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二战中,美国在轰炸机和坦克之间的抉择

热度 1已有 321 次阅读2016-6-24 04:44 | 轰炸机, 美国

      美国其实在二战中,轰炸机、坦克、高炮、炮兵都很好。

      但是资源有竞争。

      资源是有限的,轰炸机和坦克只能择其一。

**********************************************************************************

      不是因为它能力差,而是因为资源限制。

      量产就要考虑很多因素了

      有能力不代表其能做的到。(想的到,不代表能做的到;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实现它。)

**********************************************************************************

      美国和苏联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同时达到了顶峰。

      其实不好比较,谁优谁劣。

       苏军保持大量的坦克部队,这是因为坦克比较厚,在核沾染的条件下,生存能力高。

       对于西欧的小国,就是开大风险口子,苏联的战略就是为世界大战准备的。

       它一向如此,苏联在欧洲就不怕技术先进的小国

        像日本这种国家,苏联根本就不着。(早期跟瑞典作战,形成的)

**********************************************************************************

       还是在越战中,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才改变了 这个态势。

       早年说 苏联的不好,这是不公平的。



注:苏修其实也变了,苏修的坦克 用红外了。

      跟踪传感器与火控设备的紧密耦合,实现了跟踪,闭环射击校正,控制运动,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

     

扩展阅读:

从高炮到地炮 自动化的发展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0783


*******************************************************************


        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装甲部队主力就是这种T-62主战坦克,其在布拉格街头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在1969年珍宝岛爆发战斗的时候,这种T-62战车,是世界上先进的主战坦克

        装备了大功率柴油机,大口径115mm滑膛坦克炮,双稳射击控制仪和红外夜视装备,战斗全重37吨

*******************************************************************

中国步兵用40火箭筒击中T-62坦克侧面造成的贯穿口


       当时中国的反坦克火箭弹,的确击穿了T-62较为薄弱的侧面装甲,能够看到在坦克内部壁板上形成了一个35X45厘米大的碗状碎裂创口,入口小,出口大。T-62在这里没有防护裙板,正是它防御的弱点。

       日本记者稻垣根据查找苏联有关资料,得知这一弹不但击穿了苏军坦克,而且其爆炸破片击伤了苏军坦克车长的腿部。只是由于随后苏军坦克压上地雷造成的破坏更加致命,使人忽略了这一战果。


      我们甚至可以查出是谁击中了这一弹,按照我军战史记载,这名火箭筒手应该是某部侦察排战士周锡金。


*******************************************************************

苏军条令为什么要用密集炮火?


      因为不好打中嘛。弹道学可以解释这个事情。

      当然还有某些重型坦克,正面装甲比较厚的因素


      为啥发明火箭炮都知道了? 我怀疑苏军还是受法国影响。

      大口径火炮跟德国比,没什么优势。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5 08:19 , Processed in 0.02640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