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7 b0 R( C8 Z8 a杜预拒绝出兵,激怒了石鉴。石鉴找个罪名,将杜预逮捕送交给廷尉治罪。因杜预与皇室有婚姻关系,在“八议”的赦免范围,才保住性命,但仍丢掉了爵位。不久,石鉴在一次战斗中,被秃发树机能打得惨败,事实证明杜预的意见是正确的。 1 q* l; U* q8 c6 @0 l: A7 @0 I& a* Y7 C% A+ v9 X) \; f3 x6 o D
泰始七年(271年)十一月,匈奴刘猛乱,杜预复起为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事宜。在任上,杜预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他还发明人排新器,并复制出失传的欹器。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舛,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此历经过验证,终于取代时历,通行于世。& Z5 x5 r7 R/ r2 m) w4 r
# R+ q1 n' t* l' a9 y杜预任度支尚书七年,处理全国政务,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指其无所不能。1 |% U" \& i5 X8 H8 B3 c Z$ S
0 U; M$ B, l) n+ ^- F
司马炎登位以后一直想发动灭吴战争,但西晋朝廷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杜预是少数支持司马炎灭吴的人。 ~" b& }- w" n A
. k" ]. I' v Q8 c咸宁四年(278年)春,灭吴主将羊祜去世,临终前,羊祜向司马炎举荐杜预接替自己。杜预其后任镇南大将军,主持灭吴战争。0 e. @5 Y6 g3 N# a. c% J# E+ l
?! K- i7 d( o' W j7 U3 b杜预到达荆州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同时派兵奇袭西陵。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是孙吴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晋军能突破西陵,益州的水师就可以顺流而下,驰骋荆州。杜预一战大破西陵吴军,后又使用离间计,使吴主孙皓调离守西陵的名将张政,扫除了灭吴的障碍。 ' F; m3 [' F2 E+ w 2 X! K8 U0 }- e) C杜预做好灭吴准备,朝廷内外却犹豫起来,司马炎对杜预的请战迟疑不决,准备将灭吴的计划推迟到下一年。杜预多次上书,认为此时放弃灭吴大计,实际上是纵敌养患,给敌人喘息之机,他把攻打孙吴的形势剖析得一清二楚,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立即发兵攻打孙吴。# O5 @8 ~! N. J( F: ]1 t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