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邦和张良相比,只是差一个专业性而已。
就像我小时候就跟忙总 思考同一个问题。90年代,关于企业管理,MBA ,关于质量管理,社会舆论 ,甚嚣尘上。
可是我却没有忙总的能力。
“草台班子” ,带个民兵,我还行。 “正规军,我就不会了” 。
***************************************************************************************
年纪大,学习差,社会上多混了几年。张良年轻啊
张良初遇刘邦,史书是这样写的。
“(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
刘邦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吗?
我们总觉得,刘邦等人的成功,是一种偶然。
是的,我也承认,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总是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而且,我也相信,在那场残酷的淘汰赛中,肯定有无数智商、情商、魄力、勇气,并不比刘邦差劲的人,只是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就在海选时就被淘出了局,就算在海选时胜出,也会在淘汰赛中,稀里糊涂的死于非命。
事实上,如果刘邦在48岁就前死了,相信,认识刘邦的人,都会说刘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终他一生都没有走出过沛县。但是,刘邦多活了几年。
当然了,如果韩信没有遇到命中的贵人夏侯婴,早就让稀里糊涂的砍了头。如果韩信当时死了,认识韩信的人,肯定都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喜欢成天意淫的、要一壶没一壶的人。但是,韩信又多活了几年。
从这层意义上,以成败论英雄,实在有些偏颇。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人在那种残酷的竞争中,能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他肯定是有着我们常人没有的智商、情商、魄力、勇气。否则,再多的偶然,也无法让他在那种竞争环境中,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其实,刘邦在过去的人生里,肯定都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思考问题。所以,刘邦早已把许多问题思考的滥熟于胸了。
就好像韩信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假如给我一万大军,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他们,假如给我十万大军,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假如给我一百万军队,我会如何指挥他们、布置他们。如果简单的去看,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被几个小混混都看不起的人,天天就思考这种问题,那就是如同意淫了。但是,真的有了这种机会,韩信马上就可以影响时代了。
其实,刘邦平常思考的问题,恐怕也就是这种,看似极为不着调的问题。
韩信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一个机会,那就是有一个大哥愿意重用他。
刘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也需要一个机会,那就是固有的体制突然松动。
如果等不到他们需要的机会,他们曾经思考过的一切,恐怕就都是如同意淫了想象罢了。
张良初遇刘邦,史书是这样写的。
“(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这里说到,刘邦可以让张良信服,还是主要强调了天意。总而言之,刘邦有着高人一等的眼光、见解,是因为他天赋异于常人。天赋这种东西,谁也不能否定,但是,不下足够辛苦,天赋是没有用的。
其实,如果客观的还原这段历史,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刘邦思考问题的高度,绝不比张良差,所以张良能理解的、能看到的问题,刘邦全能看到、全能理解。
现在的问题是,刘邦思考问题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高呢?显然是因为,刘邦从前所思考的问题,一直就是如何影响时代、影响历史。所以,他对于张良看问题的角度,一点也不陌生,对张良所说的内容,也一点不陌生。
刘邦与张良相比,恐怕就是差在专业性上。因为,张良主要的形象就是一个谋士,所以他思考的问题,远远比刘邦要专一,所以思考的结果,也比刘邦更精深、更详细、透彻。如果没有这种差别,刘邦就不需要依赖张良了。
张良与刘邦相比,恐怕就是差在那种大哥的气质上。所以,张良需要与刘邦合作,才能尽情的展示他的才华。否则,张良早自立门户了。
张良作为天生当小弟的人,虽然不像韩信那样明显,但是,张良显然绝不是一个优秀的大哥。因为,张良的起点,远远高于刘邦,而且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出来闯荡了。但是,张良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独当一面的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我这样介绍刘邦,只是希望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也许需要很多偶然的、可遇不可求的客观条件。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胸怀、能力、气度,就算机会摆在他眼前,他也把握不住的。
刘邦在一个风云聚会的时代,突然如一匹黑马冲入时代大舞台,并且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虽然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但是如果说这一切全是偶然,那也说得太神奇了。
要知道,刘邦的竞争对手,最低等的,也是可以振臂一呼拉起几千号小弟的人;要知道刘邦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因为,最后角逐天下的人,都是先通过海选进入时代大舞台,然后通过层层竞争,最后成为历史主角的军政强人。
要知道,受刘邦直接领导的小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常常是智谋的化身(比如张良),就常常是杰出政治家的化身(比如萧何),就常常是勇武绝伦的化身(比如樊哙),就常常是用兵如神的化身(比如韩信),就常常是能言善辩的化身(比如隋何、陆贾)。一个人,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家族背景,就能让众多这种人才为自己效力,你说他是什么人?
刘邦的这种胜利,也许存在太多的偶然性。但是,有个必然的东西就是,刘邦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士之一。否则,再多的偶然,也无法让他通过层层竞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注]:上面的竞争,主要是为了突出个人的主观能力,所以模糊了许多客观原因。
如果没有时代大背景,刘邦、萧何等人,恐怕也就是县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时盖棺定论,恐怕人们很难相信,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爬到时代的顶峰上。
但是,在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里,他们通过层层海选,最后爬上了时代的顶峰。如果我们非要说他们完全是机遇、偶然、幸运,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吧。
萧何与韩信长谈,就相信如果给韩信机会,韩信可以影响时代;张良评价刘邦手下的人才时,说只有韩信中以独当一面;关键是,后来事实证明,韩信就是有这种本事。
萧何与刘邦相处,愿意给刘邦当小弟,张良与刘邦相处,愿意给刘邦当小弟。郦食其看过众多诸侯,独独选中跟刘邦。关键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就是有这种本事。
所有的人,都是时代环境造就的,谁也无法超越时代大背景。但是,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去竞争时,总会表现优劣的差别。
从许多方面而言,一个村级大哥,与一个县级大哥、或一个省级大哥,未必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对权术的应用,比如对人性的了解,比如不轻易服输的性格。但是,在许多方面而言,他肯定是有差别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与比货,把他们扔到同一个平台上PK时,一切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
注:张良以前也是老大,有一个 “误中副车” 的故事。
***************************************************************************************
张良也是很逗的一个人
张良谋划了那么久那么久,为韩报仇,四个字响彻整卷留侯世家。东夷之地请来了大力士,散尽了家财。亲爱的弟弟去世也草草埋葬。等候的,就是始皇帝经过博浪沙的那一刹那。
误中副车。
司马迁简单的四个字,却有多少背后的苦痛和泪水饱含。
26年只为一击。误中副车。
***************************************************************************************
这是一个签,“张子房误中副车”
此签木虎虚惊之象,凡事宜守待时。
千万勿倚强凌弱,远望威容,意不禁者。即使木虎不必畏惧。
但己身如同入大江心,岌岌可危。
生祸福无不自求者,必慎之。(跟一战战壕一样,躲在里面好好的,因为压力,就是有人跑出来。)
详解:此签有”揠苗助长”之意。奉劝当事人,凡事勿操之过急。有时当我们听到一件事,尤其是跟自己有利害关系时,因为事情还不明朗,常因此变得提心吊胆, 好的希望它赶快发生,坏的希望它不要成真。好的也急,坏的也急。然而急就章的结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须知很多事都只是空穴来 风,在未确定之前,宁可按兵不动、先保持观望。如果是别人的事,也不要因此而热心过头,最後反而变成自己”一厢情愿”、自找麻烦,既帮不到别人,又弄得一 鼻子灰。凡事保持客观,避免先入为主。
GMT+8, 2024-11-22 15:07 , Processed in 0.0263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