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一坚在<大家>里提到设计规范的一些闲谈
热度 3已有 269 次阅读2014-4-27 23:03
|
统计
陈一坚在大家里面说了这么一个事,美国的设计规范一厚摞一厚摞的。
能从学科一般性的角度论述规范,估计的国内懂这个的不多。恰好我自己做过一段标准,说一说这个事情。
早期的计算机,是替代人类劳动,也就是进行大量的繁琐的重复性计算,但它们的通用性非常低. 在多数情况下, 如果没有设计人员的干预, 这些程序不会做出有实用价值的设计.
也就是替代一部分计算的功能。换句话说, 这时候的程序一般并不模仿人的认知能力, 并且它们是呆板的, 不能从其计算结果中获取任何经验.
你就把它当成计算器就好了。
设计新结构时, 设计人员要利用他以前的设计经验. 他的决策过程本质上取决于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zation). 新设计完成后, 他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以后的设计. 最后, 他用记忆知识精华的方法存储这些信息. 这样的设计过程容易具有人脑的共同弱点, 即遗忘、遗漏、疏忽、前后矛盾或者不合理的决策等, 即使最细心的设计人员也可能有所遗漏。
人工智能( AI ) 领域的研究已达到的水平是, 许多实用的系统已经问世, 其中有些显示出了它们的学习本领 . 因此, 对下一代计算机程序来说, 看来应该将程序设计 看成是一种智能活动, 并且将A l 技术补充到这些程序中.
专家系统也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 它是具有智能的交互式计算机程序, 这种程序通过利用启发性知识( hcuristic knowledge ), 即直觉、常识以及经验来起专家的作用. 启发性知识通常是科技专家经过多年积累起来的. 有了启发性知识, 专家系统就能作出受过训练的猜测, 识别有希望的途径, 避免盲目的搜索, 从而可以把解的空间中的搜索过程编小范围。
设计规范通常包括一般情况, 而将不常见的情况留给设计人员去判断. 换句话说;设计规范有许多漏洞和空白需要设计人员去填补.
设计人员在新结构设计中要利用以前获得的经验.
×××××××××××××××××××××××××××××××××××××××××××××××××××××××××××××××××
这个很麻烦,我也讲不清楚。
就是通过提取人类专家知识,并表达为高质量的具体规则(经验法则)
这个东西困难在哪里呢,就是计算机专家要懂领域知识,领域专家也要懂计算机。
×××××××××××××××××××××××××××××××××××××××××××××××××××××××××××××××××
当然,现在专家系统已经不流行了,比较流行的是基于统计的方法。
最典型的是李开复,听说是大拿。
乱七八糟,写点这个。是乱七八糟,但这个确实很难。
其实就是从经验中抽取规则,咱们国家以前都是用苏联的设计规范,自己估计没写过
注:万事开头难,至少现在你知道了,这不是一个标准的问题,而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的问题。
所以,不可能 凑数,和李鸿章一样,从美标抄点,从欧标抄点。
咱们国家有些东西制定的标准并不低,其实就是从美标、欧标抄的。
×××××××××××××××××××××××××××××××××××××××××××××××××××××××××××××××××
陈一坚算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老实人说老实话,普通人能够听得懂。
老陈还说了一个事,叫脑子空白。其实这个东西,叫做什么啊,在认知领域叫做知识的束缚。
就是到你本身积累知识的边界了。
其实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思维定势,被称作 “知识的诅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