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的观点
80年代陈旧的观点,大学生当时是干部。
90年代和扩招以来,受时代的束缚,以为大学生还能做人上人,经历了“高考”,或者说在农村吃过苦,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注:一时的优秀带来的思想束缚。
***********************************************************************************
特殊的资历
知青 “上山下乡”,大学生,高考
特殊的资历,带来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因为现代性,就是当代我们社会的一切。是从1867年开始的 (
英国第一次全球化;收购苏伊士运河)
其实这种现代性,已经很长时间了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以及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除了单纯的制造外,为培养技术力量和传播科技知识,江南制造局附设有广方言馆、翻译馆、工艺学堂。
1868年至1907年,翻译馆共译西书160种、l075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其中科技书籍居多,内有部分介绍兵器和兵器制造的书,这些译书对帮助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江南制造总局后来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
《现代百年》
我读书的时候,正好是大萧条时期,
许多学生上大学是因为找不到工作,那时候花四年的功夫读书时需要说出个道理的。
那时人们认为,一个男人要赢得尊重就必须有一份工作,成为一家之主,而上大学则延误了这一过程。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对此感触更深,因而在我个人看来,他们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被开除出校是并不太在乎的。
今天的入学率剧增,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腾飞;但如果说
学生上大学是因为今天的工业和经营管理需要更多的教育,那我就有点怀疑我们是不是仍然躺在过去那种自己给自己找理由的陈旧观点上了。
我觉得,学生们上大学,因为他们比他们大多数的前辈都更明确地意识到,他们这是在全身心地
参与社会,而并不是在为了别的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做准备。 按照这一原则,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 或至少大学所做的事情,就不能一味地只着眼于青年人。成人教育的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尚未理出头绪的很大问题,我们还无法像对待发展中遇到的其他问题那样去正视它,但是,除了工业企业内部包含的大量的教育工作以外,成年人也需要有各种教学和讨论的建制把他们的闲暇时间组织起来:
我这里特别想到的是已婚妇女和成年人家庭。要政府不从培训的角度考虑教育,不把大学看作是一种公共服务性的培训机构,
当然是很困难的。那样的构想是把重点放在青年人身上,所谓把他们训练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是未来的资源等等。
而成人教育则首先是以重新培训的形式出现,如目前在工业企业中所做的那样,但我们很快将面对越来越大的一种教育需求,
这种教育将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急功近利式的培训了。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被认为是培养年青人,让他们做好进入真正生活的准备的地方。这种观点,与成年人把自己青少年时期看成他小时候不懂事状态是一致的。
***********************************************************************************
基本上,我们指的现代性,是从1867年开始的,那一年 迪斯雷利的议会改革。
在那一年里,迪斯雷利实现了惊人的一跃,英国议会成为代表民众,而非代表寡头政治的真正开端。
1867年,也就是在那一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