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希特勒 “扯淡的汽车” 与苏联 “靠谱的铁路”

已有 816 次阅读2017-5-17 09:19 | 希特勒, 汽车, 苏联

半摩托化军队的问题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执政时,他许下了一个坚定的,但含义不清的诺言:实现德国生活的现代化和机械化。从经济上和战略上看,这是有好处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单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而言,人们就难以充分理解了。国家社会主义党一贯对汽车极感兴趣,在他们的集会、检阅和示威游行中大量使用汽车。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汽车驾驶员组织——纳粹汽车团。希特勒本人酷爱汽车,对汽车工艺和结构相当在行,对汽车发动机、开车的人、行车的路,都显示出强烈的兴趣,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元首的正常表现,因为汽车毕竟只是他的国家运输体系中的一种手段。

        白色的高速公路和甲虫状的国民牌汽车,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展览品,显得格外突出。汽车远远不只是第三帝国手中的一种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第三帝国的象征。

*************************************************************************


   从德国陆军的观点来看,特别是从负责补给与运输的有关部门的观点来看,这种事态是既可喜,又可虑的。主要的问题是,希特勒在这个方面,如同他在所有其他方面一样,毫不重视行政上深入细致的安排,也没有耐性来实现长期的计划。而只有实行长期的计划他才有可能最终建立起一支均衡发展的摩托化军队。他所追求的是外表上的富丽堂皇,而且急于求成。因此,他渴望能够两全齐美:既要装点门面,引人注目;又要在战术上得到好处。国社党执政几年后,这种政策的效果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无穷无尽的军事检阅和夜间军事操练中看得出来。在载着纳粹要人的车队驶过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坦克和其他战车排成密集队形的装甲部队与摩托化部队。这些表演确实叫人眼花缭乱,但在迷人的魅力之后却隐藏着可虑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政策所致,有些则来源于各种根深蒂固的困难,使得德国国防军此刻开始进行的这番事业,前景十分暗淡。

   最重要的结果也许是把公路的地位提高到了与铁路并驾齐驱的程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充分发挥了内线铁路的作用,从而能够同几乎是整个世界的联合力量抗衡。正是因为后来肯定了这个成就,格罗纳才能从执行施里芬计划的铁道处长变成魏玛共和国的陆军部长。但是,1914年的经验,以及尔后整个战争中双方在西线发动的每一次进攻战的经验都证明,铁路过于死板不灵,难以保障战场上的机动作战。即便实现了战术突破,补给品也送不上去。所以,希特勒及其将领们既然把未来成功的赌注押在自行装甲战车的战术之上,他们就必然要寻求一种更灵活的后勤手段,而这种手段只能是汽车。

   要在未来战场上取得成功,实现补给部队的摩托化的确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战略上看,其好处却大可怀疑。根据1939年的技术条件,1,600辆载重汽车的运载能力才抵得上一条双轨铁路,此外,从实际载重量加以比较,汽车在一切方面(燃料、人力、备件、维修)的消耗都大于铁路,因此,当运输距离超过200英里时,铁路仍有优越性。这就是说,从战役或战术的角度看,实现摩托化实有必要,但它对战略的影响并不大。而且,无论作多大的努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汽车也不可能改变火车作为德国主要运输手段的状况,更不用说取而代之了。

   事实上,希特勒实现军队摩托化的决心弄得他两头落空。从投资情况看,铁路被忽视了,结果机车和车厢的总数在1914 [ 译者注:疑为1931之误 ] 至1939年间有减少的趋势。同时,汽车工业的发展又不足以兼顾民用需要和新建立的摩托化军队的需要。1939年9月1日,在德国的公路上,各种类型的四轮汽车还不到100万辆,按人口平均计算,每70人才有一辆,而美国是每10人一辆。最后,摩托化需要的不是德国拥有的煤和钢,而是德国所没有的橡胶和石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还有人质问,这种依赖进口原料的政策究竟是否明智。虽然进行人工合成,并大胆地采用各种应急办法,但筹措橡胶和石油的困难贯穿于战争的始终。这样,尽管实现摩托化可能是从1914-1918年的战术死胡同中走出来的唯一途径,但从后勤角度看,其优越性仍然是可疑的。

   从希特勒开始重建武装的1933年到1939年,事实证明德国的汽车工业根本保证不了陆军需要的装备。战争前夕,在实有的103个师中,只有16个装甲师、摩托化师和“轻型”师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因而无论战术行动或战略行动均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对铁路的依赖性。其余部队均靠步行。虽然每个步兵师在编制上有942辆汽车(不包括摩托车)。但其补给品大部分仍由1,200辆马车载运。更糟的是,所有这些车辆在建制上均属于作战部队,主要只用于在作战地带内进行运输至于在基地仓库和铁路终点站之间,全军只有3个汽车团(被称为重型运输队,以别于部队的轻型运输队),共约9,000人,6,600辆车(其中在修的估计经常为20%),总载重量19,500吨。将这一运载能力同消耗数字作对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德军的所有部队不可能同时行动。然而,我们可以作另一种比较:1944年同盟国为保障在法国作战的47个师,虽拥有69,400吨的汽车运载能力,仍然感到运力严重不足。

   由于筹措汽车极为困难,因而很大一部分车辆不得不直接取自民间经济部门结果,车辆的型号多得不堪设想。所有型号的车辆又都要供应备件,而且,供应的速度因战争的需要必须大大加快。在战争的最初几年,由于备件需要量太大,因而连已经实现了的低水平的摩托化也无法维持。从1939年冬至1940年春,以及从1940年冬至1941年春,德军先后两次撤消了一部分部队和补给单位的汽车,尽管到1940年冬已有88个师(占总数的40%)是靠缴获的法国物资器材装备起来的。

   德军部分摩托化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造成了部队机动能力的悬殊。德军的汽车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全军,而是集中于少数部队。结果形成了两支不同的部队:一支是机动的、能快速运动的;另一支是笨重的,行动迟缓的。要使机动性大相径庭的两支部队行动协调一致是很困难的,因为前者总是远远超出于后者。而对落在后面的步兵兵团的运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控制,以防其挡住极端重要的先头装甲部队的补给纵队。这样,就产生了选择道路的问题,计算通过时间的问题、维持交通纪律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了复杂的后勤问题。


艾什比定律:要么被管对象简单化,要么管理者复杂化。

*********************************************************************

   德军不仅后勤装备不够完善,其后勤组织也是如此。战时,所有铁路和水路运输,无论民用军用,均由盖耳克将军掌管,他是陆军总司令部运输部长,又是国防军总司令部运输总监。但是,战区后勤地带的汽车运输却不由他指挥,而由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将军指挥,当然,瓦格纳也负责提供待运的补给品。于是,陆军后勤保障被分给了两个主管部门:一个控制着补给线的两端,另一个掌握着它的中段。更糟的是,盖耳克的部门不管海军和空军。对于海军和空军的运输,他只负协调之责,他所能做的,最多只是要求海空军将其运输力量也交由他来掌管而已。

   1939年和1940年的各次战局,虽然时间短,行动距离较小,但已经使所有上述问题(甚至更多的问题)暴露无遗。在进攻波兰时,双方对铁路的破坏极其严重,只是因为波兰迅速投降,才使德军的后勤体系免于崩溃。公路交通状况简直骇人听闻,使得各汽车连的车辆损失了50%。要弥补这些损失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季度分给陆军的1,000辆新出厂的汽车,连补充因正常磨损而停用的车辆都不够。鉴于汽车总数迅速减少,陆军总司令部被迫于1940年1月削减摩托化补给车队的数量,每个步兵师削减一半,而以马车代替。但是,就连这一极端措施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新的战局开始时,各部队的车辆仍只能达到编制数的90%。这支即将震撼整个西方的军队是靠发横财过日子的。它把胜利的希望部分地寄托在缴获品和利用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车辆上。

   的确,德军在西欧战局期间,半摩托化状态不仅决定着它的推进速度,而且影响到进军的方式。由于军队系由两个机动性不同的部分组成,最初计划由步兵师实施攻击,打开缺口,然后把钢用在刀刃上,由快速部队突入纵深,扩张战果。实际上这是德军的标准打法,以后在巴尔干以及在入侵俄国时都是采用这种打法。但在法国作战时,由于阿登山区道路很少,担心以步兵师向默兹河实施运动进攻会造成道路堵塞,才决定一开始就便用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展开进攻。结果,先头装甲部队运动太快,古德里安只用3天就到达了默兹河,而不是按原计划用5天。这样,在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之间形成了很大的空隙。希特勒为此十分担心德军左翼的安全,终于决定让装甲部队在快要到达敦刻尔克时停止了前进。

   战局的第一阶段以合围和歼灭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而告终。此后,为继续向魏刚防线进军,德军面临着部队的再补给问题。为此,打算在布鲁塞尔-里尔-瓦朗西安-沙勒罗瓦-那慕尔地区建立前方补给基地。由于铁路桥梁、隧道和跨线桥遭到象1914年那样严重的破坏,建立前方补给基地这一艰巨工作更加困难。因此,大约在5月20日,瓦格纳打电话给帝国运输部长,要求将“德国的所有汽车”都立即交他调遣。这些汽车应驶往艾克斯拉沙彼尔,那里有一名军官等候,将它们编成车队,并发给汽车司机以“德国国防军”袖章。向布鲁塞尔派出了一个专门的参谋机构,负责监督在比利时建立新的补给基地。据报告,该基地作好了于5月22日开始工作的准备。这一天,有总载重量达12,000吨的汽车(其中2,000吨来自荷兰)满载物资上了路。与此同时,瓦格纳还利用了能开到安特卫普的列车(从5月24日起每天15列)以及从杜伊斯堡到布鲁塞尔的水路运输工具。由于他的这些努力,德军得以于6月5日重新开始进攻。

   虽然对法作战仅持续了6个星期,并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之一,但希特勒并未忽视陆军后勤的根本性弱点。尽管许多物资(特别是弹药)的消耗量并不大,但先头装甲部队由于推进太快,补给上的困难仍然很大。如果不是实行了空运补给,并侥幸缴获了大量油料,其进攻本来是会中途停顿的至于长途跋涉的步兵,机动性并不比25年前甚至70年前高多少。由于缺乏行军纪律,马车和汽车共用同一道路,常常拥挤不堪,有时甚至形成堵塞。虽然被破坏的铁路修复很快,但铁道兵数量太少,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民用铁路部门提供的人员业务又不熟练。因此,当战局还在进行之际,元首就下令对陆军补给系统进行彻底改组。但这次改组并未收到圆满的效果,因为德国的一些根本弱点,如汽车工业不发达、油料补给不可靠等等,是任何权宜之计所无法克服的。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9:57 , Processed in 0.0338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