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129.226.69.186/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发明与应用(转)

热度 6已有 4855 次阅读2013-12-19 07:57 | 无线电

一、前言

       世界上的很多跨时代的发明与发现,往往就是在临门一脚上出现了难题,被称之为"瓶颈"。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往往找不到方向,需要经历很多的失败,才能突破这层"瓶颈"。
 
        这 时侯,就需要一个指引者,在黑暗中为人们指明方向,少走弯路,稍一点拨,就能加快研制进程。例如,直升机的研制难题曾困扰了航空界30多年(1939年, 西科尔斯基),他指出直升机只要装上一个尾桨,就能解决最关键的"扭距平衡"问题。这样一来,人们研制出直升机,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军事历史学者认为,盟军能取得二战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项关键性的军事技术----雷达、原子弹、与排名第三的无线电近炸(变时)引信。

        而在历史上,从无线电近炸引信(proximity fuse)的研制时间看,也就用了两年左右时间。

二、近炸引信的由来

        在二战时期,由于飞机的革命性创新,特别是单翼机极高的速度和极大的灵活性,传统高炮已经力不从心,平均需要几千发炮弹,才能打下一架飞机。这是因为,高射炮弹使用的引信只有定时引信、触发(炸)引信两种。

        面对性能迅速提升的飞机,上述两种引信的对抗效能,已经大打折扣。触发引信需直接命中目标才能起爆;而定时引信需要预先装定引爆时间。但是,引爆时间装定的长短,又是以炮弹飞至目标所需时间的估算值为依据。
 
        由 于来袭飞机的飞行高度及速度都是随机变化的,且机械时间引信还要受环境条件及高射炮弹的飞行状态的影响,所以其使用效果很不理想。例如,二战时期德国的高 射炮弹,里面是个小发条,就象钟表结构似的,需要观测员(手要稳,心要细,眼要快)事先读出目标速度,高度,方位,然后把数据告诉炮手,在高射炮弹上进行 设定,这样高射炮弹就会在一定的高度爆炸。而且,高射炮弹里面装有自毁装置,如果到了一定时间没打中目标,就自爆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射炮弹的命中率是可想而知。

三、近炸引信的原理

        无线电近炸引信,就是根据无线电波的"多普勒效应"研制成功的。这种引信主要由振荡器、无线电收发机、选择放大器、电子开关、电雷管、电池、传爆药、自炸装置和保险机构等部件组成。
 
        当高射炮弹飞出炮口一定距离后,引信保险装置动作,使引信处于工作状态,振荡器产生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振荡信号,由无线电收发机向外发出,发出的无线电波碰到飞机被反射回来。由于高射炮弹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反射波与发射波之间产生一个频率差,称为"差拍音频"。

        "差拍音频"信号经选择放大器选择、并放大,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接通电子开关,引爆电雷管,从而使炮弹在离目标较近的距离上爆炸,靠弹丸形成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毁伤目标。
 
         近 炸引信的原理是一样的----大地和飞机都是反射体。榴弹炮的弹丸接近地面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引信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要大干自己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两者 之间有一个频率差。高频近炸引信系统的自差装置会生成一个由多普勒频率调制的信号,该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后,低频的多普勒信号会被提取出来,再经过信号放 大、检波,输入到积分器。积分器每收到一个信号,电压就会相应增加。积分器与一个门限系统相连。当积分器输出电压超过门限值时,引信即能引爆弹丸。
 
        榴 弹炮发射的近炸引信能在距离目标10米以上引爆炮弹,从而大大提高火炮对地面目标特别是人员的杀伤效能。计算表明,炮弹在距地面3-15米之间的高度爆炸 时,通过弹头碎片的优化分布,对地面目标的杀伤效能可增加10倍以上,也使弹药消耗大大降低,达成打击效果的时间相应缩短

        近 炸引信的作用特点----是引信不接触目标就能起爆,没有延迟时间和触发机构,完全依靠其敏感装置,来感应目标的存在、速度、距离和方向,在距目标一定的 距离时,即可起爆弹药。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大幅度地提高武器系统对地面有生力量、装甲目标、和空中、水中目标的毁伤概率,提高弹药对各种目标的毁伤效果,减 少弹药的消耗量,是最适用于战场的引信。

四、近炸引信的研制

         在二战时期,美英等国首先意识到,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下,军舰要想抵挡住飞机的凌厉攻势,没有反应更灵敏的新式引信,是根本不可能的。1939年,英国人率先开始研制"近炸引信"(proximity fuse)。

         1940 年初,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图文博士接手此项工作。英美研究人员此时对近炸引信的设计原理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其核心部件是装在引信中 的微型无线电收发机,该设备接收目标信号回波达到一定频率时(即离目标距离最近时),内置电路即自行点火引爆炮弹。

        1941 年10月底,著名的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意外地接到了美军弹药署一份标有"顶级优先"和"绝密"字样的合同。公司副总裁克莱蒙特认为,美国克莱斯勒公司被选中 完成此项绝密任务主要是因为它有大批生产电子元器件的经验。一个月后,美国海军又紧急要求首先提供500枚变时引信,交货时间限在12月。从此后发生的" 珍珠港事件"看,这真是一件及时的发明。
 
        1942年9月起,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变时引信,日产量高达1.6万枚。

        美国军舰上的高射炮发射的装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可以在距离敌机约20米处爆炸,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毁伤强度和毁伤效率。

五、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历史上,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美国军舰发射的近炸引信高射炮弹发挥得“淋漓尽致”,打得日本飞机"象树叶一样成片地往下掉",由此以"马里亚纳打火鸡"的经典战绩,闻名于世。

        此次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美舰仅被日机炸伤5艘,无一沉没。日军则损失230架飞机,与395位飞行员。在日军"神风"自杀式攻击最疯狂的时期,美国军舰使用近炸引信的127毫米舰炮(盟国海军主战高射炮)击落一架敌机仅需310发炮弹。

        根据军事历史学家拉尔夫鲍迪温在《死亡引信:二战秘密武器》中的统计,美军防空炮火击落的敌机中,由近炸引信炮弹击落的是普通引信炮弹击落的6倍。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V.福莱斯特不无得意地说:"近炸引信帮助我们一路杀向日本。"

        英国首相丘吉尔则评论说:"这些美国制造的所谓近炸引信在对付1944年德国人的V-1飞弹中,表现极为出色。"

        不过,由于二战时期没有晶体管,也没有集成电路,仅仅靠电子管研制成功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已属奇迹!所以一直没有解决小型化的问题。近炸引信的炮弹仅能在4英寸(100毫米)以上的中、大口径火炮上使用,除舰炮外,还包括105毫米、155毫米的榴弹炮

六、近炸引信的使用

        美 军在"阿登战役"中首次在陆战中使用近炸引信,当时,这种引信在美国陆军中被称为"Pozit",属于美国"高度机密",但已经普遍装备了美军野战炮兵 营,其杀伤效果之恐怖曾令德军丧魂落魄。一旦在开阔地面、或者河面的上空使用近炸引信,往往能将正在冲锋、或者渡河的地面部队大量杀伤,在"阿登战役"中 有数以千计的德军被这类炮弹炸死。

        例如,美军第196野战炮兵营在战斗中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大量杀伤了德军。该营又用无线电指挥第30步兵师的4个炮兵营向德军轰击,德军第150装甲旅(旅长就是德军特种作战专家斯科尔策尼)的步兵在前所未见的美军空爆弹的轰击下,狼狈地逃离战场。

        除了德军第150装甲旅受到了"这种待遇"、一次炮击就被击毙上百人之外,中路和南路都有德军尝到了滋味。南路的德军在涉水渡过绍尔河时更是被空爆弹(近炸引信炮弹)炸惨了。

        美军著名的巴顿将军不无诙谐地说:"这种有趣的小引信简直可以说为我们赢得了"突出部战役"(即阿登战役)。我觉得,哪天我们所有的部队都有了这种炮弹,那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打仗的方法了。"

        另外,在朝鲜战争中,著名的"砥平里"战斗期间,美军通过侦察发现了原州地域运动着的志愿军约一个师的部队,美军通过野战炮兵群使用近炸引信炮弹(空爆弹),对这支志愿军部队进行覆盖射击,使该部遭到重创,史称"原州爆击"(注:这一史料尚未得到中国史学界相关资料的印证)。


××××××××××××××××××××××××××××××××××××××××××××××××××××××××××××

网上说的“原州炮击”,好象是第二次战役的招不灵了。

        2月14日上午,在原州以北,大批中国军队正如洪水一般朝360团打开的突破口一带挺进着。这些中国军队包括42军124师和125师373、374团、 40军120师358团和118师355团。这批人数超过两个师的中国军队沿原州西北面的蟾江(一条南北向河流,在原州以西约10公里的地方)江水南下, 朝美9团1营的阵地和中国360团打开的突破口挺进。如此大规模的中国军队之所以敢在白昼放胆向原州行军,应该是因为在横城缴获了南朝鲜第8师的对空联络设备和无线电,自以为能够以此骗过联合国军的飞机。然而,一场大屠杀还是发生了。

        第 1 发是白磷指示弹,校正飞机修正了距离和方位后,所有的榴炮开始集中火力射击。弹药中有可变时引信(VT-fused, variable time fused)炮弹,这种炮弹在距地面65 英尺处高度爆炸,对开阔地上的军队杀伤力很大。美 2 师朝鲜战争史是这样描述的,“雷鸣般吼叫的弹幕越过群山,成吨的弹片倾泻在行军队伍中,飞行员报告说河水被鲜血染红,没有见过一支军队在千万颗炮弹下遭受 如此浩劫,但他们仍然前进,齐步走入死亡之雨,而不顾周围的屠杀”。

 注:可能是要迷惑美军,他们在炮火底下照样走。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00:34 , Processed in 0.03308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