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从F-35的前世看F-35的空战性能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5-14 05:19
标题: 从F-35的前世看F-35的空战性能
F-35的空战性能或许可以从F-35的身世看出端倪。在80年代,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各有一个下一代战斗机计划。海军陆战队需要研制AV-8“鹞”式的下一代,海军需要研制A-6的下一代,空军需要研制F-16的下一代。英国是“鹞”式的家乡,对先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Advanced Short Take Off and Vertical Landing,简称ASTOVL)技术早就开始研究,但英国的战斗机研发经费全部投到欧洲“台风”,无力顾及ASTOVL,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缺乏明确的需求或者订单,再加隐身技术高度保密,不能和英国分享,所以ASTOVL技术搁浅。
90年代时,美国国防先进研究局(DARPA)推动使用升力风扇的新一代ASTOVL研究,避免“鹞”式使用围绕飞机重心的偏转喷口带来的天然局限。更有意思的是,取消升力风扇,就可以把多出来的空间用于增加燃油,增加航程,使ASTOVL和常规起落(Conventional Take Off and Landing,简称CTOL)战斗机共用平台成为可能。这就是DARPA的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Common Affordable Lightweight Fighter,简称CALF)计划。不过ASTOVL的要求也限制了CALF只能是单发,因为在垂直起落阶段,垂直推力必须保持绝对平衡,否则将在瞬间发生倾覆。双发非常难做到推力的绝对同步。不仅如此,由于两台发动机中一台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是单发的两倍,双发ASTOVL的可靠性实际上反而下降到单发的一半,所以只能使用单发,最终由于重量和推力水涨船高,造成F135发动机今天世界上单台推力最大但依然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海军的A-12因为严重超支、延期而最后下马,F-18E/F成为填补空缺的过渡,但随着F-14退役和F-22的海军型NATF下马,F-18E/F改作舰队防空,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的经典型F-18需要隐身的下一代,当然需要航母上弹射起飞和拦阻索着陆能力(Catapult Assisted Take Off But Arrested Recovery,简称CATOBAR)。空军也需要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的F-16的下一代,同样需要隐身。F-16F-18本来就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个果实。1993年,克林顿的国防部副部长威廉·佩里(后接任莱斯·阿斯平担任国防部长)决心整顿国防采购,和专长成本控制的得力干将保罗·卡明斯基一起,把美国空军和海军的下一代战斗机研制整合到联合先进打击技术(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简称JAST)计划,任命美国空军的乔治·缪尔纳少将负责,缪尔纳此前是美国空军格罗姆湖秘密试飞基地的指挥官,对于隐身和其他先进技术熟悉。在上任前,缪尔纳走访了DARPA和洛克希德-马丁,了解了CALF的进展,马上向佩里建议,将JASTCALF合并。JASTCALF共用平台后,在原则上取消了ASTOVLCTOLCATOBAR在升空后的性能差异,一些原计划寻求F-16F-18替代的用户也可能转向ASTOVL,解决困扰各国空军很长时间的战时跑道受损的问题,扩大ASTOVL的用户群,用更大的产量降低ASTOVL的单位成本,使ASTOVL战斗机走出小众产品的怪圈。1996年,JAST改名联合打击战斗机(Joint Strike Fighter,简称JSF)。
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的防空体系在第一天之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这显示了未来空中打击的两个特点:1、隐身的高度有效性,2、第一轮打击后,隐身不再关键。由于精确制导弹药的大量使用,大量倾泻弹药不再必要,所以隐身战斗轰炸机不需要太大的机内武器挂载量,用隐身砸开大门后,可以外挂更多弹药,接力打击更多的一般目标。这就似乎JSF的“首日隐身”概念。但是从一开始,对地攻击就是JSF的设计起点,空战能力是次要的,只是在F-22照管不过来的时候在次要作战方向填空补缺之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空军寻求的是具有极大提高空战能力、多用途能力和全天候能力的F-117
然而,在和F-35对应的第三代战斗机中,F-16F-18是针对F-4片面强调超视距空战、机动性的问题而产生的。F-16F-18是按照能量机动原则设计的,F-15是不彻底的按照能量机动设计的战斗机,但也以“一磅重量也不用于对地攻击”为口号。能量机动是美国空军怪才约翰·伯伊德少校根据朝鲜到越南战争的空战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凝练出来的战斗机空战性能的定量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战斗机在整个性能包线里的推力、阻力和重量,而不是孤立的爬升率、转弯速度等指标。能量机动不仅用于分析、比较战斗机的空战性能,还可以用于指导战斗机的设计,在超视距攻击技术正在成熟的时候,第三代战斗机依然强调格斗机动性,并在战场上证明了设计理念的前瞻性和正确性。由于美国空军和海军用F-15F-14作为空战主力,F-16F-18被用作侧重对地打击的战斗轰炸机,只担任二线空战任务。但在盟国空军中,F-16F-18是用作空战主力的,这原本就是F-16F-18的设计初衷。
历史经验表明,空优战斗机有转型为优秀战斗轰炸机的潜力,F-4F-15都是现成的例子;但战斗轰炸机基本没有成功地转型为优秀空优战斗机的例子,F-111F-105的空战性能都很糟糕,尽管从一开始就标榜多用途。成功的现代双任务或者多任务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强调空优,兼作对地攻击,F-18、法国“阵风”、欧洲“台风”都是例子。但强调对地攻击而兼作空优的,F-35可谓先例。
5 t5 m- f* N1 V8 U
F-35的另一个特点来自卡明斯基,他把项目成本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列入项目评估。过去的战斗机项目通常都是由用户指定战术技术性能要求,设计部门提出成本估算。项目启动后,由于没有技术预见的问题而导致成本增加,通常只能由用户追加。但卡明斯基的方法则要求规定一个明确的成本极限,设计中由于任何问题而导致成本增加,只能通过性能要求下调来补偿。这个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控制成本爬升,但在实际上只是把问题推迟。由于先进技术的不定性,很多技术细节都还不清楚,清晰化后即可能带来惊喜,也可能带来头痛,很多在初始设计时按照最好情况预估的事情,到具体执行时碰到难题,用户不愿从已经达成协议的性能要求上让步,研制方则对技术进步心存幻想,但最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一直到再也绕不过去了,这时总算账,大幅度重新设计,造成成本剧烈飙升。F-35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成本进一步增加,是否会最终逼迫性能作出大幅度让步,现在还不清楚。
* [- h% q/ \4 S4 o
F-35的前世会决定F-35的空战性能吗?现在还不能确定,但要是打赌的话,还是不要赌F-35具有优秀空战性能为好。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1-5-14 05:24
哈哈, 沙发
% i/ U5 M6 O1 `2 U6 e! b+ j$ X4 X" {5 R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1-5-14 07:32
f35首架已经交付了,俺就一个感觉:贵,真贵。
作者: 秋天蚂蚁    时间: 2011-5-14 19:44
美国国防先进研究局(DARPA)是个什么机构呀?好像互联网也是这个机构推动的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1-5-16 23:02
估计J20和35的纯空战性能谁强啊?
作者: qqq54    时间: 2011-6-27 13:14
看晨大的军事贴就是爽啊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6-27 14:10
我觉得当初仅仅是像找一个AV8B的后继机型,可是后来发现动力富裕、电子先进,于是乎就有点放卫星的意思了。结过越弄越糟,成了恶性循环。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6-27 21:42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6-27 00:10 : o7 x- P$ Q  {/ F) H( g
我觉得当初仅仅是像找一个AV8B的后继机型,可是后来发现动力富裕、电子先进,于是乎就有点放卫星的意思了。 ...
1 B& a& y! h0 x, ~
也不完全是,可以说是AV8的STOVL要求,F-117的隐身战轰要求(加强自卫空战能力),最后形成现在的F-35。如此出生,注定空战不是强项。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1-6-27 22:15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1-6-27 22:16 编辑
5 a7 w+ R& u6 [; M  A. L0 |
2 p- z2 J; w$ `  w8 h( {' S3 o回复 晨枫 的帖子9 g! l: c: G' ?- c% ]9 D
8 y( v- F0 K8 Q: S1 [
美国佬现在在无人驾驶飞机上投入很大。我觉得这可能是真正的“下一代”战机。
/ K$ h4 O4 y; f, @4 i" p9 g- b) l5 i! M
Now a new aviator is headed to Navy carriers, one that never needs training, never tires, and never gets nervous. Called the X-47B, the vehicle flew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year, in the California desert, in preparation for its first autonomous landing on a carrier, scheduled for 2013. The X-47B is a robot, and though it’s just a demonstrator, it will provide a compelling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naval aviation.
  ^$ x: S6 b; P# M+ x4 A& v* G6 z1 ^0 I* P2 o# k/ L; F4 [
前两天看了这样一篇文章,不知道老晨有什么点评  |/ M0 ]2 Y0 ~) D

3 v1 [: o# V2 d* y$ j) SPilot Not Included2 A2 x! |2 e* M3 Y! i
; z/ k# p# m) H, P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6-28 00:01
Highway 发表于 2011-6-27 08:15
' }& b/ n& u# f; E1 u6 c* d; R8 z回复 晨枫 的帖子
1 v( S3 o% |+ K$ i* Y" `( L. T' o( b, B1 Q3 g. L; N
美国佬现在在无人驾驶飞机上投入很大。我觉得这可能是真正的“下一代”战机。
3 W6 `& i6 _* p9 n$ Z! t1 b; i7 j
这个话题展开就不是一个帖子甚至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或者几本书了。简单地说,有两个问题:
6 x0 _7 h8 F; T8 c7 r4 E. M3 R1、计算机只能codify已知的best practice,但这中间空袭巨大,而且best practice本身是在迅速发展的。这好比把所有现行法律、法规、案例统统输入计算机还是不能使计算机代替法官和律师一样。人工智能可以做简单的、重复的任务,但自学习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以全自主的无人作战飞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实现。7 J" i0 Z) V* F
2、半自主的无人作战飞机要现实得多,人工智能作简单、确定的任务,包括起飞、着陆、空中加油甚至投弹、格斗,但人还是在回路中,作战术决策,或者超越控制,直接介入。但这在电磁对抗通信中断的时候就糟了。9 X1 Y' H5 |' o) @: D7 ]
3 \: V% {2 e. Q$ x8 ^3 s
现在无人机的新趋势是optionally manned,可以在有人和无人之间切换,就是考虑到这些问题。无人机是非常重要的趋势,但无人机不会代替人。never tires是对的;never gets nervous也对也不对,应该是easily frustrated and gets lost;never need training不对,控制员需要的训练比现在的有人战斗机要求还要高,工业自动化高度发展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自动化程度越高,操作工要求也越高,因为责任范围扩大,而且应急要求提高,平时只是看着,到all hell broke lose的时候,手忙脚乱,比纯手工要糟糕100倍。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1-6-28 02:41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1-6-27 13:43 编辑 ! L2 F: \1 z3 ^7 n. s

8 g. k, ?/ W5 I0 W* v回复 晨枫 的帖子. N. K3 n4 J' P. G" }

* I. a/ x; K1 y: p这玩意儿也就对付一下弱小的、没有像样防空的“流氓国家”还行。。。 要拿来跟大国正儿八经开打,首先就得考虑一下无线电中断了咋办。。。 没有了地面指挥,仅仅凭机载的那点儿人工智能,就是一火鸡呵。。。 : B& l2 _+ Z1 P/ s" c  i' X8 y) t

: n: m$ m7 o6 A( i' h* a$ g比方说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偷偷跟住它,不开火控雷达,直接用光环瞄准 -- 这要是有飞行员的话,一回头就发现了。。。 现在无人驾驶,地面又控制不了,它如何能“知道”危险迫在眉睫?+ M# L& c5 F; ^+ y& C8 x& n/ `
+ Q$ d! K& U; ]7 Q6 y% m6 b
这也就美国人用合适 -- 不死人,摔了再造,拉动内需。。。 专门欺负小国,享有完全电磁制空权。。。
# l/ z" h4 F) r. z7 T- [3 s3 Z6 E' A# ~+ O1 b) x! ^# }

4 |3 ^4 q$ G/ |* H8 I0 J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1-6-28 02:55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1-6-28 02:58 编辑 / j1 t7 @3 x9 D* U$ }! _* L- Z7 _- T$ N

! p' {* v9 B5 G- a回复 晨枫 的帖子
* f9 C# ?+ G1 o6 \
8 p7 g5 S- n6 m  k: b* c
计算机只能codify已知的best practice

' p& v$ S3 b! L3 f也没这么惨。因为没人在,飞机的设计可以更aggressive,飞机可以做人做不了的动作,人的生理局限还是很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开着的飞机,还是躲不过没人驾驶的导弹。人能承受几个g的过载?
5 x0 l/ W4 S8 f1 ^. G3 s2 m9 y) p+ J- t% N' B
再说,如果计算机能把现有的best practice固化到程序里,那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历史上80%的飞机是被不到20%的优秀飞行员击落的。也就是说,驾驶员中“东郭先生”是主流。无人驾驶飞机不求击败那些elite飞行员,只求把东郭先生干掉就足够了。甚至和东郭先生1:1对磕都行!$ X1 K: W, H$ I- a4 y/ e6 n8 n
( T& o. D8 P# @  _; t% |& x
我不认为20年内无人机会取代现有飞机,但是这个方向确实是很有潜力的。AI的发展今后几十年不仅是越来越牛,同时会越来越便宜。而飞行员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就像现在只有IBM的至牛超级计算机可以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再过个10年8年,你的手机可能都能从容应付两三个卡斯帕罗夫!
3 M$ |2 [( v  N3 C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1-6-28 03:12
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
% l; ^0 z- D2 E4 G- e, m3 N. D# I9 C) ]. e; q% f
现在好一点的汽车上都前前后后的安上摄像机了,也就是百十块钱的是。放几个到飞机上很难吗?没有人的飞机,设计可以向导弹看齐,肯定可以比载人的飞得快。等你悄悄的在后面瞄准好了,人家一开After burner绝尘而去了。说不定还恶搞你一下,喷一股烟,搞成一个字样“KISS MY ASS!”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6-28 03:28
Highway 发表于 2011-6-27 12:55 $ j4 k0 q3 ^$ R3 k" q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 }2 a( Q  u$ C  X* p0 z无人机在理论上可以做到更高的机动性,但实际上现在没人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更高的机动性要求极大地加强机体强度、气动控制面的功率和发动机的推力,机动性不是把舵拉得更狠就可以提高的。但那样,无人机的成本可就太高了。现在无人机已经不便宜了,MQ-9 Reaper是螺旋桨的,速度和高度比P-51还差,但单价是1050万美元,你要一个机动性比F-15还高的无人机,只怕美国空军脸都要绿了。
4 f$ H, s( O, k: T6 m! c, ~% ^3 a. C5 E4 a
best practice固化到计算机里,这一句话说说容易,实际上极难做到,或者说不可能做到。best practice的基本原则很容易固化,但原则之间有极大的空间open to interpretation,这也就是顶级飞行员和平庸飞行员之间的差别,因为基本原则大家都知道。用传统战争做例子吧,正规军校出来的军官都学过兵法,说不定都是学的同样几本书,但战场上的表现千差万别,原则中间的灰色空间就是原因。那灰色空间能白色化吗?在某种程度上能,但白色化的过程导致更大的灰色空间。这几乎是一个fracto问题,而不是一个有限空间的问题,钻进一层,又会生出新的一层。
2 d# Y) I5 T) j# T0 M- C2 P9 I; M( o6 r9 @) {( C1 D  l. r
卡斯帕罗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象棋再复杂,只有那么几个棋子,每个棋子的行走都有严格规定,变量其实有限。战场上的问题就复杂多了。首先这不是两个人的对弈,而是四国大战、八国大战;其次对手会赖皮,不按规则来。人工智能要达到这一地步,我的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6-28 03:32
Highway 发表于 2011-6-27 13:12
. c6 p. `$ ]9 |( t& n3 U回复 MacArthur 的帖子1 P$ x0 J" H2 L: }6 P7 t+ M9 }3 d' D
: ?4 W% N8 e, S0 Y9 p, x1 }
现在好一点的汽车上都前前后后的安上摄像机了,也就是百十块钱的是。放几个到飞机 ...
6 v7 {# P, e6 y
多安几个摄像机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从这许多摄像机整合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还有多个摄像机/雷达/……信息不一致、造成冲突的问题,这有时候是一个传感器看不出来,但另一个看出来了;有时候则是一个失灵了,另一个还在正常工作;有时候一个说在3点钟,一个说在2.45;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比多装几个摄像机难多了。, |8 T& A: [- R) B) |$ K+ |! ]6 B

8 P" F+ i/ b& ]8 c& c大楼监控也一样,面前放着20个屏幕,看起来很威武,但要是19个屏幕太平无事,只有一个有状况,他能处理;要是15个屏幕都出状况,但其中6个串信号了,另有3个黑了,这就糟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3-9-25 05:20
晨枫 发表于 2011-6-27 14:32
6 u9 y& u* Y* x5 k/ M0 j' [$ @" B多安几个摄像机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从这许多摄像机整合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还有多个 ...
% d5 c  N5 y0 ^1 t7 U/ d$ j
这些总体上不是问题了。技术上基本解决了。当然,现在的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战斗机的要求,这个不敢妄言。到底战斗机的准确率喝容错率要求可能比较高。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129.226.69.186/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