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5)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0-5-2 23:43
标题: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5)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20-5-21 15:55 编辑 3 S. e$ G+ `; M+ _- ]
; i; F, J, e1 T% [
由于柳德尼科夫师的坚决抵抗,迫使德军从11月14日起又一次改变了进攻战术。他们决心放弃区域进攻,改为针对苏军单个据点进行重点攻击,每次攻打一个楼。这一天他们的攻击目标是苏第650团防守的74号楼。攻击部队由配属给第305步兵师的第336工兵营的1连和3连以及第44突击连组成。他们没有在黎明前出动,而是首先用火炮长时间猛轰这座楼。直到上午9时30分,德第336工兵营的突击部队才从65号楼出发,他们在坦克支援下开始进攻74号楼。由于此前德军不断的火力封锁,苏军工兵未能在楼前开阔地敷设地雷和障碍物。这样德军很快就接近了74号楼。苏军为了避炮,都躲在地下室。德军工兵使用炸药爆破了地下室外墙,炸死几个避炮的苏军士兵。德军突击队从爆破口突入楼内。残余苏军处境不利,被迫撤离74号楼,退至相邻的75号楼,该楼由苏第344团防守。
. N3 i8 |1 f2 m& e) K1 w
8 J: V/ P+ T  R. C  \上午11时,德军开始攻打67号楼。这座楼的二层被凶猛而且持续的炮击完全夷平。趁着苏军被震得昏昏沉沉之际,大约70名德军从各个窗口突入楼内与苏军展开激战。最后,苏军战士大部分牺牲,67号楼失陷,只有个别人幸免得以后撤。
3 y/ b$ W+ n( ?6 f1 g. L8 p: [5 Y) L1 [! {4 O5 q: H7 T
为了不给德军巩固防御的时间,75号楼里的苏军中午就组织好兵力向74号楼发起了反突击。德军已经料到有这么一出,早早就派工兵紧急加固阵地。此时,他们已封堵了两个楼之间的壕沟,还在窗口布设了拌雷,在楼北侧埋上了地雷。此外,楼东侧大门口也放置了炸药。突击开始时,几名苏军士兵翻越窗口时触发了拌雷被炸死。但其他苏军士兵没有犹豫,继续猛攻。他们突入楼内后与德军进行了血腥的搏斗,迅速打垮了德军守备分队。12点20分,苏军夺回了74号楼。  Q- K$ L0 H, [3 w6 K  g* C. p
$ M/ s' c! \% {* ^2 ]7 M6 S8 H5 I
下午1时,苏第344团向67号楼发起反击。扎伊采夫斯基岛上的炮兵向67号楼倾泻了200发炮弹,有力地配合了这次反击。虽然德军工兵敷设了许多地雷,但仅仅迟滞了苏军的冲击。 到1时20分,苏军夺回了67号楼,还缴了获一批枪支弹药。德军一上午的努力没有达成目标。 + W" ~- M/ A4 ^% P6 A: b

3 X* X+ H/ J" L0 C% J6 t
9 c" }5 o5 r2 a图27. 1942年11月14日德军攻击67和74号楼示意图。
1 X1 p/ U- d' t$ D! _' ?7 v; Q6 K4 T# A: _  i$ t* M( X

: ^" W0 P  `. _- `2 t图28. 战前波罗的海街照片。从左到右依次为63、64、65、66和67 号楼。楼房之间的距离很近,德国空军很难进行战术打击而不伤到自己人。
- K! ?# c* D: F2 `$ e4 E4 S9 o* d" M% g6 j6 x% s% C! ?' W
同一天,急了眼的崔可夫把马马耶夫岗和红十月工厂的部队调给戈里什内的第95步兵师,命令该师攻占油罐区,打通与柳德尼科夫孤岛的陆上联系。然而,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苏军未能前进一步。不过苏军对油罐区的反攻并非一无所获。他们牵制了德第305师的兵力火力,从而大大减轻了德军对柳德尼科夫孤岛的压力。对险象环生的第138师来说,任何一点帮助都是极其珍贵的。
! m2 |% V9 e2 A' z' K# G# k) o7 t" D" ~- q( k" @
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柳德尼科夫孤岛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仍然能够坚持住?答案除了坚强的抵抗意志以外就在扎伊采夫斯基岛及伏尔加河东岸的苏军炮兵群。他们每天不间断地给柳德尼科夫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 }" a# w+ m3 g# K
& P  I& E* P9 T0 n9 l2 g  L第138师的师属炮兵为独立迫击炮292营的25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外加第230炮兵营的两门45毫米反坦克炮。
% v7 j5 `1 _7 [, y1 v9 u9 @. e
$ D- G! v$ ~3 r+ `" F配属给柳德尼科夫的第295炮兵团以76毫米反坦克炮支援柳德尼科夫的第344步兵团。  r6 [8 \3 U, y. j: n
配属给柳德尼科夫的第397炮兵团以76毫米反坦克炮支援柳德尼科夫的第768步兵团。
$ ^9 _3 d1 q: K3 ]6 ~, Z1 k( n近卫第37步兵师的第86炮兵团以76毫米反坦克炮和122毫米火炮支援柳德尼科夫的第768步兵团。* X' l$ p1 d! _$ P7 G
未查到哪支炮兵部队支援柳德尼科夫的第650团。但是作为孤岛上战斗最激烈的地段,毫无疑问该团始终能够得到炮兵的强有力支援。
; B0 F6 \. M( O) a3 G2 N. `8 C7 C$ h" a. n( {: x/ w
第138师炮兵主任特钦斯基在柳德尼科夫的师部指挥炮兵作战。前进观察员都在柳德尼科夫孤岛上为各个炮兵群的指示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天以来,德军的强大攻势屡遭挫败伤亡惨重都是因为苏军炮兵的打击太厉害。 假如苏军炮兵力量只有一半的话,柳德尼科夫孤岛恐怕早就被拿下了。+ h! w: z: i; u
' Y* ~! y2 w4 a0 o4 K; ^% @
德军对扎伊采夫斯基岛上的苏军炮兵恨之入骨,天天派飞机疯狂轰炸外加炮轰。 但始终无法遏制其打击力度。
% K+ n$ s6 n5 y7 D0 x( R
( z+ _" h( M" [9 D% o6 e8 n9 Q' W. Q1 t! M
图29. 德军炮击扎伊采夫斯基岛。左下角是德军MG-34机枪。: A3 L8 G) _8 B5 n" C
0 g$ h0 @; |' n* v: ~5 p( C
14日当天,柳德尼科夫师有22人牺牲,93人负伤,共损失115人。德第305步兵师17人阵亡58伤,共损失75人。德军工兵营损失不详。总的来说,德军的攻击力在持续减弱。保卢斯征服柳德尼科夫孤岛的希望在于彻底切断对孤岛的补给。戈里什内师每天竭尽全力发起多次进攻始终无法打通与孤岛的陆地联系。第138师开始依靠缴获的武器和食品坚持战斗,战斗力也在下降。此外,有数百名伤员滞留在孤岛无法后送,形势万分危急。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向方面军请求向孤岛空投物资。4 G+ T. H0 ?2 P

' T  f; D. t" v9 u. q, k/ x         ——————————————1 W) {7 T/ v. r) L% H/ I& N

$ d9 H5 j& ^- P: K$ y2 |8 W$ }11月15日来临之际,柳德尼科夫孤岛的形状已被挤压成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不到500米的梯形。可以说一眼望穿,一枪打穿。 " G  R2 y$ z7 l- ^
7 E1 E, }. Q) s* ^
德军打了几天,对苏军各阵地了解的比较清楚了。苏第344团据守的西部地段设防极为坚固,德军攻击那里已经被证明伤亡大进展非常缓慢。德军也试过了从东部河滩抄底攻击的方法。苏军炮兵随时可以覆盖河滩,而德军的火炮压根使不上劲。打了几天,连滚轴沟这么小的阵地德军都无法撼动,比西部还难啃。
1 g# \$ c; V) E! S
; Y% K8 y1 r, ^& N: x11月15日,德军采用了在孤岛中部南北拦腰对进的策略。德军看准孤岛中部楼房较稀疏,觉得那里似乎更容易进攻。南路德军可以利用政委楼作为有利的出发阵地,使攻击部队能够在打击目标跟前安全地集结并及时向前输送弹药和增援,形成锐利的攻击箭头,打一次短平快的突击。此外,政委楼射界良好,能给攻击部队提供大范围的掩护火力并阻断苏军的侧翼增援。
5 i! r# q% S* Y1 e& l* {2 @5 J5 O2 E. v- l$ r* b
而北路德军毫无后顾之忧,可以针对红楼选择最佳攻击点进行突破。他们经过12至14日三天休整恢复了一些元气。德军的计划是将孤岛拦腰切成两块,使苏军失去防御纵深和支援补给能力,以期很快将苏军据点各个击破。
' K5 w+ x6 a; f, S! z1 O. r
8 ~$ i- i" j3 {& @, R凌晨4时10分,德第50工兵营的2连和3连从政委楼出发,攻击了相邻的81号楼。 为了切断苏军的增援,德军同时攻击了83号楼和污水处理厂,把81号楼彻底孤立起来。德军攻击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先攻击81号楼的地下室。然后向上仰攻。德军的突击队员首先通过爆破开辟了进入地下室的入口。然而,德军的短平快战术到此为止。吸取了政委楼防御教训的苏军立即炸毁了楼梯,切断了德军的攻击线路,给德军的仰攻造成极大障碍。德军工兵无法爆破天花板只能向上方的苏军投掷窒息弹。地面以上楼层有空气流通,能够很快稀释窒息弹放出的烟尘。苏军士兵用湿布浸水后蒙住口鼻继续坚持战斗。81号楼以无比坚强的防御让德军吃尽苦头。楼房内的短兵相接的战斗使德军的火炮和飞机战术支援完全无效。攻守双方只能靠步兵的近战和肉搏进行较量。双方都是志在必得,展现出最大的韧性和决心。激烈的拉锯战持续了一整天,经过极为血腥和残酷的逐屋搏斗,德军最终占领了81号楼。7 i( i; w- A  {

$ d* }9 u. ]6 t2 d' X) W* i0 i- W0 C& D
图30. 11月15日德军进攻81号楼和83号楼示意图。 - [1 z9 {" }4 e6 t  `/ ]: z9 o

; F- u  H/ i3 r0 w在进攻81号楼的同时,德军开始进攻相邻的83号楼。83号楼是苏第650团的指挥所,团长佩钦纽克少校带领全楼奋起抵抗。柳德尼科夫为保障第650团指挥机构的安全,及时下达了团部撤离83号楼的命令。佩钦纽克带领指挥所成员离开了83号楼,向东撤退。他们在角沟附近的河边峭壁下找到一个掩蔽部,在那里开设了新的指挥所并加强了那里的防御阵地。在佩钦纽克转移后,又有三人调到未完工楼。这样83号楼里仅剩下4人。他们被敌人团团包围,成为孤岛中第二个小孤岛。这四名官兵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15日日终时,仍然牢牢控着83号楼。此后,他们在那里又坚守了四天。* C: Z% U$ _$ j* q7 j5 o
# H! D7 i& b, Y) ^+ R. @! T0 ^
同日,德军再次攻击了苏第650团据守的未完工楼和74号楼,但均未成功。这两个地段的攻击很像是牵制性的。
$ ^& N7 T! d$ y2 u, i# k4 j
" S- Q7 `' E6 A* {8 U: P15日爆发的最激烈的战斗位于柳德尼科夫师的右翼苏第768团防区。德军的突击目标很明确就是位于柳德尼科夫孤岛中心的红楼。那里的防御特别坚固。红楼一直是柳德尼科夫的观察所,有一条地道直通河边的师部。德第389步兵师配属的第45工兵营经过休整重新上阵,与德第24突击骑兵连形成钳形攻击箭头,为第546掷弹兵团开路。德军出动了7辆长管突击炮,7辆短管突击炮和5辆33B型突击炮为这次进攻提供空前强大的近距离压制火力,志在必得。这个黑虎掏心战术如果成功的话,孤岛就会被勒成细腰,给德军南北会师造成良好局面。而苏军防御体系最坚固的西部阵地(第344团)就将腹背受敌。整个防御体系失去纵深就会迅速坍塌。
' @9 T1 ?8 o, u' n. c
6 U9 Y- _" n; F6 K/ M& M6 ^% r9 b: M9 y. W; X
图31.1942年11月15日德军进攻红楼示意图。$ n! l8 m- D, f$ a6 q
" d# W, q' J$ C- F& L: c- Y
德军的压制火炮非常凶猛,33B型突击炮充分发挥了希特勒预想的威力。其150毫米口径的火炮在近距离上发射出的炮弹一个个地砸到红楼上爆炸,一点点地把整座楼彻底轰塌。
/ |6 K9 N3 l' y" g% n
' A8 b) C9 a% _, P
' t3 _3 P) y' o- b1 X, K图32. 被轰塌的红楼。来源:Stalingrad Battle tour.
! L6 r  M& t' {6 Y$ F, k( `) }" S$ `1 O2 Z! j5 v
德第45工兵营以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开路,逐个消灭炮击后残存的苏军外围火力点。德军步兵默契地跟随前进,一边掩护工兵前进一边按部就班地清扫残存苏军。他们渐渐地在苏第768团防线的中部打开了一个缺口。- z- l/ j, W8 z: S1 R4 X

) V5 B7 h4 f5 b8 B3 R第45工兵营的攻击线路是斜插列宁街和泰梅尔街向西南方向前进。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地与78号楼拉开距离,防止那里苏第344团的火力杀伤。德军从泰梅尔街和手指沟入口之间向红楼西侧发展进攻,但是他们不能突进得太快,得尽量与24突击连保持好攻击平面,以免前出过度遭到苏军侧击。这一路德军进攻发展顺利,已经攻到红楼跟前。现在就看第24突击连的了。! R0 N6 J3 n8 b$ o7 T

7 Z3 Y+ k, W% O7 |  A( O$ E德军第24突击连的先锋已经一步步地攻至红楼北侧的手指沟,离红楼近在咫尺。现在,他们必须设法翻越这条又宽又深的手指沟。德军选择这么别扭的攻击线路是为了形成较宽的攻击面,协同突击红楼的北面和东面。德军士兵从北坡滑下手指沟,发现沟里有成排的掩蔽部,里面都是柳德尼科夫师的文员、医疗及后勤保障人员。德军的突然出现简直像是捅了马蜂窝。苏军战士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生死关头,全体人员包括伤员一齐上阵拼命发起反冲击。双方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混战。德军装甲车辆企图前出支援步兵战斗,但是被遍地废墟和瓦砾形成的崎岖地形所迟滞,行进速度极慢。在战斗中有五辆突击炮被苏军炮兵和14.5毫米大口径反坦克枪打坏。; p8 j& j* f5 M5 Z5 L
8 Z. w6 m! x% d( Z
德军一进入手指沟立刻就失去了突击炮的掩护。他们只能靠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轻步兵武器战斗。要想翻上手指沟的南坡,他们必须先肃清沟里为数众多的苏军。涌入沟里的大批德军在坑道和掩蔽部内外与苏军展开激战,击毙了许多苏军,但自己也遭到苏军反击火力的交叉打击。经过反复冲击,德军始终不能在沟内取得稳固的立足点。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耗竭之后,德军不得已只好放弃已占领的坑道从手指沟撤出残余兵力,在距离沟沿以北几十米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第24突击连只前进了几十米。红楼近在眼前,德军就是打不进去。9 T1 J$ k4 X, Y9 D# m

% w* l! v, |4 [% I柳德尼科夫师的奋勇抵抗粉碎了德军的南北对进的计划。德军没能占领防御枢纽红楼。但是苏军第768团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弹告罄。每枝步枪也只剩下二三十发子弹。
/ [% Z0 W& @* d  ~# {* g9 h/ O* f7 F2 c, n6 x, _: P% j
这一天下午,苏军第241团及新调来的第685合成团向油罐区发起多次百人以上的攻击。他们在跨越二指沟时遇到了与德军第24突击连同样的困难。德军在二指沟上上下下构筑了许多坑道和掩蔽部,形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苏军以多个8到10人的战斗组发起多点突击,结果只有一组冲过二指沟到达北岸。这个组孤立无援,很快伤亡殆尽。苏军的反复冲击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是第95步兵师的攻击毕竟减轻了苏第650团受到的压力。
2 c+ \3 W# {) u9 q# O6 U! i0 V5 |: i0 W/ F; V
11月15日,柳德尼科夫师为保卫孤岛付出了重大代价。全师牺牲了64名官兵,还有137人负伤,共损失201人。这一天下来,柳德尼科夫师几乎弹尽粮绝,部队主要靠缴获德军的武器继续战斗。德第389师有31人阵亡失踪,44人负伤共损失75人。德第305步兵师3人阵亡40人负伤。  D3 L- Y. N8 H$ _) I; e) e

; Q9 S% R8 ~, F2 k11月15日,第62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发电报通知柳德尼科夫准备接受空投补给。入夜之后,三架波-2双翼轻型飞机从河对岸起飞,越过伏尔加河。飞机的下翼面上捆着空投袋和炮弹箱。飞行员们在扎伊采夫斯基岛上空关闭了发动机,靠着滑翔飞行临空。他们看到事先约好的一排篝火勾勒出孤岛的轮廓。波-2飞机投放载荷之后返回基地再次装载物资。当他们第二次飞临孤岛的时候,发现德军也点燃了火堆,叫飞行员无法辨认孤岛。飞行员一边沿着河边慢慢地飞行,一边放开嗓门冲着地面大喊:“柳德尼科夫,灭火。”地面上的部队听到了呼叫,马上熄灭了篝火。飞行员趁机把物资投放到没有火堆的黑暗区。当晚一共进行了三批次空投。柳德尼科夫师收到6袋物资和10箱炮弹。由于孤岛实在是太小了。在夜暗中即便是低空低速的波-2飞机也很难准确地把空投袋投放进这么小的区域。至少有四个空投袋落入敌区,还有的落到河里。有的空投袋没有使用降落伞,直接砸到地面后造成子弹变形,无法使用。而德军从缴获的空投物资和审讯苏军俘虏的口供得出结论:对面的苏军已经是穷途末路,很难再支撑下去。
0 }$ y& t4 [. y* N0 o
3 J* V9 `. l* @/ c, F' Q
! _6 J7 i- N; b/ `  u# t图33. 波-2轻型飞机。其空投方式很简单,或者说很原始。补给品用绳子绑在下机翼上。在夜间,波-2以低速超低空飞临目标上空。飞行员手动拉开绳索,货箱或者货袋直接掉落到地面。苏联空军偶尔也使用降落伞。
' k% S7 {2 e- M" S" }9 i
5 c$ h' ^0 K: y" L德军方面的攻击力也在下降。他们每天的进展以米计算,能攻下一两个楼就不错了。速决战打成了消耗战,又回到原来那种啃硬骨头式的巷战攻坚。德军的兵员损失惨重,一举消灭孤岛的计划被彻底打乱。照这个方式打下去,占领斯大林格勒遥遥无期。希特勒也急了眼。他决定动用自己的另一个宝贝来对付柳德尼科夫,那就是德国武库中最先进的高科技武器——遥控爆破履带车。# Q8 {/ T! I& d2 `

, d  o. T6 O/ y, ^; Q
9 z2 @4 M% ~9 k3 m! L图34. 遥控爆破履带车有大小两种型号。大个的叫博格瓦尔德IV(Borgward IV),自重3.6吨,采用最先进的无线电遥控技术,可以输送450公斤炸药并按照指令退出爆破区,因此能够反复使用。博格瓦尔德IV在崎岖地形的行驶性能强,而且威力十足。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证明其对坚固堡垒的破坏力特别强,对堡垒内部人员的杀伤力也非常大。! F! @  j8 P" A1 M% Z/ t& G
: U2 S- w' Y4 W; c; G1 Q5 L9 C5 q( b
- s4 {* @' }& d* P. P9 Y
图35. 小型爆破车叫哥利亚(Goliaths),自重370公斤,有线遥控,可以输送60公斤炸药,以同归于尽的殉爆方式作战,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履带爆破车在攻击塞瓦斯托波尔苏军要塞时投入战斗。因为受山地地形限制较大,效果不太好。
3 K# B; a* k; u; a( r' a% G2 |2 D2 T7 S% m; n7 f) v- l
希特勒这回是远水救近火。操纵履带爆破车的阿本德罗特连此刻正部署在列宁格勒前线,离斯大林格勒足足有三千公里。该连15日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向B集团军群报到。阿本德罗特没有迟疑,马上撤离前线准备运输。全连于11月17日完成火车装载开始启运,9天之后仍未抵达目的地。这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两翼的大反攻早已切断了他们继续前进的铁路线。该连不得不停止前进,从而躲过了陷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厄运。7 `7 u6 ~' A3 O3 l# o2 A

* q9 p( u1 n5 g0 x% V. [6 Z(待续)
+ Z# k/ y  s0 f' Q( z: Z4 d2 P3 ~  t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1)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199&extra=
6 k5 `+ h  d8 V  \2 w$ c& ^/ D0 T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2)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225&extra=
$ P' T2 s$ r- a$ B4 G& f$ h/ a% B. K$ ^0 ?( ]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3)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254&extra=* N% Y* e+ c: Z% n" C

* ?# p; @# y+ m- X, g6 k- F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4)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284&extra=2 _, ~3 G# i& a

2 [# |, u7 ?2 c& F. O  v; u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5)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301&extra=
+ y3 R: v9 U/ R3 J1 d
3 h0 d3 ~' ?4 i4 t0 x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6)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334&extra=
& l: o$ m: m% ?( w) Z) n) o: c. `- X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7)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372&extra=
! {+ Y2 X5 G3 n7 b: _$ I0 U: }- n
. y: ?3 j0 @  k  U/ Z( m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8)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408&extra=
0 _! Y) E1 ^+ b. G! }3 s( n# p/ n4 H5 e+ M7 k7 ~. \8 R, a' t% X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9)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9437&extra=
: L5 |- _6 w- {" J/ R( m+ b1 `0 Y* H: t  O) s
斯大林格勒——孤岛英雄(10)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p;page=1#pid1230463
. Y% j* I0 o0 J
8 [& \$ u4 ~/ a& S         . r. h$ L' e* {. D2 {/ k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0-5-2 23:46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5-2 10:00 编辑 6 o: w. k- \- O& n: C4 c8 |
: N2 s( O1 a6 I7 C) s% [' g
好样的大哈瑞,不挖坑!1 W) d" \4 t5 F  d

# L4 D5 e% q7 Q# b% d5 m  N, s- u先精再看!
. M. v' g: w" ?4 m
" i5 T; e# u& Y德军很少在夜间发动进攻?为什么呢?趁着夜色悄悄逼近,由工兵爆破,或者步兵直接硬冲,也比大白天好啊。共军在朝鲜常用这个战术,德军没有理由做不到啊?) ]& x$ u8 a% V! z. ^7 h- u* B
3 i3 j. f8 R9 _6 k: ?4 \% ^
Goliath是很邪恶的东西,在电脑有戏里领教过,威力大,行动敏捷,很难拦截。要是斯大林格勒攻坚大量用上这东西,红军就惨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0-5-3 02:13
红军战士们,再坚持三天!!!
作者: 雪山下    时间: 2020-5-3 02:32
背后就是伏尔加河,真是一米一米的血拼% \- a" \4 i1 ~# {0 l# k

( u( v. E/ x1 F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0-5-3 04:19
晨枫 发表于 2020-5-2 10:46
5 G, K) j6 e* W6 G2 h  a; S好样的大哈瑞,不挖坑!
1 l( N" N' t- B2 @
7 p/ ~9 l6 m7 s6 M% y先精再看!
3 R! i$ k% s* Q; ]! ]' s
瞎猜一个。不在夜间偷袭是因为德军坦克和突击炮动静太大,一出来就暴露了。要是没有坦克和突击炮的火力压制,单凭工兵和步兵攻楼恐怕力量不足。13日第162工兵营穿插奇袭柳德尼科夫指挥所就是这个路子,结果败退。
作者: asquyd    时间: 2020-5-3 09:56
本帖最后由 asquyd 于 2020-5-3 11:20 编辑 5 g# M( g0 d8 S0 G# b( l1 o. o
4 @% z5 z# u- M! R
叫Goliath是因为它(比David)小,谁说德国人缺乏幽默。象V2火箭、喷气式飞机一样,Goliath被广泛认为是德国二战超前于时代(ahead of its time)的创造。: O% s& K& P! \) k0 v
( c4 U- n5 ~. {7 Z8 T/ v0 l
Goliath后来在镇压华沙起义中也使用过。波兰电影《卡内瓦》中有特写。
作者: asquyd    时间: 2020-5-3 11:09
本帖最后由 asquyd 于 2020-5-3 14:36 编辑 : Y0 C) f( w" B5 l7 y' p8 _
3 I/ L9 Y3 z4 s+ q5 _- g
德军市中心攻势每天伤亡才一百来人,决心不够啊。
作者: togo    时间: 2020-5-3 11:18
这些六十几号到七十几号的二层楼是什么功能,从照片看像是高级的职工宿舍。2 P/ u& ^* o' s+ C, m
老毛子盖的房子结实是肯定的。看看北京展览馆,计委大院那一片,屋顶高,墙厚。怪不得德国人的炮也打不动。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0-5-3 11:25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不知道如果换成美军的火力会是个什么结果。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0-5-3 11:26
大哈瑞的作品得一个字一个字读,血肉横飞,可歌可泣,崔可夫62集团军太不容易了。是不是朱可夫他们已经有预案,就是河西部队被灭,大合围仍然成立,只是围歼战时间拖得更长?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0-5-3 11:35
togo 发表于 2020-5-2 22:18
6 u% }  u5 z1 z3 H0 u3 X9 j2 L这些六十几号到七十几号的二层楼是什么功能,从照片看像是高级的职工宿舍。
5 |6 v$ R3 |8 R+ h, t老毛子盖的房子结实是肯定的。 ...
( F8 l/ m' P- U$ ~  N" l% b) Z$ ]& H
我与你的感觉一样。这排房子像是工厂最高层的人员住的地方。俄罗斯冬季太冷。需要加厚的墙壁保暖。所以房子盖得特别结实。俄罗斯的房子还有一个特点是有地下室。俄罗斯的房子 打起仗来非常有用。
作者: 阿迪    时间: 2020-5-3 12:32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5-3 11:35
( V$ p4 k3 E) T9 u$ E1 g5 f! m我与你的感觉一样。这排房子像是工厂最高层的人员住的地方。俄罗斯冬季太冷。需要加厚的墙壁保暖。所以房 ...
1 j  l- q8 E  m. }1 @8 e
在建筑设计上确实是采用这种方式来抵御冬天的严寒的。就像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墙体厚度从370毫米厚到490毫米厚甚至更厚都有;窗口也是仅满足采光要求即可,面积不会做得太大,窗口是双层的,外层的窗扇外开,里层的窗扇内开;还有出入建筑的外门,通常是做成门斗,以在冬天尽量减少热量交换。经过这样的设计,这种建筑内部就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呆在里面是很舒服的。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20-5-3 16:31
围点打援,这个点一定要支撑的住,否则就是击溃战。
作者: 怎这样呢    时间: 2020-5-4 04:13
togo 发表于 2020-5-3 11:18
2 Y" y/ @/ d0 |  F' t9 s' m这些六十几号到七十几号的二层楼是什么功能,从照片看像是高级的职工宿舍。6 Q, f  Z' ^: q' L4 V, p; X
老毛子盖的房子结实是肯定的。 ...

/ a. H  {* [- R  }要是换成后来的赫鲁晓夫楼,这仗打到这里恐怕就结束了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0-5-4 04:58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20-5-4 05:02 编辑 ( ^  n! m& B# B
asquyd 发表于 2020-5-3 11:099 Y  u9 t) w2 g* b' G, o! ]
德军市中心攻势每天伤亡才一百来人,决心不够啊。

2 |3 ]  N( q6 A! F0 I8 y1 i2 n- M
) V3 A- u+ m6 X$ E& O普及一个常识:作战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作战正面;你不可能把一万人塞进4~500米宽的作战正面,那样的话不仅自己的火力施展不开,敌方一颗炮弹下来自己伤亡几十上百,这样的指挥官要上军事法庭被枪毙的。
$ A/ z- o8 O' z  v0 B+ H& Q
9 q- O. G( U( W" T* r3 Y# H1 J一个街区宽度的地方一天打掉一个连还不惨烈?你可以找找世界上是否还有其它可以比较的战例。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0-5-4 05:01
无言 发表于 2020-5-3 11:25' _* `6 r* _  q4 s6 d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不知道如果换成美军的火力会是个什么结果。

9 o- L" s, C* }' w
6 \' z. K5 Y0 ^9 ?美军二战时期能超过德军的火力也就是空中火力,其它的没啥。打败德军是因为德军最高峰的时候是在与俄国人作战。轮到美军打的多是供应和补充都不足的二流德军部队。
作者: togo    时间: 2020-5-4 05:17
怎这样呢 发表于 2020-5-3 12:139 g: F) W% F5 X- V- @# {; E- q: a
要是换成后来的赫鲁晓夫楼,这仗打到这里恐怕就结束了
4 @& p  z) d# w- j0 \2 S2 f
赫鲁晓夫当时也在战场,在河的对面,负责军纪工作。对苏军的最后胜利也是有贡献的。* ^  Z5 p( A" t8 F% K3 H

! {% n3 Y: F: r6 {7 `北京在八十年代前盖居民楼的大多是这种五层的赫鲁晓夫楼,每家独门独户,比大杂院筒子楼里公用厨房厕所还是要舒服很多的。
* c% j  P4 h) d$ g& Y) N
作者: 怎这样呢    时间: 2020-5-4 08:13
本帖最后由 怎这样呢 于 2020-5-4 08:14 编辑 ' B/ e. T& ]8 H1 L. f
togo 发表于 2020-5-4 05:17
# J2 W4 ~& a% v赫鲁晓夫当时也在战场,在河的对面,负责军纪工作。对苏军的最后胜利也是有贡献的。+ R* r+ O, G% c8 Q
2 a  T1 {: Z; O: z& h
北京在八十年代前盖 ...
- e4 A0 k6 {# c0 E- E, W0 M
8 p- T5 x8 c  e0 }% F! q' L
嗯 我也在这种楼里长大的,80年代修的,爸妈是第一批住户。楼梯旁还有个丢垃圾的口子,可以直接把垃圾丢到一楼入口,没用几年就被封死了。好像是因为南方气候太热,一楼抱怨太大。
作者: kar98k    时间: 2020-5-4 10:19
从手指沟双方的几次攻防来看,对付这种完备的防御体系除了拼人力拼毅力双方都没有其他的办法。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0-5-4 10:41
kar98k 发表于 2020-5-3 21:19
& d6 }: e0 y; j+ c8 i0 |7 A8 m从手指沟双方的几次攻防来看,对付这种完备的防御体系除了拼人力拼毅力双方都没有其他的办法。 ...
3 O9 Y- F" p5 f; r; i- J2 x* @
孤岛本来就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现在,德军突击队进了手指沟,那儿的苏军就知道必死无疑,那就拼个你死我活吧。谁都知道,这时候的战场上是没有俘虏的。
作者: 石工    时间: 2020-5-4 11:11
怎这样呢 发表于 2020-5-4 04:13
( r, ?/ }5 R9 [要是换成后来的赫鲁晓夫楼,这仗打到这里恐怕就结束了
& [; X! Z! a' W8 G: T( x
如果你说的是国内概念上的“赫鲁晓夫楼”,我也赞成。
) z- Z0 c6 z# T( j4 ^: U% O- Q. G! _' W$ f" c- y1 {
如果说的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楼,还是非常硬核的,下面的纪录片能说明问题:  m# K8 F% ^1 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E69DiFGdE9 R1 R! q' A: C; ^

5 D) J# k6 E+ o6 V. ~; V后期在五层单元楼的基础上,延续预制板吊装,发展成高层装配式建筑,这是1978年的水平:
1 d# [2 s7 t" q! M' 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cUaA6RYpo
9 n! A3 E0 U1 b1 M. h% s7 m
2 w2 [8 H5 }. j6 z/ r
+ A% h, ~4 N! D$ M7 _' v1 C赫鲁晓夫楼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工厂标准化预制板,现场吊装,省工省时,标准化出品,解决了苏联二战后劳动力短缺和住房需求高涨的两大矛盾,最快速实现全面免费住宅来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这需要充足的水泥、钢筋和运输安装设备。这也要等到二战结束十年之后才能铺开。
1 r+ Q; y( X7 |! ~5 d3 l0 l- }8 t2 }! F' y
如果战前就能全面铺开视频里的赫鲁晓夫楼,那个位面的苏联的工业化能力只会比现实情况强悍得多。
5 j. P  a5 l/ O* U
作者: 陈比尔    时间: 2020-5-5 10:07
说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为什么德国空军没有把这个街区炸平呢?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20-5-11 21:22
testjhy 发表于 2020-5-2 22:26
9 @/ @* E: c8 X- K/ ?8 j  W5 z: H0 A大哈瑞的作品得一个字一个字读,血肉横飞,可歌可泣,崔可夫62集团军太不容易了。是不是朱可夫他们已经有预 ...

  D! R! I& a1 X: P' v3 A% F( ^& U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苏军总参谋部不这样认为。  O6 X" K9 {5 `  d6 g% Z
0 u) M. u3 Z% C# ?7 U
斯大林格勒城区一旦失守,B集团军群手上马上就有大批机动兵力可用。魏克斯一定会立即把斯大林格勒城区高度密集的部队(10个师)分开,以加强左右两翼意大利军、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的战线。特别重要的是,德军陷在市区的装甲部队可以立即部署到预计苏军可以发起进攻的地段,进行机动作战。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造成了敌军的两翼兵力虚弱的有利态势。这是“天王星”行动的核心——深远突击合围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条,苏军的大反攻将遇到严阵以待的轴心国军队。几乎可以肯定,斯大林格勒失守后苏军不可能这么轻松快速地突破敌人防线,更不可能按照计划在四天后拿下卡拉奇的顿河大桥。投入进攻的苏军有可能止步于敌人的浅近纵深,打成胶着状态,完成不了合围,整个“天王星”计划就会泡汤。正因为上述原因,红军总参谋部才天天揪心地丈量和评估斯大林格勒城区以米计算的战斗得失。7 M" p0 D* \' U, N
. H# k' R. o8 w0 z1 P
崔可夫 的第62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城区是绝对必要的,其意义不仅仅是战役性的,而是战略性的。不夸张地说,是苏联的国运所在。9 W6 N* M# k- l. b9 q
& [% N  T# h; }/ o' |: c, y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示弱于敌是总参谋部的战略意图。所以,叶廖缅科不给崔可夫太多的增援是蓄意所为。叶廖缅科掌握增兵力度非常精密,恰到好处又不露声色。他的目的是既能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拖延时间又能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给敌人造成预备队枯竭的印象。诱饵就是苏军增援日益不足,不得不一点点地把阵地丢掉。当然,必要时叶廖缅科甚至连孤岛也可以牺牲掉,关键是城区阵地必须守住。叶廖缅科这一招不但蒙过了德国人,也蒙过了自己人。战后复盘才能体会到叶廖缅科的真实用意。对叶廖缅科在战役中的表现我还是非常佩服的。
- T4 K& h; j$ U4 I0 ^& N; |/ |: ~7 u3 M' S- e
叶廖缅科这样做就难为了崔可夫。他又要守住阵地又没有足够的兵力,自身消耗那么大,连续几个月在高压下昏天黑地的死战,牺牲了太多的官兵。以这么不利的条件打出了那么漂亮的战绩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d" t5 w3 p3 P% Z( d

4 E6 `; t5 B) C3 J' w! z5 F在崔可夫无路可退之际,突然出现了孤岛。孤岛的存在成为争夺城区新的聚焦点。它吸引了德军主力部队,客观上有利于减轻第62集团军主防区的压力,也有利于叶廖缅科拖延时间准备大反攻。可柳德尼科夫就那么点人那么点地,加上补给中断,能否坚持下去不被看好。所以说柳德尼科夫比崔可夫更难,称其为置之死地一点也不过分。孤岛守军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守住了阵地,打得只剩下不到一个营。但是最后居然能够绝地逢生,创造出辉煌战绩,令所有人刮目相看。1 {, C1 {' _, U" B: F! h  U
' e5 P9 }+ v* c! |
这些都是个人看法,不一定符合实际。欢迎提出不同看法。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20-5-12 05:39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5-11 21:22& b" N: Q5 i" a
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苏军总参谋部不这样认为。
% z4 ]# a* L, q8 I! u2 H5 ^- y+ v
2 E% C) c( U) k7 ]; \) m7 s斯大林格勒城区一旦失守,B集团军群手上马上就有大 ...

) ?0 h3 ^4 R6 S, w! O% F如果是苏军全力以赴增援伏尔加西岸形成的结果大家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他的目的是既能把德军吸引在斯大林格勒拖延时间又能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给敌人造成预备队枯竭的印象。诱饵就是苏军增援日益不足,不得不一点点地把阵地丢掉。
& X: y6 A# f- ^; d: g$ K
主要是这种描述,西岸岌岌可危的状态一旦真的失守,钓鱼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