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1 u$ I- Y* q; b 应该承认,当时参与争论的各方,本质上都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些争论和分歧。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即在各种意见激烈争论,难以得出统一认识,又必须做出决断的情况下,下最后的政治决心,也要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的领导人,邓小平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决断。这既是对关于特区的争议的回答,也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原则进行确立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小平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这个决定性的历史使命。其间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和把握大局的清醒坚定,确实值得我们深长思之。这个决断的过程,集中体现在小平对于深圳特区的两次发生在春天的考察。0 u. Z2 y* w/ O% Q* s
: D8 u: k5 H/ R0 ~4 [) j8 X 孔子曰: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3 j5 P# c' |* M9 R) Z- l/ j3 H 2 [$ }" z/ [7 R: O3 v 这里的意思是说:中国的“新阶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积极争取一个“准生证”。这个诉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宪法中明确规定了“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当然,这个过程,也是经历了曲折和斗争的。 8 @! s# c5 `# p; a2 Z * m! P9 J5 j4 C5 [9 Y) O 这个“新阶级”,在二十年前,是随时面临着夭折的危险的。近二十年来,已经没有什么主流的声音主张在近期内,以阶级斗争的思维消灭这个阶级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开始近二十年的时候,这个阶级已经成长起来了。 6 P: Z) F4 m2 t9 U% ` [( b- P/ H( p! w8 [
于是,在跨世纪的时期,即改革开放开始近二十年的时间,这个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即建立独立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框架之外的,“中国私营企业党”。按照相关规定,这个筹备中的“党”的筹备人员,曾经前往民政部申请注册,没有得到受理。提出这样的诉求,可以说,是“十五志于学”的集中体现了。对此,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允许一部分接受了共产党的宗旨、原则的资本家入党的主张,并在党章中加以确认。 ; J: J( D4 q/ S& I6 |$ C+ Z3 p$ S. Z8 o- ?$ m, J" }
现在,刚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加之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自然就发生了前面说的两种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预期的“满拧”的状况。究其根源,一方面,社改派认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成型,应该在理论上做出深入系统的论述,在实践中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开放,才能最终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纲领;另一方面,中国的“新阶级”也自觉羽翼丰满,可以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加上部分白领甚至境外力量的支持,争取政治上的主导的权力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取代那个“僵化老朽”的体制,主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最后的完成。当然,他们很清楚现实的政治力量的对比,因此绝不会直接向共产党夺权,而是以各种由头、各种方式,意图拆解共产党执政的现实的思想基础、制度基础、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只要瓦解了这个基础,则共产党要么自己彻底边缘化,要么改旗易帜,成为被资本雇佣,凭着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行使部分职能,也享有部分权力和利益的执政集团。如此,则“新阶级”或者走到前台,或者居于幕后,成为新的主导者。 & O( l' J* Y$ X+ A1 b3 j; o0 ]- ]" E, }( m4 ?( r0 M! A, Y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若干斗争和争论的实质,其实就是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的社改派,与“新阶级”以及他们在党内的,包括党的意识形态部门的掌握相当实际政经资源和话语权的代言人,都认为自己到了“三十而立”的时候,都自信可以提出一套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改革路线的论述,完成自己期待的改革正确方向的最后的、彻底的奠基。 : \8 i+ g( ]8 R+ N, R, A作者: 听风看雨通三统 时间: 2012-4-29 10:24
资改派或者说“新阶级”,显然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把中国的国情复杂和世情的险恶估计得过于简单。因此,没有在共产党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实际是对自己的历史地位的不适当的期待的结果。因此,中国的“新阶级”,其实还需要经历后边几个阶段。 / L% v* b1 i4 Q$ O& g# P 4 Q$ w: o2 ~3 [
三十而立,即在政治上从初步成熟,提出不切实际但又雄心勃勃,且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有足够的事实和逻辑支持的远景目标。这是中国的“新阶级”现阶段的政治意识; ( \; ^' X: n' K1 @ 3 m0 s) B4 l8 w; `% y+ B 四十不惑,即政治上进一步成熟,逐步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的复杂,不会忘乎所以,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随便下注。这是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仍然自信比“老朽僵化”的共产党更有资格和能力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但会更清醒地判断形势,对鼓吹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言论和政治主张,会给予同情和有限的支持。但是,不会有投入自己的大宗政经资源来在政治上“搏一把”的强烈冲动了; ) r% `# K3 S3 K4 |" B ; n' [- w8 o; z- i( A
五十知天命,就是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国国情和政治的本质,对自己的能力,自己与“僵化老朽”的共产党的各自优长所在,自觉发挥自己“补台不抢台”、“拉偏套使正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内的建设性作用,不再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颠覆性的思想和预期;& ~1 m6 E: N9 n% q
f( z! q6 p$ F' n
六十耳顺,即能够从最微弱或者最荒诞不经的言论,特别是批判性的言论中,迅速把握住中间合理的成分,用来自警自励,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能够迅速发展;9 v1 k( V) j% U3 N* Z& t, Z# F
2 n& ^% f% O# E8 [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即对外部原来需要“强加”给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经过在实践中的认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深化,自己在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的理想信念。如此,任何行动,都是自觉地而非不得已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最后,和劳动群众,包括党政军警的系统内的党员干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纲领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纲领。这个境界中,作为一个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革命对象”,真正在实践中完成了思想的革命,成为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的全新的群体。 8 g( Z3 _. q( P7 N9 u- [. b作者: 听风看雨通三统 时间: 2012-4-29 10:26
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比作“到西天取经”的理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和成熟,作为“取到真经”的理想前景。如此,整个党好比天庭,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党组织,好比一个个唐僧,而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干部和资本的力量,好比是有能力有闯劲但又不成熟不安分的孙行者。6 o+ b3 Q, L& g. _; T' G
+ w) N' J, D5 X$ Y
攻坚克难的任务,要靠孙悟空在作为庸人、好人、老实人的师弟们的协助下去完成。没有这些孙悟空的主导作用,没有那些“师弟”们的协助和支持,西天取经的大业就不可能完成。但是,如果没有唐僧所代表的理想的感召,则这个队伍根本不可能捏合在一起。6 B5 M8 Q2 f9 v I8 y, Q* G
4 S0 \! ]7 @" A1 ~9 I, m( J
不能指望唐僧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问题都明察秋毫,不能指望这些弟子们在一开始就纯而又纯,甚至在到达西天,取到真经后,不同的弟子,因为自己的悟性不同,思想改造的成果不同,最后的位份也是有差别的。这就是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所讲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民群众中仍然会有各种矛盾的深意所在。毛泽东对此有直接的精辟的阐述: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左中右。那么,靠什么支持唐僧的捏合的作用呢? u7 } ?$ }$ {2 _$ |
5 [: t/ J" Q4 L6 Q; W
小平对此有简明的总结: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治国先治党,治党要从严。对党员干部,要套上一个紧箍咒,就是党的纪律,这是高于宪法法律的思想道德标准的;对“新阶级”,这个紧箍咒,就是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这是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的硬要求。这个紧箍咒,是偏向于“纪律”的层面的;而在理想的层面,则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不能要求所有的人民群众,甚至不能要求所有的党员,都能自觉接受党的最高纲领。因此,就要明确党的阶段性纲领的内涵。这个阶段性纲领的目标,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要实现这个共同理想,改革开放就是必由之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但这个改革,是有基本的基础和制度前景的规定的:就经济体制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和巩固;就政治体制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加强和改善;就指导思想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就实践标准论,就是“三个有利于”。只有这样的改革开放,才是可持续的独立自主的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实现阶段性的纲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期待。. R. P, |/ u6 W9 r
" Q, j, o8 o& K5 u, b' D 没有什么人生来愿意接受约束,没有什么真正有能力有力量的集团,会很痛快地被套上紧箍咒。但是,必须完成这个约束和规范,且不断强化,才能使各个方面的力量真正凝聚起来,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而不是自行其是,最后葬送共同的事业。因此,制度性的紧箍咒,现在格外需要认真念一念。但更进一步,也要清楚,不能把理想信念层面的问题论述清楚,真正入心入脑,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生产力,逐步接近理想的前景,仅仅靠紧箍咒,也是无法实现对全民族的力量的凝聚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的严峻规定。比如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就是在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的过程中,既发挥攻坚克难的主要作用,又被紧箍咒所束缚,最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对自己思想的真正改造,从一个不安分的活跃分子,转化为真正大彻大悟的“斗战胜佛”。所以,纪律法律的约束,是最大的保护;理想信念的感召,是最好的引导。对今天的官产学媒的精英,需要不断强化这样的认识才可以。0 P& [2 g3 K+ t, b6 A 作者: 听风看雨通三统 时间: 2012-4-29 10:51
回顾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回到本文的主题——春天的故事,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局的又一个春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平的论述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路,都是死路一条。比照中国和苏联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历史性的认识:3 _2 j2 r# o% ~- {
! C( k3 |6 \& J- q, o$ ?; I& A
改革是必要的,但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观,才能真正通过改革使国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 }0 }2 m$ F / V) Q/ V7 A. w2 p9 K' {1 w
改革是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可行的方案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把改革变成“作死”。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决不能在体制已经彻底僵化后,才进行改革,而是要在意识到体制出现僵化后,就立即开始改革。有局部的僵化,就进行局部的改革;发生了全面的僵化,就进行彻底的体制的改革。只有及时开始改革,才能使改革有一个真正从容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空间。在今天,我们尤其应该缅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他们领导着中国,承受住了压力,实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自主发展,才使中国避免了与苏联的体制一同僵化,使中国有了一个比较从容的改革空间;5 t P5 B2 m, `/ r/ T2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