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为什么实行银本位?
热度 2已有 1116 次阅读2013-12-30 14:17
|
满洲国
这个事还得从金本位制的确立说起。
英国率先于1810年向金本位制过渡,德国、法国于19世纪70年代也实行金本位制(或单本位制),从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头10年这十几年间金本位制向美国、俄国、日本(日本的大部分黄金储备在伦敦,因此是接近于金汇兑本位制的金本位制)等国推广。此外,不发达地区随着其货币制度的统一,也逐渐采用金汇兑本位制,即加强了同金本位制的联系。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头10年,亚洲的印度、菲律宾、台湾等殖民地,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秘鲁等国都相继采用金汇兑本位制。因此,19世纪末国际金本位制已经确立。
国际金本位制为何在19世纪70年代确立起来呢?
首先,19世纪50-60年代黄金生产迅速增加,从而使世界上货币用金的储量显著增加,可以说这成为一个诱发因素。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是主要新产地,世界黄金生产在1831-1840 年间年平均只有20.2吨,1841-1850 年年平均达到54.8吨,1851-1870年年平均为192.6吨。但国际金本位制形成后世界黄金生产暂时没有增加,这意味着黄金价格是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白银生产方法的改良,产量持续增加,从而使白银的自身价格很不稳定。其结果,正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银币价值急剧下跌,金银比价发生大幅度变动。如果金银比价稳定的话,无论采取金本位制、银本位制,还是金银复本位制,都不会给贸易带来多大障碍。但1870年以后银价逐年跌落,金银比价从1870年的1:15.5 左右下降到1879年的1:18左右。此后虽有波动,但基本趋势仍为下跌,1889年为1:22 ,1894年为1:32 ,1902年达到1:38 。于是黄金确立了作为货币商品的地位,白银处于从属于黄金的地位。
其次,金本位制在国际上的普及,也是欧洲其他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学习和模仿先进工业国英国制度的结果。由于世界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任何一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存在都已不可能。
这样形成的国际金本位制,在通过促进国际汇兑市场的稳定和货币制度的统一,促进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的同时,在克服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上也取得成功。除了这些直接的效果以外,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果,这就是,由于金本位制的普及而形成的价格结构使工业农业之间的国际分工体制固定化。
其结果,金本位制的普及给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带来利益,先进工业国处于比后发展国家相对有利的地位。金本位制的普及实际上对英国还具有保持和稳定汇兑市场的意义,因此,在先进工业国中,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结构就是在这种国际金本位制确立的背景下构筑起来的。
×××××××××××××××××××××××××××××××××××××××××××××××××××××××××××××××
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的生产和贸易都迅速增长。从制造业的生产指数来看,1881-1911 年间世界制造业生产增长2倍以上,同期世界贸易也迅速扩大。在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以前,由于价格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初级产品),贸易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从贸易价额上反映不出来,但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贸易数量增加和价格上升同时出现。贸易价额也迅速扩大。结果,从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制成品,也无论是贸易数量还是贸易价额,都增长了约2倍。
在贸易这样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如下的结构变化。
第一,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例如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英国从1881-1885年平均占26.6% 下降到1913年的 14.0%,与此相反,美国和德国则分别从28.6%上升为35.8% ,从13.9% 上升为 15.7% 。从世界贸易的区域构成来看,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率从1881-1885年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6.7% 、进口总额的21.3% 下降到1913年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1%、进口总额的15.2% ,与此相反,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率则大体保持原有水平或呈上升趋势。虽然在工业生产力方面,新兴工业国正在赶上和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占压倒性优势的海运力量和金融实力,在世界贸易中仍然占据中心地位。例如,在1911年,英国及英属殖民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总吨位的39.1% ,大大超过德国的8.7%、美国的2.5%。在1912年,“英国商船运送了世界贸易价额52% 的货物,运送了英国本国与英帝国内各国之间贸易价额的94% 的货物,运送了各国与英国之间贸易价额63% 的货物以及各外国相互贸易价额约30%的货物。”
第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洲人开发的殖民地,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发达地区真正同世界经济汇合,在很多时候是在依靠输出少数几种初级产品的贸易结构(单一经营结构)中进行的。例如,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出口的小麦、玉米等谷物和肉类迅速增加;在非洲,埃及出口的棉花迅速扩大;在亚洲,印度出口的棉花、黄麻、茶叶等也在增加。
从贸易结算的观点来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多边的世界贸易网。英国处于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中心地位。英国以从周边国家得到的赢余为基金,支付对美国和工业欧洲的逆差。另一方面,美国、工业欧洲由于进口原料和粮食而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形成贸易逆差(但是,法国、德国以资本投资收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了这部分逆差)。由此看来,全世界形成了两个资金循环:一个是从英国经由美国再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的循环;另一个是从英国经由工业欧洲再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的循环。此外,还有其他的小循环,但这两个循环是主轴。
这种多边的世界贸易网和资金循环网是在19世纪最后25年时间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市场形成时期出现的世界三角贸易,由于德国、美国等新兴工业国的出现而逐渐多元化、迂回化了。此外,由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洲人建立的殖民地国家以及亚、非、拉等不发达地区成为初级产品供应国,地区性贸易相互联接起来,最终使世界贸易形成网络。然而,这个过程并非其自身自然形成,在其背后存在几个必要的契机。
第一,英国累积的海外投资在1880-1913年间取得了年均1亿镑的收益,这是扩大世界贸易的条件。英国对外国开放国内市场,从而出现年年持续大额贸易逆差(不算再出口,赤字达2亿镑,如果计入再出口,赤字约8,000 万镑),但由于得到投资收益和海运收益,因此国际收支仍保持平衡。而且,英国在通过长年的资本输出,开发资本投资地区的同时,为了供给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促进了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再者,英国的投资收益——超过新增投资部分,债务国支付英国本利的部分,就不得不由债务国对欧洲和美国贸易的出超部分来抵偿。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和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它们不得不转变为初级产品进口国,以支付初级产品的货款。
注:也就是说英国作为初级产品的国际货币。
也就是说,在资本方面,没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第三国(这里指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把自己的贸易途径提供给债务国,作为它们向债权国(英国)支付本利的途径。于是,英国的资本输出作为贸易的润滑剂,也作为开发不发达地区的资本,同商品移动结合起来发挥功能。
注:中国的例子就是,英国掌握中国的海关,工业品来自美国、德国,中国出口初级产品。
第二,铁路和海运的发达,运河的开通(例如,1869年开通苏伊士运河使伦敦与孟买间的运输时间比过去缩短了40% 左右)等使国际交通网得到扩充。尤其是轮船的出现使大批量运输成为可能,从而使运费急剧下降,促进了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交通、运输手段改善的条件是,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产量的提高,在铁路、造船业中利用钢成为可能,冷藏冷冻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技术革新,也使从阿根廷进口肉类成为可能。再者,由于电气通讯网的发展,形成了世界性的商品市场。每个地区的商品市场交易价格差距的缩小,保证了商品交易的稳定性。1871年开通了伦敦与上海间的电报,并开通了经由长崎与海参崴、上海、香港、新加坡之间的电报,1901年横贯大西洋的无线通信取得成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运输手段的发展和国际信息网络的扩张,使世界性的生产与消费的联结成为可能,而且与工业生产力的扩大相互关联。
第三,确立了统一的国际通货金融制度。
×××××××××××××××××××××××××××××××××××××××××××××××××××××××××××××××
日本金本位的建立
1896年,由于预算扩大和第2次企业勃兴造成的内需膨胀,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出现了5,705 万日元的贸易逆差。国民经济形势由此转变为持续的贸易赤字和物价上涨。1895-1900年间,批发物价上涨了36% ,1896-1900 年间,累计出口额为8.7亿日元,进口额为11.8亿日元,逆差为3.1亿日元。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向金本位制过渡,带来了在一般的经济常识下难以想象的后果。在金本位制下,通货量是由中央银行保佑的黄金储备量决定的,因此,如果出超,则通货量增多,物价上涨;如果入超,则通货量缩小,物价下跌。由于物价上涨(跌落),出口减少(增加),进口增加(减少),并当与通货量的伸缩相对应,贸易收支或为顺差,或为逆差,从而会导致硬币的流入或流出。在现实经济中,由于还存在资本交易,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
在金本位制下,通过贸易收支和黄金储备的变动,物价时常向国际水准靠近。但日本在向金本位制过渡时,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持续扩大,自然就不能指望金本位制起自动调节作用。
但向金本位制过渡,意外地对摆脱国际收支危机发挥了作用。从实行金本位制后,对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的顾虑减少,使引进外资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英国也摆脱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严重萧条”状态,市况好转,因此,为了对抗俄罗斯、德意志和法兰西在东亚的扩张活动,在金融上对日本予以扶持。1902年1月签订了日英同盟,其友好关系由此可见一端。
以后通过募集外债来填补货款,不久爆发的日俄战争的战费也是在海外筹集,这也是金本位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例证。
注:想想80年代的物价上涨,到90年代引进外资才得到解决。我们的路径和日本有点不同,日本是从英国引进技术,我们是从苏联、欧盟。
1996年12月1日,我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通过强制结售汇、外汇指定银行的头寸上限管理、外汇市场上严格的浮动区间限制,以及资本账户的严格管制,有效
地控制了企业、银行和个人对于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保证人民银行对汇率波动的有效控制。根据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中间价
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这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9年调整其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
固定钉住制”。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于促进贸易、引进外资、保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上述汇率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佳选择。
90年代海湾战争的军事压力,中国也不得不引进外资。
注:一般来说,金本位制应该起调节作用的,但这个事很复杂。还是对微观起作用的机制有所了解为好。
×××××××××××××××××××××××××××××××××××××××××××××××××××××××××××××××
啥事都怕扯淡,一扯一扯,事变简单了。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满洲国为什么实行银本位?很简单嘛,因为日本实行的是金本位。(还有一个凯恩斯主义的原因,适度通胀)
日本当时比满洲国还苦逼,满洲国是很富的,因为它只做初级品嘛,相当于金本位前的日本。
日本人拿甲午战败赔款的白银干什么了?主要是支撑了金本位制。
这个大的体系其实是英国搞的,日本只是一个小杂碎。
民国是,英国掌握中国的海关(金融),工业品来自美国、德国,中国出口初级产品。
日本-满洲国这个体系实际上是把英国人排除出去了,当然参与国际分工还是得需要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