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中规中矩没透漏什么信息。
但也能看出点什么,一个关键信息 1553B 总线,这是歼八II 和平典范计划 中的东东。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j-8-peacepearl.html
上世纪 60
年代时,由导航/平显/武器瞄准系统(INS/HUD/WACS)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配上远距空射武器,使战斗机如虎添翼。但作战信息数据总量暴涨,而
设备间接口各异,互联协同难度大,成为作战效能的瓶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开发、维护和改进的成本不断上升。于是 1973 年后,美军方先后公布
MIL-STD-1553A(USAF)标准和 1553B 改进标准。粗略的说,单个机载电子设备就类似于计算机局域网 LAN
中的单个计算机,1553 标准类似于通信协议,堪称现代作战飞机电子系统的“脊梁骨”。其核心就在于“标准”二字。有了
1553,雷达光电探测、导航、本机传感、座舱显示、外挂管理和火控计算机等得以完美的联结综合,构成了第三代战斗机标志性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F-
16A 是采用 1553A 标准的第一种作战飞机。
以雷达为例,之前提到的先进的人机界面,需要火控雷达具有复杂的对外接口,同时脉冲多普勒雷达又需要强大的内部接口进行处理运算。如果没有 1553 这样先进的总线,这两个接口的性能都要大打折扣。
1553 总线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通信效率高,修改、扩充和维护简便。
×××××××××××××××××××××××××××××××××××××××××××××××××××
知道这个玩意是个什么东西吗?呵呵
这玩意最初的概念可能来自于
SAGE的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
他们倒是蒙对了,系统取胜,呵呵
这他们怎么能弄出来,这是MIT 的东西。
我估计可能是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 “宙斯盾” 系统,中华神盾嘛
SU 27 都是这类东东
扩展阅读:
MIT 旋风计算机 与 分时系统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36248.html
中国为什么引进su 27 (转)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663-40361.html
冷战期间的苏联空军并没建立起北约式的独立空中
攻势的思想和战术体系,战斗机作战基本被局限在战役范围之内。
苏联空军前线战斗机在战斗中基本是依靠地面指挥系统引导作战×××××××××××××××××××××××××××××××××××××××××××
1960年代末,美国海军认知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反应时间,火力,运作妥善率都不足以应付苏联大量反舰导弹的对水面作战系统的饱和攻击威胁。对此美国海军提出一个“先进水面导弹系统”的提案,经过不断发展,在1969年12月改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缩写刚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
×××××××××××××××××××××××××××××××××××××××××××
由于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条天然的“护城河”,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国土防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过随着二战的结束,冷战铁幕的拉开,美国突然
发现其本土已经变得并不安全,
上世纪40年代后期前苏联仿制美国的B-29制成图-4远程轰炸机,特别是前苏联爆炸自己的核武器,让前苏联空军了拥有机载
核武器和能够飞越北极到达北美的远程轰炸机,防范苏联对美国本土的核打击成为美国空军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此前对于防空系统的缺乏投入,美国空军不得不把
二战的老雷达从仓库里拖出来并征召了数千名志愿人员来守望北方的天空以后,
此时的美国国土防空和二战英国截击指挥系统一样,采用的纯人工的作业方式,因此
也就存在着相同的缺点,尽管。
二战期间英国截击指挥系统在反空袭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操作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很难有效地拦截轰
炸机,随着前苏联轰炸机的喷气化,这些飞机突防速度有了明显提高,这些老式预警系统在反应时间上就显得更加落伍了,天平逐渐向攻击方倾斜。冷战的强大压力
迫使美国空军寻求提高截击效能的手段。
此时,美国空军的挑战在于;新的系统不论在广度和深度都上都前所未有;从广度上来说其覆盖整个北美
大陆范围的防空作战单元,从深度上来说其上至最高指挥机关,下至基层作战单位,集指挥、通信、情报于一身,并且要在如此宽广的范围、如此众多的系统内实现
作战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
在当时电子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的确困难重重,并且障碍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观念上的僵化也束缚着新的理论的的诞
生。后来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首席科学家的乔治•E•瓦利不无讽刺地说起他向空军官员提出使用电话线代替不可靠的高频无线电通讯时,对方“从法老王开始,紧
接着是古代的亚述巴尼拔和波斯与马其顿之战的大流士,在罗马的衰亡时歇了一口气,然后引述拿破伦和各国战将的名言,甚至背诵珍珠港袭击的报告。他从历史中
学到一个军人绝不可将自己的通信线托付给平民。”不过SAGE系统高昂的费用让这些高傲的军人不得不放下了自己的自尊,军民合用的概念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联
合监视系统,该系统就是为了减轻SAGE系统造成的沉重的经济,将 “军、民” 用雷达尽可能兼用,以减少雷达运行费用,并用13个空军和联邦防空局的联合控制中
心替代了SAGE系统的控制中心,此举据说减少了6000名工作人员,大大节省了开支。
来自麻省理工的瓦利,当时是空军科学顾问委员会的
成员,他建议召集一批专家来专门解决这个突然出现的巨大威胁。1949年12月,这个名为防空系统工程委员会(ADSEC)的组织建立了起来,但是人们习
惯直接叫它瓦利委员会。
瓦利委员会研究认为由少数大型雷达和人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彻底失去了效用,他们认为应该建造大量较小的雷达站来覆盖国土,
由通讯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将信息集中交由自动系统来处理。但是重新建立这样庞大的系统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远水解不了近渴,必须先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
日后成为由贝尔实验室和西部电子承担的大陆防空系统(CADS)工程。而新系统的开发则由麻省理工的查尔斯工程承担,为这一项目组建的团队日后成为
林肯实
验室。
新系统首先是利用成熟的雷达技术建立完整的远程预警线,保证苏联轰炸机无论采取什么入侵路线都无所遁形,具体是沿北纬69度线从阿
拉斯加的巴特岛直到格陵兰的图勒,绵延长达3000多英里。而参与北美防空的加拿大则在该线以南约1000英里处建立了一条“松树线”,并在拉布拉多到赫
德森湾之间沿北纬55度线建立一条中加拿大线。
由后者证实轰炸机来袭并命令截击机出动,而前两者则为截击机提供引导。 建立预警线虽然提供
了发现和跟踪入侵轰炸机的能力,但是在绵延布置于如此广阔的地域上的雷达站与本土的防空指挥决策机构之间如何能够进行可靠的通信,在有大量民间飞行存在的
情况下如何识别和判断轰炸机入侵,如何引导数量有限的截击机在短时间内截击大量入侵轰炸机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这一防空体系的核心部分
——计算机化的通信指挥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就是防空半自动化指挥系统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取首字母缩写为SAGE。这是一个非常传神的名称,这套系统确实不同于以往防空引导的概念,
它创造性地通过商业电话线传输数字信
号,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自动按操作员指令分发数据,自动引导截击机和防空导弹作战,但是雷达、导弹和截击机都是与它集成的外部设备而已,它本身提供的
是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用的一个“环境”。这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地地理散的部队实施一体化指挥控制的思想正是现代信息战的基本概念,同时,它的缩写SAGE本
身具有“智者”的含义,这套系统就像一位神秘的智者隐藏在重重幕幛之后遥控着战场上的血肉搏杀,身在千里之外却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