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越南上空上的战斗(转)

热度 2已有 450 次阅读2014-6-15 05:58 | 越南, 战斗

  北越初期的防空网是以简陋的防空炮所组成。1964年,北越境内只有20座防空预警雷达、1.500门 防空炮,没有任何战机及防空飞弹,可供喷射机起降的机场也只有两座(分别在首都河内以及重港海防)。但在俄国的支援下,从1965年开始,北越开始部署 36架的MiG-17。从原设计角度来看,MiG-17在当时完全是过时的科技。韩战的经验使得战机性能朝高空高速发展,以使战机在进入机炮缠斗前,我方 拥有能量上的优势以进行转弯,或至少逃跑时拥有速度优势以脱离对手的机炮射程。但MiG-17只比韩战时的前辈:MiG-15快-些,然而F-105运用 六十年代的航空技术,已经能飞超音速了,故依飞机设计上的眼光来看,MiG-17完全不是对手。 

  当代号滚雷的轰炸北越行动开始後,F-105负起美国空军主要的轰炸任务。 1965年5月3日,48架F-105编队轰炸北越的交通中枢:檀荷桥(ThanHoa),除了空军的F-100执行「米格猎杀巡逻」任务以阻挡米格机的 攻击外,海军也有30架以上F4B支援空中任务。尽管有重重护卫,再加上飞机本身也该有自卫能力,但两架F-105仍被两架MiG-17轻易击落。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两种战机依同样的设计理念出发,F-105明显地比MiG-17更进步,但设计者没料到的是,越战战场的外部环境因素完全与原始设计战略上的想定不同,导致更先进的设计反而表现不如预期。 

  在越战时的外部环境因素是:这是传统战争而非核子战争。由於只能选用传统武器,故F-105必须外挂8枚750磅传统炸弹,而非携带低阻力、轻巧的内 载型战术核子武器,所以机身总重更重、阻力更大,无法以预想的超音速穿透方式进行攻击。更严重的是,空军战机必须从遥远的泰国机场起飞,而非原先预料的前 线基地,再加上庞大外载增加的阻力与重量,使其即便经过多次空中加油,还是得携带庞大的副油箱,如此又使重量与阻力的问题更加恶化,完全不能进行预想中的 低空高速飞行。故F-105攻击时的速度实际上只有325节,再加上不是使用大破坏面积的核子武器,故需要以俯冲方式投掷传统炸弹以提高精确度,所以庞大 编队的F-105会在目标上的高空(15000尺)招摇地以盘旋的方式飞行轮番对目标俯冲。此时F-105既不高、也不快,还有沉重的外载,当轻巧的 MiG-17接近时,F-105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注:老大不使用过于先进的武器,而是合适,合适就好。

  但MiG-17基本设计还是沿用MiG-15,翼负荷低、难以达到高速,但在400节以下的低速作战时,反而维持相当高的运动性,对付一架又慢又重的 F-105确是游刃有余。六十年代,美国空军预料到将与俄制战机在越南对决,所以进行了-项代号为「鸡毛掸子」的测试计划,以找出F-105及F-4遭遇 MiG-17时应有的处置,以空中国民兵的F-86H与F-4及F-105作模拟空战,鸡毛掸子一号设定条件是2.3万尺的高空、视距内(一哩以内,也就 是说F-4必须放弃视距外优势)一对一缠斗,在1965年5月测试完毕,并随即开始鸡毛掸子二号,研究500尺、1000尺以及2000尺的中低空多对多 空战。

  鸡毛掸子一号的结论是:美国军机仍拥有性能上的优势,前提是不应与MiG-17进行低速转弯的缠斗,而必须以较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加速脱离MiG- 17极短的机炮射程范围,再爬升以诱使对手消耗能量。当对手没有动能再爬升或转弯时你却还可以转弯,那MIG-17就是你的囊中物了。 

注:F86 是个好飞机,现在米格15 和F86  倒过来玩儿了。

  1966年,美国空军完成对南亚空防作战的评估,预测MiG-21对F-4及F-105将分别有高达3:1及4:1的交换比优势,但F-4对MiG-17却有18:l的优势,F-105则至少可以维持1:1的均势。 

  当训练充分的美军飞行员得到正确的战术指导後,缺乏训练的北越飞行员所驾驶的MiG-17就很难再构成威胁。仓促成军的北越空军顶多训练出「飞行 员」,却无法训练出具有空战知识的「战机飞行员」。MiG-17在地面战管引导下成功摸进美机後方时,口径虽大、但射速却低的机炮若不能幸运地命中美机, 则当美机依照战术俯冲脱离再爬升时,有勇无谋的北越飞行员往往就步入陷阱,盲目跟随美机的脚步,直到能量耗尽、动弹不得後,反而被美国军机击落。在滚雷行 动初期,北越空军羽毛未丰,只能作有限的反击。开战到1966年6月,F-105只遭遇14次攻击,但7月份却遭遇了17次攻击。然而在六月底,负责猎杀 防空飞弹雷达的F-105铁手(IronHand)机首次击落-架MiG-17。戳自此时,F-4已击落14架MiG-17,并只损失-架。 

  F-4战机同样是追求高空高速而牺牲了低速运动性能,但与视空战为兼差任务的F-105不同,F-4是为空优而生的,所以她享有当时最先进的空对空科 技。超越韩战时期以机炮为基底发展的空对空作战理念,F-4可挂载四枚视距外攻击的麻雀飞弹,使必须以目视接战的米格机应该连敌机的影子都看不到就被击 落;即便飞弹耗尽,或数量上占优势的米格机牺牲同伴後强迫近接缠斗,四枚响尾蛇飞弹也是比机炮更有效的缠斗武器。因为射出後其以红外线寻标导向,故飞行员 不用费心持续咬住敌机;其射程又大於机炮,放敌机难以加速脱离。不幸的是,空对空飞弹故障率之高使六十年代的飞弹科技几乎颜面尽失。所幸,在战机性能上 F-4籍由大推重比,使其能量上仍比F-105来得占优势,对付MiG-17更是绰绰有余。故北越的MiG-17开始利用车轮战术,以数架MiG-17- 架接著-架绕固定的圆心在低高度不断旋转,以使美机企图接近攻击时,必须降低高度及速度到MiG-17的优势领域。虽然如此,F-4仍然可藉长程飞弹逼迫 MiG-17转向躲避而破坏阵形,再加以猎杀。故在滚雷行动期间,北越空军总共击落23架美机,却付出87架的代价。另外,俄国同样在六十年代发展出两马 赫的MiG-21战机, 1966年1月, MiG-21开始进入北越空军服役。 

  MiG-21的设计目标不是要在机炮空战中取得优势,而是要对付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当时美俄两国都无法为越洲飞行的核子轰炸机发展出类似二战中使 用的护航战斗机,故拦截机不需考虑如何与战斗机厮杀,而必须防止核武轰炸机利用高空高速的优势,在拦截机紧急起飞占位之前,就穿过防空范围,投下毁灭性的 武器,故拦截机的基本要求是争取反应时间。MiG-21用两种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一, 其拥有优秀的低空低速控制能力,能以较低的速度起飞,使用跑道较短的前线机场,故能部署在领土外围作战;第二:MiG-21拥有极佳的爬升能力及两马赫的 极速,所以她能迅速爬到轰炸机所在的高度,在轰炸机通过前进行拦截,就算轰炸机来得及穿过防守线,MiG-21也有足够的速度从後方追击。 

注:苏联老大哥呀,呵呵

  越战的作战环境同样与原先设定有所差距,但和F-105与MiG-17不同的是,越战环境使MIG-21享有意料之外的优势。因为美国必须以战术攻击 机硬撑作长距离攻击,故无法像战略轰炸机那样作高空高速的冲刺;而且美国的轰炸不是核子武器,即便穿透成功,也不会对後方造成决定性的破坏。所以MiG- 21可以先确保自己的优势,不从前方挑战美军雷达导引飞弹迎面射击的优势,而从侦侧不到的低空穿过美国护航战机的雷达搜索,再从美国机群的後方利用优秀的 爬升能力迅速爬到25000尺以上的高空,悠哉地转向对前下方缓慢的战术攻击机群进行掠袭,而非与单架、高速前进的战略轰炸机作分杪必争的赛跑。MiG- 21会从5.7哩外开始加速到1.4马赫,在对著充满目标的空域发射完所有的飞弹2枚AA-2。除非预先得到警告,否则美军护航机根本不可能来得及阻止如 此高速的攻击;即使得到警告,北越战管察觉护航机的动作後也可以轻易指挥具有速度优势的MIG-21机群迥避,再等待机会重新攻击,或者指挥其它米格机趁 机穿透护航机与攻击机间的空隙攻击。面对如此快速的敌人,美国战轰机就算不被击落,也往往吓得抛弃对地弹药,而MiG-21则潇洒地继续俯冲加速到两马 赫,无视於满腔怒火却来不及加速追上的美国护航机群扬长而去。 

  故MiG-21这架飞机使高空高速的优势完全逆转,美国军机没有一种能在这个领域胜过她;美国对付MiG-17的俯冲-加速动作,MiG-21一样有 足够的能量优势继续咬住,就算拉长间隔距离,MiG-21却有空对空飞弹可以追上;就算进入低速转弯的缠斗,MiG-21仍然有优异的性能。 从1967年开始,美国展开庞大的间谍行动,目标:弄到实际的米格机来找出弱点,藉由实机测试,了解敌军战机的特性,以找出克制绝招。这一次,美国不再用 F-86模拟,而在深处内华达州沙漠中世界最神秘的空军基地:AREA51中成立俗称[红鹰]的第4477测试中队,让海空军的飞行员实际操作秘密取得的 米格机,并与其进行异机种对抗的缠斗训练。实际验证显示:MiG-17的後燃器(请注意鸡毛掸子计划中模拟MiG-17的F-86H并没有後燃器)提供额 外的推力,使其在和美机作相同弯率的转向时能维持较高的速度。但是其俄制发动机高温性能有限,使其发动机必须限制军用推力输出不得超过5分钟,开後燃器不 得超过3分钟。

  此外,在中低空高度、400节以上的空速时,MiG-17会发生无法控制的滚转现象,使机炮完全无法瞄准,而操作过载超过3.5G後, MiG-17会沿著纵轴剧烈的摆动,故MIG-17的水平转弯性能完全不能用在高空高速高G的状态。虽然如此,MiG-17中低速的转弯能力仍让美军试飞 员震惊,美国空军在越南战场便常常发现,及时发现飞弹来袭的MIG-17可以迅速地以极小的半径转向,玩弄空对空飞弹於股掌之间。而且就算被击中,由于飞 行控制利用钢缆而非会漏油的液压管路,也不会轻易坠毁。不过,也由于缺乏强力的液压系统来推动控制面,放MiG-17的滚转率远小如F-4,F-4飞行员 发现-个轻易的小伎俩就可以摆脱MiG-17:先作一个小角度的滚转以假装要转向一边,骗MiG-17跟着滚转後,再迅速地往反方向滚转,拉机头转向离 开,此时滚转迟缓的MIG-17将完全跟不上你的动作,故无法及时发挥优势的水平转弯能力。再加上MiG-l7只有机炮武装,需要持续的咬住才能攻击,故 F-4利用此招,即便被MiG-17紧紧咬住,只要及时施行这个伎俩,就可以破坏MIG-17好不容易取得的位置优势。故美国空军相信,除非F-4飞行员 对MiG-17的攻击浑然不知,不然战术正确的F-4几乎不可能被MiG-17击落,并有根大的机会可以反过来击落敌机。

  此外,MiG-17的後燃器尽管提高了转弯能力,却对水平飞行的助益有限,因为前述的高速下控制不稳定的问题使其在各个高度下的极速都远低於美军战 机。故美军评估,MiG-17从後方进入目视距离後,需要数分钟才能追上美国机群,所以美军飞行员只要不忘转头检查後下方向,MiG-17很难有机会有瞄 准地开火。但MiG-21就完全是另-回事,其正面截面积非常小,常常近到一两哩才能用肉眼看到,而此时高速的MiG-21只需要再过十秒就可以开火,故 除非你一直检查後方(而这是不可能的事)则MiG-21几乎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猎杀看中的目标(有技巧的MiG-21飞行员更会从你的後下方逼近,使你完全 没有目视发现的机会)。

为拦截设计的MiG-21不但达到设计目标而在高空高速胜过任何-种美军战机,而且其为了短场起降而设计的低速性能也令人惊异。当放下襟翼和後燃器全开 时, MiG-21可以80-90节的速度飞行,此时任何尾追的美军战机都被迫超越,反而暴露尾部给MIG-21,故对付MiG-17的垂直动作:俯冲-爬升- 转向,完全不适用於MiG-21,MiG-21不但可以紧跟著俯冲-爬升的动作,面且在爬升到双方都耗尽动能时,如果飞行员的技能可以驾驭剧烈震动的 MIG-21(因为此时接近失速,MiG-21的稳定性仍然不足)还可以反过来用低速动作转而咬住美国战机。

  除了高空高速与低速的优势外,由于三角翼提供MiG-21相当低的翼负荷,所以MiG-21在中低空有优异的瞬间转向能力,在15000尺、0.9马 赫时, MiG-21与F4的瞬问转弯率都是每秒13.5度;当速度为0.5马赫时,MiG-21就有每秒11.1度胜过F-4的每秒7.8度。故MiG-21察 觉空对空飞弹时,一样可以快地转向使飞弹脱锁。

  不过MiG-21只有作战时照著前述的剧本演出时,才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其高空高速性能虽然好,但在15000尺以下的高度时,如果空速高於510节 或低於215节,虽然MiG-21的低翼负荷能提供瞬问转弯的大升力,但MiG-21的控制将变得非常迟缓笨重、使得飞行员难以快速驱使她作大幅度动作; 加上结构的限制,使15000尺下的极速也被限制存595节以下,故MiG-21在中低高度时不论是能量上或转弯性能上,对付F-4及F-8都讨不到便 宜,只有欺负F-105还不错(F-105击落过十余架的MiG-17,却没有击落过半架MiG-21)。所以如果MiG-21不能顺利躲过护航机群的侦 侧,并爬到护航机群的後上方合适的高度,而在中途较低高度就被拦截,则其不但是陷入险境,而且其后燃器要耗时5.7秒才能启动,启动後提供的额外推力又不 足(仅多了几百磅的推力,美军试飞员对其形容是:点燃以後,几乎感受不到加速,所以也没有额外的能量可以协助她逃离不利的空域。故其和二次大战的Me- 262相同,如果顺利取得能量(高度十速度)优势,则其攻击几乎无人可拦;但如果在中低空就被逮到,那只能求上天垂怜。

  此外,三角翼在转弯时会提供大升力,却也会提供极高的阻力。使MiG-21在转弯时会迅速消耗能量,加上後燃器不足以补充动能,时间一久其能量将迅速 损耗而无法维持速度,使其「持续」转弯性能不良。虽然MiG-21空有高的理论「瞬间」转弯率,但由於控制问题。实际上机身难以快速反应,故一旦和美机进 入转弯缠斗,便会慢下来而被美机闪脱,并反过来咬住能量耗尽的MiG-21。故虽F-105对付MiG-21毫无胜算,但F-4及F-8不该沿用对付 MiG-17的垂直战术,而该用水平战术,争取在15000尺以下的中高度,以四、五百节以上的速度与MiG-21进行水平转弯缠斗。) 

中低空、高次音速的视距内缠斗 

  不过F-4本身也有控制上的问题:「逆偏航」,在中低速时,F-4飞行员不能靠左右扳动操纵杆来驱动副翼来使机身滚转,居然必须维持操纵杆在中央,靠 踏板驱动方向舵以滚转(方向舵通常是作偏航动作)。如果在大幅度转弯中,方向舵不能适当地维持中央位置,则F-4的转弯能力会锐减,甚至失控进入水平螺 旋。为此F-4上装有-个警报器,在即将发生逆偏航时,会发声来提醒飞行员该改用方向舵控制滚转。对有经验的飞行员而言,这只是多一道注意事项,然而越战 中期美国空军飞行员素质开始下降时,缺少训练的飞付员会将警报声视为战机即将失控的警告,因而缩小动作幅度,使其浪费转弯性能上的优势。 

  在滚雷行动结束後,北越又少量部署了一种新战机:MiG-19。其设计和美军F-100相同,都是为了超音速,但美军阵容中,F-100已被视为过时 而不列入作战评估,并且其部署数量不多,照理讲其影响应该不足为惧。然而,虽然MiG-19比快比不过MiG-21、比转弯率比不过MiG-17,但在 F-4打算用来对付米恪机的中低空、高次音速的空域,却能击败美军战机。美国军事情报人员前往巴基斯坦秘密试飞中共仿制的歼六机发现,在中低速的水平转弯 中MiG-19远胜过F-4,而且比MiG-17多了多段设定之动作襟翼,所以速度到达460节时,MiG-19仍能维持其转弯率的优势。 

  更危险的是,MiG-19高次音速时的水平加速能力不象其他米格机那样弱,而且能比F-4还快加速到1.2马赫而摆脱F-4的追击,所幸,由于 MiG-19滞空时间极短、部署数量不大,故技术上的优势无法造成战果上的优胜。放美军仍得到这样的结论:F-4仍是全世界最好的战机;尽管在不同空域, 都有1种米格机胜过F-4,但整体来看,F-4仍是性能最平衡的战机,加上为了远程飞行,F-4主要还是在中高度以500节左右飞行,只要及时抛弃外 挂,F-4可以加速取得对MiG-17的速度优势、以及对MiG-21的运动性优势。

  于是,大部分对越南空战的评论都以此出发:中低空,高次音速的视距内缠斗才是战机应有的发展方向,故高空高速的性能不切实际,高次音速的运动性能才是 最实用的。举例用的实证是越战中美军有一堆两马赫战机,但实际作战中只有极少的时数比例作超音速飞行,而空战也都发生往15000尺以下的中低高度。另 外,象F-16与F-18等的飞机都放弃两马赫以上必备的可变进气孔,可见得追求高速度是不必要的,反面像英国的鹰式教练机或猎鹰攻击机、根本甚至没有超 音速能力,但仍以次音速运动性执行防空任务,并在马岛战争中得到战果。

注:歼6  包打天下的来历,呵呵

  然而,这种论点忽略的是MiG-21超音迎掠袭战术的可怕。1968年2月,两架F-102替加油机护航时,僚机忽然觉得飞机怪怪的,长机接近-看, 赫然发现一枚未爆炸的AA-2插在僚机的尾部!连忙转向返回泰国的途中,MiG-21再次攻击,迫使僚机坠毁。这个例子看似离奇,但在越战中却屡见不鲜, 许多美军军机都这样被MiG-21狙袭下来,而其两马赫的脱离速度让友机连复仇的机会都没有。即便航电及武装上的缺失,让MiG-21的攻击成功率并不 高,但就算攻击不成,也足以吓得攻击机群放弃炸弹,达到防空的效果。-位美国空军飞行员如此形容:「全世界最爽的飞行员就是河内的MiG-21飞行员」 。

  所以越战中很少高空、超音速空战的原因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当MiG-21以超音速攻击时,美国战机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只有逃命的份,当然没有机会 空战,故美国人部分是趁米格机处于中低空时才加以攻击,也才会发生空战(由记录可看出60%的米格机被击落的高度低於7,000尺)由此可看出, 速度绝非罪恶、罪恶的是後燃器,後燃器的高油耗使战机难以长期超音速飞行,但如果是进行本土防空,较短的作战半径使战机不需过长的滞空时间而能进行超音速 飞行的话,则高速的攻击不但比复杂的中低速运动来得有效,而且至少能高速脱离而保住小命。 

假设MiG-21的超音速滞空能力加长几倍,则MiG-21就可以往高空待命,见到美机才俯冲而下,而不用从机场紧急起飞,使美军没有任何机会在其中低空 航行期间迫使进入高次音速的缠斗。反之,如果美国战机能够以超音速穿透北越领空,则所有拦截机若不能在对头攻击中击落美国军机(而且美国护航战机的雷达导 引飞弹使其对头优势远优於米格机),则米格机通过後转向再也追不上美军战机,则美国军机就可以完全回避MIG-19及MiG-17的拦阻,甚至连MiG- 21都机会渺茫。越战总结发现,双方全部击坠记录的75%中,胜利者拥有速度优势。

  故「速度才是生命」这句话可以适用于整个空战史。除了兼顾对地攻击的F-16及F-18外,其他专门负责空优的战机:F-14、F-15、 Mirage2000、TornadoADV、MiG-23/25/29等战机全部都没有放弃越战前追求的两马赫拦截能力,唯一不足的是无法以超音速入侵 护航,但这正是美国未来战机F-22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次音速运动性并不是各国军方在越战学得的教训。没错,被迫(例如伴随笨重的攻击机)进 行中高度缠斗时,战机只有足够的运动性,但在无限制的防空战任务中,高速仍给战机拥有主动权的自由,给敌机最少的反应时间,才是攻击与防守的最改要关 键。

×××××××××××××××××××××××××××××××××××××××××××
    

当年为什么大量装备歼6而不大量装备歼7?

虽然我们成功仿制了跨超音速战斗机歼-6,但是对于高超音速的歼-7战斗机(苏制米格-21)却整整仿制研究了10年!

原因: 1、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所有中苏协议,撤走专家、带走图纸、销毁技术资料、停止供应我国各种零部件。

2、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中国科研工作全部中断,所有的技术人员均被打为右派,被批斗,很多被活活整死。

3、中国同时面临美苏两国的战争威胁,苏联北,美国南,为了快速扩充军力防备美苏进犯,有限的资源优先于生产成型的合格装备,而不是于研制新型装备

4、美苏联合对我国进行技术禁运,我们不能获得相关技术资料,所以没办法完成歼-7的研制工作。当歼-7完全被我国科研人员吃透并生产出全国产型的时候,已经是1980年!

5、1971年印巴战争和1968-1975年的越南战争表明,歼-6对于苏制米格-21或者美制F-4依然有相对优势(非绝对优势)

注:这种情况无意中造成了中国的武器出口,歼7 先进,但实战不如歼6 .

      向美国研究人员致敬,他们值得敬礼。

×××××××××××××××××××××××××××××××××××××××××××××

       说说高炮

       中国援越高炮部队的防空武器装备很落后。使用的37毫米和85毫米苏式高炮,是三四十年代设计的。而最多的又是37毫米单管高炮,性能落后,火力单薄。有的入越高炮部队虽装备了性能较好的57毫米和100毫米高炮,但数量很少,且有的性能亦不稳定。如双管37毫米高炮不具备全天候自动作战能力,射速、瞄准跟踪速度较慢,弹丸威力小;57毫米、100毫米高炮的炮瞄雷达和指挥仪性能落后;100毫米高炮自身过重等等,影响反空作战。

       高炮也是一滩狗屎。

       朝鲜战争也知道了,主要是37炮打的。85 高炮没有近炸引信嘛。高空主要靠飞机。

×××××××××××××××××××××××××××××××××××××××××××××
      
       说说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也是朝鲜战争的打法。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停留在朝鲜战争的阶段。

        歼7 加装马可尼的航电,商业模式变成出口导向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翻身之作

        改开我们干了多少事啊,都撑不住了,蠢蛋。

        人家 F4  对咱们的三种飞机,米格17、米格21、米格19 ,就斯贝的破事,现在网友还在扯呢,没发动机,飞豹咋出来啊。F4  是个好飞机,你要看报章杂志,能把F4 骂死,你能信
“ 宣宣 ”

       飞豹也是一个革命性的飞机,大平台的歼轰机,我们以前没有。都是小平台米格,后来是海军需要,非要要 “ 长腿飞机 ” 不行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1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coo 2014-6-15 07:40
广泛的阅读啊. 飞豹还木实战过呢
回复 MacArthur 2014-6-15 08:02
檀荷桥(ThanHoa) - Than Hoa,地名,越南清化市。Bridge of Than Hoa,其实就是清化附近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AB%E9%BE%99%E6%A1%A5]含龙桥[/url],直译做“清化桥”也无不可。。。

这个翻译跟“常凯申”有一拼了。。。    
回复 coo 2014-6-15 08:11
MacArthur: 檀荷桥(ThanHoa) - Than Hoa,地名,越南清化市。Bridge of Than Hoa,其实就是清化附近的[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AB%E9%BE%99%E6%A1%A5]含 ...
那个桥的保卫战很有名的。最后是70年代靠激光指导的炸弹给炸毁的。这个激光指导的炸弹成功炸桥被称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空军的作战方式从此改变,轰炸被击落的危险性非常小了。美军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中-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将一场战争变成了电视转播的全民娱乐活动。
回复 gordon 2014-6-15 08:48
coo: 那个桥的保卫战很有名的。最后是70年代靠激光指导的炸弹给炸毁的。这个激光指导的炸弹成功炸桥被称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空军的作战方式从此改变,轰炸被击落 ...
当然知道,俯冲投弹炸不了。因为飞机俯冲的时候,轨迹是弹道。这个弹道可以用计算机算出来,当时高炮部队叫做 “打俯冲” 。

后来老美没办法,用远程的方法把它炸掉了

coo 是怎么知道这个桥段保卫战很有名的

注:跟自卫反击战的炮瞄雷达一个道理,惯性炮弹的轨迹是一条弹道嘛
回复 coo 2014-6-15 08:55
gordon: 当然知道,俯冲投弹炸不了。因为飞机俯冲的时候,轨迹是弹道。这个弹道可以用计算机算出来,当时高炮部队叫做 “打俯冲” 。

后来老美没办法,用远程的方法把它 ...
维基一搜就知道了。以前我看过一个小册子,叫改变世界进程的一百场战斗/战役。其中越战收录了这个。越南对法的的电变腐;朝鲜战争的清川江

有趣的是那个册子出版的时候,海湾战争还没有开打。写册子的人还是很牛的。他前个十几年就预测到了未来战争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比好多将军们还厉害啊。

朝鲜战争真正帮中方奠定胜局的就是中方的二次战役,美方成的清川江战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7 00:46 , Processed in 0.0332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