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張江
[打印本页]
作者:
indy
时间:
2020-6-14 03:50
标题:
張江
台灣因為有李國鼎,才有了台積電這樣的科技巨頭。中國大陸有了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園的規劃者江上舟,才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具有競爭力。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園聚集了:中微、中芯國際,華虹、宏力、上海台積電、上海貝嶺等數條先進集成電路;此後,紫光、兆易、韋爾半導體、阿里又相繼入駐,從上游設備,覆蓋到下游封裝測試。
2000年,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建立中芯國際之時,他曾經首站選在香港,只可惜特首都同意了,中芯卻被地產商趕出了香港,香港的地產商是香港可持續發展最大的攔路虎。
打道回上海,張汝京立刻得到了時任上海市長的親自接待,指著正在規劃中的張江,領導大手一揮,中芯國際要建廠「想要哪塊都可以!」錢、人、地皮,只有中芯不敢要,沒有當時的上海不配合。
當年中芯國際享受的待遇,中微一樣也沒落下。給錢、給人、給地方,在江上舟等人的力保下,中微創業初期,就拿到了上海市政府提供的5000萬啓動資金。之後,江上舟又引薦尹志堯找到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拉來5000萬美元無息貸款。在上海政府的扶持下,中微在那個所有人都把半導體當騙子的年代里,挺過了創業初期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2004年歸國創立中微半導體的尹志堯,說過一句話:「我是個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條命,哪怕豁出這半條命,也想為國家造出光刻機、等離子刻蝕機來,我們一起乾吧!」
而一開始只有15人團隊創業的中微,創業僅三年,就研製成功了首台CCP刻蝕設備產品,並運往國內客戶,在45nm、22nm、14nm、7nm介質刻蝕,等離子刻蝕上一路狂奔,用不到十五年時間,在技術上基本追平對手三十多年的積累。而刻蝕機雖然沒有光刻機複雜,但要知道:高端的光刻機都是相似的,而刻蝕機就連基礎款都複雜的千姿百態。
中微與中芯國際的崛起背後,企業本身的奮鬥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必須承認的是,所有的科技革新背後,其實都離不開一個肯花力氣,願意燒錢的政府。除了中國政府捨得燒錢,離不開背後那個功勛卓著的江上舟。如果說李國鼎是台灣的科技產業之父,那麼,江上舟就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大功臣!中國有這麼多偉大的科學家投身科研,有這麼多地方政府注重科技產業,中國科技產業何愁沒有出頭之日,只是時間問題!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