上面盖个草垫子遮风挡雪,可以确保几个月不烂不坏。
     九十年代前北方工薪层冬天的餐桌异常单调。家家户户只能在白菜上打主意,闲总在家里吃的最多炒菜大概就是清炒白菜、醋熘白菜、凉拌白菜丝、白菜馅水饺,粉丝白菜汤,白菜炒肉片,白菜下挂面,鸡蛋炒白菜。
      为了解决冬天蔬菜单调的问题,大家也是动了不少脑筋。有的人家买上一大堆腌咸菜或榨菜,切丝切片与白菜搭配着吃。到河北后还有腌雪里蕻可供选择。另外,许多人家还学会了做四川泡菜。到了秋天就把大蒜、辣椒、萝卜、黄瓜、豆角、卷心菜等各色蔬菜洗净切条,加盐腌上后,再配花椒、八角、香叶、料酒放入泡菜坛子层层摞起,将凉开水倒入后,将坛口封严,确保杂菌不能进入坛内。等冬天就可以打开与白菜搭配食用了。另外,在乡下有亲戚的同事们,可以收到红薯土豆粉条之类的接济。
        在大西北时期,买鸡蛋也是凭票的,而且大部分时候根本无处购买。为确保孩子们隔上几天能见点荤,许多人家干脆自己养鸡。当时人们住筒子楼,没有厨房,每层一个公用卫生间。每到饭点,家家都在楼道里做饭,谁家吃啥一目了然,有了好吃的也相互分享一些。闲总家住一楼,门口用柳条木棍等搭个小院子,种了一颗香椿树,旁边搭个鸡窝,养了两三只母鸡用来下蛋。每天早上把鸡窝门打开,母鸡们就跑出去与其它人家的鸡汇合,自己去刨虫子、草籽、菜叶子吃。天快黑的时候母鸡们会自己认门回窝里睡觉,乖巧得很,不用主人操心。每天闲总路过鸡窝时会顺便看一眼窝里草堆上是否有鸡蛋,运气好的话意味着今天可以吃上炒鸡蛋或蒸水蛋了。
      门口有香椿树,自然可以现摘现吃,一般用来炒鸡蛋,或做个香椿拌豆腐。机关大院里有一些槐花树,有几层楼高,生长了很多年,枝繁叶茂。槐花开起来白白的,如葡萄般一串一串挂满枝条。每年春天,槐花盛开,选个日子树下树上就聚集了一大堆半大小伙和像闲总这样一群小屁孩。小年轻们负责上树摘槐花,闲总和其它小朋友拎着筐负责在树下捡拾。当地农民又把槐花叫“槐米”,可见它本身就是一种食物,可以炒菜、凉拌、包包子。闲总父母向当地农民学习,将槐花挂上面糊,上笼屉蒸熟后,淋上调料,也是一种半饭半菜的美食。
       那个时候,奶制品是一种可见不可求的高级食品。只有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才有供应,而且是否能买到还不一定。闲总小时候去乡下亲戚家,赶巧遇上家里的羊下崽儿,才有机会喝到过几次羊奶。牛和骡马是生产队公社的,能喝奶的机会就可遇不可求了。在乡下吃肉是非常困难的,虽说家家基本都养着几只鸡、羊、猪,但这是农民的宝贝和摇钱树,轻易宰杀不得。只有公社杀猪的日子,村里的农民们才有机会去买点肉。但也不那么容易。一个公社几千人,每月只能杀一头猪,买次肉要花一两元钱。七十年代农民的收入呢?一天工分1角至2角钱。当时闲总一家与乡下亲戚互相帮助的方法是: 亲戚带些乡下的红薯、土豆、粉条子、山芋,闲总父母则提供钱、粮票(乡下人没有的话,出远门很不方便)、常用药品(当时单位医院免费医疗,要什么药说一声医生就给开了。),以及搪瓷碗、盆之类的生活日用品。当时医院里有山楂丸,作为辅助消化的药品,父母们经常让医生开来,给小朋友们当零嘴儿。外面买的果丹皮也可以给乡下亲戚们送礼。
       大西北没有丝织业,自然无从谈起种桑养蚕。闲总是到了河北后才第一次见到桑树和桑葚这种水果。甜丝丝又有水份的桑葚可以说是让闲总感到惊艳的食物,第一次吃就立刻喜欢上了。以后经常与几个小朋友到附近的桑林寻找这种小果子,后来知道国内四川大凉山和长三角一带出产的桑葚质量最好,河北的桑葚个头太小,已是下品。可惜桑葚与荔枝一样不耐储存,无法远距离运输。闲总长大后离家远行,有几十年没有机会再次品尝了,直到国内冷链电商兴起后,才再一次满足口腹之欲。
        炒面炒米是大家用来换换口味的一种食物,但两者定位不同。北方人吃炒面,是可以用来替代主食的,口味多种多样,干吃水泡均可,又耐储存,一度作为志愿军的主要军粮。
        炒米多是南方人吃,不当主食,而是当成爆米花一样的零嘴儿。可招待客人,也能冲茶。当时在机关大院里,可以用炒面炒米判断谁是北方人,谁是南方人。
       国内七八十年代流行那种老式的爆米花机,一个葫芦型的压力锅架在铁架子上,在压力锅的摇把处还有个压力表。这个器材其实是欧洲人发明的,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以至于后来全世界都以为这是中国特产。
    爆米花是小朋友们的心头最爱。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走街串巷的农民们来到大院里,架上炉子升火,放上爆米花机,为大家提供爆米花服务。这是小朋友们为自己储存零食的好机会,时间不大这个摊位就会被大家围住。大家从家里拎来大米、玉米粒、年糕片等等,加入一点糖精,爆一锅只要几分钱(好像是5分钱一锅,每锅大约要花十分钟。)米花摊隔上一会儿,小朋友们就四散奔逃捂上耳朵,然后传来“轰”的一声,烟气弥漫,一锅新米花就出炉了,炸出了小朋友们满满的幸福感。那个时候大家一般把米花储存在铁皮罐子里,譬如家庭条件较好的有麦乳精罐、饼干罐。条件稍差的家庭有泡菜坛子,只要保持干燥就行了。
      爆米花一般用大米,其次是玉米粒,有些人还用来爆年糕片、黄豆、蚕豆。闲总最爱吃的是爆年糕片,不过闲总父母是纯北方人,家里很少预备这类玩意儿。所以闲总一般是从南方籍小朋友那里讨要一些品尝。吃得最多的还是爆米花和爆玉米花。
      那个时候哪种家庭吃得最好,让闲总这个中央单位职工家庭羡慕呢?一个是局长及以上级别干部,他们是无需为一日三餐操心的。一个是飞行员。闲总有几个军队飞行员亲戚与朋友,子女们最得意的就是向我们炫耀伙食。一个是厨师。闲总亲戚里有厨师,即使在文革时期,好厨师也是高薪职业。还有一个就是食品店的售货员了,闲总的领导曾说,小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个食品店售货员,想吃啥就有啥。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0-6-30 12:57
看着好亲切。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作者: r52097    时间: 2020-6-30 15:01
闲总把我小时候的情景写的宛如就在面前!
作者: 清凉山    时间: 2020-6-30 16:43
每月三十多斤不少了,江南的粮食定量要低不少,好像普通员工只有28斤,市民25。学生长身体时32.
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时间: 2020-6-30 19:21
看着特别的有同感。

唯一感觉不一样的就是白菜,许是小时候吃顶了,到现在看到白菜都本能地抗拒
作者: 清凉山    时间: 2020-6-30 21:02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0-6-30 19:21
看着特别的有同感。

唯一感觉不一样的就是白菜,许是小时候吃顶了,到现在看到白菜都本能地抗拒 ...

吃顶了
顺便佩服一下会五笔字型的高手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20-6-30 22:36
深深的共鸣。

我家在内蒙,河套平原,和华北西北都沾点。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0-7-1 00:41
看来闲总家是没有驻外使馆的亲戚,要说让人羡慕,我觉得他们可比飞行员什么的,都高级多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外国糖果尤其巧克力,比我们幼儿园的小儿酥和国产巧克力好吃多了。还有一种奶油大饼干,真是美味至极。还有不算好吃但是新奇的,比如日本的鲸鱼肉干,和(画着)长颈鹿的肉罐头,最高级的鱼子酱罐头反而接受度最低,除了我别人都不吃。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0-7-1 00:51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0-6-30 19:21
看着特别的有同感。

唯一感觉不一样的就是白菜,许是小时候吃顶了,到现在看到白菜都本能地抗拒 ...

幼儿园里经常吃白菜粥就咸鸭蛋,多好吃啊!我是一直不喜欢雪里蕻。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20-7-1 01:01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0-6-30 19:21
看着特别的有同感。

唯一感觉不一样的就是白菜,许是小时候吃顶了,到现在看到白菜都本能地抗拒 ...

还有啊,好像崩爆米花的在北京也少见,我印象只见过三五次,而且一次也没吃过。常见的是麻糖/关东糖/米花球换粮票的,麻糖最好吃了,米花糖不算好吃,但给的多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0-7-1 04:55
爱坛年龄段一目了然,
作者: 云淡风轻    时间: 2020-7-1 11:49
爆米花。。。。。。。勾起陈年往事
小时候 每当爆米花来院子,就会兴高采烈地拿晒干了的年糕片去爆,有一次 可能年糕片没晒干。。。。。。。。

爆锅的时候,全部粘在葫芦锅里了。。。。。。。当时就呆住了
看着好吃的年糕片粘糊糊地 被爆米花的爷爷 一点一点地掏出来,嚎啕大哭到我妈闻声而来
作者: mezhan    时间: 2020-7-1 12:11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20-7-1 11:49
爆米花。。。。。。。勾起陈年往事
小时候 每当爆米花来院子,就会兴高采烈地拿晒干了的年糕片去爆,有一次 ...

炸猫耳朵.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