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摄影记者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4 22:57
标题: 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摄影记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9-11-14 10:22 编辑


听说最新的谷歌手机已经可以和佳能G5X Mk2这样相当不俗的DC打一打了


有追求的大爷大妈则是操起各种大炮


专业摄影记者更是有各种长枪短跑


但在昨天的美国国会弹劾公开听证会上,这位仁兄最引人注目:他竟然拿着木制的大幅胶片相机!这是9102年啊!


大概从芝加哥打字机年代后,大幅就推出新闻摄影了。这真是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摄影记者了!他这是玩哪样?
作者: kar98k    时间: 2019-11-14 23:49
拍不到新闻,自己就是新闻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9-11-15 00:09
懒得买相机了
作者: 数值分析    时间: 2019-11-15 00:58
反常啊 让保安拦下来查一查 他可能不是记者
作者: togo    时间: 2019-11-15 03:28
这玩意还能买到胶卷吗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9-11-15 03:58
我猜他用的还是黑白卷,拍出来特有沧桑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5 04:25
togo 发表于 2019-11-14 13:28
这玩意还能买到胶卷吗

能。和医用X光片一样,小众,但还在生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5 04:25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11-14 13:58
我猜他用的还是黑白卷,拍出来特有沧桑感。。。

哈哈哈,自拍呀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15 10:47
只有真正玩过大幅胶片的才知道,现在的所有的所谓专业的相机都是渣。妖道没玩过大幅胶片相机,我只玩过小的。可就是这样,有个几亿像素都是很轻松的。有个专业级别的放大机,都能够看清楚蚂蚁腿上的汗毛数。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5 10:49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4 20:47
只有真正玩过大幅胶片的才知道,现在的所有的所谓专业的相机都是渣。妖道没玩过大幅胶片相机,我只玩过小的 ...

我还真玩过大幅……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16 07:08
晨枫 发表于 2019-11-15 10:49
我还真玩过大幅……

壕,我们做朋友吧

大幅胶片只能用大幅相机,就是照片上那种。建国后我们的海鸥相机好像因为镜头不够好,大幅相机的质量好像一直很差。所以用大幅的要么是从国外带回来的,要么是祖上留下来的。我小时候,不要说民间,就是我们市,公家有没有大幅相机都难说。我们那个时候拍的特别重要的大会最后留影的时候,都是从省里请人来照。不是他手艺怎么好,人家有相机啊。最大的合影,我见过有几百人的,最后用整张的相片纸放出来,里面每个人都清清楚楚,完全没有像素糊了的问题。感觉再放大几倍都没问题。我记得有几位老人过世后开追悼会,用的照片,就是开大会的那种大合影放大了扣出来的。因为年轻又穿得齐整。

现在坛子里的小朋友大概都没见过暗室和放大机吧?感觉很有自己已经是老古董店赶脚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6 08:40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5 17:08
壕,我们做朋友吧

大幅胶片只能用大幅相机,就是照片上那种。建国后我们的海鸥相机好像因为镜头 ...

我玩的当然不是自己的,是老外公单位的,他就是照相室的光杆司令。

那是一个Linhoff,我也不知道多少年了,肯定是解放前留下来的。镜头应该是Rodenstock。那年代没有假货,没有替代品。

被你一说,想攒一段大幅相机的事情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16 11:07
晨枫 发表于 2019-11-16 08:40
我玩的当然不是自己的,是老外公单位的,他就是照相室的光杆司令。

那是一个Linhoff,我也不知道多少年 ...

好啊好啊,欢迎欢迎!赶紧写出来。

上海就是有老底子。比俺们穷乡僻壤的要好得多。

我查了一下,linhof居然现在依然有古董的叠床相机卖。真是百年老店了。而且他家的大幅居然到了令人发指的18x24. 这比用区区六厘米底片的海鸥来说,真是庞然大物了。我最大的见过4x5英寸的,当时感觉已经是非常震撼了。不过不是linhof, 是柯达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6 11:32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5 21:07
好啊好啊,欢迎欢迎!赶紧写出来。

上海就是有老底子。比俺们穷乡僻壤的要好得多。

来啦,楼上请!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extra=page%3D1

柯达大幅是当年的平民大幅,现在也是收藏品了。4x5是大幅里小的,不过18x24也太变态了!
作者: 伯威    时间: 2019-11-16 13:45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19-11-15 00:58
反常啊 让保安拦下来查一查 他可能不是记者

还真有可能,就像潜入苏联的 CIA黑人特工。
作者: 井木犴    时间: 2019-11-16 16:09
伯威 发表于 2019-11-16 13:45
还真有可能,就像潜入苏联的 CIA黑人特工。

没准是穿越过来的苏联特工。。。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9-11-17 03:35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5 10:47
只有真正玩过大幅胶片的才知道,现在的所有的所谓专业的相机都是渣。妖道没玩过大幅胶片相机,我只玩过小的 ...

我的看法几乎是正相反啊,有功夫咱抬一杠呗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9-11-17 04:46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6 07:08
壕,我们做朋友吧

大幅胶片只能用大幅相机,就是照片上那种。建国后我们的海鸥相机好像因为镜头 ...

错觉吧?大画幅底片,百人合影,每个人(头像)能分配到的银盐颗粒数,怎么会敌得过35mm大头照的银盐颗粒数呢?总之照片是否“看着清晰”,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17 05:46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7 04:46
错觉吧?大画幅底片,百人合影,每个人(头像)能分配到的银盐颗粒数,怎么会敌得过35mm大头照的银盐颗粒 ...

你说的没错,就一个人而言,大头照的清晰度,绝对比大幅底片的要高。而且是高好几个数量级那种。底片大家都差不多,就是逆天的18x24,也不过是大头照底片的几倍而已。几百人的大合影,换算下来,顶多也就是大头照小底片的一个鼻孔那么大。我国常见的那些,就更小了,这怎么比啊?

但真是扣的照片,绝对不会找几百人合影的那种,百十号人的合影,如果用大幅底片,换算下来,比大头照还是差一些。但放成遗照那个尺寸,绝对是够用了。

——————————————————————————————————————————————
既然遇到一位同好了,就多说几句。现代的专业数码相机的作品跟以前的大幅底片相比,几乎是方方面面都胜出的,除了分辨率。这里面有许多的因素,我觉得最主要的有三点,一个是镜头的进步,现在的长短炮镜头跟当年简陋的单镜头双镜头已经是进步了几代了。第二是简单,或者说傻瓜化,不要说大幅,就是最常见的小底片拍照的时候,如果用纯手动的相机,光圈快门时间的协调设置就足以搞死99%了。更不用说抓拍的时候在瞬间搞定了。现在数码相机谁还需要知道这些?第三是后期处理的难度。冲洗底片的时候,定影,显影的配方,温度,时间,与最后的银盐颗粒的大小都直接有关系。跟不用说各种胶卷厂家之间,以及批次之间的差异。所以,除非真是行家里手,而且有钱有闲,一批胶卷来了,先拍几百张,各种冲洗条件的找出最好的。否则只能是凑合着来,能看就行了。我见过若干的以前的底片,有些放大了只能说是惨不忍睹,而有些只能说是叹为观止。

但是,在分辨率上,现代的数码相机,依然是个渣。。。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9-11-17 13:52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7 05:46
你说的没错,就一个人而言,大头照的清晰度,绝对比大幅底片的要高。而且是高好几个数量级那种。底片大家 ...

过去的老照片,为什么感觉比现在的彩色的照片清楚,这跟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帅的原因差不多,——分辨率低是个很主要的因素。分辨率低,层次少,五官轮廓更突出;皮肤细节缺失,就跟现在的“磨皮”是一个道理。比如陈同佳,鼻翼黑痣是主要的辨识特征,但是如果用老照片的手法之一,就可以隐藏在阴影里,遮盖或者弱化这个缺点。

我学拍照和暗室技术的时候,家里还存有早一辈子的玻璃版底片,那个分辨率才叫渣。

还有就是,分辨率往往是由观看终端决定的。精美印刷品,手机,投影屏幕,高清电视,都不一样。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认为,照片的清晰/模糊度和分辨率的关系:基本说,是更高的分辨率,才能体现出模糊而不是清晰。哲个学呢,模糊更接近真相,而清晰肯定是失真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18 03:02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7 13:52
过去的老照片,为什么感觉比现在的彩色的照片清楚,这跟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帅的原因差不多, ...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过来。

先说分辨率的问题。以黑白底片为例,36 x 24毫米,也就是我们以前最常见到的135胶卷的尺寸,在ISO为100 的情况下,分辨率是2000万。而专业级别的中幅和大幅底片,因为曝光时间更长,分辨率更高。比如说6 x 6 厘米的中幅,分辨率大概是8300万,而到了6 x 9厘米,分辨率就上升到了一亿两千五百万;4 x 5 英寸的底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29870万,也就是两亿九千万;8 x 10 英寸的分辨率直接上升到了十二亿。只不过这是胶卷底片的分辨率,到了最后拍照的分辨率,往往是光学镜头成了限制瓶颈。时至今日,数码相机最高的分辨率是一亿五千万,绝大多数的数码用户,包括很多专业人士手中的大多是几千万级别的。勉强比135要好点。所以,我说目前的数码在分辨率上完败。你要说玻璃板底片,我们拿早期的数码比的话,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你觉得你所说的老照片里面的人看上去都比较清晰,比较帅的原因,我只能呵呵了。你一开始说的,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这种说法是更准确的。

最后说句实在话,咱们在这里聊天,大概也算是个朋友。所以就斗胆劝一句。你不是不懂,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一开始辩论就忘了。写到这里,发现我也差不多,都是较真到了牛角尖的那种人。我先自我反省一下哈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9-11-18 15:06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8 03:02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 ...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我才知道的,今天就可能更新了,你知道更新的了,和我一交流,我不就占便宜了。所以说,好事。

再有呢,“犯常识性的错误”,尤其在摄影圈,非常非常的普遍,因为在这一领域,商家的一些误导性理论/概念,可以说是主流。举个例:半幅与全幅之争(可能只有我这类“打鸟的”才会特别关注)。像我这样的外行犯错,实在没什么可羞耻的。我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觉得吧,似乎,“钻牛角尖”可以避免某些错误。

说回我们讨论的,你说的数据那些,我大致同意,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目前,胶片底片的分辨率完全胜过数码。理论上,是的,我知道。实际上呢?我的观点如前,实际上,取决于“观看终端”,就是说,如何体现这个“分辨率”的手段才是王道。

我不知道你看过反转片幻灯没,真的不如数码投影仪。当然了,如果把数码转成幻灯片再对比或许更公平?我不知道怎么操作。

更直观的例子,看电影,胶片式放映机都没有了。总不会说,现在的电影不如以前清晰吧。

不说数码,再说回胶片。你说的那些数据也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民用的,大画幅页片在工艺上不如135/120胶卷,做不到那么细;尤其彩色的,差得很远!具体的我不了解,师父说的。军用的很可能有。反正不是简单的面积乘法。当然在整体上,理论上,黑白的,还是越大越好。

在暗室实际操作层面,,,反正最终,安塞尔亚当斯卖的是,加工后的相纸,不是底片。那看的就是相纸的“分辨率”了。

除了以上,还有人眼的分辨率。理论上,超出人眼的分辨率没有意义;可是,,,个体差异很大,要不要讨论呢?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9-11-19 08:5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7 13:52
过去的老照片,为什么感觉比现在的彩色的照片清楚,这跟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上去都比较帅的原因差不多, ...

你可试下 把你自己拍的彩色的照片 转成黑白的

less is more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9 09:28
水风 发表于 2019-11-17 13:02
七月,我不是故意跟你抬扛,实在是你这玩摄影的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我一定要给你改 ...


颗粒最细的胶片(比如Velvia 50)的理论分辨力大概是400线对/毫米,因为需要一条黑线一条白线才能看出来。算上镜头、对焦、曝光因素,实际上只能达到100线对/毫米。35毫米约相当于8.64MP。即使算400线对/毫米的理论极限,也只有138.4MP。问题是彩色CMOS或者CCD需要至少3个用贝叶斯滤波分离的灰度像素才能形成一个彩色像素,有的设计还有一个黑白的灰度像素,所以折算成彩色像素只有34.6到46像素,依然比绝大多数35毫米CMOS、CCD更高。但问题是:贝叶斯滤波是损害分辨率的,到底相当于损失多少个像素不好说,但“折损”一半不止。

所以你的数码分辨力不及胶片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19 09:3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8 01:06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 ...

到80-90年代和以后,大幅反转片和35毫米是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裁剪而已。已经没有胶片公司会为大幅而专门做胶片了。涂层的均匀性也已经不是问题,做大张的工艺效率高,35毫米也是裁出来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22 10:28
晨枫 发表于 2019-11-19 09:28
颗粒最细的胶片(比如Velvia 50)的理论分辨力大概是400线对/毫米,因为需要一条黑线一条白线才能看出来 ...


晨大没有你这么出来打闷棍的!俺上面说了以黑白的为例,你就跳出来给我分析彩色像素。

而且你到底是支持胶片,还是支持数码啊?前面的说着胶片的好话,接下来开始数落起数码的问题了。最后的结论竟然还是数码不如胶片。要是老酒这么写,我觉得肯定是他喝多了。难不成您也喝多了?不过你的结论并没有错。

彩色胶片比黑白的分辨率已经下降了许多。就算是不算镜头,对焦和曝光,彩色胶片本身的分辨率,也比黑白的要低。因为他的分辨率不是由银盐颗粒来决定的,而是由三层的染料颗粒的大小来决定的。具体染料的颗粒大小我没查到,但肯定会比银盐要大。这样子原本相差不多的理论分辨率的实际表现,就会差很多。虽然数码在成像的算法上直接丢了一半不止,但彩色胶片丢掉更多。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22 10:38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18 15:06
非常感谢“不钻牛角尖”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我们辩论/抬杠,目的是交流,——交流所知,交流见解。昨天 ...

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对。在理论上,胶片的分辨率是赢家,但实际上的效果,需要取决于观看终端。

除了胶片在镜头,曝光和暗房技术的限制之外,胶片的呈现于数码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胶片只能反映当时的光和影,而数码则通过算法进行了锐化和提高。比如现代的数码在画面呈现上,通过算法适当增加了对比度。而这个小小的改变,就大大提高了我们视觉的识别能力。这就使得原本分辨率一样的两个影像,在我们的感觉上有了巨大的差异。

当然,高手可以通过暗房技术,来人为的锐化底片投影。但基本上,这都是属于传说中的高手了。相比于傻瓜式的数码相机使用来说,胶片日渐衰落也是自然。
作者: 七月群山    时间: 2019-11-26 13:57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2 10:28
晨大没有你这么出来打闷棍的!俺上面说了以黑白的为例,你就跳出来给我分析彩色像素。

而且你到 ...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比如,有蓝天的照片必须修。
作者: Flux    时间: 2019-11-26 15:31
全幅用户天天鄙视残幅,这下被大幅吊打了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26 22:3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25 23:57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 ...

胶片放到loupe下看,蓝天也有“橘子皮”。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26 22:31
Flux 发表于 2019-11-26 01:31
全幅用户天天鄙视残幅,这下被大幅吊打了吧

这也谈不上。看看有多少人即使有条件也用全幅而不是大幅,就知道谁吊打谁了。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28 21:50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19-11-26 13:57
今天拍回来,突然想到数码相对胶片的真正短板,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是信噪比。噪点在数码上没法避免, ...

晨大说的对,除非是用中幅,大幅底片,胶片你放大了,也是斑斑点点的。只不过如果冲洗得当的话,底片的噪点的银颗粒是非常小的,如果不放太大的话,不影响看。

数码的噪点我知道高级相机有自动消噪功能,但银子少,没自己用过,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28 22:46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8 07:50
晨大说的对,除非是用中幅,大幅底片,胶片你放大了,也是斑斑点点的。只不过如果冲洗得当的话,底片的噪 ...

只有中级相机才有自动消噪,高级的反而是直出,让用户自己消噪,因为自动的达不到高级用户的要求。

而且自动消噪实际上就是在JPG里“磨皮”,降低清晰度的。拍新闻的人抢速度,业余的人懒,JPG直出;艺术、广告、婚纱摄影的人,考究一点都用RAW,然后从workflow出片。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9-11-28 23:24
晨枫 发表于 2019-11-28 22:46
只有中级相机才有自动消噪,高级的反而是直出,让用户自己消噪,因为自动的达不到高级用户的要求。

而且 ...

作为一个老古董的穷人,受教了。俺们原来用的一直都是最低级的,看到能自动消噪的就觉得是高级的了

我在班上用的数码照片都是raw格式的,一张照片的存储需要都是贼大。一般发表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提供给审稿人raw格式的原始图片,就是因为你没法子动手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11-28 23:47
水风 发表于 2019-11-28 09:24
作为一个老古董的穷人,受教了。俺们原来用的一直都是最低级的,看到能自动消噪的就觉得是高级的 ...

这和大餐一样啊,真正的高级餐饮是少放不放味精的嘛。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