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W. T! s( u; u2 Y0 ~机降步兵有直升机作为交通工具,在理论上空中机动的速度、距离更大,而且不受地形障碍影响,但机降步兵一旦进入战斗,必须脱离战斗才能登机转移。除非打垮了当面敌人,要有序脱离战斗并安全登机,这在激烈对抗中很难做到。在优势敌人的强大压力下,尤其难以做到。这牵涉到机降步兵的机降场问题。* ~; j) [) }2 E
% v2 h; _ a3 s3 v机降场不仅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还应与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是机降进攻作战,机降应该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以保持行动的突然性。如果是防御作战,同样要避开敌人的注意,否则敌人就有机会组织强大进攻,或者索性绕过防御阵地。在越南战争中,机降经常在村庄外一两公里外的开阔地进行。在阿富汗战争中,机降更是在4-5公里外的隐蔽地点进行,然后机降步兵徒步隐蔽前进到进攻位置。 * x; M. N% f1 p+ Y2 F8 I9 j8 P ) D2 R: \) Y% R! T战斗结束撤出时,机降场可以更近,但不仅依然需要平坦的开阔地,还要看战斗情况。如果敌人消灭了,一切好说。如果自己被敌人打退,或者自己被缠住了,就困难了。一方面,机降场离战斗太近的话,直升机容易受到打击,可能鸡飞蛋打;另一方面,机降步兵被敌人的兵力火力缠住的话,难以长距离机动到机降场,况且敌人会追击,把敌人火力吸引到机降场本身也是对直升机不利的。这种两难在越南战争中屡见不鲜。这还是敌人只是装备轻武器的轻步兵(不管是游击队还是北越的正规军),如果敌人具有轻装甲,在敌人火力下的撤退会非常困难。 2 d4 _5 l; W/ r; [( n" _( @# B$ v5 b/ ^
索降可以降低对宽大平坦地面的要求,只要有一个屋顶或者山顶平地就可以把机降步兵放下来。这可以用于直接把机降步兵送到目标的突击机降。但第一两架直升机上索降下来的机降步兵就要能马上控制现场,否则直升机的动静肯定惊动了敌人,影响后续人员的安全索降。 2 I/ j( p O+ [/ N- B! ?) Q% g! \0 A4 v* M
索降不像从直升机上“走下来”的常规机降,是需要专门训练的,而且事故率高。美国陆军游骑兵在索马里的“黑鹰坠落”战斗中,一个士兵失手摔了下来,打乱了作战节奏。这不是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但还是有影响的。索降解决了降落的问题,要重新把人马收回,最好还是直升机直接降落到地面,否则就要用吊索了。一般是由直升机把吊索铺放在地面,地面人员用腰扣与索缆上的锁扣可靠扣住后,直升机在爬升中往上拉人。这个操作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飞机上和地面的人员要配合好,否则很容易造成地面人员的摔倒和在地上的拖拽,造成受伤。索降还是游骑兵一级的操作,“索升”就是海豹突击队级的操作了。) [, [2 O3 z% w* R
9 X1 _: G" M8 T0 ]
在与机降步兵敌人保持接触时的增援也有类似的问题。/ Q" u7 Y/ [2 P e. ~- c+ q" F
6 u$ I* |0 O* z. O; d投入大建制的机降步兵的目的只能是一个:与大建制的轻步兵敌人对抗,敌人装备水平最多不超过部份轻装甲。 6 P* q. a9 B; d3 F8 P0 h* F1 ]" Z) A0 v- n
在机降作战史上,越南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是几个典型。 ! a. Y/ {- r, z 1 a* G q9 U3 t, G. L) l8 e越南战争是反游击战争,也就是轻步兵之间的战争。在北越正规军参战之后,不乏大规模的轻步兵对战,比如在骑一师的德浪河谷战斗里,美军投入两个营约1000多人的兵力,越军则投入了两个团约2500人的兵力,这是现代战争里少见的大建制轻步兵对轻步兵的战斗了,主要原因是越南战场上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越军也在本质上是步兵,缺乏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能力。但大多数机降战斗还是连营级,不超过几百人,对手也是不超过几百人的游击队。在苏联阿富汗战争中,游击队依然以轻武装为主,苏军机降作战与美军在越南没有原则差别。 6 f# ^ Q5 z8 w" W% {4 ^" w \9 o. @, S9 i" w6 V
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101师执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机降蛙跳作战,这是绕过伊军侧翼的迂回作战,但丧失战斗意志的伊军已经在溃退中,第101师除了收拢俘虏和接受投降,并没有多少战斗。第101师也没有全师出动,实际参战的只有一个旅、约2000人。 6 [3 x! h* F5 e( V : R" v3 r# d: u. a2 l/ {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再次回到反游击作战,对手回到轻步兵。塔利班吸取历次战争教训,避免大建制行动,所以美军的机降作战再次回到小建制。9 n7 h A4 w+ A
4 \) j, n, i0 s- B" E' S1 Y历史经验表明了现代机降作战的小建制、突击队化的大方向。' ^( X: x/ |5 }
$ ?9 u3 J0 A& ~. T5 A不管对手是轻步兵还是轻装甲,机降步兵只宜通过突然、猛烈的短促战斗打垮敌人,而不宜纠缠。这就决定了除特殊情况外,机降步兵在原则上不宜以大建制(比如以旅建制)出动,只能是营连以下的小规模突击队战斗,否则夜长必然梦多。8 a- _2 C b8 L
7 j+ g+ U4 J% d2 _6 |* x! v机降步兵是可以得到战斗轰炸机和武直的火力支援的,还可能得到远程炮兵或者远火的支援。如果这些支援火力是杀伤的主要手段,那更不需要大建制机降步兵了,精干的机降小分队干火力引导如鱼得水。如果机降步兵才是主要杀伤手段,那就回到大建制轻步兵的问题了,自身缺乏足够的战斗力,又缺乏合适的敌人。5 F f; n' `9 ]: n
) A, S$ W+ V2 d8 v
当然,这是针对大国对抗的高烈度战场而言的。对付游击队或者非正规武装,机降步兵占尽各种优势。游击队和非正规武装也很难有大建制,所以机降步兵主要作为小建制突击队使用的结论还是正确的。机降步兵还适合用于反登陆、反空降、反机降等消防队作战,对方也缺乏装甲化、机械化的能力。9 g4 T2 M* L2 M; W# U1 Q.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