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慾望 [打印本页]

作者: indy    时间: 2020-2-12 08:47
标题: 慾望
..佛陀說:慾望的本質就是它永遠不滿足。不管你做什麽,不管你為它做什麽,它都保持不滿足——那是慾望固有的本性。慾望本身就意味著不滿足。所以你可以坐在一棵願望樹下——那不會有任何區別。你可以許多次感覺它被滿足了,結果它又出現了。它會永無休止地反覆出現。

  所有基督教徒、穆斯林、猶太教徒、印度教徒的天國與天堂不過是沒有滿足的、壓抑的、挫敗的各種慾望之投射。當然,它們極大地安慰了人們:「如果你在這裡不能滿足——在那裡可以。你遲早會見到神,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祈求祂,不斷膜拜某個形象、理念或理想,讓祂開心,讓神開心,然後你會收穫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那將是祂給你的回饋——因為你的祈禱,因為你的感恩,因為你持續不斷的交托,因為你不斷對祂行觸腳禮,因為你的順從——那將是你的回報。」

  當然,這個回報是在死後的,即使狡猾的神職人員也無法在此生欺騙你——他們做不到。他們也知道慾望永遠不會滿足,於是他們發明了死後的生命。沒有人知道死後的生命,人們就是非常容易上當受騙。

  如果有人來對你說:「神可以立刻滿足你的慾望」,很難證明這一點——因為沒有人的慾望曾經在此時此地被滿足過。那樣他們的神就危險了。他們用了一個非常狡猾的計策,他們說:「在你死後。」你們的神能力不夠,不能現在就滿足嗎?你們的神能力不夠,不能在此地創造出願望樹嗎?你們的神無法在人們活著的時候有所作為嗎?如果祂此刻無法實現,憑什麽說祂之後就會實現呢?

  佛陀說:洞察慾望的本質。觀察慾望的運作——它非常微妙。你可以看到兩件事情:一,慾望本身就是無法滿足的;二,一旦你明白慾望是無法滿足的,慾望就消失了——只剩下無慾。那是一種平和、寧靜、安寧的狀態。那是一種滿足的心境!人類永遠不會透過慾望得到滿足,人類只能透過超越慾望而得到滿足。

摘自:四十二章經
https://www.facebook.com/commerce/products/2031534916893888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20-2-13 07:03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20-2-13 07:04 编辑
佛陀之道並非普通意義上的宗教,因為它沒有信仰體系,沒有教條,沒有經典。它不相信神,它不相信靈魂,它不相信任何解脫的境界。它完全不是一種信仰,但它又是一種宗教。
  這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情况在人類的意識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佛陀保持徹底的卓越,無與倫比。
  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都是低於十歲的宗教。他們滿足你所有的需要,他們並不是太關心真理。他們更關心你,他們更關心如何安撫你。
  佛教是長大成人的宗教。佛教是一個具備成熟心智的宗教。佛教一點都不幼稚——它不助長你內心任何幼稚的慾望。它非常無情。我重複一遍:沒有比佛陀更慈悲的人,但他的宗教是無情的。
  事實上,他的慈悲體現在他的無情裡面。他不允許你執迷於任何謊言。不管多麽讓人舒服,謊言就是謊言。那些對你們說謊的人,他們不是你們的朋友,他們是敵人——因為在謊言的影響下,你會過著一種充滿謊言的生活。
  不管多麽沉重,不管多麽嚇人,不管多麽震憾,都必須把真相帶給你。即使你受到真相的衝擊而毀滅,那也是好的。
  佛陀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人。他的整個努力就是拆除所有的支撐。他不主張相信任何東西。他是一個無信仰者,他的宗教是無信仰的。他不主張「相信」,他主張「懷疑」!
  你們聽說過主張「相信」的宗教,但你們從沒聽說過主張「懷疑」的宗教。懷疑就是佛陀的方法論——懷疑到核心,懷疑到終極,打破沙鍋問到底。當你懷疑過一切,當你透過懷疑拆除了一切,真理就出現在你眼前。
  所以佛陀不對你宣揚任何天國,他不相信天堂。他並非不相信喜樂,不是的。他相信喜樂,但那不是一種信仰:當所有的天國都消失,所有的慾望都脫落,突然之間你最內在的本性就是喜樂的。對此什麽也不需要——不需要美德,不需要苦行,不需要犧牲,只要領悟就夠了。
  佛陀之道是領悟之道。


"所以佛陀不對你宣揚任何天國,他不相信天堂。"  西方极乐世界呢
作者: indy    时间: 2020-2-13 12:41
龙血树 发表于 2020-2-12 18:03
"所以佛陀不對你宣揚任何天國,他不相信天堂。"  西方极乐世界呢


不清楚

我理解的就是觉悟二字,对极乐世界永生轮回之类不太感兴趣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20-2-13 15:42
indy 发表于 2020-2-13 12:41
不清楚

我理解的就是觉悟二字,对极乐世界永生轮回之类不太感兴趣

你说得对。。。我是在挑刺
作者: indy    时间: 2020-2-14 13:53
龙血树 发表于 2020-2-13 02:42
你说得对。。。我是在挑刺

没错啊,一针见血

号称觉悟之后还念念不忘极乐世界不忘永生,至少“贪念”“妄想”是没有真正觉悟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20-2-14 15:10
indy 发表于 2020-2-14 13:53
没错啊,一针见血

号称觉悟之后还念念不忘极乐世界不忘永生,至少“贪念”“妄想”是没有真正觉悟 ...


如果把释迦牟尼看做一位修行者和教师,可以这么理解他说法的不一致之处,以及现代看到的矛盾之处。

1. 时移世易,有些内容和古代文化相关, 现代看着不合理。比如当年女性地位低,那么自然导致他不能够教女性对抗社会,只能够教授接受现实,如果强求平等女性反而更难活下去。

2. 说法对象不同,听众层次不同,因材施教。悟性不够的可以先学着西方极乐世界,为此行善积德,逐步提高。而悟性高的则不必讲西方极乐世界。

3. 释迦牟尼本人认识的演变。他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终境界,起初的说法和早期的境界一致,后来的说法和后期的境界一致。

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如果按照时间和听众对释迦牟尼的说法经典分类,分类后的经典,类与类之间不一定一致,但每一个类别之内的内容应该是没有矛盾的。
作者: indy    时间: 2020-2-19 08:47
龙血树 发表于 2020-2-14 02:10
如果把释迦牟尼看做一位修行者和教师,可以这么理解他说法的不一致之处,以及现代看到的矛盾之处。

1.  ...

(又看到一篇)


..有些人的慾望在生前,有些人的慾望在死後,但這有什麽區別呢?——沒有任何區別。他們同樣欲求某些東西——他們「欲求」!這種慾望是相同的。

  佛陀尋訪過許多老師,他感到沮喪。他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宗教的花朵綻放——他們都是物質主義者。他們或許是偉大的苦行者:有人斷食幾個月,有人幾個月一直站著,有人睡了許多年——他們都快成骷髏了。如果只看他們的身體,你無法說他們是世俗的和物質的;但是審視他們的頭腦,去問他們:「你為什麽要斷食?你為什麽要這麽努力?為了什麽?」於是慾望就出現了——要上天國或天堂,要擁有死後永恆的喜悅。

  聽聽他們的邏輯,他們會說:「此地的事物是無常的,這個生命是短暫的。即使你成功了,死亡也會帶走你的一切,所以有什麽意義呢?這個生命不是永恆的。我們追尋的是某種永恆的事物——我們追求的是永生,我們追求的是絕對的滿足。在此地、此生追逐慾望的人都是傻瓜,因為死亡將會帶走一切。你累積財富,當死亡來臨,這些都帶不走。我們追求的是某種我們可以帶走的財富,它永遠不會失去,永遠不會被偷走,沒有政府可以對它課稅——沒有人可以奪走它,甚至包括死亡在內。」

  你們說這些是有宗教性的人?他們甚至比所謂的俗人還要世俗,他們比所謂的物質主義者更加物質。當然,他們的物質主義是經過偽裝的,他們的物質主義有一種靈性的韻味——但那是一種欺騙。那就像你對著一坨糞便噴灑香水,糞便還是糞便,那些香水只能欺騙白痴。

  佛陀不會受騙,他看得一清二楚。他可以看到慾望一直存在。如果慾望存在,你就是一個物質主義者,你就是世俗的。

  所以佛陀不對你宣揚任何天國,他不相信天國。他並非不相信喜樂,不是的。他相信喜樂,但那不是一種信仰:當所有的天國都消失,所有的慾望都脫落,突然之間你最內在的本性就是喜樂的。對此什麽也不需要——不需要美德,不需要苦行,不需要犧牲,只要領悟就夠了。

  佛陀之道是領悟之道。

摘自:四十二章經
https://www.facebook.com/commerce/products/993716210732284/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20-2-19 12:54
indy 发表于 2020-2-19 08:47
(又看到一篇)

他是走的领悟道路的。我很赞同。不过我不会觉得别的道路没有可取之处。比如有人确实悟性不足,那么通过一些其他途径入门也不错。

所以,宣讲悟性就好了,不必花太多篇幅鄙视其他道路。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20-2-19 12:58
想起来一位敬而远之的朋友。他是走信仰风格的,我很尊重这种风格,但是他不断要把一切熟人都转化到信仰阵营,不懂得基本的尊重,苦大仇深地认为不和他一致就没有救了
作者: indy    时间: 2020-2-19 13:00
龙血树 发表于 2020-2-18 23:54
他是走的领悟道路的。我很赞同。不过我不会觉得别的道路没有可取之处。比如有人确实悟性不足,那么通过一 ...


同意

隐约记得根器说出现的比较晚,和大乘小乘的分别好像有些关系。。。都是大学时候囫囵吞枣看了些书,后来没有理论也没有实践也就淡忘啦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