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家如此长时间地坚信贫困国家将赶上富裕国家?
例如,普里斯顿大学的威廉姆鲍莫尔 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他指出有16个工业化国家是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才成为经济领袖的,在这些国家中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富国。因此,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趋同的趋势。
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 曾经不厌其烦地搜集了26个国家从1820~1992年的书籍,尽管贫困国家的样本并不充分,但明显可以发现穷国和富国的收入发生差异而非趋同。
今天,最富裕国家(美国)与最贫穷国家(孟加拉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为30倍,而在1820年,最富裕国家与最贫困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仅仅为3倍。
这个事件断点,可能是拿破仑战争的原因。
拿破仑战争,英国获胜依赖的是海外收入,这也是法国要和俄罗斯联手进军印度的原因。
英国为了封死拿破仑的路,还提出废除奴隶制。
1840年鸦片战争,也是在这个框架里的。废除奴隶制,中国农民成为自由市场中的主要劳动力,并且和奴隶、农奴竞争。生产效率更高。
这一发现值得注意,对于今天最富裕的国家来说,其90%的收入是在1820年之后产生的。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德龙指出了鲍莫尔的错误,他对鲍莫尔如何选择其样本国提出疑问,那些容易获得历史数据的国家恰恰是今天的富裕国家。只有在富国,经济学史家才能进行长期的收入数据统计。鲍莫尔选择了这些数据容易获得的富国,从而也就注定要得出经济增长速度趋同的结论。
这一样本选择问题解释了鲍莫尔的错误(德龙指出之后,他马上坦率地承认)。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说明了为什么在经济学说史上大家长期认为国家之间的收入会趋同。
经济学家主要关注那些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他们的数据相对丰富,胜利者书写了经济史。
*************************************************************
没有测量就没有提高,先别想技术进步呢,
有了一定剩余,有了一定的财力,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统计。
技术进步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参考阅读: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