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强国在战争中遭到意外的失败时,就会认真地进行这样的努力。
例如,奥地利人首先在和土耳其人作战中遭受挫折,后来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1740—1748)与普鲁士人和法国人作战又失利。这促使奥地利政府发展了比以往任何大炮都更机动、更准确的野战炮。改良后的哈布斯堡大炮在七年战争中使普鲁士人意外地吃足了苦头。但是,战争结束后境况最糟的是法国。
由于它先后败于普鲁士军队和英德军队,它以前在战场上享有的优势就有了疑问。因此,毫不奇怪,法国在1763年签订巴黎合约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前这段时间里成了最重要的军事试验和技术改革中心。
例如,靠粗略的观察和骑兵侦察进行指挥的局限性慢慢地通过绘制准确的地图,改变指挥组织和由经过特殊训练的参谋军官事先准备书面命令等方式得到克服。1750年,法国人率先开始编制经过精确的测绘,适合参谋人员使用的小比例尺地图。
但是,多年以后,才绘制出这种小比例尺的欧洲全图,使战地指挥官能够根据地图作出每日行军计划。
尽管如此,早在1763年一位名叫 皮埃尔布尔塞的法国将军就这种可能性;在其后的几年里,确实为法国边境一带的战役和入侵英国的战役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他在1775年编制了一本题为《山地战的原理》的手册,在法军内部非公开发行。他在手册内说明指挥员应该如何按地图规划部队的每日调动和供应。
依靠地图控制行军需要一批会看地图的专家和后勤专家。布尔塞懂得这一点,所以在1765年建立了一所学校来培育掌握这门新技术的副官。学校于1771年解散,1783年又重建,1790年又被压下去。这建了散,散了又建的做法反映了法国军队内部个人的和学说上的争论,这种争论是七年战争结束以至26年后大革命爆发的整个时期的特点。
在这种气氛下,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展。高级指挥部依靠地图和经过特殊训练的参谋军官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命令可以控制庞大的军队,其人数也许比以前 莫里斯德萨克斯 认为能够有效指挥的最高限额多两三倍。但是要指挥这么多的军队,将军就必须把部队分成几个部分,因为当时的道路和供应线不可能同时容纳数以万计的人马。这就要求许多自给自足的单位齐头并进,在行进的路途中遭遇敌人时能够自卫。(自存自卫)
这一问题由于发明了师的编制而解决了。师是军队的一个单位,其中步兵、骑兵、炮兵和诸如工兵、医务人员、交通联络专家等支援分队的部署可以由一个适当的参谋机构协调,从属于单一的指挥官。一个师的官兵可达12000人,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或者有时可以和其他的师联合起来,按照上级指挥部制订的计划合力进攻一股敌军或一个战略要点。法国军队在这些方面所进行的试验早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期间就已经开始,但是一直到1787年和1788年间才长期按照师的编制安排军队的管理工作,在战场上,到1796年才普遍实施师的标准化建制。
到1788年,法国由于有了地图、技术熟练的参谋军官、书面命令以及师的建制,就能够超越原有的野战军有效规模的限制。否则,1793年的全民总动员就不会有任何用处。如果在战场上不能作有效的控制,单凭人多势众不可能取得革命军队实际上所取得的胜利。
****************************************************************
乔治·华盛顿和莫里斯·德萨克斯 [ 译者注:莫里斯·德萨克斯系法国十八世纪著名将领,1744年晋升为元帅。 ] 都曾发表过如下独特的见解:取得战争胜利的军队是精锐的军队,而不是庞大的军队。这一见解至今仍广为流传。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超过限度就会变成谬误,因为一个强壮的大个子几乎总是能够打败一个同样强壮的小个子。而且小部队往往缺乏灵活性,展开后很快就显得兵力太单薄。但如果反过来,又可能把军队搞得过于庞大。臃肿的军队会耗尽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结果将是削弱而不是增强国家的安全。
****************************************************************
军委、总政对全山东政治工作会议的指示
(一九四四年二月五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45/4490684.html
在军事教育方面,政治工作须极力协助,过去那种政治工作不关心军事技术的提高应澈底纠正之。军事教育方针上要养成部队白
刃战、夜战、进攻战的最高度的勇敢性与熟练、结实的技能,在教育上应养成部队有打蛮仗打猛仗的真本领。在实战时则应养成各级指挥员机动灵活的弹性的指挥,
有利时须行勇猛的作战,不利时不投入战斗或干脆的撤退。在官兵教育上应着重于士兵,在士兵教育上应大大的侧重于刺杀、投弹、射击、近迫作业,对于刺、投、
射及军事体育(有练力、练勇、练身之功)四者,应当每日晨夕练习。仿用中国古时练拳术,练武艺的精神与经验,以各个教练为主,班教育[练]为次,排教练更
其次,部队教练应更少或从略,依实际的程度而逐渐课以更高要求(如提高米达数),对士兵的各个战术动作,应以仅次于练武艺的精神而进行演练。如爬行、滚
行、跃进,利用地物地形的隐蔽前进,以及学习步哨勤务与步哨顽抗等。对于夜摸教育除一般部队进行外,各部应指定一部连多学,增加夜操,减少昼操。干部教育
应首先学会教士兵学技术与教士兵学战士之战术。其次为详细研究作战的经验与方法,应以高度的具体性、切实性、创造性去学会打仗的办法,反对教条主义,提倡
参考过去经验与参考书上的道理,根据具体条件,自己搞出道理与办法来。一定要养成我军有以少胜众(例如打顽军时),在攻击时一人能打敌三人,一班能打敌一
排,在追击时一人能打敌十人,一班能打敌两排。要养成使敌不能奈何我们,执拗的找他拼刺刀的那种不怕死的作风。除军事官兵外,其余人员亦必须学习一定限度
的军事知识与技能,务使人人皆兵。
****************************************************************
敌后武工队,当然短小、精干没有错。但是在一个宽大正面,没有地图,完全是不可想像的。
总动员,你怎么弄?
****************************************************************
耶拿会战,腓特烈的问题,普鲁士的失败。
事实上,腓特烈对大炮的新发展感到沮丧,因为他看到,在军备技术竞赛中,普鲁士的装备十分简陋,
根本就无法与俄国强大的钢铁工业相抗衡,甚至连奥地利和法国的水平都赶不上。他的反应是一面贬低炮兵,一面强调纪律和荣誉,即一直使普鲁士官兵准备为祖国
献身的品格。因此,腓特烈和他的继承者宁可依靠旧式的军人品质,而故意抛弃 格里博瓦尔的理性试验和技术改革。
在耶拿战役中,普鲁士人的勇气、服从和荣誉感根本不足以与当时法国人已使之完善的新规模战争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