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我来之前查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77年,1978年,我们的初中毕业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数量。之前的1972年,中国不到9亿人口,初中毕业生第一次超过1000万。
这意味着什么呢?现在我们中国六七亿劳动力,几乎90%在工业社会工作。那个时候中国也有四五亿劳动力,只有一亿左右在工业社会工作。就算把公社自己办的
工商业和民办教师也算上,最多也就是1.7亿劳动力搞工商业,搞管理,搞教育。这说明,那个时候培养的中学生相对整个工业经济的需求是远远过剩的。再往前
说,现在每年小学毕业生数量也是1600万,中国1970年就达到了这个数字。1970年的时候,建国刚刚21年。1949年中国只有60万小学毕业生,
到战乱完全结束的1952年也只有100万出头。20多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肯定没有10倍,但是小学毕业生数量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中学毕业生增长到原
来的六七十倍。
这叫什么呢?用我们现在习惯的一个词说,这就叫扩招。大家可能觉得扩招这个词用在中学,用在小学身上有点滑稽。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1949年的时候,每年毕业几十万小学生,20万初中生,五六万高中生。所以,中学生就能当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训练团里短训几个月,就派到全国各地当接
管干部。小学毕业生,如果写字漂亮,文章通顺,到县政府谋个职位轻而易举,招工到最先进的国有企业里也是重点培养对象。这个待遇比90年代扩招前的大学生
牛的多。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轮大扩招造成了严重的学历贬值,对我们父辈的冲击,比大学扩招对我们的冲击要厉害十倍。从那时起,读书在中国再也不是
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了,而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基本待遇。对于原来垄断知识的少数人,少数家庭来说,那20年是非常难过的20年。
这个过程导致了什么效果呢?从工业经济的角度说,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一批潜在劳动力,有知识、有纪律、有基本的现代社会交往能力。比中国劳动力素质
高的国家,劳动力规模比中国小得多;劳动力也丰富的国家,劳动力素质比中国差得多。如果用各国劳动力数量做横轴,劳动力质量做纵轴,画一条曲线,中国在这
个曲线上明显处于凸起来的地方。
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大扩招对于社会心理的冲击更重要。虽然中国的工业增长并不慢,但扩招的速度还是远远超过工业经济的增长,这说明许多工业品在普及到全国之前,全国人民已经从课本、从教科书上知道了。
注:这一段是马前卒写的,数字没有去考证。
********************************************************************************
时间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对工业化的这一代 “认识不足” ,实际上从柳青的《创业史》开始,中国的工业化就开始了。
这就解开了大多数人心中的疑惑。1979年正好利用上了这一批人力资源。
这批人力资源从哪儿来的,还得总体战说起,士兵的素质,至少是个初中呗。学过三角函数
再说说1999 年这次扩招,是为了扩大需求。从1979年的人才潮来看,这一代人总要成为一股潜在力量的。
但是大学生很不可靠,原因众所周知。
这一次的外汇事件,我有种深深的预感,大学生不可靠。
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改革教育。师法英美,改革教育。本科3年,硕士一年,让博士成为主流。
不能让本科生成为主流,会带来一定社会问题的。
有人就问了,那博士就可靠吗?
可靠不可靠,它有用。本科生既不可靠,又没用。
********************************************************************************
当然忙总 他们是另一种看法,他们想把本科延长为5年。
但是中国社会啊,是一个学历社会。投入多,回报低,人家学了5年,就拿个本科毕业证啊。
说不过去
********************************************************************************
综上,博士扩招,废掉硕士,国家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
注:废什么话呀,不就是促进消费嘛,把他们的钱榨出来。(可以个人贷款啊)
没有论证
企业去杠杆,个人加杠杆
GMT+8, 2024-11-25 10:18 , Processed in 0.02960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