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还算是比较多的,社会心理学就少,人类学更少。
但对于行为科学来说,后两者也是必不可少的。幸好华人学者还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今天读到其著作,还是非常震撼的。
人类学,这种基础研究时间跨度很长,但都是基础的工作。
这里提到的“作为人类学家的中国人” 就是许烺光先生。
许烺光先生于1977年获选美国人类学会会长,是社会科学界直至目前唯一当选过会长的海外华人,其著作几乎都是以英文撰写,中文世界很晚才知晓到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其价值在于揭示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例如毛发动的文革和乾隆的 “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 ,时隔多年再次重现。
×××××××××××××××××××××××××××××××××××××××××××××××××××××××××××××××××
人类学家许烺光1948年的经典之作——《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认为中国的文化人格受五种因素影响而形成:
1.家庭生活中以父子关系
为轴心;
2.因强调男女有别而形成的两性之间的紧张;
3.将儿童作为成人来培养的育儿方式;
4.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
5.父母的绝对权威和权力。
注:将儿童作为成人来培养的育儿方式 ,我在“神童问题” 曾经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做过剖析。现在有人类学方面的印证,心有戚戚焉
×××××××××××××××××××××××××××××××××××××××××××××××××××××××××××××××××
中国社会研究还有一个剖面就是中国宗教研究,一个很震撼的事实:在革命体制建立之前 , 中国的庙宇已经成为有组织地破坏的目标。对 “ 自由主义媒体说法 ” 很颠覆的认识。
中国宗教研究还有一层意义:在于宗教和皇权的竞争,中国皇帝总是自称天子,也带有一定宗教成分,它和民间宗教必然有一定的竞争。
杜赞奇 Prasenjit Duara 和
杨庆堃
C. K.
Yang 曾提醒我们,在革命体制建立之前 , 中国的庙宇已经成为有组织地破坏的目标。在孔迈隆 Myron Cohen 所称的清代覆倾
后“反偶像崇拜的民族主义”的运动中 ,
中国的新精英们即官员、教育者、社会改革者和城市知
识分子们对民间宗教的敌对行动不断加强 ,这些精英们都是在 19 世纪末引进中国的、遵循西
方模式和课程的现代学校体系中接受教育的 Cohen ,1992 ,p. 28 。李景汉在他对中国北方农
村定县的调查研究中 ,系统地记录了这一反偶像崇拜运动的影响。根据李的调查 ,此运动在
1914 - 1915 年达到高峰。当时一个新任县长就打碎了 245 座寺庙中的泥塑神像并把庙堂变
成学校的教室。但是 ,直到 1930 年 ,整个定县仍有 453 个村庄保留了 879 座仍有功能的庙宇
李景汉 ,1985 ,pp. 416 - 446. 。
民国时期与解放以后反封建迷信的结果是寺庙和其他宗教建筑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消
失。
注:这个
C. K.
Yang 也很厉害,杨庆堃(Ch'ing K'un Yang,1911年-1999年1月10日),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先驱。
1979年他受费孝通之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成为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闭全国各校社会学部门后,第一批到中国发表演说的美国社会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