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q3 z+ m( ~# u感觉罗琳写到后来早已偏离了写“童话”的初衷,想将哈利波特系列写成《指环王》那样的宏大史诗,可惜功力有限,最后弄了个四不像。# @# M* y+ q4 g/ c) n" |: A
顶锅盖遁……作者: 非 时间: 2011-6-10 20:32
哈里波特我收了中文版的七本,英文的四本。从2001年在路上第一次读哈里波特,感觉上成年以后我再没有读过那么好看的关于巫师的小说。而自改编为电影以来,哈利波特也是我心里唯一一个小说形象和电影形象契合的人物。英文版的哈里波特我不是很能读的下去,因为有如你所说的问题,就文学的表述上来讲并不特别吸引我。中文版的哈里波特,我看的是情节,这种情节不是如读红楼梦一般可以分章分节分段来细品,而只是大框架下,故事的发展。我一个晚上读不完红楼梦的一章,但可以看完一整本哈里波特。7 e" _+ S7 t: W* N0 l
哈里波特是一目十行来看的,不是读的。$ i6 I1 b5 h& Z1 Z \# ^0 a# k
从读的角度去评,一定有欠缺,因为它本来就不是让成年人从文字审美方面去评价的书;从看的角度来说,它有趣,想象力丰富,节奏紧凑,符合青少年看故事的几个特点。: z% Y' K6 J: c {3 Y* ?' a6 I
我从来不认为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的文字有多优美,但这些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经典的是叙述得当的故事情节。# [9 x' Z3 G1 t& `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遮掩文字的瑕疵。哈里波特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前面四本都还不错,之后就开始有些功力不够。但也还算八段了。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11 00:25 回复 非 的帖子, n) D4 `8 j7 w. X; V
8 w4 W! V8 e, P( ^ E T" Z# ~3 P/ t关于巫师的书有比这个好看的,我总是推荐Le Guin的地海传奇系列,文笔遒劲、大气,想象力丰富,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几乎每一本都拿过大奖。你可以读读看是否喜欢。 3 q, M( @0 |7 N V8 R$ p% T2 c- Q3 I* I a3 X
罗琳写哈利系列,和她母亲去世有很大关系。通过一套如此多魔幻元素的书,仍然无法起死回生,比如对哈利的父母,对邓布利多,这是很间接又直接的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能让死亡苍弱的LOVE到底又是什么东西。 * _7 R, u1 Q0 t 2 X2 H! P7 [# A9 m. e2 D9 _2 C$ _她的整体构思遭到不少学员派作者诟病,我觉得主要还是输在文笔上面。关于童话呢,A.S.Byatt有个观点,她认为安徒生属于道德和心理的折磨者,而格林则只陈述故事,而且文风强硬,所以后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多一些。Byatt的书和童话大多有关,晚点贴一篇以前的笔记,可参考一下她的童话态度。Possession, A Romance最有名,得过布克奖,也改了电影,里面的现实是英美的,童话纯法系,都很唯美。作者: 非 时间: 2011-6-12 05:18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4 z7 a4 y' @. M+ C4 a" \/ s2 A+ s1 a! Q& g/ `+ T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以成人的深沉角度去写的关于巫师的书,正是因为这些“哲学”思考,会令一本好好的书,平添许多烦恼。当然,有机会我还是会把地海传奇找来看看再作评价,但我先把我的置疑放在这里。3 R! K2 L. {, v
5 X% ~) c' d; d
童话之所以叫童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儿童说的话。不可太高深,不可太学院。为什么哈里波特风靡多国,博得众多孩子们的喜爱,却频频遭受学院派的诟病,就是因为学院派是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哈里波特,而孩子们是用自己的心和想象力来看待哈里波特。一部被称为童话的童话在成人世界再成功,评价再高,得奖再多,而不能在孩子们中传播的话,那就不能成为好的童话。; U' k7 N; l- M; u$ ?" ~
' V& n. q2 p% j4 h% m8 A+ i o# v4 `有点扯远了,打住。作者: 独步 时间: 2011-6-16 09:41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 S+ A' H: E3 t; _4 W1 i. b A. t + b' Z( S' h; q罗琳还是乐观的。哈利波特没别的本事,勇敢! 勇敢面对,是击败一切的利器!you-know-who什么都行,命门就在爱上!出生那天起,没有父爱,没有母爱,没有亲情。不世出的天才,因为没有爱,无法破解爱。 在罗琳眼里,一切恶魔因无爱而诞生;一切黑暗也因勇气与关爱而一败涂地;哈利波特因母爱而幸存,因勇于为爱牺牲而不可战胜! 9 L% n, l. z( A* N2 K4 d
* |7 k$ U9 n0 a: C
我喜欢这样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