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东瀛闪电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6-2 22:31 标题: 东瀛闪电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6-2 17:28 编辑 , I! {( M$ Q0 V+ n, _. V0 ]( O: s( Q, m; p. c* V3 Q
12月20日,日本终于不出所料地宣布,决定购买42架洛克希德F-35A“闪电”战斗机,用于替代已近40年的F-4EJ作为下一代防空主力,其中4架将列入2012年预算,力争于2016年交付使用。日本在4月13日启动F-X计划,将美国F-18E、F-35(没有说明是A、B还是C型,但一般认为从一开始就锁定为空军的A型)和欧洲“台风”列入考虑,12月20日就做出决定,动作很快,既反映了对替换已经老旧的F-4EJ的迫切,也反映了对中国日益现代化的空中力量的忧虑,尤其是横空出世的歼-20。 + J7 G( ]) }9 Y; M$ e9 k. s ' d5 k3 C5 e( E" p& D2 f 4 O1 O7 r e# M+ O6 zF-15J是空自的主力,连花拳绣脚的名堂也是主力' M; n* B) R. v5 V! K2 P9 Y
0 b, S# y& _* H; {2 @/ \0 n8 O + P0 c; C( w0 _3 C3 e$ C; }" nF-4EJ依然在空自“站好最后一班岗”,但急需替换了# m( y# d% k; H A( v
. x% d; \' K4 A& M" z; G$ c+ f0 {/ J : f% M7 q% V: e8 s3 ]
这架EA-18G(F-18F的电子战型)画上了显眼又暧昧的F-22标志,据说这是唯一在演习中“击落”过F-22的战斗机 ( M% T5 g( a, }: J+ f: P3 N / d$ l4 n- O. j: _' E( Y日本空自的现役主力战斗机为三菱组装的F-15J和F-4EJ。日本“自己研制”的F-2虽然也是战斗机,但主要担任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而且还很新,不在F-X计划之内。F-15J虽然也有年头了,但还有继续升级的余地,也有足够的剩余机体寿命。F-4EJ的基本设计是50年代的东西,全盛时代是越南战争时期,已经相当老旧,尽管经过深度升级,还是难掩老态。更重要的是,战后日本已经习惯于在东北亚享有海空装备的技术优势,现有装备对于歼-10、歼-11已经没有优势,对于以歼-20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战斗机更是望尘莫及。日本曾长期恳求美国出售F-22战斗机,但美国出于种种原因,始终禁止向任何盟国出口F-22。现在F-22已经停产,日本再也没有可能获得F-22,只有退而求其次,在F-18E、F-35和“台风”之间选择下一代战斗机。这一选择很可能最终得到扩大,在F-15J退役的时候也用于接替F-15J,据说最终订购批量有可能增加到120架以上。: D9 I e8 i: M, ^0 k' H
6 F' ]/ C8 z |; D+ cF-X计划虽然邀请F-18E、F-35和“台风”参加,但“台风”从一开始就没戏。“台风”对大改的苏-27都没有多少优势,对歼-20那样具有隐身、超巡、超机动的第四代战斗机就更谈不上优势。“台风”的欧洲出身意味着战后一直使用美制战斗机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简称空自)需要改变技术支援体系和训练体系,在机载武器配套方面也和现有的美制体系有相容性问题。战后日本在重大武器系统上没有使用欧洲技术的先例,“台风”几乎不可能得到采用。由于同样的原因,法国“阵风”索性放弃参加F-X,没有必要陪太子读书。 ( X& N# M; ]' ]7 a" u3 _8 B7 R6 y L, A5 \% a: b# W1 u$ f/ t+ s % }; v4 d- \2 h+ o# [( ^欧洲“台风”从一开始就没戏,尽管对于空自的实际需求来说并非不适合 3 V* h( i; I8 q- H: N 6 X: u5 [7 }5 f( E- P 7 y w4 ^9 {/ U7 Q( _% }- tF-18E/F应该是对F-35C“扶上马送一程”的,但美国海军有可能“泡妞泡成老公” ; X" N- ]$ @' T. Z; ]# q/ Q4 t! Q - O1 e @$ a+ L9 h% j+ y* z' N% M: _波音F-18E其实是最适合F-X的。F-18E和经典型F-18只有30%的通用性,已经不是当年的轻型战斗机,而是和F-15J重量相当的重型战斗机了。F-18E采用半隐身设计,具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将在未来20年里继续作为美国海军航母特混舰队的主力舰队防空战斗机。具有空战能力的电子战型F-18G在空战演习里曾“击落”F-22,成为历史上第一架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架有次殊荣的战斗机。F-18E Block II将采用保形油箱、保形武器吊舱,发动机推力增加20%。性能比现有F-18E又进了一步。作为舰载战斗机,F-18E天然强调可靠性、多用途和单机作战能力,更加适合日本作为岛国的海空作战环境。事实上,三菱F-2曾经考虑过用F-18E的前身“大黄蜂2000”作为起点,只是后来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才改用F-16第40批次作为起点。F-18E最大的优越性在于技术成熟,升级空间大,剩余寿命长,交货周期短。. b( e: a% p/ J$ O
0 X5 h) m) C4 R+ e; r U日本防卫省对F-X计划的评估实行百分制,50分为性能,22.5分为价格,22.5分为日本工业份额,5分为售后服务。日本宣称洛克希德提供最好的售后服务,很难想象波音或者欧洲“台风”集团在售后服务方面会相差很多,但这毕竟只有5分,不是很重要。0 [9 c5 _% H" ]8 g
" Z* K5 s3 I( {+ X日本宣称F-35价格最低,这是一个意外。日本宣称“台风”和F-18E需要改装美国空军标准的硬式空中加油,才能和日本的KC-767J加油机配合使用,所以抬高了“台风”和F-18E的价格,使得F-35胜出。这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台风”的价格可能很高,但F-18E的离厂价是F-35A的一半。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司不得以低于向美国军队提供的价格向外国出售军事装备,因为美国军事装备的研制都含有纳税人的贡献。F-18E加装硬式加油无论如何不可能使价格加倍,如何算出价格比F-35更高是一个迷。另一方面,KC-767J加装软式加油很容易,意大利空军的KC-767就是用软式加油,和“台风”配合使用。日本KC-767J加装软式加油还有利于战时为美国海军F-18E加油,同时保留硬式加油能力还可以为美国空军和日本空自的F-15、F-16、F-2加油。当然,和重开生产线的F-2的1.93亿美元单价相比,预计单价1.27亿美元的F-35是便宜很多了。; C; D* h/ a- n6 M3 n$ N
/ z, B( \( Q5 i
日本将参与制造F-35的300个主要部件中40%的制造。日本有可能放宽军品出口的限制,这样日本航空工业参与制造的部件可以整合到F-35的全球生产,出口到其他国家的F-35上。洛克希德建议日本参加机翼和尾翼的制造,并建议日本建立一座总装厂。日本参与越多,投入越大,今后扩大订购的可能性就越大。相比之下,欧洲“台风”阵营愿意提供95%的技术,波音愿意提供70-80%的技术。从技术转让来说,F-35的转让量是最低的。从F-86F、F-4EJ到F-15J,日本一直保持了按技术转让许可从基本原材料开始制造完整战斗机的能力。F-35将代表了日本不再具有这样的能力。$ {( z9 I# E3 h* _/ s
) S4 J8 L3 B) q; h* z, o: y# _: k% Y
当然,日本最后不出意料地选择了F-35A h% u/ Y2 Q( k2 d . [& N4 r% s. d* \/ s1 n5 R( J1 }, y0 m% f1 Q4 r0 w# T; z
日本宣称F-35A报价最低,原因竟然是F-35A不需要改装就能使用KC-767匹配/ y2 _( f5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