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史长,也似乎特别热衷于宫闱秘事。一个自几千年前就不断流传的模板便是“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本来说的是宋朝的事。而且还是皇室内部的替换。但这种类型的八卦可不是宋朝开始的。
这类八卦的鼻祖大概要算春申君和楚幽王的故事:
[quote]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闲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quote]
这段故事说的是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最后把自己已经怀孕的侍妾(李园女弟)进献给楚考烈王,生下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楚幽王。
前两天看到有人批评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史书尽是八卦传闻。其实中国也差不多,上面这段是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堂而皇之记载在《史记 春申君列传》里的。
好吧,也许有人要争辩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真的呢?这是因为司马迁偷懒,把这个故事又写了一遍,直接安在更有名的吕不韦头上。而被吕不韦替换上去的则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所以看《史记》特别带劲,主要是由于你可以把《史记》当作传奇小说集来读。
这个故事类型在各朝各代基本都有翻版。我们现在看到的“狸猫换太子”传奇是明清小说戏剧的加工。但作为当事人的宋仁宗的确不是刘皇后亲生。而是刘皇后把自己侍女李氏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这事还有个后续。据说宋仁宗长大后知道真相,又听说李氏是被害死的,于是想找刘皇后族人算帐。结果开棺验尸发现李氏“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原来当初刘皇后在吕夷简的劝说下厚葬了李氏。在宋仁宗看来,既然李氏得以厚葬,则所有谣言都不攻自破。叹息道“人言其可信哉!”
不太出名的,则有从宋末到明初的连环掉包案。
宋朝的末代皇帝宋恭帝投降后开头因为年纪小还算被优待,封瀛国公,还给配了个蒙古公主。但长大后就遭到猜忌了。为了避祸,他主动要求去当喇嘛。在当喇嘛期间碰到了元朝的赵王。赵王见他年老且孤,就送给他一个回回色目女作为姬妾。这个回女不久生下一子。当时还是周王的元明宗正好自北方来,把这个孩子收为养子,同时也收了那个回女。这个养子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原文:[quote]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祐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见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quote]
元朝覆灭时,朱元璋抓住了元顺帝的妃子翁氏。当时翁氏已经有孕三个月,生怕暴露后被杀。于是向天祈祷将孕期延长。结果孕期延长了三个月,在朱元璋眼中“怀胎十月”生下了朱棣。
所以绕了一圈,元末和明朝还是宋朝的帝统延续。开玩笑说一句,如果这是真的,这就解释了为啥好好一个元朝才八十年就出个亡国之君。也解释了为啥明朝开国即巅峰,此后每况愈下,最后和宋朝一个下场。全是老赵家的种,能不按老赵家的模式来么?元顺帝是个多才多艺,除了治国啥都会的木匠皇帝。而明朝各种奇葩皇帝不要太多。倒数第二个也是多才多艺,除了治国啥都会的木匠皇帝。而宋、明两朝,党争,文官集团,皇帝懒政或被架空全都一样一样的。甚至连“濮议”和“大礼议”都是相互的翻版。
发展到清朝,本来只有“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传说。金庸还以此写了《书剑恩仇录》。但最近又冒出所谓的“康熙是洪承畴与孝庄之子”的新编野史。
编野史的说的有鼻子有眼。例如说当年研究光绪是不是被毒死时做了DNA检测,结果发现根本和努尔哈赤的基因对不上,反而是汉族基因。以此出发,于是编出洪承畴和孝庄搞到一起,最后生下了康熙这个私生子。正好当时福临的亲儿子(真康熙)得天花病死,他们就把康熙掉包回来,冒充福临的儿子。而根据所谓的“洪承畴画像”对比康熙画像,可以看出两人极为相似等等。
康熙生于1654年5月。洪承畴生于1593,比康熙大61岁。虽然不是生不出,问题是,1653年5月的时候,洪承畴在外奉命征讨南明啊。难道是试管婴儿?现代又不是古代,不能像司马迁那样无法否认秦始皇是足月生的,就直接说“姬自匿有身,至大期(十二个月)时,生子政。”于是野史编撰者们就又说掉包的大了四岁,看起来有人注意到这问题,得把话圆回来。
但问题仍然不小。如果康熙是给掉包了,那乾隆咋办呢?郎世宁给乾隆画过一幅半身像,这可是西洋油画,完全可以看作是照片的。
[attachimg]118892[/attachimg]
对比康熙40岁的画像:
[attachimg]118893[/attachimg]
雍正的:
[attachimg]118894[/attachimg]
但这三人中青年的画像其实和顺治年轻时差不多:
[attachimg]118895[/attachimg]
所谓的康熙老年画像中的瘦长脸不过是正常的老年衰退消瘦罢了。
顺便说一句,那个所谓的光绪DNA检测实际并不存在。已经辟谣了。不过信者恒信。俺唯一不明白的,是这些人怎么会从光绪的DNA推出康熙就被换了种的?如果从更早的野史角度来说,难道不应当是乾隆被换种掉包更“合理”一些吗?难道是因为乾隆被掉包已经不稀奇了,要发明一下康熙的野史来冲流量?
顺便再说一句。光绪其实不是同治的兄弟,也不是咸丰的儿子。而是咸丰的侄子,同治的堂弟兼表弟。那么为何不能是他被掉了包呢?同治死掉的时候无子。但比同治低一辈的皇室并非没有。慈禧何必非得要自己的外甥继承大统?如果编个野史,可能更能写个两千八百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