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阿忆—— 周培源:这辈子不是我追求的(转)

热度 6已有 2185 次阅读2016-1-12 06:51 | 北大校长, 蔡元培, 理工科, 周培源, 历史

    周培源教授的家,北大燕南园56号,1952年校一合并他从清华调过来,一直住在这儿,直到1981年辞去北大校长才离开


    他是一个理工科老师北大历史上的校长,一般都是文科教授,比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汤用彤周培源是我记忆中第一个当了北大校长的理科老师


    1978,受邓小平委托组织部任命周培源做北大校长拨乱反正工作不好做“文革”刚刚结束人事关系相当复杂百废待兴特别难进行所以在这几年周培源特别失望1981年的时候他就不想干了


    正好1981他去考察了一下欧美高校觉得不错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学回来以后,写了个报告有五个方面周培源觉得非常可取。教育部特别生气说你总得来说就是不要党的领导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要求教育界批判周培源但是后来一想“文革”刚结束又搞批判不大好在这种情况下,周培源不想再做校长了,于是就从这里搬了出去


    周培源是理科教授但也是社会活动家,他有几次重要发言。


    1956年,毛主席召开座谈会,周培源觉得不应该学苏联,建科学院把大学老师统统挖去当时,国内学习苏联模式,大部分大学变成专科学校综合大学基本拆了我们北大是硕果仅存的几个综合大学,另外单建科学院很多重要的研究力量到科学院去大学只做教学,而研究在科学院系统周培源觉得这样不好西方没有科学院,只有大学大学两个重任一个是教学一个就是科研不应该把它们拆开


    毛主席没有批评他,只是笑谈说你想挖科学院的墙角


注:这你得对美国的体系有了解,美国的科学院是从大学选的。


**********************************************************************************************


    1964,周培源副校长批评中共北大党委书记兼北大校长陆平说他有三乱乱说乱干还有一个乱什么把北大搞乱了。那时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除了周培源反对陆平后来文革造反派聂元梓也反对陆平她反对陆平的理由跟周培源不一样,她说陆平抹杀阶级界限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必须把他撤掉


    什么叫抹杀阶级界限就是在我们这个学校,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搞教学毛主席1961年重提阶级斗争陆平没有跟上这个指示聂元梓是从这一点上反对陆平校长跟周培源不一样,周培源只是反对他治理北大的方法但也算是不谋而合都反对校长


    1966年,聂元梓造反没把周培源打倒虽然他应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但2年前他曾跟聂元梓一起反对过校长。不过,周培源的地位还是很尴尬,他没有重要职位只是管北大汉中分校的福校长



注:刘居英兄弟曾掌北大哈军工。刘居英出任哈军工院长兼党委书记, 陆平出任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


**********************************************************************************************


    1924周培源从清华毕业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去美国留学原本喜欢工科梦想工业救国后来却去了芝加哥大学学理论物理留美期间周培源完成了一个近乎奇迹的数字,他用3年半时间连续拿到了学士硕士博士3个学位,做到这一点一般人起码需要6年时间女儿曾经问你为什么能在3年半时间连续拿到3个学位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


    周培源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理论物理主要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1991年的时候,周培源89岁,因为引力论在实验上有了很大突破他一高兴,心肌梗塞住院了,二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带有应用色彩他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当年在美国读大学也是读的理论物理,但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觉得理论物理跟抗战离得太,他觉得应该一切为抗战服务所以他增加了一个学术研究方向就是流体力学,当时他专门开了弹道课就是子弹打出去以后弹道轨迹是什么,钱三强的太太何泽慧在德国学的就是弹道学,为什么学这个就是因为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她听过周培源的弹道课,由此产生了兴趣


注:这种入门课程很难的,好老师就是不一样。


    40年代末周培源有一段时间到美国度假又开始研究流体力学里的湍流理论通常我们看到空气的流动和水流在一个层面上的平滑层流,湍流遇到阻碍物以后高速旋转形成了一个漩涡,龙卷风和海里的漩涡都是湍流在力学当中湍流是摧毁力最大的一种东西,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它的凝聚力漩涡总是朝中心凝聚,再一个是高速运作,第三个是在高速凝聚运动中它会淘汰污浊。周培源研究湍流理论主要就是研究湍流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怎么发展湍流理论为实践服务在湍流理论的研究者当中他的贡献特别大被称为世界上四大力学家之一


    周培源跟科学史上的两位巨人有过直接接触,这挺让中国科学家羡慕的


    他见的第一个巨人海森堡中国话剧院有一个特别好的话剧叫《哥本哈根》,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执导每年都演这个话剧一共就3个人物一个是玻尔,一个是玻尔太太,另一个就是海森堡他是犹太人,海森堡玻尔的学生,他们都是研究核物理的。


    波尔夫妇是丹麦物理学家住在哥本哈根,科学史上有一个谜团19419海森堡坐火车来到玻尔一起进了晚餐之后为了防止屋子里有窃听器他俩到屋子外面交谈,谈完后他们的友谊就断了,海森堡留在纳粹德国为希特勒发明原子弹,玻尔丹麦被德国占领后跑到美国跟费米和奥本海默一起研制原子弹,而且成功了,那么两位科学家1941年的哥本哈根会面谈的到底是什么,海森堡要探听玻尔的核物理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还是说我动员你我们都不发明原子弹现在没人知道


    二战结束后海森堡成了一个助纣为虐一心想为纳粹德国发明原子弹却没能成功的人,但海森堡说不是这么回事是因为我在阻止纳粹发明原子弹,所以才让玻尔你们在美国鼓捣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个话剧内容,就是3个人的亡魂在讨论1941年海森堡来干这话剧就一幕一个空间,海森堡在客厅中波尔夫妇证实了他当时能发明原子弹,但他的良心拖延了原子弹研制的进度所以他自认为他是个科学界的英雄。这是特别棒的一个话剧,我们不是学物理的,但观看其中的物理推导,却全能明白就通俗到这种程度


    20年代末周培源到德国跟海森堡一起研究量子物理1928年周培源26海森堡27但在德国已经做了教授30年代初玻尔就因为量子物理的研究得了诺贝尔奖我听杨振宁先生说海森堡体育特别好在周培源去之前他一直是整个大学的乒乓球冠军,周培源去了以后他就只能屈居第二了因为周培源比他打还好


注:大师不如大师兄,这个大师兄才27岁,牛逼。


    30年代中周培源去了美国,清华教授做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有一整年的休假,当时面对民族兴亡的知识分子把休假当成学习所以周培源到美国,去普利斯顿高等研究所,进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培训班我们能看到的惟一一张中国人拍的爱因斯坦照片就是周培源拍的


    中国人老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际不是,爱因斯坦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旁边我去过那个地方,美国大学没有围墙,所以中国人容易把研究所和大学搞混,研究所那些老先生愿意去普林斯顿大学教书也行不去教书也行你就做自己做的事不用考虑经费想法和研究也不用有任何实用价值没人问你这些事情只要你想就给你拨钱你在这儿做研究,爱因斯坦晚年就在这儿度过的


    周培源在那儿爱因斯坦接触大概有五六个月时间一起研究相对论。所以60年代末陈伯达想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资产阶级的糟粕,找过周培源周培源说,狭义相对论已经证实了没法批判,广义相对论没有结论可以探讨但这些东西绝对不能批如果批的话会闹特别大的国际笑话


    陈伯达带了一大帮军宣队的人来到北大坐在一间教室里把周培源请来说我们要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你说应该怎么批周培源不同意会议结束周培源回跟家里人说就是可以讨论广义相对论也是科学家的事儿跟他们这些人没关系,他们哪儿听得懂


    我从杨振宁先生那儿得知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学术研究和精力都不行了他的语速已经慢到了跟温家宝总理的语速差不多显然身体状况不行了,他给学习班讲课,有口音学术思想也混乱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但美国就是这样,只要你有想法我也不管你状况什么样就给你拨钱,让你研究。但爱因斯坦晚年没有什么成果


    北大原来没有力学专业1952年校院大合并,周培源来到北大,才建了北大的力学专业就是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当年,还领着学生和其他一些年轻老师建了一个风洞实验室


    “文革”时周培源被贴大字报,“打倒周白毛”从海淀一直贴到西直门周先生还有心情开玩笑我是周白毛周招待我们家阴盛阳衰周先生与太太生有4个女儿他与太太的爱情一度是燕园佳话以他们夫妻为主角的三角恋爱故事坊间流传了好几个版本。


    我们这些后辈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关心最多的不是他的社会活动也不是他的科学研究而是他的感情生活


    唐师曾师兄写过一篇文章叫《一诺千金》说周培源跟陈岱孙少年的时候共同看上了一个有文化的妇女他们击掌相约谁到美国先拿到博士学位谁娶这个有文化的主妇陈岱孙特别老实在那边吭哧吭哧读了半天读完博士回国一看周培源已经略施小计把这个有文化的女人娶到手了,所以陈岱孙一辈子没有结婚


    还有一种传说,说叶企孙和周培源一起看中了一个女人就是周培源后来的太太周太太的择偶标准首先这人得高大周培源18叶企孙非常矮,其次这人还得潇洒叶企孙是个大物理学家但是有点口吃见了女人特别羞涩所以周太太后来选择了周培源,叶企孙一辈子没结婚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许渊冲写过一本书,叫《山阴道上》其中有篇文章叫《那一代人的爱情》里面也提到这也是说陈岱孙跟周培源在留学的时候共同看上了一个女人后来周培源跟那个女人结婚陈岱孙一辈子没结婚


    他们这些记述都有问题。这几位留学全是20年代1930周培源已经回国了,他去他一个同学家,看到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孩儿的照片他以为这个女孩儿是这个同学的太太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女孩儿是这同学的太太的同学在女子师范大学读书,长得非常漂亮叫王蒂澂周培源就看上了她经过介绍1932年的时候结婚了清华梅贻琦校长主持婚礼还闹了个笑话校长一上来就说今天是我来主持王蒂澂先生和周培源女士的婚礼大家一听笑得够呛所以唐师曾师兄和许渊冲先生说的年代都不对30年代他们已经都做了清华教授以后周培源先生才碰到王蒂澂女士


    周培源夫妇男的长又好看身材又高大女的又是美女所以他们是当年清华一亮丽的风景曹禺是清华研究生他后来跟周培源的女儿当年你妈你爸在校园里一出现我们这些学生就后面跟着看羡慕啊偶像剧啊


注:其实不好看,大哥。啥审美


    周培源一共生了4个女儿一个男人五个女人的家庭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两个女儿上小学12华里以外周培源怎么办呢他早年跟爸爸学会了骑马所以他就买了一匹云南枣红马每天晨五点半起床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他再去到西南联大上课,一三五上课二四六没课他送完女儿就去当放马官,那马叫“华龙”学生们特别喜欢,他上的时候把马往教室外面一栓学生们上着课也会往窗外看,看那马下课都去喂马太太王蒂澂养了一条叫“华云”合起来就是“龙云”当时云南省主席叫“龙云”周培源曾经跟别人说过英国女王的马会跳八种舞步我这马我已经教会它四种舞步当时金岳霖先生如果我们这些教授放到一个孤岛上没人管第一个死的肯定是叶企孙没生活能力第二个死的就是我也不怎么样,一能活下来的就是周培源先生


     周先生两口子一辈子没闹过红脸没吵过架周培源到了50岁的时候耳朵就不好了耳背,所以说话声音特别大,他老觉得别人听其实别人听见了就是他自己听不见太太1989年瘫痪了每天到太太那儿跟她说咱们已经结婚60多年了你是对我最好的我一辈子只爱你,全屋的人全能听见


    周太太也高寿比周培源去世周培源先生在1993年的时候有一天起来,向太太问安聊了一会儿话说不大舒服要去躺一会儿一躺下就再也没起来太太特别悲伤说你说话不算数你一直跟我说你送我走现在你什么都没说就自己先走了火葬之前王蒂澂让女儿给周培源兜里揣了个纸条上面写着:“培源一辈子我是最爱你的人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46年周先生再度去美国,他的女儿周如苹说如果当年全家留在美国父亲的学术成就可能更辉煌,但他们压根儿就没想久留买来新床单母亲会说别打开留着回国用1947年春周先生一家回到祖国


注:他怎么会留在美国呢,他是从德国学的。美国的学术也是刚开始拓荒,中国也是开始拓荒。学术抱负肯定在中国施展。(当然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美国是学术中心,那时候欧洲是学术中心)


    周培源先生27就成为中国名牌大学的教授那个时代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比如说叶企孙先27岁当大学教授萨本栋先生26岁陈岱孙先生也是27岁,原因可能是当年人才稀缺。


    中国最早的大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体制又是校长治校校长认为谁学术水平够了就直接给他发聘书教授一年一发,一年的教学完成了觉得不适合明年就不发聘书了,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的晋升制度


    周培源一回来27岁就做了清华物理系教授他开的一门课是相对论只有9个人注册到学期末的时候,只剩下1个人了叶企孙作为物理系主任没有立刻说你这教的什么,我告诉校长明年就不聘你了不是给他调整了课程让他教别的,很爱护人才。


    周培源191917岁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读书五四运动他闹得也挺厉害被学校开除了他有一天随便看报纸发现清华招插班生清华是1928年才建成大学1919年还叫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为什么要招插班生,因为当年清华体制是这样的它有四年中等科还有四年高等科这四年中等科和高等科的前两年相当于我们的六年制中学高等科的三四年级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学制很复杂它是淘汰制,你在这儿读书考试不及格我就把你刷掉,那空缺怎么办临时在各个省会招插班生周培源正好碰到招五个插班生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清华一上来就上了初等科三年级他智力水平特别高学习特别好特别快地升成初等科四年级最后跳级毕业了


    因为学习特别优异,他拿到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去美国去读书当时美国退回庚子赔款多余部分专门作为中国学生留美奖学金那时很多人都是拿着庚子赔款美国读书的。这些人最差的是拿一硕士基本都拿了博士学位回来,他们只要一回来基本就直接成了教授


    另外要主意当年那些教授跟我们现在说的教授不完全一样如果他是预科教授相当于现在的讲师如果他是本科教授,相当于现在的副教授,如果是正教授,才是现在的教授当时把大学老师都叫教授所以说聘为教授,也可能是副教授他们的薪水有很大差别当年教授非常富裕像周培源做了教授以后薪水三四百块大洋工人一个月如果是12块钱大洋,太太不工作,再2个孩子12块钱够了。而这些教授是三四百块大洋等于现在月薪三四非常富裕


    背负民族苦难的十字架可以说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周先生曾给加州理工大学的威兰德先生写信:“我总是感觉我们这些拿着政府奖学金亦即人民的钱在国外受过教育的人在中国有个责任要尽但是归国尽责却有着说不出的苦闷1954年9北京高校党委办公室前来调查周培源说过一段分量颇重的话:“科学工作者如何发挥作用问题至今未很好解决几年来科学工作者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觉得发挥力量不够。”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longcheng 2016-1-12 09:33
写的真好,忍不住想问出处。
回复 gordon 2016-1-12 09:37
longcheng: 写的真好,忍不住想问出处。
阿忆写的,是个电视节目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0MDU1ODc2.html

忆闻北大特辑(五)
回复 longcheng 2016-1-12 09:42
谢谢!
回复 老树 2016-1-12 23:55
“科学工作者如何发挥作用问题,至今未很好解决,几年来科学工作者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觉得发挥力量不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3:07 , Processed in 0.0333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