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旧中国有三所军校闻名遐迩,分别是 陆大的课堂,讲武堂的操场,黄埔的战场。
黄埔学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实践证明是瞎鸡巴扯。(黄埔的教学相对讲武堂是有一定创新的,就是法国大革命那一套)
讲武堂的训练非常刻苦,“屙屎扳桩”,由于训练体力消耗过大,害怕屙屎的时候掉下去,所以茅槽前有一个桩子可以用手扳着。
陆大的课堂不用说了,大学当然要文雅一些,还有德国军事顾问呢。
下面就是类似讲武堂的军校的故事,渊源都来自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政府的眼光是不错的,只可惜“ 新军 ”无法成型了。
××××××××××××××××××××××××××××××××××××××××××××××××××××××××××××××××××××
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一个很是生硬的名字,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照搬日本士官学校建立的
军官学校。这里有日本人的侵占梦,也许还有溥仪的复清梦,于是出现在这里的人形形色色,各种梦纠缠在一起,终抵不过历史的风,一吹就散了!
每7到10个考生录取1人
长春去往吉林的大道旁,有个叫拉拉屯的地方,末代皇帝溥仪为这里起名叫同德台,在1939年,这里是伪满洲国陆军
军官学校。后来溥仪“临幸”,下达敕语曰,“尔军官生徒,为朕股肱,宜愈尽瘁国军,朕深赖之”,于是就有了赐名一说。
于是一块略显荒凉的地方,因为这个那个无端显赫起来,但真追究起来本源,却有些风云莫测的味道。1939年时,伪满洲国已建立了七年之久,这些年日本图谋的只有一件事儿,就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站住脚,怎么渗透在每一分土地上,建军校培养效忠自己的
伪满军官是其中一步。以弹丸之国横行亚洲,有很大一个原因得益于其对军队干部的培养,陆士也成为培养日本陆军军官的“摇篮”。鉴于此,日本在当时的伪满新京也参照着本国士官学校模式建立了陆军
军官学校。
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完
全是免费的,且毕业后的待遇又高于普通大学,它招生时总能引来很多年轻人报名,
日文、汉文、地理、物理、化学、几何、历史……一科又一科的考试等着考生,
不仅于此,考生还要通过严格的体检,但凡有慢性病、心、肝、肾、胃肠、骨骼等部位的毛病,甚至要求考生的耳、鼻、口、眼也要完全健康,即使是患有轻度的沙
眼也会被淘汰。 大体上说,是每7到10个考生中能有一人被录取。
有些年轻人可能同时被伪建国大学、医科大学等学校录取,但却临时放弃而到伪满陆军军官学校念书。
军校的学制是4年9个月,其中预科2年,“队附勤务”也就是到部队实习需要半年,之后是本科2年,见习军官还要3个月。从建立之初到1945年军校解
散,共招收了7期学生,有中国人、朝鲜人还有日本人。学生入校后分为本科学生队、预科学生队,下面还设分连,连下面又有区队。被派往军校的干部,要由“关
东军”决定。有资料显示,军校第一任校长是日本陆士出身的陆军中将郭恩霖,不久,就改派了日本陆军少将南云亲一郎,后又命日军陆军中将山田铁二郎任最后一
任校长。
怕挨打夜里见黑影晃也要敬礼
如今,自由大路与洋浦大街在曾经被赐名为“同德台”的地方交会,站在路口远远就能看见“装甲兵技术学院”的石刻。时光倒流,原本在这里的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占地颇大,足有几百亩,校本部是一座三层的楼房,还有联队的宿舍、食堂、练武场、马厩、俱乐部等,再加上一排排的教室,尖顶偏廊的建筑连在一起很是壮观。宿舍的另一端是自习室,四张桌子拼在一起为一组。
军校学生的衣服足有几套,平时穿的衣服是一套,礼服是一套,体操服和训练用的衣服各有一套,由学校统一供给。另外,学校的饮食也免费供应,吃饭时,大家
坐在长长的木桌椅旁,有个人的专用碗筷,一个饭碗一个菜碗,喝小豆汁铝杯。专有两名值日生打饭分饭,饭多是高粱米和协和饭。这协和饭不知是谁起的名字,说
穿了就是高粱米和大米合起来的干饭。菜以青菜、豆类为主,鱼和肉比较少。
相对而言,日本学生则全部是细粮,还有鱼、肉。
军校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午后,差不多是连续四个小时的军事训练,哪怕是炎热的天气里,也常全副武装,戴着防毒面具跑步。若是谁有一点差错,就会受到处
罚。日军陆士式的方法讲究的是置死地而后生,由此
军校的学生上游泳训练,小船把不大会水的学生载到离海岸很远的深水区域,学生一个一个的被推倒海里去,在
海中挣扎不起,直到真正被呛得探不出头了才会被拉上船,教官面授要领后又被推下去。
在水平投土科目中,学生从午饭后开始作业,到了晚上就得挖出规定好的深度,中间不能有一分钟的停顿,挖土、抛土的姿势不能改,几个小时下来,常常是手掌都要被磨出血泡来,就是这样返回学校时还得高唱军歌,摆出英勇的姿态。 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还
有一个特色,就是学生与教官见面时要敬礼,下期学生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见到上期的学生都要敬礼,用的是行进间举手礼。若是没敬礼,“八嘎”一声后就
会被打耳光,打得鼻口出血也是常事儿。若是敬礼时扣子没扣好,鞋带没系也是要挨打的。被打了还得毕恭毕敬,立正站着准备继续挨。有的低年级的学生,生怕没
瞧见上期的学生不能及时敬礼,晚上瞧见角落里有影子晃,就赶紧原地立正敬个大礼。
学生晚上要遥拜日本天皇
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名义上属于伪满洲国,实际上完全由日本人做主,有些学生入学后不久,就被学校带去“建国神庙”、“忠灵塔”等场所“受教育”。学校前面还有一个日本的神社(元神殿),军校的学生放假外出或是回来时,都要参拜“神社”。
据当年学生后来写的回忆资料显示,他们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殿里的“天照大神”,晚上还要写日记,说的无非都是今天做了什么,思想、学习等有什
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第二天区队长会亲自查看。晚自习点名后,大家还要向着日本天皇“遥拜”,接着向“康德皇帝”溥仪“遥拜”,然后是
自己家乡的父母。
一周还有一次集中,大家配着刺刀,满脸严肃的听着上级的训话,滔滔不绝中讲的是“日满一家”、“大东亚圣战”定会胜
利等。到了伦理课就更烦,有期老师是个日本人,一上课就开讲“君臣之道”,“满洲百姓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日本与“满洲”同文同种等等,他在台上大放厥
词,底下的中国学生则是嗤之以鼻!
尽管日伪当局不断在学校宣传亲日思想,两国学生却依旧难以融合,一次在饭厅,两方学生在食堂拉队对
打了起来,板凳饭桶全成了武器,汤汤水水撒了一地。当时日本学生戴眼镜者较多,许多眼镜被摔碎在地上,一个日本学生站在桌子上高喊:“别打了……”话还没
说完,就被连人带桌子掀翻在地。
由于是日本学生先挑的事儿,中方学生有两个连长还是溥仪的亲人,最后由一个日本少将出面,将中日学生都集中在“元神殿”前,由这个少将带着大家高呼宣誓“以后再也不打架了”而告终。
溥仪两次亲临学校
溥仪对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重
视非常,有人说,溥仪是想着借助军校毕业生的力量,来恢复大清帝国。因此,在军校里看到很多“皇亲国戚”并不意外。最为出名是是“御弟”溥杰,他曾两次担
任预科生连长和预科生队长,军衔中校。
溥杰的日本妻子还曾给其他学生做过小点心吃。还有赵国圻,溥仪的四妹夫,蒙古王公的后代,曾担任预科生连长。溥仪的
侄子,以及清末第八镇统制张彪的儿子张挺也在这儿念书,张挺与溥仪年纪相仿,意气相投,他曾到法国留学,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与日语。
每年军校本科生和预科生毕业典礼时,学校的大操场上都会举行阅兵式,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都会到场检阅。溥仪来了两次,第一次是1942年12月中旬,第
二次是1944年2月。1945年2月,本科第三期学生毕业典礼时,因担心美军空军轰炸而未来,学生到了伪皇宫接受溥仪的接见。
因着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人的到来,每次的阅兵式都很隆重,学生们穿着专用的礼服:绿黄色呢子衣,红色呢绒肩章,金色镶边的大盖帽,皮裹腿,棕黄色的皮鞋,腰佩刺刀列队欢迎。
溥仪坐紫色汽车而来,穿着军便服,亮眼的元帅肩章,登上半米高的检阅台,听优秀毕业生的“御前”专题演讲,观看军事表演。一些优秀毕业生还会获得“钦赐奖品”,本科毕业生是一把军刀!为了迎接而忙碌了几天的学生,不但伙食会有改善,还会收到“御用”的香烟。
反抗从军校内部开始
军校内常唱军歌,但大部分都是日本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也非常严格,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依旧有反满抗日思想的萌芽。像是“恢复会”、“仙洲同
盟”、“真勇社”等等。还有人在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有人宣传三民主义。1940年之后,伪满军的某些部队被关东军派遣到热河与八路军作战,一些军校的
学生也被派到热河服“队附勤务”,这些人回校后带回了八路军的宣传小册子。
1945年日本投降前,伪满军校的学生携带轻重武器,在中国教官的指挥下修筑阵地与日寇对峙。有的学生还占领保护了长春许多的工厂。也就是这一年,声名震震的伪满陆军
军官学校正式解散!
××××××××××××××××××××××××××××××××××××××××××××××××××××××××××××××××××××
附:李亚韩先生1943年的时刻表
5时起床,到宿舍外面先进行遥拜 ,然后捧读诏书 或军人术语。然后回宿舍整理内务擦枪等。
5:30——6:30早自习,先是高声读十五分钟,然后静学。
6:40——7:00早饭。
7:10——7:30服装检查。
7:30——11:30午前授文化课。
13:00——16:30,午后科目,多“
精神训话”。
16:30——17:00,半小时自由活动。
17:00——17:30晚饭
17:30——18:00一小时自由活动,洗澡、洗衣等整理内务。
18:30——20:30
晚自习
20:40——21:00准备就寝,21:00闭灯。