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卫汝贵、袁世凯 ——— 甲午的细节

热度 3已有 666 次阅读2017-6-1 07:21 | 袁世凯

      在甲午战争中,能够正面对撼 大岛义昌的,就是卫汝贵和马玉昆了。

       盛军的子弹消耗也是比较多的。

       1895年的8月至9月,大批清军战俘在战争结束后被日本政府陆续交还给中国,有一名对解开平壤之战中的弹药问题极为关键的人物,也在归来的人群里,这个人就是一年前在平壤城负责管理盛军军械、弹药的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他的报告称,驻守平壤的盛军,所有的军械、弹药物资公曾收到两批,到9月15日平壤激战为止,这些弹药经过发放,库存各类步枪子弹仅剩余10万余发、克虏伯75毫米炮弹剩余350发、2磅炮弹剩余3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没有存余。由此可见到中午时分平壤盛军库存的弹药总数已经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再支撑一天类似15日这样强度的战斗。


       ——《沉没的甲午》(作者陈悦,采用老照片+老档案的形式,引用了范围极为广泛的原始史料,大量参考了日本的档案)


*****************************************************************************


朝鲜人不交“保护费”?


        淮军的后勤一向由驻防的地方负责,但在朝鲜的补给却要自己负责。由于海军不给力,物资只能通过陆路运到鸭绿江边,左宝贵手下3800多人,却不得不留下1300人专门转运物资,其余2500人紧急赶赴前线。就地筹粮成了叶志超、卫汝贵等人在朝鲜的第一要务。


        战争爆发后,卫汝贵奉旨率盛军马步十三营的6000余人由小站驻地增援平壤。临行时,李鸿章“诫以屏私见,严军纪”。但盛军却是纪律最坏的。他们“遇物即掳,毫无顾忌”。前往朝鲜路上,卫军就沿途骚扰以致声名狼藉。到了朝鲜更是肆无忌惮,吓得高丽百姓看到就跑。

        克扣军饷做嫁妆?卫汝贵随叶志超兵援朝鲜,赶上女儿在家乡出嫁,他就通过克扣军饷的办法,搜罗大量金银运回老家。其妻接到铜钿和家信,马上夫唱妇随地回了一信,千叮万嘱道:“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


         世间之事往往无绝对。军纪差有时并不意味着就贪生怕死。卫汝贵所率盛军军纪败坏,但平壤之战中在西南战场作战甚为勇敢,重创了日军。卫持刀于如雨枪弹中往来督战,士兵有进无退。最后与各军同撤往沙河,士兵手中的刀枪尚有八成,没有像其它各支清军一样慌不择路,丢盔弃甲。 ​​​​

         卫汝贵到底是否被当成替罪羊?陈庆年在他的《横山乡人日记》中提到:“据倭人战史谓,南城(卫汝贵部守)虽未攻破,亦赖其牵制,故西北(左宝贵部守)得以成功,陷其元武门,是汝贵特未及难耳!论者以其部纵掠,杀之自可以肃军政,然后欲蔽以不战之名目,岂得谓持平乎?” ​​​​


*****************************************************************************

土耳其,一不严厉,战斗力就要下降。

*****************************************************************************


恩格斯  德国战争短评


这组题为“德国战争短评”的文章是弗·恩格斯专为1866年的普奥战争事件写的。


        普军只有两个因素能与奥军的所有这些优势相抗衡。他们的军需机构无疑是比较好的,因此他们军队的给养会比较好些。奥军的军需机构也和奥地利一切行政机构一样,是行贿受赂和营私舞弊的巢穴,它未必比俄国的好些。甚至现在我们就听说,前线的军队的给养很坏并且供应不经常,而在要塞里就更糟了,因此对于四边形要塞区的要塞来说,奥地利行政机构可能是比意大利炮兵更为危险的敌人


        普军的第二个优点是他们的武器比较好。虽然他们的线膛炮无疑比奥军的好,但是这个优点在野战中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普军和奥军步枪的射程、弹道和射击精度几乎是相等的,但是普军的步枪是后装枪,因此他们能在队列里以每分钟至少四发的速度进行不间断的准确的射击。这种枪的巨大优越性已在丹麦战争中被证明了,而奥军对这一点无疑会体验得更深刻。如果奥军不用很长时间进行射击,而是立刻进行刺刀冲锋(据说贝奈德克曾指示他们这样做),那末他们便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在丹麦战争中,普军的损失从未超过丹麦军队的损失的四分之一,有时甚至仅及十分之一;就像不久以前“泰晤士报”的一位军事记者所完全正确指出的那样,丹麦军队几乎到处都为兵力少得多的敌军所击败。


注:卫汝贵、马玉昆的连发枪 比 大岛义昌的 步兵 单发枪好。


*****************************************************************************


     甲午年后,卫汝贵一直为众矢之的,声名俱废。多年后,倒是亲历甲午年事的袁世凯有过这样一段评论:“甲午之役,吾身在军中,闻溃卒言:汝贵持刀立阵前,督军力战,日人颇失利;未几,援军大至,势不可当。其败也,譬如机器,以引擎、锅炉、马达速率之不敌,出货固宜不若。仅归咎于货出之一部,谁任其咎?!”


*****************************************************************************


 其实还有一个人替 卫汝贵说话,就是慈禧


        卫汝贵得以多活半日,其中自有缘由。事实上,对他施以援手的乃大清帝国幕后统治者慈禧太后。据翁同龢当天日记,就在处斩卫汝贵之前,慈禧太后曾召见军机大臣,问:“今日卫汝贵罪刑部奏上,奉旨改立决,汝等有无议论,可从宽否?”三问而无人应对。沉吟半晌后,慈禧太后说:“吾非姑息,但刑部既引律又加重,不得不慎。”其话里话外,有为卫汝贵说项的意思。在此情况下,主战派大臣“奏不杀不足以申军律”,翁同龢“亦别有论说甚多”,“二刻许始定”。议到最后,慈禧太后也未能刀下留人,卫汝贵就此一命呜呼。


        1895年1月16日,在日军即将大举进攻山东之时,京城菜市口却突然搭起了监斩棚,一时观者如堵,拥挤而不可近视。让围观者感到失望的是,棚子虽搭起来了,但要问斩的人却迟迟没有押到。其中,一位名叫孙宝瑄的士人等到日中后,回去吃了个午饭又邀集两位文友再去围观,但等到日暮时分,主角仍未出场。正当看客们以为“今日不复行刑”时,刑部尚书薛允升将人犯匆忙押至,半晌功夫即告完事,看客们这才心满意足,纷纷散去。


*****************************************************************************


         甲午里面,最能打的,除了 白发宋庆外,就是 他俩了。 卫汝贵与 马玉昆


         看日军的详报,就知道了。


         还有摩天岭的 依克唐阿 和 聂士成 。



2

膜拜

鸡蛋

鲜花
1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8 23:24 , Processed in 0.0250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