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二战后的中国经济—— 生丝、桐油、猪鬃

已有 1149 次阅读2016-11-6 15:28 | 太平洋战争, 中国经济,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重庆

      “生丝、桐油、猪鬃”,是二战前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中国在二战后,面临的问题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类似,杜邦尼龙的发明,取代了生丝。

      以前降落伞就是丝绸的,主要是日本丝绸。

      后来换尼龙的了。

     1938年尼龙没被发明以前,牙刷和毛刷制品绝大多数都是用的猪鬃。但是在此之后尼龙就代替了猪鬃成为第一位的制刷原料了。


参考文献:

      邓力群《九一八事变后,太平洋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回顾》

****************************************************************************

     中国战时生产局于1944年11月6日在重庆正式立成。

     与蒋介石及其他国民政府的官员谈话中,纳尔逊强调指出,中国不能期望美国向其提供数亿美元的援助,而必须自给自足、自负盈亏制定国家发展计划。

      纳尔逊建议中国仿效英、美,设立战时生产局。

****************************************************************************

     国民政府垮台有几个原因:

1、二战结束后,战时新技术发明,替代生产,出口下降。

     跟日本一战后发展重工业一样,世界贸易隔绝了,日本不得不发展重化学工业。(一战德国战败,引进德国的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桐油(美国找到了代替品)、锑、钨(南美进行开采)、生丝、猪鬃(尼龙等人造品)


2、美国战后的倾销


      一战后的教训,汉冶萍公司怎么停产的。不就是一战后,国外钢铁的倾销。


3、入不敷出

     借的军费拿什么来还,出口又啥也卖不出去。



参考资料:

《美援为何无效?——战时中国经济危机与中美应对之策》


****************************************************************************

接管东北后,xxx  为什么懂战时生产?


       呵呵,因为抗日战争时候,战时生产局,美国派有顾问。

       或者,从苏联学过来的

       具体来源不知道。但是肯定他们懂。(不论从国民政府,还是从苏联来,他们懂这个)


****************************************************************************

伪满殖民地工业体系


       围绕军需工业这个核心构建的伪满殖民地工业体系,以 “重化工业”  为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第一次 “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制订之初,日伪确立的是重工业综合开发计划。而这种综合开发,是以煤炭、钢铁、液体燃料、飞机、汽车等为重点的。

       1942年起实行的 “第二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是以煤铁、石油、有色金属材料为重点的。


注:第一次五年计划是个铺摊子,倒没有什么。

       第二次五年计划,涉及到有色金属,就厉害了。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请东德的专家来搞。(德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停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唯一发展比较好的产业就是有色金属,钨矿)

****************************************************************************

       这是个德国的盘子,还不是日本的盘子

       “双轨制”,在 “莫干山会议”  之前,就知道了德国的经验。只是没有论证而已

       “莫干山会议” ,作了一个论证。(论证是第一位的,“ 知道个信息 ”  不算啥)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7 19:57 , Processed in 0.02945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