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大学的 Daniel Simons 做的的「看不见大猩猩」实验:
几个大学生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在传球,一开始你会被告知“一会会问你穿黑色衣服的人互相传了几次球”然后你就会仔细的看着穿黑衣服的人传球,等到结束后会问你传球次数以及有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传球次数只要认真看了基本都能答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具体忘了多少了)表示自己没看到奇怪的东西,而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只大猩猩走了过去。
为什么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呢?那些声称自己没看到的人,是真的没看到吗?
当把眼动仪与这个实验结合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声称没“看到”的人,其实是“看到”了的,他们的眼动轨迹有足够长的时间是落在大猩猩上的,这才是这个实验的关键点:
为什么那些实际上“看到”的人,会说自己没有“看到”?
因为注意是具有选择性的,我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是关注特定的对象,而把其余对象当做背景,当你仔细数着黑衣学生传球次数时,就会尽可能的撇除其他干扰物,因此就算大猩猩站在影片中央且大力捶胸,你也会无视它的存在。
*****************************************************************
大猩猩实验与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有关,当我们同时经历着很多事发生时,仅仅关注其中一样,而忽视了其他样事物的发生,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发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变化盲视。简单说,上个片刻到下个片刻中有明显的变化,但却无法发现。根本原因是注意具有选择性。 注意具有选择性。 注意具有选择性。重要的事说三遍。
*****************************************************************
那么大的大猩猩 你都看不见,你还理性个毛
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它并不是不存在。
*****************************************************************
注意力最常使用的两个路径,一是由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二是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由下而上的路径定义为感觉讯息处理历程,完全不费力且不需经过思考。由上而下的控制,是由前额叶(大脑的总指挥)介入,经由意识、缜密思索后加以处理。但是,看似较精密的由上而下路径,竟然确有「副作用」。
当我们太专心注意某一点时(由上而下,前额叶全力支配注意力),大脑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点,大脑对周边其他事物的处理能力就会转成自动化模式,认为一切都在预期之中,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因此,这时周围出现不合常理的问题,我们也会视而不见。产生不注意盲视。
变化盲视则发生在太认真专注于一个情境,如太专注于剧情或问路的情境;此时,前额叶全力专注于此情境(由上而下),因此,就算过程中被打断,只要内容可以连结起来,大家也不会在意站在你前面的人是否有更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代表人的记忆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被扭曲的(distorted)
****************************************************************
上个片刻到下个片刻中明显的变化,但却无法发现,这种现象称为「
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变化盲视与不注意盲视有关,但不注意盲视是发生在「无预期的状况」下发生的,而变化盲视则是发生在无法查觉「前一秒钟影像」与「此时影像」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