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邱世卿20190308
[打印本页]
作者:
indy
时间:
2019-3-8 20:33
标题:
邱世卿20190308
本帖最后由 indy 于 2019-3-8 20:35 编辑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始終維持其軍事力量在世界的領先位置而不墜,其中有很大的因素在於美軍一般階層與指揮決策者,對於新技術與新技術所帶來戰略上的改變,要遠比其競爭者接受程度更高,更願意嘗試。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彭博社2019年1月10日科技專欄的一篇報導。根據牛津大學智庫所做的研究發現,對於發展人工智慧的信賴程度,美國軍方甚至超越了谷歌、臉書。(資料來源:
https://www.bloomberg.com/technology
)
在這份未來關於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調查中,在臉書工作的受訪者有三分之二回答"沒有信心"或是"不太有信心",如果加上"非常有信心"的部分也不過是44%,而一般大眾的認知中,臉書是一家在人工智慧應用上居於領先的公司。
而同樣的調查在美國軍方所呈現的結果則是高達將近73% 的比例都認為發展人工智慧對於國防與軍事發展是有必要的。
上個月16日,美國國防部也正式釋出其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戰略(資料來源:
https://dod.defense.gov/News/New ... icial-intelligence/
)。
在這項發展戰略中,五角大廈將增加人工智慧決策,在船艦與戰機平台上有關問題預測的應用,同時也要求軍方各單位必須提供人工智慧的相關訓練,以改變目前內部的文化與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能。
簡單的說,就是用一種優雅的方式告訴美軍 - 不懂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的指揮官,就等著滾蛋。
在同一份報告中也指出,美軍必須在競爭者逐漸拉近人工智慧發展的差距前,繼續為維持優勢,尤其是現今俄羅斯與中國都在增強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預算與規模。
對於未來戰爭的型態改變,有許多不同的角度與觀點,我此前曾經寫過一些分析與預測,儘管目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在戰場上的應用只是剛開始的階段,但是趨勢與方向幾乎是已經確定的,問題只在於花多少時間與多少預算而已。
我們可以想像假如你是一個旅級的指揮官,你奉命防守一個寬約30公里的正面防線。衝突剛開始時,你面對的機器人部隊可能敵不過你所統轄戰技純熟訓練精良的戰鬥人員,在先進武器的支持下,你可以看到一面倒的戰果報告。
但是當戰鬥持續48小時之後,你的戰鬥人員會疲倦,戰爭初期的亢奮被持續緊張的壓力取代,你的第一線作戰人員在第一天所取得的戰果,被後來一波又一波,持續沒有間斷的攻擊侵蝕。人類的身體會疲倦,心智會因為壓力而受影響。
漸漸的,戰鬥人員犯的錯越來越多,參謀在擬定策略時也不像戰局一開始般從容而周延。
人類需要休息,但是機器不用。
於是漸漸的,戰鬥人員的信心開始被恐懼取代,因為沒有止盡的攻擊直接影響的不僅僅是體力,還有後勤支援能承受的壓力,無法取勝的恐慌情緒會開始在部隊中蔓延。
人類會恐懼,有情緒,但是機器不會。
很快的你會發現,你的防線逐漸退縮,而你能用的資源卻越來越少。你會想要使用傳統的戰術機動,甚至決定在某個地方誘敵深入,可是機器不容易上當,它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在目標完成之前,不會輕易改變方向。
如果你是旅長,你要如何面這樣的戰鬥? 你要如何解決你的困境?
同樣也用機器人,對吧 !!
4000億買F-16V,已經夠我們發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很多很多年了...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3-11 20:10
头头是道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