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语义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汉语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气场”,其实不是气场,而是语义场
中国的气,在欧美理解,就是四元素说中的空气。
在道教的意思,是物体的疲劳程度。例如 “元气”
所以,气场是一个很模糊的表达。
****************************************************************
为了探究“语义”的本质,我们的视野就不能只局限于语言学,因为和语言学的其它对象不同,语义的实质,实际上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堆发面团,蒸熟了,半球状的叫馒头,拧个花叫花卷,那么馒头和花卷的“语义”一样吗?从物理角度,二者都是小麦粉发酵之后蒸熟的食品,物理属性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就得到了不同的词汇描述。
但是我的自行车被汽车撞烂,轮胎拧的跟花卷似的但仍然叫轮胎并没有什么专用词汇描述。这说明什么?
因此首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语言跟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当然算,网络世界算不算呢?金庸小说中描述了现实生活不存在但仍然让无数人撕心裂肺、哭天喊地的武侠世界算不算呢?西游记的神仙世界、妖魔鬼怪世界算不算呢?酷爱数学的人一头扎入那理性、和谐对称的美妙世界,回过头来再进入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那对比之强烈无以言状,当他使用“数学词汇”时,你能明白它的语义吗?
所以,研究语义,先要选定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左右着你全部语义理论(如果你真有理论的话)的基础。没有参照系语义是没有意义的。
****************************************************************
例如: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
如果没有参照系,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语义”:你是说全宇宙的人、包括外星人都要听你的呢、还是地球人包括奥巴马、普京都得听你的?或者全中国的人都要听你的?从逻辑学上讲,“所有”的语义是这样的:给定一个背景集合叫做“universe set”,“所有”的意思就是这个集合成员的全体。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理解的人,说这句话的人和听者有着一个共同的参照系:或许是工地上的工头对手下的工人。
什么学科研究参照系问题呢?逻辑学中的内涵逻辑(intensional logic)、包括模态逻辑(modal logic)和时态逻辑(temporal logic)。模态逻辑研究的是“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和必然世界(necessary world),研究的是同一命题在不同的“世界”的不同真值问题;而时态逻辑研究的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同一命题的不同真值问题。
刚才也提到了,语义说到底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的语言都是用来对应某一可能世界的对象(或称客体:object/entity)。土豆又叫做马铃薯,有些地方又称作洋芋。英语中,牛称作cattle/cow,但是宰杀后的牛肉则称作beef。这样看来语言和现实世界对象的物理属性无关,只和我们的另一个世界——概念世界有关。
*************************************************
我们的概念世界,更多的不是语言,而是“印象”,“红色”就是我们对玫瑰、红宝石、血、樱桃的外观某一属性的印象,这是一种抽象:从这些物理属性不同的对象中抽取共同的东西;对红色、绿色、黑色等进一步抽象我们得到了“色彩/颜色”的印象。印象可以说是概念的一部分,只是这样的概念没有语言上的对应物——名称,而完全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超感官知觉在大脑中的直接映射。中国人把这种情景称之为:“难以名状”,无法命名的状况(amorphous)。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诗,非常完美地诠释了我的这个陈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没有姓名也没有来历,无奈只能用“人面”来代表,但诗人心中必然有一个栩栩如生的美女形象终生难忘,诗中的诉说只能是一个难以言状的“印象”(an amorphous mass of nebulous)的表述而已。
****************************************************************
语言要表达概念世界(注意不是概念本身),首先要对这个世界中的对象“命名”,这个命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没有理性可言。问问你自己,你叫你现在这个名字,有什么非要叫这名字的理由吗?馒头花卷,是中国北方人的叫法,到了讲英语的世界,统称叫bun,而且不管是蒸熟的还是烤熟的,也不管形状如何。而在崔护的那首诗里,诗人只记住了让他终生难忘的那张脸,可能连姑娘穿的什么衣服带的什么首饰都不记得了(甚至很难用“一个姑娘”(佳人)来表述这个印象),这个印象只能凝缩在“人面”这个局部表达上。换句话说,当一个印象并不完整时,我们对它的指认只能是一个局部属性。当印象可以命名时,我们就有了语言概念——具有名称属性的概念。这个具名的概念可能只反映了相对应世界中对象的部分属性,而不是全部。
所有这些概念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总和,就构成了我们的概念世界。
那什么学科研究概念世界呢?哲学。具体地说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到康德的概念体系再到胡塞尔的语义范畴,无一不是在对人类概念体系的探索和研究。而概念体系和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是语言哲学最关心的问题。
GMT+8, 2024-11-5 22:06 , Processed in 0.0268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